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启蒙读物《三字经》和《弟子规》易中天怒斥:那是毒药

易中天老师讲话,总是带着点冷幽默的味道。他曾在一档节目上当着学生家长的面说:《三字经》和《弟子规》是毒药。这个说法虽然有一些夸张,但是立场倾向却没有太大的问题。

因为《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和《弟子规》这种东西,是已经过时了一百多年的蒙学课本了。

我们如今已经有了更科学的蒙童读物,而一些家长,却出于这样、那样的顾虑,对如今的教育缺乏信心,非要开儿童教育的“倒车”,让自己的孩子“穿越”,回到过去。

这种行为,除了给孩子增加课外学习的负担,并不会达到他们期望的结果。那么,这些家长们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去读《三字经》、《弟子规》呢?这两本书,究竟又怎么样呢?

一、《三字经》、《弟子规》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三字经》是成书于宋代前后的一部蒙学读本,以三个字为一组,编成顺口溜,在教会儿童识字的前提下,随便介绍祖国的山川风物、历史地理、道德人伦。

当中有一些涉及古代的“三纲五常”、人伦规范的内容,在如今看来是带着腐朽气息的。假如对中国哲学不够了解的话,即使是成年人,也很难消化。

所以,要完全弄懂这本书里面的内容,就需要一定的中国哲学知识。所以,这本书其实更适合,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成年人。

《弟子规》的内容,本身就是对《论语》的断章取义,它的质量很可疑。所以这两本书,都不太适合向低年级的学生推广。

如今的中国学生,学习知识、文化的渠道有很多。而且,每一个中国学生都必须经过9年的义务教育。

在学校里面,都有国家教委统一印刷出版的德育课程。即使家长强迫自己的孩子去把《三字经》和《弟子规》背得滚瓜烂熟,也全无用处。

这些古代蒙童读物,有一个共同的弊病,那就是:强迫孩子向长辈们学习经验。这种教育传承的方式,和今人的观念是背道而驰的。如今的人想要进步,往往需要打破传统和经验。

即使要讲继承,我们也要有选择地继承。至于传统文化经典的继承的方式是怎么样,继承的内容是什么,这个本来是中国教育部门应该研究的问题。

另外,现在的学生都非常聪明。学习的道路千万条,并不是家长要他学什么,他就一定会学得进去。

孩子们天然就会从学校的课本里面,从他身边的同学身上,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接触到的网络上,甚至是看到的电视剧里,去认识现代的“亲子关系”。

二、复古教育背后,是家长的“养老焦虑”

谈完了《三字经》、《弟子规》到底适不适合让孩子学,下面我们再来谈一下,为何如今的家长那么相信古代的教育。

其实,我认为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因为近些年来,人们的人生观,金钱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动摇,一些传统的道德基础遭到了破坏。现在的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

这些家长担心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会不孝顺,结果会让自己“老来无倚”。他们迫切地想要用一种手段来“约束”自己的孩子,但是又找不到什么好的办法。

通过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有这种想法的人基本上都是出生在八零、九零年代。这些年轻的家长们,为什么会担心孩子将来不守孝道呢?

其实这是因为,八零、九零年代出生的这一代人本身就很“叛逆”。他们错误地认为,这是小时候缺乏传统教育的结果。但是中国整个社会思想观念的巨变,并不是一本书可以改变的。

《三字经》、《弟子规》,说穿了都是儒家文化的产物。如果这些家长真的想让自己的孩子学习传统文化,就应该自己先去学习《论语》和《孟子》。

如果这些家长学过《孟子》,就会知道,孟子有一个著名的主张,那就是“四端”说。孟子认为:人天生就有恻隐之心,天生就有羞耻之心,天生就有辞让之心,天生就有是非之心。

这四种心理,都是自然而然产生的,根本不需要教育。当然,我们如今把他这种观点认为是唯心主义。但是,他讲得还是有一定的道理。

比如,我们在外面看到一只小兔子,它很漂亮,很温柔地在那里吃草,突然有个人走上去对其进行残忍地击打,那么我们会觉得不忍心。

那么,这种心理,是课本灌输的吗?显然不是。这种心理,是不需要别人来教的,是人天生就有的,这就是恻隐之心。

我们每一个成年人都知道,出门是要穿裤子的。假如走在外面,裤子破了一个洞,就会觉得很羞耻。羞耻感是书本教会你的吗?显然不是,这是我们通过对周围的长期观察而习得的。

所以,我们要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孝顺,就应该以身作则,给他们做示范。拿着几百上千年前的课本,强行“填鸭”是没有用的。

孩子刚刚在书上学会了要孝顺父亲,回到家,看到父母没有孝顺自己的爷爷、奶奶,孩子会怎么样想呢?孩子可能会想:书上的全都是在胡说八道,我为什么要学呢?

结语

易中天说《三字经》和《弟子规》是毒药,还是有点夸张。但是,这也两部书,也并非是一些家长眼中的“圣物”。

除非一个孩子从小就被关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不让他上网,也不让他上学。否则即使你强迫他把这两本书倒背如流,也只是在给他增添学习负担。对他的三观塑造,很难造成影响。

这种古代的课本,只能放在一边,让有兴趣的人课外去读。如今的家长,如果还想要中国社会退回到封建时代、伦理社会,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了。

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孝顺,那么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用你自己的优良品行去影响孩子,而不是把孩子当成“鸭子”,拼命地朝它的肚子里面灌“玉米”。

THE END
0.从小读弟子规三字经的孩子上学后明显与众不同家长别忽略这些智慧的箴言充满了做人和处事的哲理,孩子从小学习传统文化,会变得智慧而沉稳,成为情商高、备受欢迎和有教养的孩子。 2、提升孩子的理解力 《唐诗三百首》、《宋词》、《古诗词》、《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文化经典涵盖了丰富的知识,言简意深,对提升孩子的文学修养、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和提高孩子的理解力都有jvzquC41yy}/ext|jk4dqv4ow{ooisncq{{0{~jt13?9;A90jvsm
1.《人民日报》发布的中国文化知识100题——(5A.《弟子规》 B.《三字经》 C.《千字文》 (A)出自《弟子规》。 68.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 A.挂香包 B.插艾蒿 C.登高采菊 D.喝雄黄酒 (C)喝雄黄酒是重阳节习俗。 69."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是宝玉对黛玉的第一印象,其中"靥"是指: jvzquC41tgt/eƒ5230ipo7hp1kteg3rjrEjfF65;867(vBfgvgjn
2.易中天公开表示,拒绝学习《三字经》和《弟子规》,都是害人的《三字经》中只有一处受到争议,那就是“夫妇从”,“夫妇从”的意思并不是妇从夫,而是夫妻之间相互服从,因为夫妻是一生的伴侣,从来都不是简单的服从就可以得到的。《三字经》是了古代人知识的结晶,并不能和《弟子规》和《千字文》相提并论。 《弟子规》出现的时间比较晚,是晚清时代的作品,通过断章取义的手段,随意编写的jvzquC41o07757hqo1jz1jwvkerfalfodtobp8KO8H8VFY5758KLRN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