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西安民间金融博物馆的故事”第一期——专访吴国华:“秦商精神”内核——创新改革是中华民族的精气神!陕西频道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剧照

前 言

《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孙俪所饰演的周莹嫁到泾阳吴家,吴家是当时泾阳的大商户,丈夫吴聘早逝后,她支撑起一个家族的生意向前走,历经几起几落、悲欢离合。周莹,这位清末杰出的女性秦商代表,更被现在的人称为“清末女首富”、“清末女马云”。

在这部电视剧的背后,有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拍摄故事?真正的周莹又是一名怎样的女秦商?秦商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一大商帮,曾经是什么样的起落?“秦商精神”又是什么?

带着这些疑问,凤凰网陕西专程采访到了周莹的后人——吴国华老师。

“秦商精神”内核

创新改革,是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吴国华老师接受凤凰网陕西专访

电视剧拍摄背后的故事

为“安吴寡妇”正名还原一个真实的周莹

凤凰网陕西:现在我们都在强调“秦商精神”,前一阵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非常火。电视剧里的主角周莹,就是清末的秦商代表,也是一名杰出的女性。是什么样的原因,促使您以周莹为原型,将家族故事写出来?

吴国华:说来话长,《那年花开月正圆》改编自我的家族故事,周莹是我的太奶奶,吴怀先是我的爷爷。

2007年某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内容关于我太奶奶周莹的书,书中有大量对我太奶奶周莹和爷爷吴怀先的诋毁,其侮辱的情节和语言对我们后辈造成很深的伤害,随后我们以“名誉侵权”诉讼法院,经审理我们胜诉。法院判原书作者登报赔情道歉,恢复我们家先辈的名誉,并判该出版社从宣判即日不得出版再版发售,书店在售书立即下架不得销售。

为此我们的律师建议由我来写一本吴家真实的故事,借此机会来还原一个真实的周莹和她的儿子吴怀先。

娓娓道来的家族故事“那年花开”一波三折

凤凰网陕西:正因为外界对真正的周莹本身以及吴家家族故事的不了解,进行了相当程度上的杜撰和捏造,所以您一定要还原一个真实的周莹,通过这个契机,您开始走向自己的创作之路?

吴国华:对,在打官司的这两年中,我收集了大量的家族资料,一是我需要对我的家族脉络和故事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二是我在打官司中,需要拿出真实资料“用事实说话”。

我从2009年年底,就产生了写这部剧的想法,开始创作时,我将它定名为《大义秦商》,后来我的一个朋友叫李源,是陕西挺有名的导演,他对我的想法很支持,并告诉我:“您来写,我来拍!”

于是我先写了一万多字的故事大纲,朋友们看到之后都很激动,并继续鼓励我写作,我又在原有的一万多字的大纲的基础上继续拓展到三万多字。

2011年年底,北京华视娛乐投资公司决定投资《大义秦商》(后改名《那年花开月正圆》), 制片方先后请陕西西影原厂长延艺云为此片的艺术总监、丁黑为此剧的导演。

因这部剧先后几任编剧改编都没有达到导演的要求,直到现任编剧苏晓苑接手后,才打破原来的格局,重新进行编写。历时约三年的时光,终于写成了现版的剧本《大义秦商》,后又被改名《那年花开月正圆》。

拍摄历时252天:选角好似“天注定”  院落搭景“最走心”

凤凰网陕西:您当初在选角方面有哪些参与呢?你认为剧中的人物与原型有哪些相似之处?

吴国华:说来也巧,最早我在写故事、做策划案的时候,当时需要拟选导演和演员,那时候我写下来的导演就是丁黑!写下来的女主角就是孙俪!

因为写完这个故事,我脑海中浮现出来周莹的轮廓,就是孙俪那样小巧的、聪慧的、同时也是精明的、具有大智慧的——她们真的挺像呀!

后来,孙俪看到剧本之后很感动,决定接这部戏。从这时候起,我们就进入到了正规的筹备阶段,于2016年的10月8日在山西太谷开机,到2017年的10月8日电视剧播完,从开机到播完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

凤凰网陕西:这部剧都在哪些地方有布景?

吴国华:我们在山西太谷搭景,拍摄只用了40来天。转场横店拍摄了10多天,12月再转到无锡,此间我们还在上海、湖州等地拍摄,同时在陕西也取了一些空镜头,主要是一些陕西的风光和自然环境的大景,一共拍了252天。

凤凰网陕西:您能不能给我们讲一讲,电视剧拍摄搭景的一些过程?

吴国华:我相信看过这部电视剧的人都知道,吴家、沈家、胡家、杜明礼家的景都非常美,这次剧组的搭景的时候参考了大量的陕西官宅元素资料,把这几家“大院儿”都做的美轮美奂,真的特别到位!

有一集拍的特别唯美,那一集里周莹喝醉了独自一人打着灯笼踉跄地沿吴家大院走,她在醉眼朦胧中,仿佛看到了当年的一些场景,甚至见到了在院落里赏月亮的吴聘。那一段是一个长镜头直通到底,真的太美了!其中,院落里的道具,就是当年吴家的。

咱们就拿片子里的“吴家大院”来说,“吴家大院”里那些种着花草的石盆,还有石桌等道具,实际上都是我们吴家东院真正在用的那些东西。现在还在那儿摆着呢!

这四个院落可都不是“同景”,是剧组真的用心搭了四个院儿!这次搭景儿,光室内的景就占5万多平方米,加上室外的景,大概共10万平方米。

而且咱们的美术总监是叶锦添老师,经叶锦添老师之手的服装道具简直美到让人惊叹!每套衣服的色彩和花纹图案都和剧中人物的性格相对应,男角的衣服也做的相当精美。在整个剧中,每件服饰、每帧画面都特别精益求精!

剧组搭建泾阳一条街 请陕西大厨街头搞美食

凤凰网陕西:这部电视剧带火了泾阳的旅游,今年十一,茯茶小镇、郑国渠、吴家大院,甚至连三原的周家大院都异常火爆,人非常多。这部剧不仅带动了旅游,还将陕西小吃又推向了一个新热潮。

吴国华:对,为了让电视剧看起来更有“陕西味道”,我们还特地搭了“泾阳一条街”!又请了厨师来做陕西美食。

电视剧里,“泾阳街头”熙熙攘攘,街上卖的有各种各样的陕西小吃特别诱人,比如剧里面周莹最爱吃的甑糕,还有咱陕西的凉皮、羊肉泡馍、水盆羊肉、肉夹馍、胡辣汤……这些都是我们从西安专门请的大厨师在剧组搭建的“泾阳一条街”上做的!

从还原周莹到解读“吴家家训”

剧中塑造的“卖艺女” 到底是怎样的“女秦商”?

凤凰网陕西:据我所知,周莹本身是三原周家大院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而电视剧将周莹直接改写成了一个走江湖的卖艺少女,剧里面她有很多过去“关中女子”的豪放动作——比如“陕西蹲”,俗称“圪蹴”、还有她擤完鼻涕就往鞋底儿抹、喝茶时直接拿起茶壶就对嘴喝……为什么要电视剧里要改编她的出身,并且给她加一系列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动作,对她重新进行艺术加工呢?

吴国华:从艺术的角度来说,这应该是角色对她的要求。比如周莹有凳子不坐,非要“圪蹴”起来。编剧团队将她写成一个不拘小节走江湖的卖艺女,她先被养父卖到沈家再辗转逃到吴家,最后因为“冲喜”嫁给昏迷中的吴聘少爷。这是影视团队想从艺术体现手法上,来突出周莹开始的身世与后来身份转换的强烈对比。

从周莹开始的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个性开始,她在一个非常偶然的契机下忽然成为吴家少奶奶,她的婆婆开始非常苦恼,还要找人给她换上少奶奶的衣裳、教她怎么走路、怎么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再到她后期的蜕变,开始统领一个家族、振兴一片产业、解决千万人的生计,成长为一个有使命感、有格局的秦商,发扬秦商精神的故事。

从作品的角度来说,这里是需要很多元素放在角色身上,进行人物反差对比的。这些元素将周莹的成长、成功,以及一个女人的心路历程都结合起来,促使她不断地完善自己,磨砺自己。她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也一直被“吴家家训”潜移默化,继承了吴家的“秦商精神”,与她的命运进行了融合。

当然,这是在创作过程中进行的艺术加工——你想想啊,如果这个人物的出场就是个三原周家大院的千金大小姐,一切都四平八稳、知书达理的,整天陶醉在诗词歌赋中,就没有舞台反差了!这些表现手法都是角色的需要。

反正我给编剧团队讲过我的底线:周莹这个角色,你们可以塑造的前后反差大一些,夸张一些,这都没有问题。但周莹这个人物本身,绝对不能被“泼脏水”。

周莹的原型人物肯定不会说蹲就蹲、说擤鼻涕,就敢把鼻涕抹鞋底儿的人。因为她是大家闺秀!那个年代,男孩子和女孩子是不能同学堂读书的,周莹是大户人家小姐,家境优渥,周家都是请先生上门来教她读书学习的。

周莹自小就有过目不忘,记忆力超强的本事,据说连她的教书先生都赞她:“小小年纪天赋过人,长大绝后对了不得!”

360°解读“吴家家训” 秦商精神的一面镜子

凤凰网陕西:您刚才讲到,周莹受到了“吴家家训”的熏陶。电视剧里多次提到吴家家训是“诚、信”二字,吴聘的爸爸还被人称为“三硬商人”:人硬、货硬、脾气硬……这些都是当年吴家传下来的家训吗?

吴国华:我们家的家训其实远远比电视剧讲的更细,电视剧里讲的还是很简单的。

说实话,我今天还专门拿了我自己的讲解词来,不是旅游景点人云亦云的导游词,现在电视剧已经出来了,更多人知道了吴家大院,所以我更要认真地查询家族资料来解读家族历史。

我们吴家家训主要是:乐善好施、济国难、备城防、赈荒年、修书院、置会馆。

我太奶奶周莹、我爷爷吴怀先,甚至我们整个吴家上下,也是严格按照这些家训做的。

“诚”,指有诚心、诚实、诚恳。你有诚意,才能做好生意;“信”包含着:信心、信仰、信念、信任。这些品质的要求,也是对“秦商精神”的注解。

吴家提倡的“乐善好施”,这个从字面意义上来说很好理解,除了接济有困难的人以外,接下来,家训中的每一条,都反映着乐善好施。

“济国难”这是从我们吴家第九代起,就是现在所留下来的祖先的墓碑上都有记载。

1840年甲午海战,我们吴家捐银10万两、黄河发水灾、还有一些战事,一直到八国联军入侵、辛丑条约等,当年国难当前,我们吴家都有捐银。

当年吴家为朝廷捐银10万两,光绪皇帝代表朝廷给周莹诰命“一品夫人”。慈禧太后代表自己,认周莹当干女儿,给她书写的“护国夫人”。因为朝廷及慈禧本人都认为周莹当年为国家做出了的贡献;当年辛丑条约要赔款,吴家捐银70万两……这些都是在当年的“济国难”。

直到我爷爷吴怀先秉承了这样的家训思想,到抗日战争期间,我们家除了捐助大量的财务以外,还把自己家的庄园提供给共产党,办“青训班”。在青训班开设的三年里,先后培养了一万多名优秀抗日干部。

“备城防”,我们家的安吴堡从未被战乱或土匪破过堡。城防的修缮是最重要的,城墙高9米,上面宽度为3至4米的四个角楼、有东西城门、有吊桥、有城河。防卫措施非常安全,备城房也是安抚自己的一方水土安全。在当年战乱时代、或者有土匪袭击的时候,城防就能够捍卫自己的家园。

“赈荒年”,当年因为大饥荒,河南、山东等过来逃荒的人特别多。当年咱们陕西也有荒年,吴家建粮仓以备荒年。那时候,我们吴家的土地给佃户种是不收租子的。但备荒粮时,各家佃户自己若愿意交,一斗也罢、一石也罢、一升也罢、都放进备荒粮倉以济灾荒难民。

从弘道学堂到青训班 培养人才成千上万

凤凰网陕西:从吴家家训中有“修书院”这一项,当年吴家作为秦商之首,非常注重下一代的教育问题吧?

吴国华:修书院,对!像当年的三原宏道学堂、泾阳味经书院、女子学堂……这些学堂,我们家都有捐资。

在我们安吴堡一进大村,西边那一大片就是“学馆”。当初的“学馆”是干什么用的?就是让村子里和住在附近的孩子们来读书、学知识的!

过去的孩子进学馆,不仅不收学费,我们还给补贴银两,从小就培养孩子知书达理教化民众,这成为了当年泾三原的风尚。

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里,周莹办了女子学堂后,为了招生,还专程跑到人家泾阳织布局里的职工家里,说服他们家人让女娃来学堂读书,在那个年代,很多人并不能理解,女子为何要识字读书的。周莹给人家承诺:“只要你孩子来女子学堂读书,每个月我补贴你2两银子,2两银子不够的话,我补贴3两!”这些都是我曾经在书上进行记录的。

那时候吴家不仅支持周围的娃们家来读书,我们还给娃们家管饭,鼓励大家学知识。所以,那时候我们泾三原那片的学习氛围特别浓!泾三原在清未民初一直是陕西的文化中心。

吴宓(1894-1978) 陕西省泾阳县人

因为修书院的缘故,培养了那个时代很多优秀的人才,像我的四爷爷吴宓、于右任老先生、茹欲立等人他们都是宏道学堂的,他们都接受过当年关中大儒刘古愚的教育,成为辛亥革命的先锋。

与此同时,我们家还参与了当地的修文庙、修城隍庙、修桥补路、修水利等事宜。

THE END
0.思无邪(上)——王舜钦先生轶事拾萃对于学生王舜钦出狱,杭州艺术院中国画主任潘天寿欣慰的同时又遗憾不能再跟自己继续学画了,便推荐给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新儒家开山祖师、国学大师熊十力。熊大师恰在杭州西湖孤山旁广化寺疗养,关注艺术院发生的学潮,反感武力压制学生,同情失掉学籍、遭关押学生的遭遇,遂收纳他到座下与杜刚百、罗心量等为同学,亲灸佛教哲学和儒家学说。仍经胡适交涉,jvzquC41yy}/onnrkct/ew47;s~bgz5
1.民间故事三百篇锦集上述挽联历来为文人墨客所称道。1917年春,蔡锷将军的灵柩归葬于长沙岳麓山。小凤仙悼蔡锷的长联曾与中华民国广州军政府大元帅孙中山,北京大学校长、国学大师章太炎所撰的挽联同刻石勒碑,矗立于长沙岳麓山公园蔡锷将军墓侧。 12、小和尚对尚书对儿民间故事 jvzquC41o0wji~xjk0ipo8vk13<82A>::8839<<450nuou
2.名人励志故事影响全球华人的国学大师、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先生,也曾饱受嘲弄与歧视。小学时的傅佩荣有些调皮,常学别人口吃,却不料这个恶作剧导致他自己不能流畅地表达。九年的时间里,傅佩荣的口吃常常被人视为笑柄。 一次,傅佩荣去赴一个访谈之约。那日,炎阳如火,但他仍坚持穿着笔挺的西服接受访谈。因场地未设麦克风,他就jvzquC41yy}/qq6220ipo8qk|jo06==73::/j}rn
3.金庸笔下,鲜有人提及的一段倾国倾城故事后来,到萧峰陷于绝境时,出现了以下故事: 一名高大的猎人站在马背之上,大声呼叫:“萧大哥,萧大哥,完颜阿骨打帮你打架来了!” 萧峰纵骑而出,两人四手相握。阿骨打喜道:“萧大哥,那日你不别而行,兄弟每日记挂,后来听探子说你在辽国做了大官,倒也罢了,但想辽人奸猾,你这官只怕做不长久。果然日前探子报道: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6@=:7;>2:8
4.文化名人的辛酸成长史你不曾触摸到的那些故事而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唯一符合蒙曼对“理想女性”认定的就属武则天了。 生活的沉浮,时代的变迁从这些文化名人的过往中渗透出来。本周末,《挑战文化名人》又将迎来另一位嘉宾——康震。九点一刻,锁定江西卫视,我们告诉你场上的康震如何迎战四位踢馆选手,场下的康震怎样炼成国学大师!(陈洁颖)jvzq<84lz0yjpj3ep1tfy|4423:.2A2481jfvjnn/kgxtwxhw3;64@850f450qyon
5.​原来《鲁冰花》不是歌唱妈妈,背后的故事具有深刻教育意义原来《鲁冰花》不是歌唱妈妈,背后的故事具有深刻教育意义 啊~~~啊~~~ 夜夜想起妈妈的话闪闪的泪光鲁冰花 家乡的茶园开满花 妈妈的心肝在天涯 最近一段时间,大概是学校开始教《鲁冰花》这首歌了,我家俩娃没事的时候就一直哼唱。 这首歌是我们儿时红遍大街小巷的歌曲,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人几乎人人都能唱。随着孩子们的 jvzquC41yy}/zrzj0et0|jycp1765B>0jvsm
6.朵朵阅读安卓版朵朵阅读安卓版下载v1.1.41.精品内容海量畅听: 80000+甄选精品故事,8000+动漫视频,5000+专业课程,满足宝贝成长需求。 2.新品抢先听: 每月新增10000+分钟内容,知名IP、精品原创故事、编辑甄选推荐,提前试听与购买特权。 3.专属课堂: 提供专业知识课堂,为爸爸妈妈解除带娃疑惑。 4.特色活动: 提供更具特色的开发思维活动,让知识扩展到更多维度jvzquC41o0msgnszh0ipo8f14;?63B3jvor
7.画稿溪文学现代诗—《画稿溪文学》2020年11月刊(本刊第一期,本社像是对我诉说它奶奶的故事还是事故 那一叠叠码垛过的谷草 也变得细小了许多 奶奶生活过的老屋那扇窗花已碳化 好像寄宿着望水欲穿的双眼 村尾的那座庙宇依然香火兴旺 一片灰烬于旷野上倒伏 正刺痛着人们的灵魂裸骨 看着书的不识字 持着珠的一生也竟数不清那一串有几颗 jvzquC41yy}/zmxjk0ipo8sgyu532;61347:;7mvon
8.按老照片“一比一”复原温州中学“民国风”校门成新晋网红点温州中学源于国学大师、教育家孙诒让1902年创立的温州府学堂。120多年来,温州中学数易校名、几度迁址,从中山书院到府学堂,从省立第十中学到浙江省温州中学,校址从初创时的仓桥、道司前,一路辗转青田水南、泰顺江口、文成南田、九山湖畔,到现在的三垟,始终坚守开启民智、兴学强国的使命。 jvzq<846i0<7yƒ3eqo5yy8x{uvkn1;5451621:<132;65@<;50yivvq
9.《铁军之魂》当人们惊叹陈毅同志的气节与文采时,却不知道,在他身上体现出的大文化,原根植于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如果说,鲁迅是革命元老,国学大师章太炎的正宗弟子,那么陈毅同志则是章太炎的门外弟子。与鲁迅一样,陈毅同志也得到了儒学的精髓:严谨治学,身体力行。 同样在严酷的白色恐怖中,身处荒郊野岭的陈毅同从缴获的报纸上,惊悉jvzq<84yyy4ykjtncqzpw7hqo1tfy8sgy64ivv
10.“典故里的中国”连载每期推出若干个传统文化小故事。欢迎关注 赞 回复 梵阿一铃 (当时疏雨纤纤细) 楼主 2014-05-29 11:24:10 《赵氏孤儿》现实版 《赵氏孤儿》的故事,大家想必都不陌生。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晋景公时期的大夫屠岸贾为了私利而杀死将军赵朔一家。赵朔的妻子因为是晋景公的亲妹妹,故得以赦免。赵朔被杀后,赵朔妻产得一子。 jvzquC41o0jpwkfp0eun1pwqwr5uqyne17944@=261
11.30个经典中国神话故事阅读版本小凤仙悼蔡锷的长联曾与中华民国广州军政府大元帅孙中山,北京大学校长、国学大师章太炎所撰的挽联同刻石勒碑,矗立于长沙岳麓山公园蔡锷将军墓侧。 6、第6篇 贞观六年,长安城外,虎头坊。三更时分,陆小七突然发现一个黑衣人飞快地跃进了范统所住的宅院。 早在除夕夜与破五日,栖身巷口客栈的陆小七便观察到,这个黑衣jvzquC41yy}/srlwujo/exr1sk528@6296883;=2686/j}rn
12.花开花落,根茎永在|浦睿文化2024新书预告古典的物哀追忆岁时,风花雪月,心向往之。日本国学大师本居宣长将物哀定义为“知物之心”,物哀是感受风物的姿态变换,让无法言说的美得以呈现。 物哀情感的经典对象是落樱。看樱花落下,我们感受到美与死亡。人生一瞬,所以有了客观下的漠然、热情,或哀愁,一切正符合了美的定义。唯美的物哀,象征人类认识了生命局限后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2;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