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2015年,曾仕强教授发表了这样一段演讲。
他这样说道:“这五年是人类死亡非常多的一个阶段,老天第一个用的叫瘟疫,这个瘟疫是没有药可以治的,很快会传播,我讲这里没有吓唬大家而是提醒大家”
面对曾仕强教授的一语成谶。
有网友甚至还总结出了曾仕强教授对于未来的十大预言。
许多朋友心中就有个疑惑,他是何以洞晓天机的呢?
令人惋惜的是,曾仕强教授在2018年去世他毕生都在致力于研究《易经》,有人说这也许就是曾老,洞晓天机的根源。
那么这一期我们就来聊一聊我们的国学,《易经》。
首先《易经》实际上并不是单指一本书,它是《连山》《归藏》《周易》三本易书的统称易经简称易,古人读的是四书五经。
四书那四书 :《论语》《孟子》《 大学 》《中庸》 再有五经:《 诗》《 书》《 礼》《易》《 春秋》
这个经是古人对这些书的一种尊称。
自汉武帝建立察举制,将易经列为儒家五经之首,从此易经成为古人上学的必修课。
因为易经讲的是天下万物都遵循某种规律的变化。
人学会了易,就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可以手握乾坤,四海遨游,如此说来,古人认为这是一本科学著作,一本实用性的百科全书。
据说 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
传说《周易》为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圣合著伏羲画八卦,文王作卦辞,周公著爻辞,孔子撰《易传》。
山海经里的传说是。
伏羲得到了河图夏朝的人沿袭了下来叫做连山,接着黄帝又得到了河图,商人沿袭了下来叫做归藏,列山氏得到了河图,周人沿袭了下来,叫做周易。
2001,在四川成都距离三星堆遗址50公里之外的地方,一座尘封3000多年前的商周遗址,被几个工人无意挖开。在这里面出土了大量用于占卜的龟甲。
它的出现打开了一个古代先民崇尚占卜的世界。
1972年,一个逆天的古墓重现人间,在这座古墓里挖掘出了一个保存完好,肌肤吹弹可破的来自于2000多年前汉朝的古代美女辛追夫人。同时,还挖掘出了来自于公元前2世纪的易经,这是现存易经最早的版本。
一般认为钟鼎文字开始于商朝末期,兴盛于西周时期。
而是古代中国的巫师,运用六十四卦。集体创作预知未来吉凶祸福的卜筮书但易经的影响力并不局限于占卜和术数。
换一种说法,易经是对六十四卦的解释,是一个系统性的文学作品。
易经的诞生,对后世影响深远。
它的影响力是涉及哲学 数学,天文 历法 经济,医学 文学 等等。
涵盖广泛包罗万象。
正所谓易经乃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易经的基本核心概念是八卦,八卦代表一切自然现象的动静状态,发展规律。
每一卦由六层组成 每一层称为爻。
易经用一条横线来表示阳 称为 阳爻 用两条断开的横线 来表示阴 称为阴爻
每一卦从下往上,搭配不同的阴阳组合,形成了六十四种不同的形式,即六十四卦以此模拟宇宙万物的演变规律,所以它更像是一个数学模型。
以八卦来举例,它代表自然界八种类象
天 地 水 火 风 雷 山 泽
又抽象出 八种特性 与之对应
健 顺 焰 丽 入 动 止 悦
用卦象来表示就是
乾 坤 坎 离 巽 震 艮 兑
想要记住它们之间的联系很容易,有这样一句顺口溜。
乾为天.坤为地.坎为水.离为火.震为雷.巽为风.艮为山.兑为泽
以此类推,由这八种又演变出了 其余56种的形态,即六十四卦的概念八卦的核心是阴阳。
在一些人看来,《易经》是一本非常烧脑且神秘的读物它神秘之处在于它主要探讨阴阳的平衡,阴阳即神秘又玄乎。
其实它一点也不玄,阴盛阳衰行吗?阴盛阳衰行吗?老公在家里没地位,老婆太强势,行吗?它必须得平衡啊所以咱们的老祖宗,研究阴阳可一点也不马虎。
老祖宗研究阴阳,最早可追溯于春秋战国之前它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原始社会的萌芽期,商周时的发展期,周朝的成熟期。
实际上阴阳是中国古人的一种世界观它把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分为两大类,即阴和阳。
简单的理解就是这个世界有黑就有白。有男人就有女人..等等...
原始社会刀耕火种,老祖宗打猎种地,常常要干一件事情45度仰望天空观日于是老祖宗把向阳的一面,称为阳,背阳的一面称为阴。
这就是阴阳概念的由来伏羲画八卦,八卦就是阴阳。
所以你看阴阳的出现本身就是为生产生活服务的再比如老祖宗观日月,赏星河,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所以要不要为老祖宗的智慧点个赞呢?那么阴阳是怎么变成一种思想,被古人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的呢?
早在战国时代老子在道德经里就吸收了易经的思想,用阴阳来论述宇宙万物之间的联系。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儒家这边更是创作了一本书《 易传 》又名 《十翼》,这里的翼是起飞,帮助的意思,言下之意就是通过这本书,帮助人们认识易经。
有人说这书是孔子所作,也有人认为是集体创作。
但无论怎样,可见易经在当时先民心中的地位之崇高。
老祖宗在确定宇宙分阴阳的同时。
战国时期儒家又从易经里找到灵感,把宇宙万物根据其特征划分为五类 即 火 水 木 金 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五行。
到了战国末期一个叫邹衍的阴阳家,提出五行相克相生的思想,用来说明王朝统治的趋势,与五行存在必要的联系,此时阴阳五行学说盛行。
在五行学说里,金木水火土代表了五种德行,五德周而复始,循环运作,代表了王朝的兴衰更替。
战国时期,各路诸侯国都有自己崇尚的德行。
这种崇尚让各路诸侯国对自己的旗帜服饰的颜色主色调定位都相当讲究。
比如秦始皇崇尚水德,而水德对应的颜色正是黑色。所以我们看到的关于秦国的影视剧服装大多是以黑色为基调。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五行相生相克,到后来的八字合不合,慢慢地成为了老百姓的一种生活习惯。
虽然现在看来有点虚无缥缈,但你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他们的目的其实就想干一件事情,那就是万事万物一定要和谐的平衡发展。
看看八字合不合,看看小夫妻以后家庭顺不顺,老祖宗的行为现在看来是荒诞的迷信的,但对于当时的他们来说,那就是一种辨证哲学思维。
可见阴阳家吸收易经的思想,儒家道家诸子百家都吸收了易经的思想,五行阴阳学说虽然不是易经里的内容,但都源自于易经。
如果把《易经》比作一个点,由它开始,儒家也好,道家也罢,中医也好,文学也罢它的伟大之处在于。
它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思想的源泉,从这个点开始,影响到方方面面,它打开了中国文化的门,它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根,所以它被称为国学。
当然,作为普通人,我们还是选择相信,知识改变命运
但现在的问题是很多孩子对数理化学科失去了兴趣,剩下的只有各种试题和公式。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又怎么能够拥有创新思维呢?所以当初杨振宁回国看到这种情况后,就曾建议:“我们应该培养下一代人才的时候,要启蒙他们的数理化学科,从小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培养创思思维。”
拿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的话来说:
想要让孩子学好数学,第一步就是要先弄清数学的基本概念;其次是它的基本概念的由来,这就需要父母在辅导孩子数学题的过程中,陪孩子多读一些数学方面的书籍,玩一些数学游戏。
然而,攀登数学的高峰并非易事。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我也认为数学很枯燥,但一看到刘薰宇的数学书,感到很惊讶。你还能像这样学数学?”
杨振宁是继牛顿和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能够认可的数学老师刘薰宇是不会错的。
刘薰宇又是谁?
刘薰宇与华罗庚、陈景润等数学家相比,并不出名,因为他的精力主要在数学教学和中小学教材的编写中。
刘薰宇一生写过很多数学方面的书,最有名的便是这三本:
第一本是《马先生讲数学》,主要讲如何用图解法求解一些算术四则问题
第二本是《数学趣味》,主要讲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数学问题,我们讲万物皆数学,通过万物来学数学是最快的。
第三本是《数学的园地》,这一册就有点难度了,里面讲了函数、连续、诱导函数、微分、积分和总集等概念及它们的运算法的基本原理。虽然有点深,但讲解的方法很妙,六年级的娃,还能看懂一部分的内容。
同事把这书拿给孩子看,平时孩子也补习数学,有时候觉得上补习班有点枯燥。可孩子看这个书,却觉得很有意思,而且还能把他在补习班学到的东西运用过来。
一看就看了个把小时还不觉得累!家长:实在是难得的好书!
对于刘薰宇先生编著的这套经典数学科普图书,家长们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家长表示“这套丛书总体上有一种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感觉,语言特别有说服力”
可以说,熟读这套书,小学和初中的数学就不用担心了。
这套经典数学丛书,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激发学生们蕴藏起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让学生们爱上学数学,许多家长表示《数学三书》是难得的好书,不可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