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唐代小学生的启蒙教材,莫高窟出土的李翰自注《蒙求》影响深远|字见中国

唐代李翰《蒙求》作为古代小学教育阶段的教材,是一部“列古人言行美恶,参之声律,以授幼童”的童蒙教育书籍,在唐代以前,极为盛行而且影响深远, 又以其提名取自《易经·蒙卦》“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之义,故后世童蒙读物多以“蒙求”命名。然而由于此书原著早已失传,后世所见殆为后人补注,无法窥其原貌。

如今,在历经数百年的岁月变迁中,来到成都博物馆“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中,就能看见敦煌本《蒙求》正在展柜中展出,等待着来自天南海北的观众的驻足欣赏。敦煌本《蒙求》为存世最早的《蒙求》抄本,本残卷开头 17 行为李良荐《蒙求》表,接下来的 4 行为李华《序》的部分内容,后为“蒙求”正文并注释,注用双行小字。它的发现不但可以复原唐代《蒙求》一书的原貌,还对考订此书的作者、时代及注文等相关问题提供了帮助。在考察古代蒙书的发展方面,《蒙求》同样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成都博物馆“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

《蒙求》一书的作者到底是谁?学界曾有过反复论证

关于《蒙求》一书的作者,历来有“李瀚”“李翰”和唐代人还是五代后晋人之争。最早关注敦煌本《蒙求》的研究者是王重民先生,他在《敦煌古籍叙录》中著录了李氏《蒙求》2件;王三庆《敦煌类书》“类句体之类书”一节中,也提及了敦煌藏经洞P.2710和P.4877两件《蒙求》写本;郑阿财、朱凤玉《敦煌蒙书研究》中“敦煌写本知识类蒙书”一节在前人著录、研究的基础上对三件敦煌本《蒙求》残卷进行了详细的著录与研究。李良《荐表》和李华《序》为研究这些问题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

敦煌本《蒙求》(图据受访者)

据敦煌研究院副研究员祁晓庆介绍,关于唐代《蒙求》的作者、时代和注文的研究成果较多,但主要集中在对作者时代的争论方面。根据 《蒙求》在宋代书目中的著录次序,周中孚指出“李瀚”之说为误,该书作于唐代,作者应为代宗朝翰林学士李翰。清光绪六年,杨守敬从日本古钞本 《蒙求》中指出,李华《蒙求序》及饶州刺史李良《荐〈蒙求〉表》,证明 《蒙求》的作者“李瀚”确系唐人。之后,余嘉锡先生在《四库提要辩证》中据以论证《蒙求》的作者及时代,明确指出《蒙求》的作者即代宗朝翰林学士李翰,“翰” “瀚”相通。

关于《蒙求》的作者,在唐宋时期的文献中存在 ‘李瀚’及 ‘李翰’两说,但均指出其为唐人。到了清初编修《全唐诗》的时候,才出现了《蒙求》作者 ‘李翰’为唐末五代人的说法。祁晓庆进一步补充道,“敦煌文献刊布后,学界进一步印证了余嘉锡的结论。2004 年,傅璇琮先生在对 《蒙求》的流传及研究状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指出《蒙求》的作者并非翰林学士李翰。此后,以唐雯先生为代表的学者对傅璇琮的观点进行了发扬,西北大学李军教授对李瀚与代宗朝翰林学士李翰之关系做了进一步的阐释,确认“李瀚”与“李翰”应为同一人。

在童蒙教育方面,《蒙求》有深远影响

《蒙求》原文分上、中、下卷,取经传史实故事,四言一句,现存版本共596句,2384个字,除了篇末最后的四句之外,每一句都讲一个典故,涉及典故592个。正文四字一句,两句一韵,起于“王戎简要,裴楷精通”,讫“鸣鹤日下,士龙云间”,共50句。作为唐代撰写而成的一部童蒙类读物,在唐宋时期影响巨大。唐代文宗李华曾在所作序言中写过一句话,“不出卷而知天下,其 《蒙求》哉”,在此基础上,李良的推荐语中也说,“汉朝王子泉制《洞箫赋》,汉帝美其文,令宫人诵习。近代周兴嗣撰《千字文》,亦颁行天下,岂若 《蒙求》哉! 错综经史,随便训释,童子则固多弘益,老成亦颇览起予。”

“蒙求体”蒙书教材具有显著的教育功能。祁晓庆认为,“从时代上看,《蒙求》上承 《千字文》,下启 《三字经》,在篇幅和知识含量上,相对于两者却有过而无不及;从流传范围看,该书不仅远播敦煌,更是在唐末之际成为日本皇室的读本。”她详细介绍道,作为唐代撰写而成的一部童蒙类读物,《蒙求》在唐宋时期影响巨大,《资暇集》 《郡斋读书志》 《直斋书录解题》《崇文总目》《宋史·艺文志》等均有所引用或著录。经过历史沉淀,“蒙求体”以其文化的博深、体裁的新颖、理解的简易,既有传承文化的意义,又有教化的道德价值。

“蒙求”强调的是激发蒙童主动求知的欲望,以及主动求索的内在动力,而非通过外界力量来迫使童蒙去学习。书名《蒙求》的含义也与书中所叙内容和体例相符,即一句一个典故或者一联一个典故,这些典故不是死记硬背下来就可以,而是每一个典故背后都包含非常丰富的历史知识,要想弄懂这些知识,就要求孩童去主动查找和学习,这个过程就是激发童蒙主动探索和学习的过程。

随着时代的变迁,蒙求教育由最初的识字基础教育,逐步转入历史、常识和德育类教学,既有助于文化知识的传承,又能培养儿童的兴趣和综合能力。“利用贴近生活的文史掌故和生活常识,对儿童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敦煌本《蒙求》补充了蒙学教材的内涵,也使得教学更为方便。”祁晓庆补充道。

THE END
0.中国古代蒙学简介:以识字为基本技能,以儒家思想为核心道德观所谓蒙学就是对儿童的启蒙教育。在历史上,“蒙学”一词到宋代才出现,不过古代对儿童的蒙学教育早就出现了。一般来说,蒙学是古代系统教育的最初级阶段,它对人的性格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的蒙学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以及教材。了解古代的蒙学发展,是有利于今天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412=3886415=45<5;;a716:94;4=10|mvon
1.世界读书日|藏在新疆文物里的古人书单尼雅遗址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据考证,这里是《汉书·西域传》中所记载的丝绸之路南道上重要的绿洲城邦——精绝国所在之处。此遗址除仓颉篇汉简之外,还出土了大量的汉简、木牍文书,为研究古代中原汉文化在新疆地区的传播、推广等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启蒙读物:《千字文》jvzq<84yyy4uno|0pgz0n‚4424:168y424:16;8a42;5:<;40jznn
2.文史丨古人是怎么教育孩子的?这些“蒙书”值得参考!写诗需合辙押韵,《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等蒙书即以教育儿童掌握基本的对仗、声律为目的。古代诗文中包含大量典故,不知道这些典故,很难透彻理解一篇诗文的意义,这方面有《龙文鞭影》《幼学琼林》等蒙书。这些蒙书都是韵文,朗朗上口,方便记忆,符合儿童的阅读特点。 jvzquC41yy}/ezhd0eun1€jpujo31mfnkunj1;545/67/9=174>56=6are4ivvq
3.大出版家、学者锺叔河为孩子写的中国古典启蒙书文化启蒙 《给孩子读经典》 《给孩子读经典》收录了从《论语》、《孟子》、《礼记》、《左传》、《国语》、《战国策》、《庄子》七部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中精选出的66篇文言文短文。 一下子拿出七本古文原著很容易让孩子们望而却步,较大的阅读难度也会一把浇灭刚燃起的阅读兴趣。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31274285;13<48<<;7a?6;?=45:;/uqyon
4.《千字文》对语文教材编写的启示《千字文》作为古代启蒙教材,自然也少不了理想教育的内容。作者在文中多处教化儿童要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品德、有成就的人。例如《千字文》中“女慕贞洁,男效才良”劝告大家,作为女子要讲究“贞洁”,而男子要追求才德。“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要求人们要改过自新,不要忘记对品德jvzquC41yy}/i€~qq0ipo8qwpyko1‚zygprvp€jp1{}keu|142782A48748:67mvon
5.古代语文教育范例6篇第二阶段(北宋――清中叶),出现分门专写教材:道德教育、历史故事、典章名物、诗词歌诀等。其中《三字经》流传最为广泛,全本376句,共1128字,采用三字句的形式,两句一押韵,朗朗上口,篇幅不大,便于记诵。第三阶段(清中叶以后),在明代后期西学东渐大潮的影响下,中国古代启蒙教材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出现新内容――jvzquC41yy}/dj~ycvii0ls1jcuxgw4548;70qyon
6.以下哪一项属于古代的儿童启蒙书籍蚂蚁庄园4月23日答案最新支付宝蚂蚁庄园4月23日的问题现已更新,各位只需选出正确选项就能领取对应的奖励,由于很多小伙伴不知道答案是什么,所以小编今天就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千万别错过了。 以下哪一项属于古代的儿童启蒙书籍 1、小鸡宝宝考考你:以下哪一项属于古代的儿童启蒙书籍? jvzquC41crv/cun4354og}4okr5hn8659;67;7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