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管理学者也认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管理思想的巨大魅力,开始积极地从中寻求管理之道。美国著名管理学家乔治在《管理思想史》中强调:“你要想成为管理人才,就必须去读《孙子兵法》!”被誉为日本“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在回答“你的经营秘诀是什么?”时强调:“我并没有什么秘诀,我经营的唯一方法是经常顺应自然的法则去做事。”松下幸之助的这种理念正契合老子“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1988 年 75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表联合宣言,指出:“21世纪人类要生存,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
然而,随着近代中国经济的没落和西方管理学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大多是在西方模式下亦步亦趋,并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管理体系。中国传统文化与国学,被当作封建中国落后的糟粕而遭到批判。古代帝王的治国之道曾一度被看作封建统治阶级愚弄人民的手段而受到鄙弃,近代曾经辉煌的儒商被看作历史悲剧而遭冷落。而今中国企业发展的矛盾越来越多,阻力越来越大,许多管理问题正在慢慢显现:中国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仅为 2.5 年;企业文化缺失,商业道德欠缺;管理模式机械化、官僚化;战略目标混乱,核心竞争力疲软;资源消耗严重, 发展与环境对立,组织生态恶化;等等。诸多问题的出现,不得不引起我们对中国企业管理困境的忧思。
西方的管理学是一种追求标准化、制度化的科学,有着注重逻辑、崇尚实证的理性精神,而这种精神是建立在西方独特的文化土壤之上的。从古希腊时期开始,西方就脱离了血缘纽带与农业社会形态,进入城邦文明,形成契约化与法治化的社会。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更是建立了工业社会的模式,在此基础之上,创建了现代管理体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截然不同,在近代之前一直存在着血缘宗法制的直接影响,人伦道德与法律并存。在一个相对稳定并以血缘关系及其他关系为纽带的圈子里,人情关系甚至超越了契约关系。在中国人的骨子里, 办事首先要有情感,其次要考虑其合理性,最后要看是否合法。所以中国人讲的是“情理法”并重,单纯用西方崇尚理性和规范的制度化管理理论显然不适用中国企业。因此,中国企业在学习西方的同时,必须要从中国传统哲学智慧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本土化管理方法。
纵观国内的成功企业,无一不是企业管理中国化的典范。例如,华为,并不是只靠一个《华为基本法》就解决了所有问题。它是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与西方的管理理念结合在一起运用,才创造了华为的奇迹。华人经商成功的典范李嘉诚为什么会成功,他告诉记者他的秘诀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与西方科学化的企业管理理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在企业管理中加以运用。
由此可见,中国本土企业要想做好管理,就要追本溯源, 沿着历史长河逆流而上,去采撷中国传统文化的珍宝,点缀我 们集中西之长、纳古今之灵的“中国化管理”之树。在“知”与 “行”的碰撞中,去追寻一闪而逝的真理火花——无数管理的学问汇聚起来,以知行合一的洪炉去锻造精炼,成就独属于中国 人的管理之道。
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构建出系统的管理体系,我们统称为中国化管理。中国化管理立足于国学根脉,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历史文化为依托,萃取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墨家、佛家六家智慧,并吸取世界管理思想之精华,整合出适合中国企业自身特点的一整套管理理论。中国管理智慧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以道家思想为哲学来源,利用法家思想的方法论和兵家思想的优术,在墨家思想的文化基因的影响下,并佐以佛家思想的有益补充,将中国传统管理哲学的精华和要素予以系统化,建立了严密的管理体系,将中国化管理推向了新的高度。
中国化管理理论提出了“以人为本、辩证治事、中庸和谐、道法自然”的管理理念,其中中庸思维下的“中庸”管理是中国管理智慧的核心。中国哲学中的“中庸”管理的智慧对中国企业家来说尤为重要。中国中庸思想告诫我们,人一定要在宇宙中遵守作为人的天性,不要走极端,要尊重自然的客观属性, 不要违背宇宙间万物的规律,懂得恰到好处,并从大局出发, 谋求行动体系和谐共处的状态或朝此种状态的方向行进。任何事情都要遵循其内在的发展规律,不要主观上为所欲为,与客观及自然规律相违背。
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里,有多少企业家及企业因为没有遵循客观规律,只重视经济效益却不顾现实社会的发展状况和需要而违背“中庸”管理哲学理念,导致了人生失败及企业消亡的比比皆是。可以说中国化管理理论弥补了西方管理思想重物不重人,重经济效益不重伦理道德的缺陷,也给中国企业家提供了一套指向基业长青的管理之道及平安的法则。可以说中国化管理理论是立足于中国历史文化,激活中国管理代码, 运用中国传统管理智慧,在汲取诸子百家思想精华之上而建立起来的中国本土化的管理理论。它最符合中国企业的管理之道, 也最符合中国人情理法并存的传统思维模式,还最符合中国特点和中国特色。中国企业家一定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只有这样,中国企业才能走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适合自己的管理之路,才能找到一条符合中国社会生态的成功之道,才能找到企业长青之道。中国企业家必须知道功成、名遂和身退的哲学涵义,也必须知道为而不争的管理行为学,还必须知道福祸相依的辩证哲学理念,这是有关企业基业长青和自身平安的必修课。
本文节选自段俊平先生国学管理经典著作《从卓越到中庸——中国化的管理智慧》
段俊平:著名国学专家、著名书法家、知名管理学者;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硕士;香港城市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北京大学访问学者;民建中央文化委委员;受聘于海内外多所大学,担任国学、书法及管理学教授。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东城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诗词学会副会长、京麓书院院长、爱维龙媒管理咨询集团首席专家及创始人。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