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理论(SLA),当以习得为基础,学得为辅助。
一般把外语学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入门期提高期增长期高级期
每期的实践方法:入门期:看图识音,全身肢体反应(TPR)提高期:序列法,更多的TPR增长期:更多单词,更多语法高级期:学习专业领域知识,研究语法
目前,符合SLA的系统软件木有。网上一下一大把的语法翻译法与综合法的教材与软件。理想的木有,我们只能找一些类似的,进行练习。
1、看图识音注意,不是看图识字哦,是看图识音。一字之差,意思相差十万八千里。漏屋推荐的罗塞达石碑(Rosetta Stone)不适合在入门期使用,因为单词偏少,句子偏多。当然,也可以自己做,自己拍照,自己找音源。这个工作量是相当大的。这里要推荐的是破冰英语(English Ice Break)第一册。有图有音。只是在使用时注意,把英语文字去掉。图,只是用来起辅助含义的作用。开始的时候,看图。后来理解含义之后,就把图扔了,直接听mp3声音,理解含义。
2、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TPR“全身反应法”是上世纪60 年代由美国心理学教授James Asher 提出的。他分析研究母语实现的过程,倡导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左右脑的共同协调训练建立语言思维,达到掌握外语的目的。这招是非常管用的,与死气沉沉的光听不动对比,TPR的效果要好得多。TPR可以与前面提到的破冰一起使用,效果更好。
这期结束时,有大概一千个单词与短语的声音,已经储存在大脑中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没有良好的开端,是失败的全部。目前的现状是,随便找个高中生,或者大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一千个“声音”的,并不多。
二、提高期提高期,是关键期,目标是建立完整的英语思维。这期通关,与老外交流不会有任何问题。时间么,大概是两个月到两年吧。平均估计在半年左右,快点么,三四个月也有可能。这期的目标是:1、学会听懂单句子,建立整句的英文思维。2、能听懂简单的整段英文。3、在这期的后期,开始尝试“说”英语,实现简单沟通。(终于不用当哑巴了。说是不能强求的,当声音输入储备足够时,输出是十分
自然的。)4、可以开始识字,略懂语法。(但不必去研究语法,略懂即可)5、不必急着开始说。不要开始读和写。
听的时候,尽量带上耳机,容易听清楚。时间段最佳在起床后与上床前,这样听过印象深。这期不必读也不必写,与综合法直接矛盾。原因在前一篇文章中说过了,不要以学汉字的方法学英语文字啊。
使用的工具有两个:1、序列法(series method)序列法是很好理解的。比如说要上山砍柴了(晕,我也不知道肿么会出现这个例子的想法),首先,要磨刀。第二,带上绳子。第三,带上午饭。然后出发。这样进行一、二、三的解说,容易记忆,也容易理解。听英语也一样啊,听这样的序列说法,容易理解。最好是教师做,学生听。也可以听mp3,效果应该差不多。序列法是可以与TPR结合使用的。比如边听mp3,边做动作。当然有些动作做不完整也木有关系,有个意思就很有效果了。
2、扩展TPRTPR的缺点,是不能表示抽象的东西。但扩展的范围还是比较大的。
这只是两个典型的工具。其他看视频(尽量不要有字幕)啊,听故事啊,听破冰第二册啊,玩Rosetta Stone啊,听日常英语啊,都可以。但这些听力资料的选择,都必须根据学习者本人的程度符合i+1原则——具体见克拉申的第三个假设:输入假设。使用电脑多媒体技术是有好处的,而且在多数情况下是必须的。
三、增长期增长期任务,是输入量的增加和难度的增长。重点还在于听力,要听更多的资料。同时,需要增加阅读量。对于说英语,完全解禁。当然,也要练习写啦。更多的单词、更多的语法。发挥中国人的专长,使用中国式的Phonics技术。具体参见漏屋的书了。
四、高级期专业英语阶段。这时语法被要求了,好好研究语法去吧。平均要两年多的时间,可以进入高级期。网上有人说半年入门外语,指的是进入增长期,而不是进入高级期。
我们把重点,放在了入门期与提高期。难度还是挺大的,因为有种惊世骇俗的感觉。因为与综合法完全不同么。但相信在理解SLA的基础上,是可以做到的。相信你、你们,我,我们,一定能够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