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呐喊:汉字不灭中国必亡改用字母文字

资料图:小学生教人认拼音。

转发自文史博览

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1892 年,一个名叫卢戆章的福建青年,经过十年的努力,写成了一本名为《一目了然初阶》的书。这是第一套由中国人自己制订的汉语拼音方案。当时卢戆章把它称为“切音新字”,“用拉丁字母及其变体来拼厦门音,声韵双拼,左右横写,声母在右,韵母在左,另加鼻音符号和声调符号”。但卢戆章的“切音新字”并没有得到推广。

1906 年春,“帝国邮电联席会议”于上海召开,正式将由剑桥大学教授威妥玛(ThomasFrancis Wade)整理、传教士翟理斯(Herbert Allen Giles)修改之后的“威妥玛—翟理斯拼音方案”,史称威妥玛拼音法公之于世,使汉语拼音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有了较为广泛的推广。

1913 年2 月25 日,北洋政府教育部“读音统一会”在北平召开,各省纷纷派代表参加。此次大会的宗旨明确:审定国音,采定字母。五年后,这次会议确定的“标准国音”与注音字母由教育部正式公布。“全国小学的文言文课一律改为白话文课,小学教科书都在汉字的生字上用注音字母注音。”

1928 年,语言学家黎锦熙和赵元任创立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 简称“国罗”)。1931 年身在苏联的共产党人瞿秋白与苏联汉学家合作制订了拉丁化新文字( 简称“北拉”)。但是,这些拼音方案自身都存在着致命缺陷。“北拉”曾经在解放区广泛推行,甚至取得了与汉字相当的地位。许多当地农民学会了这套拼音文字后,都能用它写信、读拼音报。吴玉章(1878-1966,中共“五老”之一,著名历史学家和语言文字学家)就曾回忆说,“延安县市冬学中,不到三个月,就扫除了1500 余文盲,他们学会新文字,能写信、读书、看报,收到了很大的成绩”。

但是,由于“北拉”没有标调,无法解决同音字问题,人们只能靠上下文揣测字义,经常闹误会。至于“国罗”,它虽然有四声的区别,但却辅以一套很复杂的变读法则,一般人很难掌握。威妥玛式虽然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但很多音都拼不准。上世纪40 年代,著名语言学家胡明扬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时就曾留下过一段难忘的记忆。他记得,当时英国老师用威妥玛式注音点名,当叫道“枪枪枪”时,半天没一个人回答,后来才有人反应过来,原来是在叫张长江。“枪枪枪是谁?我们谁也不知道。其实,威妥玛式里‘枪’、‘张’、‘江’都是一个拼法。张长江,就变成了‘枪枪枪’。”不仅如此,民国重要人物蒋介石还曾被拼为ChiangKai-shek,翻译过来就是“常凯申”,让人哭笑不得。

巧妙的民族形式

这种各类拼音法并存的混乱局面,引起了毛泽东的关注。1949 年10 月10 日,新中国成立仅十天,民间团体“中国文字改革协会”便宣告成立,吴玉章为常务理事会主席。为了表示对中国文字改革的关注,毛泽东特意派秘书胡乔木参加“中国文字改革协会”,以便随时了解和指导文字改革工作。

1952 年2 月5 日,在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简称“文改会”)成立大会上,马叙伦传达了毛泽东的新指示。毛泽东认为: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形式应该是民族的,字母和方案都要根据现有汉字来制订。但何谓民族形式,毛泽东等人却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

经过将近一年的激烈讨论和设计,1953 年初,一套新的汉语拼音字母表终于呈现在毛泽东面前。不料,毛泽东在详细审读后,认为这套方案虽然在拼音方法上较为简单,但是笔画太复杂。他认为,拼音文字无论如何要简单,要利用原有汉字的简单笔画和草体,笔势基本上要一边倒,不要复杂。听取了毛泽东的意见后,委员们开始分头制订新的拼音方案,但还是不能让人满意。

看着文字改革即将进入死胡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教育部遂于1955 年10 月15 日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就在这次会议上,一个改变中国文字改革进程的重要人物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他就是被誉为我国“汉语拼音之父”的周有光。当时,准备赶回上海上课的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周有光,突然接到一个通知,让他留在文改会。尽管周有光的老本行是经济学,但解放前他就曾在上海参加过推广拉丁化新文字的活动。

1954 年,一直对语言文字感兴趣的周有光,利用业余时间撰写了《字母的故事》。“这本薄薄的小书,笔调活泼,深入浅出。对于字母的起源、发展与传播讲得清清楚楚。毛泽东对这本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周有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一年,就在拼音方案小组的委员们对“何谓民族形式”争论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周有光又发表了一篇名为《什么是民族形式》的文章。在文中,周有光这样说道:“民族形式的形成,要经过一个习惯培养的时期。经过培养,胡琴可以变成国乐,旗袍可以变成汉服,外来的字母可以变成民族字母。对于英语来说,拉丁字母也是外来的字母,用它来拼英语,便成了英国的民族形式了。汉字的形式不适合字母要求,世界上最通行的是拉丁字母。我们与其另起炉灶,还不如采用它。”

此后不久,周有光便提出汉语拼音方案三原则:拉丁化、音素化、口语化,为“汉语拼音方案”的出台立下了汗马功劳。与此同时,鉴于当时苏联已将所有的拉丁化民族文字一律改成了斯拉夫字母,中国与其是盟友,一些人又主张采用斯拉夫字母,跟苏联在文字上结盟。于是,关于汉语的字母形式,再次引起激烈争论。

此种形势引起了毛泽东的忧虑,经过仔细酝酿,他于1956 年1 月20 日在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发表了赞成拉丁字母的讲话。毛泽东说,“关于文字改革的意见,我很赞成。在将来采用拉丁字母,你们赞成不赞成呀?我看,在广大群众里头,问题不大;在知识分子里头,有些问题。中国怎么能用外国字母呢?但是,看起来还是采用这种外国字母比较好。……凡是外国好的东西,对我们有用的东西,我们就是要学,就是要统统拿过来,并且加以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

1956 年2 月20 日,《汉语拼音方案( 草案)》出台,草案明确提出:“拟定汉语拼音方案的目的,是要设计一套拼音字母和写法规则,来拼写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

1958 年2 月11 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了这一方案。

100个小时识字1500个

1958 年秋,《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小学生必修的课程,正式进入全国小学的课堂。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主席宗春启在1958 年是刚读一年级的小学生,他曾回忆说,当时打开新发的课本,“惊讶地发现课本的第一页是一些曲里拐弯的外国字母。除了方块汉字之外,这还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字。”但不久,宗春启就发现通过这些拉丁字母他能够学会很多生字。待学会拼音后,他便经常到新华书店去看书,“以前不认识的字,一拼就知道是什么了。那会儿,我看了好多书,也自己认识了好多字。”

在山西省社科院语言研究所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吴建生回忆说,1960 年,年仅5 岁的她曾和母亲俞冰如从晋南小县城来到北京,参加十省市注音识字展览会。当时,一位工作人员把她领到舞台上,让她写“吴建生小朋友你好”,她便用汉语拼音写出了这句话。会后,吴玉章高兴地将这个小姑娘高高举起。

“在吴建生的故乡山西万荣,也因为用汉语拼音成功扫盲和推广普通话,成为全国的一面红旗。”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万荣县和全国很多地方一样,一直在做扫盲工作,却收效甚微。《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以后,据当时报告,“一般农民15 到20 个小时就能掌握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识字,100 个小时就能识字1500 个”。那时万荣无论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商店食堂,只要有汉字的地方,都被标上了汉语拼音。甚至于万荣县的村民,在地里干活休息时,也都互相学习拼音。

从此,汉语拼音开始走进千家万户,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它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THE END
0.content凡立衰向,忌水流出帝旺位。如甲癸向上忧见艮,是说当立甲或癸向时,艮方出水是不利的,而反过来艮逢甲癸祸连连,是说当立艮向时,甲和癸两个方向出水或来水都是不利的。一般黄泉水多主病灾,破财或犯少亡。黄泉位上也忌动土,兴工,不宜有来水去水,池塘,宅中不宜在此做厕,种树挖井亦然。jvzq<84yyy4489iqe0ipo8iqewsfp}4441684:4281<53@;6;9e22=587;67;7xjvor
1.汉字不灭,中国必亡?英国诺贝尔奖得主曾称:汉字有“三大缺陷”|字母由于识记困难,当时大多数普通家庭并不识字,只能出卖劳力来换取生活所需。 等到了更为严苛的清朝,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还进一步加深了汉字的阶级烙印,试图禁锢普通百姓的反抗意识。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繁体字的使用范围更小,也就失去了随时代变化的先决条件。 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JU;MHCQV2769JDTM0jvsm
2.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民党败亡的第一声丧钟!第二重背叛,可以算作国民党败亡的根本,因为这是历史前进的方向,是客观规律,毛主席说得好:“国家要独立,人民要解放,社会要进步,这是历史潮流,谁也挡不住的”,当蒋氏国民党放弃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就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站在了历史的对立面。而对于国民党组织基础的背叛,这是国民党走向败亡的第一步。 jvzquC41yy}/onnrkct/ew45l4g63;o
3.创境·激趣·引导·自主──《识字7》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生:我是这样记住“赢”的:亡、口、月、贝、凡,合起来就是“赢”。 师:一个小小的顺口溜,帮我们记住了这个“赢”字,真好! 生:我记住了“傲”,骄傲──我们不能骄傲,因为骄傲使人落后。 师:你不但用“傲”组了一个词,还说了一句话,这也是一种识字的方法。 jvzquC41yy}/fr~khctxgw3eqo5kkjtcp1~jcx}wg{ookjslk{{xgwokcqgo1@8224:/j}rn
4.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通用20篇)1、自主识字。 (1)出示生字卡,请学生读一读,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看图识字,组词识字,部件结合识字,口诀识字等等)。 (2)教师请学生指出在认读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似”、“姿”声母为平舌音,“乎”的声母为“h”,而不是“f”。“察”的声母为翘舌音。 jvzquC41yy}/{~|gpoo/exr1lkgpcw4gtpobpsn149?92;50jvsm
5.益靈單怪痾單法書通釋:10益靈單怪痾單法書通釋莫治鼠残物不可食食之生建靡暑月瓮器如日雁著外可盛饮食伤寒勿画太惠物恐风剌成夭阴淫雨勿食生枪酢恐腹中生虫食热物勿饮冷水恐戍剌风烧象物不可乘瓦叹犊牙宝伤血肱五味不可多苍五味稍薄食人奠咸多肠必酸亡伤脾辛多伤肝苦多伤肺甘二伤肾叉口而成疾蕙晚食在酉前夜食莫交足胃寒以养气盖脾好动夜jvzquC41evkyv7tti1}jmr3rnAog?pg(ejgqvnw?58:68B+tgogq?pg
6.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7》教学实录(精选13篇)识字的过程是一个比较枯燥乏味的过程,怎样使识字形式活泼多样,增强学生识字过程的趣味性?通过实践,我发现让学生进入“游戏乐园”,在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是个好办法。于是,我让孩子们把汉字编成口诀或儿歌,寓教于乐,让学生喜欢汉字。还有“赞”的记法:小宝贝,好好干,两次先进人人赞。 jvzquC41yy}/fr~khctxgw3eqo5kkjtcp1~jcx}wggxokjslk{{xgwokcqgo1B5968:/j}rn
7.亡亡拼音亡怎么读亡部首亡意思亡,逃也。——《说文》 晋公子生十七年而亡。——《国语·晋语四》 子牟有罪而亡。——《国语·楚语上》 怀其璧,从径道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史记·陈涉世家》 或以为亡。 数言欲亡。 亡而入胡。——《淮南子·人间训》 奴惊,各亡去。——高启《书博鸡者事》 jvzq<84o0unjer>0eqs0'N9'DC+B3hk1
8.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的知识点亡(wáng)羊补牢(láo) 愿(yuàn)意揠(yà)苗助长 审(shn)视 二、易写错的字 愿:半包围结构,第二笔撇稍长,不是上下结构。 突:下面是个“犬,”不是“大”。摆:注意右边“罢”字上面框内是两竖。 三、会写词语 筋疲力尽 明白 亡羊补牢 劝告 钻进 丢失 麦子 应该 伯伯 飞快 为难 身边 jvzquC41yy}/{~|gpoo/exr1mghjcx4gtpobpsn414855@990jznn
9.六祖坛经笺注六祖未尝读书识字、而吐语为经、符契千圣。乃知般若之中、何物不照、何义不了。明憨山大师曰、或谓吾佛四十九年、末后拈花、且道未谈一字单传。达磨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目为单传。此经岂非文字乎。然殊不知此事人人本来具足、不欠一法、不立一法。既本具足、是则佛未出世、尘尘刹刹、jvzquC41yy}/dosp0qxh1ktqmih0dxtmu4524B:0jvs
10.第49集汉字:听与金空亡教育高清视频在线观看本课程将汉字融入历史故事,与典故相结合,边看故事边识字,轻松牢记常用汉字。原创动画讲解汉字起源,了解真实含义,活跃思维,让孩子跟着故事高效记忆。-芒果TV-大家都在看的在线视频网站-热门综艺最新电影电视剧在线观看jvzquC41yy}/opyx0eun1k468585686959;67B3jvor
11.小学语文《亡羊补牢》教案7篇2、识字,学写“亡、补、叼”。 4.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事要及时改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的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 2、板书课题:亡羊补牢 生书空,齐读课题 jvzq<84yyy4vpsx0eqs0lrfqcp5zw€jp1zobqzg{w}fpsncqct0497523733B8439e74>=6424ivvq
12.亡亡拼音亡怎么读亡部首亡意思亡,逃也。——《说文》 晋公子生十七年而亡。——《国语·晋语四》 子牟有罪而亡。——《国语·楚语上》 怀其璧,从径道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史记·陈涉世家》 或以为亡。 数言欲亡。 亡而入胡。——《淮南子·人间训》 jvzquC41o0nl@3eqo5&G=*DC'G2aƒ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