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儿歌。这首儿歌篇幅短小,读起来朗朗上口。除第一行外,每行都是7个字组成,是一首多句式的儿歌。儿歌一般讲究压韵,这首儿歌压ang韵。该儿歌常识性较强,但却洋溢着浓浓的情趣。语言平实,修辞恰当,所选树木很具有代表性,贴近儿童生活。
本课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文中的插图与儿歌总的书目对应,直观展示了各种树木的特点,符合儿童图文学习的心里特征。
二、把握朗读要点
(一)确定朗读基调
体裁和内容决定了这首儿歌朗读基调是活泼欢愉的,大体来说朗读时语速稍快,语调稍高,当然也要根据内容适度注意节奏的快慢变化,语调的高低变化。
(二)明确朗读重点
本文的朗读重点正确朗读儿歌,把握节奏韵律,读好后鼻音。
(三)扫清朗读障碍
1.区分前后鼻音,读好含有后鼻音的字词:后鼻音:杨、榕、桐、壮、像、掌、枫、红、松、装、方、疆、杏、香;前后鼻音对比的词:南方、边疆、银杏、满院香
2.儿歌朗读时,要读好韵脚,一般韵脚的词要重读。感受儿歌的节奏韵律。具体重读标记见“课文朗读标识”
3.儿歌朗读要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比如同桌合作读,小组比赛读,拍手打节奏读等,以增加朗读的趣味性。
三、设计朗读环节
第一步:学生试读,勾画出拿不准读音的字词。
第二步:教师范读。通过教师范读,对儿歌的感情基调、语速、语调、节奏,尤其重音的把握。
第二步:学生练读。练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后鼻音字词的正确朗读,读儿歌的语速语调、节奏重音等。还要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形式多样化。比如:同桌合作读、小组比赛读、男女生比赛读、开火车串读、拍手打节奏读等,达到孰能成诵。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