关于把郏县堂街镇打造成祁建华文化特色小镇的思考
作者/田国民
实施乡村振兴是党中央作出的战略部署,建设特色小镇,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把堂街镇打造成祁建华文化特色小镇,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建设祁建华文化特色小镇的政策依据
特色小镇是指依托特色资源,打造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项目,是文化旅游区、休闲消费区、生活区、产业区四区合一,其中文旅是小镇之魂。2022年,国家计划培育一批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因此,特色小镇未来发展前景将极具想象空间。
1、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要求,发展文旅产业激活乡村振兴。
2、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的通知,特色小镇、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列入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重点任务,要求健全特色小镇清单管理制度,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
二、堂街镇建设祁建华文化特色小镇得天独厚的条件
1、祁建华文化根植堂街镇沃土。
祁建华是中国现代著名文字研究专家、文化教育学者,是建国初期的扫盲英雄,是共和国的记忆。祁建华的名字和他的“速成识字法”被载入了《世界名人大词典》。
祁建华他于1921年出生于郏县堂街镇王来湾的一座窑洞里,1948年,考入中原军政大学。在向大西南行军作战途中,他经过反复实践和研究,创立了“速成识字法”。1951年12月,解放军总政治部通告全军广泛推行“速成识字法”,并决定给祁建华记特等功一次。中央人民政府推广祁建华创造的“速成识字法”,扫除文盲一亿多人。1952 年4 月,政务院教育委员会隆重举行表彰会,郭沫若亲自为祁建华颁奖,并号召全国文化工作者向他学习。1952 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任命祁建华为国家首任扫盲委员会副主任,年仅31岁的祁建华成为副部级干部。1958年他被打成右派,在四川冕宁农场经历了地狱般的劳动改造之后,1963年返乡,回到了生他养他的那片故土堂街镇。祁建华住菜庵,挖地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仍矢志不渝,克服重重困难,经历长达七年的教学实验,又创造出了“速成汉语拼音新案”,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因长期为文化教育工作操劳,积劳成疾,祁建华于2001 年在郏县医院病故,享年81 岁。
祁建华为中华汉字文化的发展和新中国的扫盲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无愧于中华扫盲英雄,无愧于共和国功臣!为此,毛泽东称他为“名副其实的识字专家”,刘少奇称他为“当代仓颉”,陆定一称他为“中国第二大圣人”。祁建华不仅是郏县堂街人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堂街镇王来湾新落成的祁建华纪念馆,是红色旅游景点,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祁建华创新文化是堂街镇文化之源。
2、堂街镇自然条件独特。
堂街镇位于郏县东南13公里处,北靠阴山,东依紫云山,西环汝河水,山水相连,风光秀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堂街镇地理位置优越,道路四通八达。镇区南距平顶山市区20公里,经柏堂线5公里与S238省道相连,向南5公里与S329省道前石线贯通,平郏公路穿境而过。堂街镇背靠阴山。位于汪来湾村北的阴山,又叫宝象山,阴山寺建白塔叫白塔寺,相传是普贤菩萨得道证果之地。
北汝河蜿蜒流过。河水滚动,留下了宽达数百近千米的河滩,白沙杨林,砾石草滩,成为多种鸟类和昆虫生息繁衍的绿地。林地茂密的河段,入冬时有天鹅、鸿雁、白鹤等候鸟结队成群来栖,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景观。竹资源丰富。汝河湾处,古村落旁,一片盎然挺拔的青翠竹林,是村里的天然屏障,是南竹北移的见证。筎园、竹文化博览园建设初具规模。
3、堂街镇旅游资源丰富。
紫云山位于堂街镇东南 4公里,一峰秀出,紫云环绕,山林叠翠,山泉叮咚,“紫云晴雪”被列为郏县八大景之首。临沣寨始建于明、重修于清,位于河南省郏县东南12公里处,有“汝河南岸第一府”、“古村寨博物馆”、“中原第一红石古寨”的美誉。堂街镇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庄南岗遗址、郭庄大型墓葬群、紫云寺塔基3处;有古迹有儒、道、佛三教一体的“三教堂”遗址、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等功臣祁建华故居等。
4、堂街镇有产业基础。
王来湾田园综合体项目已初具规模;历史悠久的“山儿西烟”历经400年而不衰,是上海烟草集团、红塔集团、中烟集团、利群集团等国内知名烟草厂家的原料供应基地。
5、堂街镇居民居住相对集中,发展社区单元条件成熟。
三、祁建华文化特色小镇文化项目建设的意见
深入挖掘祁建华文化资源,建设祁建华文化园区,完整地呈现祁建华为扫盲教育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充分地展现祁建华的家国情怀,传承祁建华文化,弘扬祁建华精神,打造富有堂街镇特色的红色旅游景点、青少年爱国教育基地。
1、恢复重建祁建华出生窑洞。祁建华出生在王来湾的窑洞里,建设祁建华出生窑洞,还原那个年代艰苦的生活场景,更能使人理解祁老朴素的一生。
2、在祁建华开垦的72片荒地旁,恢复当年临时居住的简陋窑洞,展现祁老艰苦创业的高贵品质。
3、建设祁建华识字大讲堂,再现他创新教学、无私传授知识的场景。利用大讲堂,开辟祁建华文化大讲堂课程,聘请知名专家学者,定期讲授中华汉字文化知识,传授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4、搭建中华汉字文化长廊,呈现中华汉字从甲骨文发展到现代简化汉字的完整历程,艺术呈现汉字书写的魅力。
5、以在堂街镇召开的祁建华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座谈会为契机,以座谈会确定的方向为引领,深入研究祁建华文化,并同鲁山县仓头乡的仓颉文化、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滍阳镇出土的青铜文化相衔接,共同打造平顶山中华汉字创新示范区,在中原汉字文化平台上展现平顶山市厚重的文化底蕴。
6、聘请全国汉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学会理事,(安阳)学术顾问,河南省中国古代史重点学科及博士点学科带头人,河南省文字学会会长,漯河市政府许慎文化资源开发特聘顾问,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等学术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王蕴智为顾问,打造有学术权威支撑的祁建华文化特色小镇。
四、祁建华文化特色小镇文化项目建设的远景规划
1、创建祁建华国际汉语言文字学院。近期,联合国把汉语确定为世界通用语。祁建华晚年研究创造的“汉语拼音新案”,轻松快速识字,对于热心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借此契机,在祁建华故里堂街镇,创建祁建华国际汉语言文字学院,吸引各国莘莘学子,前来学习、深造,使祁建华的汉语创新教学方法走向世界。将祁建华国际汉语言文字学院纳入平顶山中华汉字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在河南省文字学会的指导下,打造成国内一流、富有特色的国际汉语言文字教学示范高地。同时,把祁建华青少年时期就读过的堂街镇中心学校更名为“建华中学”、“建华小学”,把堂街镇中心幼儿园命名为“建华幼儿园”,作为祁建华国际汉语言文字学院的附属学校。
2、建设祁建华大扫盲公益雕塑群。祁建华发明了“速成识字法”,在建国初期,使中国一亿多人迅速摆脱了文盲。他是新中国扫盲英雄、人民功臣,被称为“当代仓颉”,他是新时代传承和发展汉语言文字的又一座丰碑!我们要大力弘扬祁建华文化精神,不断开创中华文化新思想、新理念,推动中华汉语言文字不断发展与创新。为了加深国家记忆,我们动员世界雕塑家,在王来湾北侧阴山脚下,一人一景,自费建雕塑,自己署名,名扬作者。雕塑家按照图纸塑造祁建华形象,通过大批雕塑艺术,栩栩如生讲述祁建华扫盲感人故事,再现当年全国轰轰烈烈大扫盲的场面、人民群众文化翻身喜悦的场景。
五、祁建华文化特色小镇产业项目建设的几点建议
按照特色小镇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突出地域特色,发挥地域优势,打造祁建华文化特色小镇。
1、搭建产业支撑平台,实现三产融合发展。
依托王来湾田园综合体项目,发展文旅产业,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引进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拉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利用竹子资源丰富优势,引进竹编工艺技术,编织竹篓、竹筐等传统竹工艺品,增加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2、大力发展三产服务业。
(1)建设特色小吃街:引进毛郎庙特色食品、逍遥镇胡辣汤、北舞渡热豆腐等 ;
(2)建设文化时尚街:举办摄影提高班、书法演示厅、国画创作室、抖音实训营、 网红交流园等;
(3)建设特色养生馆:引进叶县治偏瘫、民间疗愈坊、艾灸馆、足疗按摩店、腰腿疼针灸等;
(4)建设特色制作坊:引进手工制陶坊、竹编工艺坊、 咸菜制作坊、 米面水磨坊等。
3、整合堂街镇旅游资源,开辟堂街镇一日游旅游线路。把祁建华文化园区同紫云寺、宝象寺、临沣寨等旅游景点及后庄南岗遗址、郭庄大型墓葬群、“三教堂”遗址、唐末黄巢农民起义军紫云山安营扎寨遗迹、曹操迎徐晃在摩陂劳军庆功的回军庙景点等链接,使人文景观同自然景观互相融合,串联讲述大美堂街镇故事。
4、聘请专业团队,对堂街镇特色小镇建设进行整体规划,项目包装,积极申报,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
5、堂街镇党委政府把特色小镇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议事日程,并且成立指挥部,组建专门团队,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建设内容和时间节点,抓紧逐步推进。
作者介绍
田国民,男,汉族,河南省平顶山人,1963年出生,中共党员,1986年7月毕业于平顶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现平顶山学院),曾任平顶山市师范学校教员、平顶山市卫东区发改委主任、环保局局长等职,现任平顶山市生态环境局卫东分局四级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