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的意思亡的解释亡的拼音亡的笔顺

基本字义 ● 亡 wáng ㄨㄤˊ  1. 逃:逃~。流~。  2. 失去:~佚。~羊补牢。  3. 死:伤~。死~。  4. 灭:灭~。~国奴。救~。兴~。 其它字义 ● 亡 wú ㄨˊ  ◎ 古同“无”,没有。

基本字义

● 亡

wáng ㄨㄤˊ

1. 逃:逃~。流~。

2. 失去:~佚。~羊补牢。

3. 死:伤~。死~。

4. 灭:灭~。~国奴。救~。兴~。

其它字义

● 亡

wú ㄨˊ

◎ 古同“无”,没有。

详细字义 ◎ 亡 亾 wáng 〈动〉 (1) (会意。小篆字从入,从乚。“入”是人字。乚( yǐn)隐蔽。合起来表示人到隐蔽处。本义:逃离,出走) (2) 同本义 [flee;run away] 亡,逃也。——《说文》 晋公子生十七年而亡。——《国语·晋语四》 子牟有罪而亡。——《国语·楚语上》 怀其璧,从径道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史记·陈涉世家》 或以为亡。 数言欲亡。 亡而入胡。——《淮南子·人间训》 奴惊,各亡去。——高启《书博鸡者事》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亡归(逃回);逃亡(逃走在外);亡虏(逃亡的犯人);亡民(逃亡在外的百姓);亡子(亡人。逃亡的人);亡奔(逃奔);亡臣(逃亡之臣);亡逸(逃亡);亡匿(逃跑并躲藏起来) (4) 死 [die] 存亡不可知。——《汉书·李广苏建传》 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资治通鉴》 身在身亡。——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长者先亡。——清· 袁枚《祭妹文》 (5) 又如:亡人(死人。骂人的话);阵亡(在作战中牺牲);亡醮(为死者设坛祭祷);亡友(死去的友人);亡死(死亡);亡殁(死亡);亡化(死亡;去世) (6) 丢失;丧失 [lose] 亡赵自危。——《战国策·秦策五》 非其所以与人而与人,谓之亡。——《谷梁传·定公八年》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汉· 贾谊《过秦论》 亡其六郡。——《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大道以多歧亡羊。——马中锡《中山狼传》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战国策·齐策》 诸侯之所亡。——宋· 苏洵《六国论》 (7) 又如:亡逸(散失);亡躯(丧身);亡阙(亡缺。丧失残缺);亡缺(散失残缺);亡家犬(丧家犬);亡书(散失的书籍) (8) 灭亡 [subjugate] 国恒亡。——《孟子·告子下》 大亡其则。——《韩非子·说难》 彼固亡国之形也。——《韩非子·初见秦》 秦饥而宛亡。——《战国策·西周策》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苏洵《六国论》 亡无日矣。——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坐而待亡。 (9) 又如:兴亡(兴盛和灭亡);亡破(国破家亡);亡君(亡国之君);亡绝(国家败亡,宗庙绝祀);亡征(灭亡的征兆) (10) 外出;出门 [be away from home]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论语·阳货》 (11) 沉迷于宴饮 [indulge in drink] 乐酒无厌谓之亡。——《孟子》 (12) 通“忘” [forget] 曷维其亡?——《诗·邶风·绿衣》 圣人之法死亡亲,为天下也。厚亲分也。以死亡之。——《墨子·大取》 人不能自止于足,而忘其富之涯乎。——《韩非子·说林下》 知而亡情,能而不为,真知真能也。——《列子·仲尼》 是亡楚国之社稷,而不率吾众也。——《淮南子》 (13) 轻视 [neglect]。如:亡如(瞧不起,不放在眼里) 词性变化 ◎ 亡 wáng 〈名〉 (1) 过去 [of the pass]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木兰花慢》 (2) 另见 wú 基本词义 ◎ 亡 wú 〈动〉 (1) 古同“无” (2) 通“无”。没有 [not have] 河曲智叟亡以应。——《列子·汤问》 予美亡此,谁与独处。——《诗·唐风·葛生》 亡则以缁,长半幅。——《仪礼·士丧礼》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子张》 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孟子·尽心上》 自苦亡人之地。——《汉书·李广苏建传》 大且亡罪夷灭。 君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后汉书·列女传》 (3) 副词,通“毋”可译为“不”、“不要”等,表示否定 [don't] 幸亡阻我。——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亡论长者。 法令亡常。——《汉书·李广苏建传》 亡何国变。——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4) 另见 wáng

详细字义

◎ 亡

亾 wáng

〈动〉

(1) (会意。小篆字从入,从乚。“入”是人字。乚( yǐn)隐蔽。合起来表示人到隐蔽处。本义:逃离,出走)

(2) 同本义 [flee;run away]

亡,逃也。——《说文》

晋公子生十七年而亡。——《国语·晋语四》

子牟有罪而亡。——《国语·楚语上》

怀其璧,从径道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史记·陈涉世家》

或以为亡。

数言欲亡。

亡而入胡。——《淮南子·人间训》

奴惊,各亡去。——高启《书博鸡者事》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亡归(逃回);逃亡(逃走在外);亡虏(逃亡的犯人);亡民(逃亡在外的百姓);亡子(亡人。逃亡的人);亡奔(逃奔);亡臣(逃亡之臣);亡逸(逃亡);亡匿(逃跑并躲藏起来)

(4) 死 [die]

存亡不可知。——《汉书·李广苏建传》

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资治通鉴》

身在身亡。——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长者先亡。——清· 袁枚《祭妹文》

(5) 又如:亡人(死人。骂人的话);阵亡(在作战中牺牲);亡醮(为死者设坛祭祷);亡友(死去的友人);亡死(死亡);亡殁(死亡);亡化(死亡;去世)

(6) 丢失;丧失 [lose]

亡赵自危。——《战国策·秦策五》

非其所以与人而与人,谓之亡。——《谷梁传·定公八年》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汉· 贾谊《过秦论》

亡其六郡。——《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大道以多歧亡羊。——马中锡《中山狼传》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战国策·齐策》

诸侯之所亡。——宋· 苏洵《六国论》

(7) 又如:亡逸(散失);亡躯(丧身);亡阙(亡缺。丧失残缺);亡缺(散失残缺);亡家犬(丧家犬);亡书(散失的书籍)

(8) 灭亡 [subjugate]

国恒亡。——《孟子·告子下》

大亡其则。——《韩非子·说难》

彼固亡国之形也。——《韩非子·初见秦》

秦饥而宛亡。——《战国策·西周策》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苏洵《六国论》

亡无日矣。——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坐而待亡。

(9) 又如:兴亡(兴盛和灭亡);亡破(国破家亡);亡君(亡国之君);亡绝(国家败亡,宗庙绝祀);亡征(灭亡的征兆)

(10) 外出;出门 [be away from home]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论语·阳货》

(11) 沉迷于宴饮 [indulge in drink]

乐酒无厌谓之亡。——《孟子》

(12) 通“忘” [forget]

曷维其亡?——《诗·邶风·绿衣》

圣人之法死亡亲,为天下也。厚亲分也。以死亡之。——《墨子·大取》

人不能自止于足,而忘其富之涯乎。——《韩非子·说林下》

知而亡情,能而不为,真知真能也。——《列子·仲尼》

是亡楚国之社稷,而不率吾众也。——《淮南子》

(13) 轻视 [neglect]。如:亡如(瞧不起,不放在眼里)

词性变化

◎ 亡 wáng

〈名〉

(1) 过去 [of the pass]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木兰花慢》

(2) 另见 wú

基本词义

◎ 亡 wú

〈动〉

(1) 古同“无”

(2) 通“无”。没有 [not have]

河曲智叟亡以应。——《列子·汤问》

予美亡此,谁与独处。——《诗·唐风·葛生》

亡则以缁,长半幅。——《仪礼·士丧礼》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子张》

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孟子·尽心上》

自苦亡人之地。——《汉书·李广苏建传》

大且亡罪夷灭。

君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后汉书·列女传》

(3) 副词,通“毋”可译为“不”、“不要”等,表示否定 [don't]

THE END
0.content凡立衰向,忌水流出帝旺位。如甲癸向上忧见艮,是说当立甲或癸向时,艮方出水是不利的,而反过来艮逢甲癸祸连连,是说当立艮向时,甲和癸两个方向出水或来水都是不利的。一般黄泉水多主病灾,破财或犯少亡。黄泉位上也忌动土,兴工,不宜有来水去水,池塘,宅中不宜在此做厕,种树挖井亦然。jvzq<84yyy4489iqe0ipo8iqewsfp}4441684:4281<53@;6;9e22=587;67;7xjvor
1.汉字不灭,中国必亡?英国诺贝尔奖得主曾称:汉字有“三大缺陷”|字母由于识记困难,当时大多数普通家庭并不识字,只能出卖劳力来换取生活所需。 等到了更为严苛的清朝,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还进一步加深了汉字的阶级烙印,试图禁锢普通百姓的反抗意识。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繁体字的使用范围更小,也就失去了随时代变化的先决条件。 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JU;MHCQV2769JDTM0jvsm
2.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民党败亡的第一声丧钟!第二重背叛,可以算作国民党败亡的根本,因为这是历史前进的方向,是客观规律,毛主席说得好:“国家要独立,人民要解放,社会要进步,这是历史潮流,谁也挡不住的”,当蒋氏国民党放弃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就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站在了历史的对立面。而对于国民党组织基础的背叛,这是国民党走向败亡的第一步。 jvzquC41yy}/onnrkct/ew45l4g63;o
3.创境·激趣·引导·自主──《识字7》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生:我是这样记住“赢”的:亡、口、月、贝、凡,合起来就是“赢”。 师:一个小小的顺口溜,帮我们记住了这个“赢”字,真好! 生:我记住了“傲”,骄傲──我们不能骄傲,因为骄傲使人落后。 师:你不但用“傲”组了一个词,还说了一句话,这也是一种识字的方法。 jvzquC41yy}/fr~khctxgw3eqo5kkjtcp1~jcx}wg{ookjslk{{xgwokcqgo1@8224:/j}rn
4.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通用20篇)1、自主识字。 (1)出示生字卡,请学生读一读,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看图识字,组词识字,部件结合识字,口诀识字等等)。 (2)教师请学生指出在认读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似”、“姿”声母为平舌音,“乎”的声母为“h”,而不是“f”。“察”的声母为翘舌音。 jvzquC41yy}/{~|gpoo/exr1lkgpcw4gtpobpsn149?92;50jvsm
5.益靈單怪痾單法書通釋:10益靈單怪痾單法書通釋莫治鼠残物不可食食之生建靡暑月瓮器如日雁著外可盛饮食伤寒勿画太惠物恐风剌成夭阴淫雨勿食生枪酢恐腹中生虫食热物勿饮冷水恐戍剌风烧象物不可乘瓦叹犊牙宝伤血肱五味不可多苍五味稍薄食人奠咸多肠必酸亡伤脾辛多伤肝苦多伤肺甘二伤肾叉口而成疾蕙晚食在酉前夜食莫交足胃寒以养气盖脾好动夜jvzquC41evkyv7tti1}jmr3rnAog?pg(ejgqvnw?58:68B+tgogq?pg
6.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7》教学实录(精选13篇)识字的过程是一个比较枯燥乏味的过程,怎样使识字形式活泼多样,增强学生识字过程的趣味性?通过实践,我发现让学生进入“游戏乐园”,在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是个好办法。于是,我让孩子们把汉字编成口诀或儿歌,寓教于乐,让学生喜欢汉字。还有“赞”的记法:小宝贝,好好干,两次先进人人赞。 jvzquC41yy}/fr~khctxgw3eqo5kkjtcp1~jcx}wggxokjslk{{xgwokcqgo1B5968:/j}rn
7.亡亡拼音亡怎么读亡部首亡意思亡,逃也。——《说文》 晋公子生十七年而亡。——《国语·晋语四》 子牟有罪而亡。——《国语·楚语上》 怀其璧,从径道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史记·陈涉世家》 或以为亡。 数言欲亡。 亡而入胡。——《淮南子·人间训》 奴惊,各亡去。——高启《书博鸡者事》 jvzq<84o0unjer>0eqs0'N9'DC+B3hk1
8.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的知识点亡(wáng)羊补牢(láo) 愿(yuàn)意揠(yà)苗助长 审(shn)视 二、易写错的字 愿:半包围结构,第二笔撇稍长,不是上下结构。 突:下面是个“犬,”不是“大”。摆:注意右边“罢”字上面框内是两竖。 三、会写词语 筋疲力尽 明白 亡羊补牢 劝告 钻进 丢失 麦子 应该 伯伯 飞快 为难 身边 jvzquC41yy}/{~|gpoo/exr1mghjcx4gtpobpsn414855@990jznn
9.六祖坛经笺注六祖未尝读书识字、而吐语为经、符契千圣。乃知般若之中、何物不照、何义不了。明憨山大师曰、或谓吾佛四十九年、末后拈花、且道未谈一字单传。达磨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目为单传。此经岂非文字乎。然殊不知此事人人本来具足、不欠一法、不立一法。既本具足、是则佛未出世、尘尘刹刹、jvzquC41yy}/dosp0qxh1ktqmih0dxtmu4524B:0jvs
10.第49集汉字:听与金空亡教育高清视频在线观看本课程将汉字融入历史故事,与典故相结合,边看故事边识字,轻松牢记常用汉字。原创动画讲解汉字起源,了解真实含义,活跃思维,让孩子跟着故事高效记忆。-芒果TV-大家都在看的在线视频网站-热门综艺最新电影电视剧在线观看jvzquC41yy}/opyx0eun1k468585686959;67B3jvor
11.小学语文《亡羊补牢》教案7篇2、识字,学写“亡、补、叼”。 4.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事要及时改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的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 2、板书课题:亡羊补牢 生书空,齐读课题 jvzq<84yyy4vpsx0eqs0lrfqcp5zw€jp1zobqzg{w}fpsncqct0497523733B8439e74>=6424ivvq
12.亡亡拼音亡怎么读亡部首亡意思亡,逃也。——《说文》 晋公子生十七年而亡。——《国语·晋语四》 子牟有罪而亡。——《国语·楚语上》 怀其璧,从径道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史记·陈涉世家》 或以为亡。 数言欲亡。 亡而入胡。——《淮南子·人间训》 jvzquC41o0nl@3eqo5&G=*DC'G2aƒ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