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小学之前,识字量不多,是家长最头疼的,要不要早点学?等上小学再学,能跟上吗?
妮妮妈跟我说,她在娃刚上大班的时候,就报了幼小衔接班,每个星期上一节课。但娃的表现是,没啥兴趣,甚至上了三节课后,就不想去了,说没意思。
我问妮妮妈,你平时有没有教孩子识字?她说没有,就是有时候看绘本,娃会问几个,但整体来说,是没有太大兴趣的。妮妮妈说,该不会学早了吧?
还真不是,从蒙氏教育的理论来看,孩子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起步于3岁,5-7岁是认字敏感期,孩子可以宏观地认识汉字,并表现出对熟悉汉字的兴趣。
如果你发现,孩子年龄到了,但对汉字没什么兴趣,可能是用的方法不对!小学班主任坦言,一年级0识字基础的孩子,学习会非常吃力。因为大多数孩子都有基础,不能因为你不认识,全班都停下来等你。
再看看一年级语文教材的识字表,有些字真的很复杂,如果之前完全没接触,学起来还是很费劲的。
家长可以来抄作业了,尤其是第三点,常青藤爸爸推荐的哦!
第一点,场景中识字
比如,带孩子去超市,看看零食袋上的字,有认识的汉字,读出来,才可以买。我家大宝就是因为认识“动”字,才喝上了人生中的第一瓶饮料。他超级兴奋,因为是自己认识汉字换来的。
还有,看绘本时,圈画简单的汉字,让孩子加深印象。绘本中的故事,都是基于场景建立起来的,孩子看得多了,就知道这个汉字的意思,以及简单地应用了。
第二点,贴一贴
家里的家具、电器等物品上可以贴上文字标签。孩子走过去,看到一个,就会问,这是什么?
比如,沙发、电视机、冰箱、马桶、吹风机等,孩子在认识汉字的同时,还可以把物品和名字相结合起来。
大宝和二宝的识字启蒙期,我都会做一些小贴纸贴上,娃看到感兴趣的就会问,这种用视觉和实物联系到一起的方法,可以增加记忆。
第三点,“画”汉字
汉字的象形本质是“画出来的故事”,我们现在学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一点点演变过来的。
所以,教孩子画字时,可以参考《汉字可以这样学》,先从甲骨文或金文的形态入手,让抽象字形变回具体图画,更容易让孩子理解汉字的意思,学习难度也更低。
比如“人”字,甲骨文的“人”,其实就是一个侧身站着的人,后来人们把弯曲的线条变平整,最后变成现在的一撇一捺。
再比如“日”字,先画一个圆圈中间加一点,告诉孩子,古人看到太阳这么画,有太阳天就亮了,所以“日”也表示白天,后来慢慢变成现在的“日”字。
边画边理解,像古人那样认识汉字,孩子对汉字的兴趣更浓厚。我们家当时画了一整本,不光识字量上来了,阅读兴趣也更高了。
二宝经常拿着绘本要给我讲故事,识字量翻倍增长,上小学之前,已经认识了800多个汉字呢!
这套书分四册,共有657个小学常用汉字,90个常用偏旁部首,排版也是由易到难,更加科学:
第一册:象形字启蒙,简笔画汉字(带孩子画起来就行了)
第二册:偏旁部首入门,用字根学一串字(联想记忆)
第三册:形声字规律,进一步理解读音、字义(进阶版)
第四册:理解汉字背后的故事(文化拓展)
如果打算给娃做初步启蒙,可以先学第一、第二册,掌握200+基础字和偏旁规律,第三、第四册可以配合一年级课本扩展学习。
这套书是常青藤爸爸编著的,内容分阶段设计,能让孩子从被动识字到主动猜字,最后形成识字-阅读-理解的良性循环,完美衔接小学学习。两杯奶茶的价格,就可以入手了!
枕边育儿寄语:
上小学之前,正处在识字启蒙的关键期,家长用对方法,孩子对汉字兴趣浓厚,等到升入小学,也不容易有畏难情绪。本次分享的三个识字方法,你也可以给你家娃试试看,相信他的识字量,一定会噌噌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