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看图识字课本是什么样子

古人用什么办法识字?当然也是用识字课本了。

我国最早的识字课本是西周宣王时太史籀所编的《史籀篇》,收录的文字是当时通用的大篆。

秦灭六国之后,秦始皇统一文字,让丞相李斯作《苍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这三篇都是用小篆字体编写的识字课本。由于秦国亨祚日短,传到二世就灭国了,所以这套识字课本发挥作用的时效很短。

西汉和东汉时期,扬雄、班固、司马相如等人都相继编写过识字课本,其中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编撰的《急就章》一直流传至今,影响最大。《急就章》的文字形式有三言、四言、七言,共2144字,涉及“姓氏名字”“器服百物”“文学法理”等知识。《急就章》主要特点是:一是生字的密度大;二是整齐押韵,便于记忆;三是知识比较丰富。这个课本之所以叫《急就章》,其中“急就”二字就是“速成”的意思。

《急就章》问世后,各朝代书法家为之写范本的不计其数,其中三国时东吴皇象书写的草书《急就章》最为著名,王羲之也为此留过墨迹。

到了南朝时期,一部经典的识字课本横空出世,这就是周兴嗣编撰的《千字文》。周兴嗣把一千个不重复的字编成四字句,每句成文,前后连贯,对仗押韵,其内容包括天地、历史、人事、修身、读书、饮食、居住、农艺、园林、以及祭祀等各种社会文化活动。《千字文》是为后世公认的优秀少儿启蒙教材。

成文于北宋初期的《百家姓》也是流传千百年的识字课本。《百家姓》,虽然号称百家,收录的姓氏却多达500余个。虽然姓氏与姓氏之间,并没有意义上的关联,但是每四个字组为四言韵语,隔句押韵,咏读流畅,易于记诵。

《三字经》这本家喻户晓的蒙学读物,据传是南宋王应麟编写的。《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和道德伦理,因此它既是儿童识字的课本,也是指导学生生活的教科书。在语言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成为我国古代识字课本的经典。

以上盘点的是古代非常有影响的识字课本,但都是文字读本,那么,古代有没有类似于现代的看图识字教材呢?

我国大约在南宋末期就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图文对照的识字课本,迄今存世最早的看图识字课本,是明代初期也就是500年前的《新编对相四言》,这本书比西方第一本儿童图画书《看得见的世界》要早一个世纪之久。

《新编对相四言》,其"对相"就是图文对照的意思,这本书以大自然和日常生活的名物为内容,编排形式是正文每面五行, 每行八格, 右文左图, 两相对照, 收字388个, 配图306幅。《新编对相四言》现藏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

明代的《新编对相四言》怎么会跑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

根据专家们的考究,这本书的颠簸流离过程大致如下:

民国初期,当时在教育部供职的祝荫庭在旧书摊淘到此书(在此书的末尾有祝荫庭写的题跋并盖有收藏印章),后来由北平图书馆收藏。九一八事变后,华北和津京地区告急,为了不使珍贵文献资料落入日本人手中,北平图书馆将馆藏精品转移到上海租界。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期,日军经常进入租界搜查劫掠,善本书的安全受到极大威胁。于是北平图书馆馆长袁同礼通过当时的驻美大使胡适同美国国会图书馆协商,将一些重要善本寄存到美国国会图书馆。就这样,102箱珍贵古籍漂洋过海,到了美国纽约,其中,就有这本《新编对相四言》。至于这本书又怎么到了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其原因就不得而知了。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大批珍贵文物流失海外,这是历史之痛,这本书的命运仅仅是个缩影。

令人欣喜的是,2015年,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了该书的影印本。历经500年的沧桑,又经历近百年的曲折流传,《新编对相四言》终于又获得新生,这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THE END
0.中国古代蒙学简介:以识字为基本技能,以儒家思想为核心道德观所谓蒙学就是对儿童的启蒙教育。在历史上,“蒙学”一词到宋代才出现,不过古代对儿童的蒙学教育早就出现了。一般来说,蒙学是古代系统教育的最初级阶段,它对人的性格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的蒙学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以及教材。了解古代的蒙学发展,是有利于今天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412=3886415=45<5;;a716:94;4=10|mvon
1.世界读书日|藏在新疆文物里的古人书单尼雅遗址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据考证,这里是《汉书·西域传》中所记载的丝绸之路南道上重要的绿洲城邦——精绝国所在之处。此遗址除仓颉篇汉简之外,还出土了大量的汉简、木牍文书,为研究古代中原汉文化在新疆地区的传播、推广等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启蒙读物:《千字文》jvzq<84yyy4uno|0pgz0n‚4424:168y424:16;8a42;5:<;40jznn
2.文史丨古人是怎么教育孩子的?这些“蒙书”值得参考!写诗需合辙押韵,《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等蒙书即以教育儿童掌握基本的对仗、声律为目的。古代诗文中包含大量典故,不知道这些典故,很难透彻理解一篇诗文的意义,这方面有《龙文鞭影》《幼学琼林》等蒙书。这些蒙书都是韵文,朗朗上口,方便记忆,符合儿童的阅读特点。 jvzquC41yy}/ezhd0eun1€jpujo31mfnkunj1;545/67/9=174>56=6are4ivvq
3.大出版家、学者锺叔河为孩子写的中国古典启蒙书文化启蒙 《给孩子读经典》 《给孩子读经典》收录了从《论语》、《孟子》、《礼记》、《左传》、《国语》、《战国策》、《庄子》七部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中精选出的66篇文言文短文。 一下子拿出七本古文原著很容易让孩子们望而却步,较大的阅读难度也会一把浇灭刚燃起的阅读兴趣。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31274285;13<48<<;7a?6;?=45:;/uqyon
4.《千字文》对语文教材编写的启示《千字文》作为古代启蒙教材,自然也少不了理想教育的内容。作者在文中多处教化儿童要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品德、有成就的人。例如《千字文》中“女慕贞洁,男效才良”劝告大家,作为女子要讲究“贞洁”,而男子要追求才德。“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要求人们要改过自新,不要忘记对品德jvzquC41yy}/i€~qq0ipo8qwpyko1‚zygprvp€jp1{}keu|142782A48748:67mvon
5.古代语文教育范例6篇第二阶段(北宋――清中叶),出现分门专写教材:道德教育、历史故事、典章名物、诗词歌诀等。其中《三字经》流传最为广泛,全本376句,共1128字,采用三字句的形式,两句一押韵,朗朗上口,篇幅不大,便于记诵。第三阶段(清中叶以后),在明代后期西学东渐大潮的影响下,中国古代启蒙教材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出现新内容――jvzquC41yy}/dj~ycvii0ls1jcuxgw4548;70qyon
6.以下哪一项属于古代的儿童启蒙书籍蚂蚁庄园4月23日答案最新支付宝蚂蚁庄园4月23日的问题现已更新,各位只需选出正确选项就能领取对应的奖励,由于很多小伙伴不知道答案是什么,所以小编今天就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千万别错过了。 以下哪一项属于古代的儿童启蒙书籍 1、小鸡宝宝考考你:以下哪一项属于古代的儿童启蒙书籍? jvzquC41crv/cun4354og}4okr5hn8659;67;7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