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教材识字课《树之歌》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一、教材分析
《树之歌》是一篇充满生命气息的现代诗歌,由陌生的文体、多样的形态、丰富的色彩和鲜活的形象组成。课文运用了六个节、使用三种不同体裁的排比句式,使得语言更为生动有趣,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上了年纪的老树和新生的幼树,冬天的落叶和夏秋的果实,以及高贵非凡的白杨树和溪流、石钟乳等非木质树木的混杂纹理。这六个部分构成了丰富的文谱,描述了森林里的树木品种和生长状态,表达了自然的美妙情感。
二、学生特点
我班大部分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并且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他们对敢于自主探索和提问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对自然的美感有着独特的感知力。他们对不同种类、各具特点的树木的广泛知识仍感缺乏。特点不同并能欣赏到美妙的自然风光,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挑战性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木棉”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奔、冲”。
2、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能够感受森林木丛的美丽与朴素。
3、通过对教材内各种类型的树木逐一进行分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全面表达能力。
4、让学生认识到树与人、环境的密切关系,从而培养他们尊重和感恩的态度,学会珍惜树木,保护自然。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感知文本中的各种树木,以及对这些树木的外形、人物特质、很好吃、很美丽、很有用的认识。
教学难点是正确地理解和呈现每种树的独特特点,以及他们与人、环境的关系。
四、教法学法
1、教法:本节课我主要选用多媒体教学和问答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让学员多方面地接触课文,并引导他们勇于发言,积极地进行知识上的联想。
2、学法:我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比较分析等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初步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播放自然风光
我将在课前搜集的自然风光视频放给学员看,随着视频的缓缓播放,美丽的森林景象,不同季节的树木,以及不同品种的树木相继展现在学生们眼前。我将会提出相应的问题:你所在的止区有什么树?你最喜欢的树是哪一种?她最特别的地方在哪里?学生与自然的情感性接触,不仅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而且培养学生欣赏自然风光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引导学生质料
正式进入《树之歌》的学习。让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带着问题逐段了解有什么树以及树的特点。
例:你看到了哪几种树?你最喜欢哪一种树?请从鱼头、树头、树名、树形以及树的特点几方面简要概括。
在学生概括出目前为止所学习到的树的特点后,层次扶正地引导他们空优秀概括词语在生生、师生之间进行交流。与其他树的不同之处、为人所知的象征意义、结子子的丰富多样、流溢华丽的姿色等等。
记一记辅助韵语,徒手画木图标记树木名称,朗读诗歌进行情感体验。
(三)巩固练习——运用与拓展
1、用新知既加强生对已有知识的巩固与印证,又为
着对于树木的数目、名称和分布的深入理解。
2、进行以树为题材的穆口和看图说话练习,为接下来所写观察日记做好准备。
尾声:最后,我会给学员讲一段树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小故事,并鼓励他们多在树旁思考和议论,用心关爱大自然,尊重自然的选择。
六、课堂练习
出口练习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也检验了学习对知识点的内外化。
七、作业
布置学生拓展兴趣小组及制作所指树木信息卡,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户外绘制观察指引卡,进一步培养学生识树能力以及细微观察能力,感和对学习兴趣。
八、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采用树木形状图,以直观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更直观的记忆。
根据教材生字的才思纳和构成,结合学生特点,板书包罗生字,把握字元、构成规律、组词等,便于学生运用、查字和积累生字。
九、教学总结与反思
在教学完本课后,我与学员们一道对本堂课展开了上上议,最后会对课程状况进行梳理与反思,寻找出缺点进行改正,为以后的教育教学内容有更加完善的指导。
二年级教材识字课《树之歌》说课稿(1)
一、导入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了解各种树木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识字、阅读、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树木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