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四点,抖音直播,北体能带你运动一小时(训练后有问答环节)。
(每天也会更新国内外训练视频)
——陆鹏
平衡的定义
平衡的分类
1.对称性平衡:指能否将身体的重量均等的分配到身体支撑点的能力,如人站立时的双脚受力,坐位时双臀受力是否均等。
3.动态平衡: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控制身体姿态的能力,如蹦床,体操,花样滑冰与游泳等均需要很好的动态平衡能力。
平衡维持机制
1.感觉输入:包括视觉系统和躯体感觉(皮肤感觉和本体感觉)
2.前庭系统:即位觉系统,当人体进行旋转或直线变速运动以及头在空间的位置和地心引力的方向出现相对变化时,便会刺激前庭器官的感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经过一系列传送,引起身体在空间位置或变速感觉,并通过姿势反射来调整有关骨骼肌的张力,以维持身体的平衡。
3.身体机能状态:只有身体机能处于适宜状态时,有关的系统和器官之间才能密切协调配合,发挥良好的生理作用,以维持身体特定姿势。如果身体疲劳或健康欠佳,各器官系统功能下降,必然会导致平衡能力下降。
4.运动控制:踝调节机制,髋调节机制,跨步调节机制,下蹲调节机制(这是上课李春雷老师说的,很多时候跨步之前都是先下蹲)
5. 对动作的感觉:也就是对平衡的运动感觉(kinesthetic sense for stability)会影响平衡。
平衡的影响因素
平衡是随动作而异的身体特质。静态的平衡大致上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研究结果显示静态平衡测验能力,由2岁开始直到12岁,随年龄的增加而进步。
肌耐力也可能会影响平衡,当运动者肌疲劳时,肌耐力变差,可能会因为肌肉控制能力变差,而降低与平衡有关运动能力的表现。
男女的静态平衡能力不像其他运动能力般,具有显著的性差。小的时候,男孩子的静态平衡有关的运动能力,一直无法跟上女子,在7或8岁以前男子的静态平衡能力才跟上女子。两性的静态平衡能力在8岁开始迅速增加。(研究表明)
平衡功能评定方法
1.闭眼动态平衡车测验
2.睁眼和闭眼静态平衡测验
3.金鸡独立测验
让受试者用优势腿站立,另一只腿置于平衡腿的膝关节处,双手叉腰,当听到开始的信号后,尽量使自己的身体保持不动,一直到不能坚持为止,如果出现下述三种情况下的一种即为失败。1.支撑腿脚掌发生移动2.叉腰的双手离开叉腰的位置,用双臂来维持平衡3.另一只腿离开支撑腿的膝关节。计算从开始到失去平衡之间的时间,共做三次,以维持平衡时间最长的一次作为测验的成绩。
6.改良BASS测试
平衡能力训练基本原则
1.从最稳定的体位通过训练逐步发展最不稳定的体位
2.从静态平衡进展至动态平衡
3.支撑面积由大到小
4.身体重心由低到高
5.自我保持平衡到破坏平衡时维持训练
6.训练时由闭眼到睁眼
7.先从无设备进行平衡训练之后进阶到简单设备,最后可以进行仪器平衡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