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话要消失了老坦儿方言普通话

天津话受欢迎是好事,对天津这座城市也是种侧面宣传。可按说在这种情况下,越宣传身边说天津话的人越来越多才对,但相反的是,天津本地人都有一个感觉,就是身边说天津话的人越来越少了。

于是,有的天津土著急了,一些人更是产生了排外情绪。他们嚷嚷着这样下去天津话要消失,天津文化要没落。

但是,真会这样吗?

0 1

世上本没有天津话

大概二十年前,我正上小学,我们班来了个转校生,长得跟前些日子刚出狱的窃·格瓦拉一样,最大的区别就是鼻子没窃·格瓦拉那么塌,但一眼看上去还是偏南方人长相。

但他一张嘴,说的也是天津话,只是个别发音、尾音里带着的些许小拐弯,让人有点说不出的别扭。

后来熟了,得知人家根本不是天津人,而是安徽宿州人。那时候不知道原因,就感觉这事很神奇,原来距离那么远的两个地方的口音竟然也会这么相似。

这种体验就像是走在马路上,突然遇到个人,长得和自己特别像一样。

再往后知道了,原来天津是座移民城市(实际上中国的大城市基本上都是移民城市),燕王朱棣扫北,带来不少安徽人(老朱家就是安徽籍,所以相信自己人),后来李鸿章6万淮军脱了战袍,最后也落户天津娶妻生子,所以天津人中有很多是安徽人的后裔。

河北区金钢公园,清末就是淮军海防公所丨图源@天津深瑜

以至于,天津口音和整个皖北地区方言都十分相似,甚至天津的不少饮食习俗,比如死面卷子、贴饽饽熬小鱼,都能在安徽淮南找到高度类似的食物,而且都是家里常吃的。

鲁迅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世上本来就没有天津话,只不过是说的人多了才成了天津话。就是这意思。

比如说,很多70、80、90后的天津人,虽然自己和父辈都出生在天津,但是再往上数一代,祖父辈的人很多都是外地人,他们之所以来天津,没别的,就是在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来天津混口饭吃,而这个人群的数量是十分庞大的。

多少天津人户口本上的祖籍是河北?

据1947年的统计(据《中国人口·天津分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一九八五年版),当时的天津本地人口占40%,河北籍移民占47%,山东籍移民占8%,江、浙、皖、粤及南方籍移民合计2%强。

河北人多,是因为离天津近,山东人多,是因为闯关东半路留在天津了,这些都是实打实的穷人。

闯关东

但是,当时天津人也没有排斥他们,而他们后代的语言习惯反而折射出了冀鲁方言的影子。比如我姥姥就是一嘴山东话,受她影响,我现在说话总爱说“兔羔子”,而不是“兔崽子”。

说这些我想表达的是,天津话,本身就是外来语言,往根儿上刨,甚至可以说天津话本身就是个伪概念。所以拿天津话消失当作为排外的理由,没什么说服力,和乱扣帽子没什么区别。

因为天津话一直就在消失,从没停下过,只不过是快慢的问题。

所以,天津话的定义也是动态的。

0 2

重新定义天津话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天津市在2018年初共有常住人口1560万人,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比例约为2:1,外地人口在500万人左右。

即便有,人家也懒得去适应,人家撇家舍业来天津是为了养家糊口的,不是为了体验民俗文化的。

再往深了说,天津这座城市对于新天津人而言,并没有什么归属感,北漂、深漂、沪漂同理。这就是第一代移民的特征,只有落户以后,从土生土长的第二代人开始,这种归属感才开始产生。

而反观严重依赖于市井文化生存的天津话,更无法同时接受500万人的冲击。

回望上世纪中前期,河北籍祖辈移民天津,那时候还没有普通话这个东西,而河北各地方言本身就比较零碎,他们想融入天津,语言习惯上必须或多或少往天津话上靠拢。

现在不一样了,普通话的普及度太高,500万外来人口不需要刻意去学习天津话,他们只要统一说普通话,就能够立足于这个社会。

一个人跺脚,桥塌不了,500万人一起跺脚,桥准塌。

1952年,全军推行“速成识字法”,1956年,政府发布全国推广普通话的指示

所以你看,相较于历史上的几次移民,天津方言的这次变化从微观、局部的,变成了激烈、全面的。

正是这种肉眼可见的改变,让很多天津人意识到了天津话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化,心理活动也变的复杂起来。

0 3

别拿天津话消失当借口

天津话里有个词,叫“老坦儿”,这个词的生命力十分顽强,身边很多天津人,即便不知道一些正宗天津词汇,也常把老坦儿挂在嘴边。

天津人早年特别爱说这个词,本质上是因为市区面积太小,人口不多,需要抱团,增加彼此之间的认同感。

想团结起来,必须一致对外,给非同类扣帽子,以形成语言上打击机制,筑起保护自身利益的围墙。这就和特朗普天天摸黑中国转移内部矛盾一个道理。

图源@网络

他们嘴上喊着,外地人太多了,天津话要消失了,天津文化要没落了,看着好像是为天津的未来操心,其实本质上,是害怕新天津人和自己的下一代争夺社会资源。

图源@网络

但他们没想过,自己的长辈,曾经也是众多移民天津的“老坦儿”之一。而在他们的拼搏下,才把后代变成了说着天津话的天津人。

那点小心眼,怎么可能撼动历史的大进程呢?

天津话一直都在消失,而现实中,天津话也确实正在被视为一种应该受到保护的“遗产”。

可以想像到,现阶段定义下的天津话,在80、90一代人逐渐逝去后将会变得如何面目全非。但换个角度来看,天津话却也从未停止过重构和延伸。

苹果发布会同传天津话版

所以,天津话所代表的,不应该是故步自封的排外思想。

因为这种方言,本身就带有不同地方移民在这个城市拼搏的意志,暗合着各路移民在这个城市的竞争和选择。

与其绞尽脑汁的思考如何排外,不如与更优秀的新天津人合作,把天津建设的更好。

因为天津的进化,可能才刚刚开始。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他发明的速成识字法,帮助亿万人摆脱文盲他发明的速成识字法,帮助亿万人摆脱文盲嘟嘟爱追剧 河北 1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善良儿媳一再忍让却换来婆婆变本加厉,结果儿媳不在忍让选择离婚 大芹菜爱剪辑 1跟贴 打开APP 特朗普全力“应战”中国管制,“稀土联盟”也救不了美国 豆豆趣钓鱼 打开APP 与中国对抗力度已达极限,特朗普悄悄后退,中情局对华jvzquC41o07757hqo1|0xrigq1\S7VW9HNU/j}rn
1.探微1952年5月15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各地开展“速成识字法”的教学实验工作的通知》,指出:“在全国范围内,在广大的工人农民中间普遍地推行速成识字法,有计划地有步骤地扫除文盲,已是当前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9月6日,全国总工会发出《关于在工人群众中推行“速成识字法”开展扫除文盲运动的指示》。 jvzquC41yy}/onnrkct/ew45cmlylky
2.他发明的速成识字法,成功帮助亿万人摆脱文盲他发明的速成识字法,成功帮助亿万人摆脱文盲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小赵讲大片V 广东 1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85岁老太在敬老院住了12年,一直安静平和,直到儿女发现她的秘密 新车知多少 打开APP 10月30日夜间最新消息 辛总说 打开APP 美国围堵中国只剩5-10年窗口期?美国怕的不是中国GDP! 啾动漫 打开jvzquC41o07757hqo1|0xrigq1\MH_9O:F9/j}rn
3.普遍推广速成识字法【摘要】:<正>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为了普遍推广速成识字法,特给予速成识字法的创造者祁建华同志以奖状。这是我国人民文化教育事业中的一件大事。速成识字法是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某部文化教员祁建华同志,从一九四九年以来,在部队识字教学中,根据实际经验所创 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YYDJ6;746:2;50jvs
4.系列短剧《理想照耀中国》细绘理想故事引共振在此前释出的由金晔导演,姜大乔编剧的选题《秀才遇到兵》预告片中,井柏然化身“速成识字法”创始人祁建华,讲述他不怕偏见和刁难,帮助抗拒脱盲的战友识字,并不断寻找新方法新思路,成功编纂出惠及后人的《速成识字法》的故事。在由焦永亮导演,秦文编剧的选题《希望的田野》中,赵丽颖化身带领畲族乡后门坪村脱贫致富的jvzquC41pg}t0mfjg0io1;543166/;:1:692;:3jvor
5.井柏然李乃文演绎“扫盲”故事A07版《秀才遇到兵》正是以祁建华为人物原型创作而成,讲述他不怕偏见和刁难,帮助抗拒脱盲的战友识字,并不断寻找新方法新思路,成功编纂出惠及后人的《速成识字法》的故事。在他《速成识字法》的教学实验下,许多从“扫盲班”毕业的学员升入了业余学校,得到了进一步的深造,全国脱盲人数倍增。这其间,中国的教育体系逐步建立jvzq<84gr0heek3ep1yivvq1dfic1;543293:87243644AF2954tj}rn
6.百年瞬间丨新中国扫盲运动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5.5亿人口中,文盲率高达80%以上,成为制约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1950年9月,第一次全国工农教育会议在北京召开后,一场大规模的识字扫盲运动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其中,西南军区文化干事祁建华发明的“速成识字法”在全国范围广泛推行。 jvzquC41yy}/3;8930io1;5431641961XKJF3?6679:93;93:3950|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