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人:他们踏实认真,默默无闻,但往往不被重视,甚至被人忽视?这种“老实人”虽然诚恳可靠,却常因太过“笨拙”而在职场或人际关系中吃亏。
其实,光有好品德远远不够,懂得掌握一些为人处世的技巧,反而能更好地发挥优势。古代谋略大师鬼谷子曾提出三句至关重要的箴言,帮助我们提升情商,成为既真诚又受人喜欢的人。
要如何运用这三句口诀,让自己变得更有智慧、更灵活?接下来,我们一一解析,教你如何在生活中不动声色地游刃有余。
春秋战国,可谓英雄辈出。在这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百家争鸣的思想宫殿熠熠生辉。各家学说风起云涌,造就了中华文明最灿烂的思想花园。在这万紫千红中,有一位神秘莫测的智者——鬼谷子。
鬼谷子通过洞察宇宙万象,日月星辰的运转,参透了自然变化的奥秘。他常常用寥寥数语,就道出千古不变的至理名言,哪怕时光荏苒,依然令后人受益匪浅。
素有"隐士之隐"美誉的鬼谷子曾说:"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这句话初听或许晦涩难懂,但若细细品味,却有醍醐灌顶之感。
在鬼谷子看来,智者谋划事情时总是不动声色,愚者反倒是张扬夸耀。这正是智者举重若轻,愚者力不从心的缘由。老实人若想摆脱憨厚的窠臼,学会像鬼谷子一样韬光养晦、低调藏拙,其实并非难事。
鬼谷子还说:"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说白了就是"取长补短"四个字。
大智若愚的人懂得审时度势,不强求自己的短处,反而借助他人的长处;对于自己不擅长的,就采纳普通人的专长。这看似消极,实则是极高的情商体现。
老实人若一时难以做到鬼谷子这般运筹帷幄,不妨先从发挥自身优势做起,在旁人眼中成为可靠踏实的形象,日积月累,也能脱胎换骨。
在《鬼谷子》中还有这样一段话:"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阴道而阳取之也。"意思是说,做事要察言观色,对症下药。
比如设计产品时,先摸清客户的喜好,投其所好,事半功倍;讨人嫌的东西,则要避之不及,就像厨师做菜,提前了解客人的口味和禁忌,才能让佳肴赢得赞誉。
了解他人喜恶的过程虽在暗中进行,容易引人反感,但若能将探查到的讯息光明正大的运用,反而能博得好感,可谓独具匠心。
老实人往往开口就笨嘴拙舌,所以练就一副好口才其实是刻不容缓。口才是人际交往的敲门砖,对个人乃至国家命运的影响都不可小觑。
话不投机的尴尬谁都有过,尤其是内向的老实人,和陌生人搭讪都如芒刺在背,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却因为嘴笨而得罪人,实在让人沮丧。鬼谷子早就洞悉了交际博弈的关窍,他说:"因其言,听其辞,观其色。"单单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揭示了口才的精髓。
交流的第一要义,就是倾听。只有用心聆听,才能对答如流。中国人向来讲究言外之意,话中有话,尤其是面对上司时更要全神贯注,揣摩话外音,这往往关乎升职加薪的机遇。
春秋时,齐国丞相田婴戎马一生,功成名就后受封薛地,一时得意忘形,竟想另起炉灶。幸得门客以"海中鱼离开大海,任人宰割"的巧喻规劝,田婴才恍然大悟,免于覆辙。
这个小故事生动诠释了"听懂弦外之音"的智慧。倘若老实人也能学会察言观色的本领,对他人的言外之意了然于心,足智多谋指日可待。
在领悟"听"的精髓后,接下来自然要学习如何巧言善辩。情商高的人说话总是不卑不亢,言辞圆滑而不失分寸。
率直的人虽然可爱,但因为太不会说话,一针见血的直言常常伤及他人,引火烧身。所以,学会变通,学会审时度势的说话方式,对老实人来说很有必要。这不是虚伪,而是一种睿智。开口前,不妨先想想这话会不会让人不悦,以及由此引发的后果能否承受。
赵国曾遭秦国侵袭,危急之际向齐国求援。齐国要挟赵国太后送爱子长安君为人质,太后勃然大怒,扬言要向提出此议的人吐口水。左师触龙见势不妙,机智地转移话题,谈起养育子女的话题,这才将太后的怒火抚平。
光会审时度势还不够,还要有说服力,把交流的目的落到实处。左师触龙让暴怒的太后冷静下来后,循循善诱,从长安君外出历练有利于成长的角度缓缓开解,终于让太后忍痛割爱,把儿子送去齐国。可见,说服力是沟通的决定性因素。
春秋战国的历史尘埃落定,鬼谷子的箴言依然熠熠生辉。老实人若想提升情商,要诀其实很简单:开口前多想想,静默时用心听。
学会揣摩言外之意,学会随机应变,学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脱胎换骨将指日可待。毕竟,三寸不烂之舌,常可制敌千里之外,一言可决男儿身后事,谈笑可使英雄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