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樾与临平(上)丨临平哺育的国学大师

俞樾与临平(上)丨临平哺育的国学大师

临平

哺育的国学大师

谁是临平近代第一牛人?

6岁时,他由父亲俞鸿渐开蒙,由母亲姚夫人口授《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完了“四书”。

三年后的冬天,19岁的俞樾迎娶了青梅竹马、情投意合的表姐姚文玉,写下了“但得登堂得佳妇,何妨攀桂缓明年”一抒胸臆。

婚后,俞樾在印雪轩读书备考,但一场疾病让他与第二年的考试失之交臂。对此,俞樾表现得很洒脱。养病闲居期间,他开始读顾炎武的《日知录》,一边感慨于《日知录》百科全书式的严谨与博大精深,一边写下自己的感受与不同看法。这可以说是俞樾著述的开始,也奠定了日后著述的基本模式。

鸦片战争打破了江南大地的宁静。1841年秋,英军攻破镇海、宁波,距临平仅100余里。为了躲避战火,俞樾一家人就从临平返回德清老家,住回乌巾山下南埭村的老宅,也让俞樾体验到了乡间生活的轻松自在。

新年过后,战事远去,俞樾一家又返回临平印雪轩居住。不久,父亲俞鸿渐就主持了俞林俞樾两兄弟的分家。因为没有房子,俞樾夫妻只能借住在舅父(即岳父)家的东西厢房内。成年后的俞樾,第一次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不得不为养活小家庭而奔波。

开春后,俞樾去杭州武林门附近的蔡氏家馆任教,每年能赚到40000钱,勉强补贴家用。妻子姚文玉却毫无怨言,勤俭持家之余,还经常宽慰和鼓励俞樾,让俞樾倍感暖心。九月,长子俞绍莱出生。初为人父的喜悦后,俞樾感受到了更大的责任与压力。

不久,兄长俞林在浙江省乡试中中举。俞林原本在江西玉山县的汪春生县令家里当私塾老师,馆俸相对丰厚,但中举后因为要准备来年春天的会试,无法兼顾,就推荐弟弟俞樾代替自己。俞樾便辞掉旧馆的工作,转而赶往玉山县。

这是俞樾成年后第一次离乡远行。

1844年初,为了准备八月份的恩科乡试,俞樾离开玉山县返回临平备考。这一次,有了生活阅历、感受了柴米油盐之不易的俞樾沉下心来,考中正榜第三十六名举人。俞家兄弟在两年内接连中举,也仿佛应了祖父俞廷镳“留此以贻子孙,不更优乎?”的心愿。

巧的是,比俞樾年轻两岁的李鸿章,也在同期于安徽中举。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年轻人,就此有了同年之谊。

考中了乡试正榜,俞樾就有了前往京师参加会试的资格。

事后,俞樾才从主考官韩厚庵处得知,自己原本拿到了第二名,只因一处小小的差错,才被降到第三十六名,十分可惜。直到40多年后,孙子俞陛云在浙江乡试中考中第二名举人,俞樾才意识到“榜头名竟为孙留”,自己竟与祖父一样,把运气留给了孙辈。

中举之后,俞樾依旧要为养家糊口而奔忙,不得不远赴新安(今安徽歙县一带)授馆以补贴家用。然天有不测风云,父亲俞鸿渐在来年正月去世;次子俞祖仁又在三月出生,精神和生活的双重压力骤然沉重。此后,兄弟俩还要为父亲守孝三年,无法参加下一次的会试。

为了生计,俞林远赴广西,去巡抚郑祖琛的幕府里做事;而俞樾则继续在新安汪村任馆教书,这一去就是五年。俞樾的妻子姚文玉一边要养育两个儿子,一边还要奉养住在临平史家埭的姚老夫人,日子过得十分清苦。

家书,成了俞樾夫妇在这五年间最大的寄托。

人生三十而立。

公元1850年(道光三十年)元旦刚过,俞林俞樾兄弟再次以举人身份登上进京赶考的客船。相同的道路,不同的心境。五年前,俞樾还是25岁的青年,风华正茂、意气风发,胸中满是报国安邦的雄心壮志;如今,年已而立的他,却饱尝生活的辛酸。岁月磨去了棱角,让他看起来愈发沉稳。

科考,不过是读书人理所当然去追寻的道路。中,固然好;不中,便退居乡里,以传道受业为生,未尝不是读书人的归宿。

来到京城后,俞家兄弟没有像大多数举子那般在崇文门内的贡院附近租个小房子住,而是住在离考场10里远的宣武门外吴兴会馆的“清远堂”下榻。兄弟俩用稻草铺床,用纸糊好墙壁和窗户,勉强入住。谁都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间简陋的小屋,居然走出了两个进士。

这一次,俞家兄弟双双高中,俞樾拿到了第六十四名。

根据惯例,会试发榜后的第十天要进行殿试,由皇帝亲临保和殿策问。殿试后,还要根据成绩将参加考试的贡士分为三个等级,俗称“三甲”——一甲为“进士及第”,只有状元、榜眼、探花三人;二甲为“进士出身”;三甲为“同进士出身”。殿试后,二甲和三甲还要通过朝考的复试才能被授以官职。

考完后,俞樾颇有些患得患失,并不是因为诗文写得不好,而是担心自己习惯了自由舒展的隶书,使得答卷所用楷书也颇有隶书韵味,而不是科考中通用的端庄工整的小楷“馆阁体”。很多人就是吃亏在书法上。

这一次,运气终于站在了俞樾一边,让他遇到了“贵人”——曾国藩。曾国藩看到俞樾的诗文后大为赞赏,与诸考官商议后决定将俞樾列为第一。复试第一,俗称“复元”,与状元同样风光。俞樾因为成绩优异,不但被赐进士及第,还入翰林院庶常馆为庶吉士。

修身齐家,而后治国平天下。三十岁的俞樾,在临平的哺育之下,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高光时刻。

THE END
0.把国学经典“种”进孩子心田语文张燕玲弟子规古诗词“强化国学经典教育太紧迫了。尤其是最近新闻里曝出的很多青少年问题,以及覆盖整个社会的压力、内卷等,其实如果大家较早有国学经典滋养,一定会缓解很多。”而培训一个语文老师,就可能持续影响成百上千个孩子,张艳玲说,她已经培训了两三千名教师,这事她要一直做下去。 一个学生一粒种子,把国学经典教育播撒开 张艳玲在北京师范大学工作近40年,但很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L7;;3PL7273:DFKP0jvsm
1.综合新闻中心台湾"国学大师"傅佩荣:大陆国学教育发展需30年 (2012年12月14日 20:05) 韩国民间团体向奥巴马发邮件 介绍日本历史问题 (2012年12月14日 20:03) A股迎三年来最大单日涨幅 低迷市场开始"价值回归" (2012年12月14日 20:02) 1-10月全国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公示 (2012年12月14日 20:01) 千年部族的希望之jvzquC41pg}t0|npc0ipo7hp14624664/3:0
2.一个人为什么会越过越穷?《道德经》一句话就说明白了!市面解释太庞杂,无从证伪,也不要紧! 现在,特意为你请来了这位30年专业研究+40年深厚人生阅历的国学大师,用“故事案例+人生智慧”的方式,将《道德经》81章,5000多字的真谛与你娓娓道来,让你只用耳朵听,就能“取真经”。 查看原文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jvzquC41yy}/onnrkct/ew45d6sun~s
3.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二千年——缝补术以及故纸堆尤其是一帮国学大师。 近几年互联网上,“精通”国学的大师如雨后春笋般从泛黄的故纸堆里拱了出来,就老祖宗的只言片语争论不休,做出各种千奇百怪的解释。常常,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不同的嘴解读的意义竟有天壤之别。细品,主题都是“古已有之”,言下之意:我们先前比他们阔多了。“他们”是谁,你懂的。jvzquC41yy}/lrfpuj{/exr1r1?54l:9d4i7::
4.沉痛悼念叶嘉莹先生诗词专辑挽国学大师、我校中华诗词研究中心名誉顾问叶嘉莹先生 吟坛正盛,精舍犹新。我来十四年前,初仰师仪尊国士; 朱颜辞镜,泰山遽颓。君去琼花节后,可知末学目凄霜。 梁克弋 悼叶嘉莹先生 谁知北国忽凗皑,竟为先生共举哀。 六十回乡真赤子,百年逝去大仙才。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61373786719=:;@665a72698:23?40|mvon
5.重读国学大师季羡林:性情中人勤奋中人思考中人歌德文学国学大师季羡林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十余年了。最近,重读大师的著作,感慨多多,收获多多。透过每本大师著作的字里行间,大师的喜怒哀乐,大师的音容笑貌,大师的精神风范及为国为民的情怀跃然纸上,也更加加深了我对大师的崇敬与景仰之情。大师终其一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静,成果卓著。我生平凡,甚至jvzquC41f{428<3eqo5bt}neng5H2J=J3L>17:9:7PP/j}rn
6.家的温度,东风轻型车全照顾什么是家?很多人给出的答案不尽相同,而对于家最简单朴素的解释,应该就是亲人聚集的场所。但在更多人的眼中,家的含义不仅于此,如著名国学大师颜廷立所述“当人们把敬畏之心放在第一位时就会发现,家是有爱的地方”,其更指出家字上的一点,就是心之所向,所谓家正应该是心中有爱,有温暖,让人舒适的地方。 jvzquC41pg}t0|npc0io1|}14283/9>/275eg}fkn/onkƒruex?2;;7880j/j}rn
7.2006年08月15日滚动新闻滚动新闻中心[影音] 资料图片:电影《狗咬狗》剧照(4) 23:30 [科技] 烧友大餐 2006香港音响大展展会现场报道 23:29 [财经] 国资委:公布2005年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结果 23:28 [财经] 首家内资直销企业珍奥被责令整改 23:28 [影音] 资料图片:电影《狗咬狗》剧照(3) 23:28 [财经] Dick's Sporting Goods净所得成长jvzquC41pg}t0|npc0ipo7hp1qre39521pkxu:522a812?5:374tj}rn
8.寻找投资的灯火阑珊处,写给迷茫的你!国学大师王国维《人间词话国学大师王国维《人间词话》讲述人生有三重境界,原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865;<1aB:;3;93;<3jvor
9.怼遍一流大师的国学大师!王育琨频道本来骂完了也没啥事了,第二天照常看书,可偏偏有人告诉黄侃楼下住的不是别人,是国学大师章太炎,人称“章疯子”。 这回轮着黄侃懵了,遇着真高手了。于是,黄侃下楼道歉。不骂不相识,待双方互通姓名后,彼此都熟知对方大名,遂将话锋转到学问上,两人越谈越投机。 jvzquC41yy}/uqfpi{kykwjk0ipo8ftvkimg8:725?7:7mvon
10.让你写歌,你吊打国学大师?目录最新章节国学大师笑我没文化? “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 “夏虫不可语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随着一句句叹为观止神文诗词出口,全网痴狂。 街边弹唱《父亲》,全城石斛花被抢购一空。 《缘分一道桥》反串唱腔震动全网,带动古风摄影浪潮。 一曲《稻香》,评委导师全体起立! 一首打动心扉的《海底》,治愈无数绝望男女。jvzquC41yy}/m‚yzv0ipo8>:1;>88>4
11.国学网——“我心目中的国学大师”评选(专为国学大师评选活动而作) 王学泰 提要 *有不少真诚的学人认为传统文化、国学、儒学是能够济人心救世界的良方,这种意见实际上是文化万能论。传统文化是自然经济和宗法制度的产物,这种背景下生成的思想系统和价值观念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中国正在建设的社会是工商社会、法治社会、契约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国jvzq<84yyy4hwx}wg0ipo8v1i~eu8lzfu64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