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吃手吃脚撕纸敏感期,家长学会引导,让孩子更聪明

如果我们带孩子去上过早教,会发现早教其实就是让孩子玩,比如玩一些感统的训练,让孩子玩搭积木,甚至让孩子自由地涂鸦,还会美其名曰可以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事实上孩子的手脚灵活,确实可以刺激大脑发育。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锻炼自己大脑的动作和行为,很多家长没有注意,可能会错过孩子这些大脑发育的关键期,甚至加以阻拦,妨碍孩子的大脑发育。

三个月开始,孩子会慢慢出现喜欢吃手指的行为,在无聊的时候吃手指,在高兴的时候吃手指,在不高兴的时候也吃手指,好像除了睡觉和吃奶,吃手指变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非常平常的事情。到了孩子五个月左右,除了吃手指之外,孩子们还用手把脚丫拽起来,往嘴巴里面送,臭脚丫也吃得津津有味。

到了七个月之后,孩子又迷上了撕纸游戏。无论是纸巾还,是爸爸妈妈的书画,建筑图的图纸,都成了孩子最好的玩具。不少家长不太懂得孩子这些动作背后的意义,不理解这些动作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加速器,就会制止孩子的这些行为。

一、家长制止孩子吃手吃脚撕纸,主要有这些原因

1.有些家长觉得太脏了容易生病

确实是孩子的手会到处乱摸,而环境中有很多的细菌,也有很多的灰尘。孩子的手无可避免地会沾染上环境中的细菌和灰尘,放到嘴巴里面,那就是直接吃细菌吃灰尘。孩子的脚也是容易到处乱碰。事实上,即使说孩子不吃手不吃脚,环境中的细菌也无可避免地会进入口腔,我们要做的是把孩子的手脚洗干净,让孩子能接触到的东西都是比较干净的。

2.家长怕会影响孩子手的发育

很多家长看到一些大的孩子,长大了还吸吮手指,被吸吮的那个手指都变形了,比如说变得比另外一个手指更小或者说经常会感染。就觉得从小就不能让孩子吸吮手指,养成坏习惯。为什么孩子长大了还会吸吮手指?更有可能的是在小的时候,家长没有给孩子吸够,等孩子长大了,家长管不住了孩子会吸个够。而孩子在小的时候吸吮手指,家长任由孩子吸吮,等过了口腔敏感期,孩子也吸够了,自然就不愿意再吸了。

3.家长觉得浪费

比如说孩子撕纸,很多家长就觉得这太浪费。在家长的认知里,纸巾是拿来擦嘴巴的。纸张是拿来写写画画的,书本是拿来看的。

想想我们给孩子买一个玩具,都是大几十甚至大几百块钱,拿这钱给孩子买些纸巾,或者说废纸孩子都可以撕好久好久了。二、家长因为各种原因,阻止孩子吃手吃脚和撕纸,其实是在妨碍孩子的大脑发育

1.孩子有安全感,情绪稳定才能学习更多的东西

当孩子处于口腔敏感期的时候,没有一个东西在口腔里面,会让孩子很焦虑。这时候吃手或者吃脚,是为了满足自己口腔的欲望,是孩子防止自己焦虑的方法。孩子在吃手吃脚的时候,内心会更平静。内心平静,孩子有安全感,有助于大脑神经的连接。让孩子大脑更好地发育。孩子在撕纸的时候也会觉得很开心,很愉悦,这些都有助于孩子的大脑发育。

2.孩子吃手吃脚需要大脑的指挥

孩子在吃手的时候,需要手臂弯曲成小圆弧形,需要放松运动肌群把小手指伸出来,还要小手指准确无误地放入嘴巴,这一系列的动作其实都是反射行为,都需要大脑神经的指挥。大脑越用越灵活,孩子吃手吃脚吃得多,对大脑的锻炼就越多,有助于大脑的发育。

3.孩子撕纸更胜于很多早教运动

撕纸的时候需要两边的手指相互协调,跟纸张进行对抗。对抗其实就增加了手指协调的难度,是需要大脑指挥的时候,要动用更多的神经。撕纸其实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书的形状在孩子看来并不应该是方方正正的。可以是不规则的。孩子在撕纸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动用手眼协调创新的过程。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顺势而为,引导孩子,就可以让孩子更聪明。在孩子对吃手吃脚敏感的时候,把孩子的手脚洗得干干净净的,让孩子吃的时候不要太脏;给孩子穿稍微宽松的衣服,让孩子更方便吃自己的手和脚;孩子吃完之后帮孩子擦擦手,擦擦脚;孩子到了一岁左右就对吃手和吃脚就没有兴趣了,家长不用担心会影响孩子的口腔发育。给孩子准备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纸张,提高孩子触觉的敏感度。教孩子撕,拉,抓,揉各种撕纸动作,提高孩子手指的灵活度和协调能力。让孩子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并且用纸撕成这些物品的形状,可以大大的增强孩子的想象力。

看到这里,你就发现让孩子更聪明,不需要上早教班,不需要花太多的钱!在家给孩子玩,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想法呢?

THE END
0.孩子上早教和不上早教真的有差别吗?这里告诉你2、帮助孩子提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有调查指出,“80%以上去过早教的孩子在去到幼儿园以后,与父母的分离焦虑比较轻微“。 孩子在上早教的过程中,虽然都会有家长的陪伴,但是上课的时候,有些课程,家长跟孩子是分开的,在上幼儿园之前,孩子就已经适应了上课时候与家长的分离 。 jvzquC41yy}/w~tqi0ipo8f1;87/j}rn
1.早说话的孩子很聪明吗现在的孩子得到的语言刺激比较多,例如各种媒体、电脑、电视或来自早教机构、幼儿园的刺激都比上一辈人要多很多,这样刺激多了口和脑的连接,说话可能会早些。随后也会有很多连带反应,例如沟通机会多了,接受的刺激可能会更多,也就更有利于孩子词汇的积累。但是要判断孩子聪明还是不聪明,要考虑多方面,如语言,动作,思维jvzquC41yy}/qq6220ipo8|136615@3jvor
2.哈佛研究发现:孩子一生有3次变聪明的机会10岁前、后的发育速度是没办法比的,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孩子上初中后再培养是很难变聪明的。所以8-10岁是孩子最后一次变聪明的机会,这时也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 趁着孩子最后一次变聪明,培养各种学习能力,对孩子未来的学习有很大帮助。jvzquC41gf{/eqnpc0ipo8fvv5259562680497526891=9;4562;hfnn0nuou
3.想让孩子更聪明?“儿童早期综合发展训练”千万别错过儿童早期发展能让您的孩子充分发挥大脑的潜能,让孩子更健康更聪明,让您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还等什么,赶紧行动起来吧,快来阳江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了解咨询!目前,我院儿童保健科已开展早期发展训练个体课和集体课,周一至周日,您都可以带孩子一起来上亲子早教课。 jvzquC41yy}/{sk{0pku1Ywkpv4buy}AkfC779:
4.“全脑开发”真能让孩子变聪明?早教乱象亟待治理原标题:早教机构真能让孩子变聪明吗 编者按 教育神经科学是将神经科学、认知科学、教育学整合起来,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的文理大跨度的新兴交叉学科。中国“脑计划”(脑科学与类脑科学研究)呼之欲出,脑科学研究成果在教育中的转化与应用研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jvzq<84uqeofv‚3rgqvmg7hqo0io1w61427:19<521i229=/53875>=60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