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识字《树之歌》优课教学设计

「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识字2《树之歌》优课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识字2《树之歌》优课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材分析】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十一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除第一行外,每行由七个字组成,是一首多句式的儿歌,押“ang”韵。这首儿歌常识性较强,同时洋溢着浓浓的情趣,语言平实,修辞恰当,所选树木具有代表性,贴近儿童生活。如“梧桐树叶像手掌”“松柏四季披绿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树木特征与儿童生活相联系,写得通俗易懂。

课文每句话的观察角度各不相同。第一句观察树木的外形,描写了杨树的高大,榕树的茁壮及梧桐树叶像手掌的特征。第二句观察树叶的颜色,描写了枫叶的火红和松树、柏树的翠绿。第三句观察树木的习性,写出了木棉喜暖和桦树耐寒的不同习性。最后一句介绍了两种被誉为“活化石”的树以及香溢满园的桂花树。

文中插图与儿歌中的树木出现顺序不同,可引导学生发现插图与树木名称的对应关系,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是白、木棉、梧桐、格树、水杉、银杏、金桂、柏树、枫树、松树、杨树。图片直观展示了各种树木的特点,符合儿童图文学习的心理特征。

本课共15个会认字,其中8个生字都与树木名称有关。可将识字教学与认识树木相结合。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熟读儿歌后,圈出儿歌中的树木名称,然后与插图一一对应,由这些表示树木名称的词语引出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将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归类识字。

本课要写的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合体字,其中木字旁的字有八个,重点指导左边木字旁要写得稍长、稍窄,左右部件相互协调。其中“杨、桐、松、枫、柏”都是左高右低,只有“棉”和“杉”左右相近,右边略微长一点儿。大部分的字在结构布局上都是左窄右宽。书写“化”字注意右部的笔顺,先撤后竖弯钩;书写“壮”字注意右边“士”不要写成“土”。

杨树、树叶、枫树、松柏、木棉、水杉、化石、金桂。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谚语。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谚语。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课前区角活动:收集各种形状的树叶,了解树木及树叶的特点;选择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树木,绘制一张图画,并写上树木名称;将同学们绘制的树木图画及树叶标本张贴于教室一角,欣赏并识记树木名称,交流识字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梧、桐”等10个生字,会写“杨、桐、枫、松、柏”5个字,会写“杨树、树叶、枫树、松柏”4个词语。

2.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杨树、榕树等树木的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初读儿歌,认读树名

1.联系生活导入:在我们的校园里,自己家的周围、小路旁或者公园里,你们经常看到哪些树木?

(1)预设:杨树、柳树、槐树、松树、柏树、梧桐树等。

(2)通过课前区角活动,你们又了解了哪些树木?

(3)导入: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屋前院后栽种树木,人们和大树的感情十分亲密。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树木有关,题目是“树之歌”。

2.初读儿歌,认识树木名称。

(1)借助拼音朗读儿歌,把每个字音读准确。

(2)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句话。(4句话)

(3)指名逐句朗读,指导正音。

(4)每句话分别介绍的是什么树木呢?请你一边读一边圈出树木的名称。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一共有11种树木,“松柏”指的是松树和柏树。

(5)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开火车认读。

(6)去掉拼音,再次认读。教师根据学情范读正音,提示:注意“梧桐”连读二声,“枫、松”是后鼻音。

3.分小组找一找课本插图中这些树木。

这11种树木是不是都能在图画中找到呢?(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

设计课前区角活动,丰富学生对树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习作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识字方法在生活中自主识记生字,并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

板块二偏旁归类,识记生字

1.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发现生字的共同点。

(1)课件出示树木名称,把树木名称中带有木字旁的生字变红。

(2)这些树名里藏着许多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梧桐枫松柏桦杉桂

(3)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些生字的共同点。

预设:它们都是左右结构,左边都是木字旁,表示这些字都与树木有关;右边的部件和它的读音有关系,这些字都是形声字,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字右边的声旁来猜字音。

2.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记生字。

(1)这些字右边表音的部分有的和生字读音完全相同,比如“吾—梧”,你还能从中找到这样的字吗?(同—桐、风—枫)

提示:“梧、桐、枫”这3个字的读音和它们右边的声旁的读音完全相同,可以直接“读半边”。

(2)其他几个字的读音和它们右边的声旁有什么关系呢?

“松、柏、桦”这3个字的读音与声旁读音相似,但不完全相同,“松”的右边是“公”,声母不同;“柏”和“白”、“桦”和“华”只是声调不同。

“杉、桂”这2个字的右半边也表示读音,“杉”的右边部分“彡”的读音是“shān”,“桂”的右边部分“圭”的读音是“ɡuī”。也可以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如“娃、蛙”换上木字旁就是“桂”。

3.出示课后习题第二题中的词语,组织练读。

泡桐白桦云杉翠柏

桂花枫叶松子白果

(1)引导:这些生字出现在这些词语中,你能不能读准?

提示:“泡桐”的

“泡”读“pāo”;白果是银杏的种仁。

(2)提问:说说这两组词语的特点。

预设:第一组词语是树木的名称。第二组词语是与树有关的花叶果实的名称。

(3)同桌互相练读,开火车读。

【设计意图】

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偏旁、部首和形声字构字规律等主动分析、识记字形。这样,既教学了生字,又教授了方法,揭示了规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授之以渔”。

板块三了解特点,指导朗读

1.给树木贴名牌。

(1)出示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的图片。

(2)图中分别是什么树木呢?答案藏在儿歌里。请你先仔细读读文中第1、2句,圈画出每种树木的特点,再和同桌合作为它们贴上名牌。

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2.全班汇报,观察图片,解读儿歌第1、2句。

(1)预设:我在路边看见过杨树,它很高,树干上还有“大眼睛”。

教师:杨树生长速度快,高大挺拔。树冠高扬向上,所以叫“杨树”。

(2)预设:榕树很粗很壮,远远看去就像一片树林。

教师:大榕树从它的树枝上向下生长着许多“气根”,可以独木成林。在南方的田间、路旁,榕树就像一座座天然的凉亭,是过路人休息、乘凉的好去处。

(3)预设:我找到了梧桐树,它的树叶很像手掌。

教师:这儿有一些树叶,(出示杨树叶、银杏叶、梧桐树叶、枫树叶、柳树叶等)请认一认哪片是梧桐树叶。(学生辨认树叶,通过画手掌,指指“手掌”,摸摸“掌心”,“鼓掌”欢迎,识记“掌”字。)

(4)预设:我找到了枫树,它的叶子一到秋天就变红了。

教师:正如唐代诗人杜牧写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的枫叶为什么会变红呢?(因为入秋以后,枫叶内的花青素增多,而气温的下降又使叶绿素逐渐消失,因此绿叶变成了红叶。)

(5)预设:松树的叶子像一根根细针,柏树的叶子是扁平的,它们四季都是绿的。

教师:松树和柏树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就像穿着绿衣服一样,所以文中说——披绿装。

识记生字“装”,“装”是形声字,上边的“壮”表示读音,下面的“衣”表示字义。

你们知道松柏为什么“四季披绿装”吗?(松树的叶子呈针状,柏树的叶子呈扁平状。这些叶子的表面有一层蜡质,水分不易散失,所以不会落叶,保持四季常青。四季常青的松柏合起来就是“苍松翠柏”。)

3.指导朗读,尝试背诵。

(1)同学们把名牌都找对了,一起读一读吧。

(2)这些树木各有各的特点,我们在朗读时要强调出来。让我们来读一读、记一记吧。

(3)师生合作读儿歌。

①教师读树名,学生接读树的特点。

②男生读树名,女生接读树的特点。

③全体拍手,打着节拍朗读全文。

(4)课件出示儿歌内容,将树木名称变成括号,试着背一背。

(5)恢复儿歌原文,将树木特点变成括号,再试着背一背。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自主提取树木特点的信息,借助图片建立树木名称与其特点之间的联系,使记忆更深刻。运用这些信息去辨别树木,学以致用。通过补充资料,了解枫叶变色,松柏四季常青的科学原因,使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板块四指导写字,规范书写

1.学写生字:“杨、桐、枫、松、柏”。

(1)观察结构特点:左窄右宽(“柏”左右宽窄相当),左高右低。

(2)对比观察:对比独体字“木”,找到木字旁的书写要点。

(3)注意关键笔画:“杨、桐、枫”这三个字的笔画中的横折折折钩、横折钩、横斜钩,“松”的右边撇低捺高。

(4)教师示范书写,边写边提示书写要点。

(5)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6)抄写词语:杨树、树叶、枫树、松柏。

2.生字拓展练习。

还有一些树木的名称也带有木字旁,请你根据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猜一猜这些字的读音,连一连。

nán

xiànɡ chūn shì yòu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生字,会认“耐、守、疆、银、化”5个生字,会写“壮、棉、杉、化、桂”5个字,会写“木棉、水杉、化石、金桂”4个词语。

2.能流利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3.通过读文、看图,了解木棉、桦树等树木的特点,感受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巩固,识记生字

1.朗读儿歌,复习生字词。

(1)检查认读:梧桐、手掌、枫叶、松柏、桦树、云杉、桂花。

(2)复习听写:杨、桐、枫、松、柏。

(3)背诵儿歌第1、2句。

2.导入新课,感受儿歌韵律。

(1)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更多的树木,谁来读读第3、4句?

(2)朗读儿歌,注意结尾的字的发音。

结尾的字在发音上有什么规律?

它们都是后鼻音(“石”除外),是儿歌中的韵脚,大家朗读时注意读准字音,现在我们来齐读这首儿歌。

板块二了解特点,随文识字

1.朗读儿歌第3句,了解树木的特点。

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1)树木的种类繁多,除了形状和颜色不同,还有什么不同呢?读读第3句话。

预设:生长的地方不同,生活习性也不同。

(2)(课件分别出示南方和北疆的典型图片)看图片,体会“南方”和“北疆”不同的气候特点,感受“喜暖”和“耐寒”的习性特点。

2.借助语境识记生字“耐”“守”“疆”。

(1)借助语境识记“耐”和“守”。

读句子“桦树耐寒守北疆”,指导认读“耐”和“守”。

桦树耐寒,生长在祖国北部的边疆,它们像解放军战士一样守卫在祖国的最北边。

①识记字形:出示图片,借助图片识记。

②理解字义,拓展运用。猜测“耐”和“守”的意思。

(2)运用字理学习

“疆”。

这个字笔画特别多,谁来读一读?谁能交流识字方法?

“疆”的左边是一个“弓”和一个“土”,可以理解成用弓来丈量土地,右边的三横和两个“田”表示田地及之间的疆域界限,也代表了这个字的意思。(课件出示中国地图,示意讲解:国家领土的边界就是“边疆”,“北疆”是我国北部的边疆。)

(3)通过组词巩固识字。

耐:忍耐、耐心、耐力。

守:守卫、守护、守时。

疆:边疆、疆土、疆界。

3.指导朗读、背诵。

(1)课件出示战士站岗守边疆的图片,激发情感朗读:多么令人敬佩的战士,多么耐寒、挺拔的桦树!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2)请你对应上下文看这句话,我们来对对子吧!

“木棉”对什么?“木棉”对“桦树”。

“喜暖”对什么?“喜暖”对“耐寒”。

“在南方”对什么?“在南方”对“守北疆”。

(3)句子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我们来读一读、背一背。

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板块三学法运用,自学尝试

1.同桌一起学习第4句,了解树木的特点。

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开花满院香。

(1)先读一读,再说说银杏、水杉和金桂的特点。

(2)对这句话有没有不太明白的'地方?

预设:对“活化石”“水杉”“金桂”的意思不太明白。

(3)引导理解词语。

活化石是经历漫长地质年代残存至今,形态特征很少变异,一直处于原始状态的生物类群。银杏、水杉是植物活化石。动物活化石有国宝大熊猫、中华鲟等。

水杉也是珍贵的活化石,俗称“世界爷”,树干又高又直,叶子细小,是世界现存的稀有植物,也是我国一级保护植物。

桂树在秋季开花,花朵金黄,花香馥郁。“八月桂花遍地开,桂花开放幸福来”,人们把桂花看作吉祥之兆。

2.熟字换一换,识记“银”和“化”。

(1)“很、跟、眼”的右半部和“银”相同,金字旁表示和金属有关。

(2)“花”去掉草字头就是“化”,“华”去掉“十”也是“化”。

(3)“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3.树木和名称“对对碰”。

你能看出它们分别是什么树吗?学生联系儿歌、生活经验说一说。

,(白桦)),(银杏)),(水杉)),(木棉)),(金桂))

预设:桦树皮是白色的,银杏的叶子像小扇子,水杉的叶子细小,木棉开红花,开着金黄色花的就是桂树,秋天桂树开花可香啦!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通过出示图片、观察交流、趣味诵读、练习表达、补充资料、拓展提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树木的不同特点,从而实现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

板块四朗读背诵,迁移运用

1.朗读、背诵儿歌。

(1)听教师范读,注意停顿和语调。

(2)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练读,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同桌合作读,小组比赛读,拍手打节拍读,达到正确而熟练的程度。

(3)借助填空,结合图片,练习背诵。

(4)朗读儿歌,完整背诵。

2.模仿与运用。

儿歌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写出了各种树木的特征,帮助我们了解树木的特点,我们也来试着编一句儿歌介绍一种树木吧,可以说说树枝、树叶的形状,可以说说花开的样子、香味,也可以说说树木的习性。(课件出示柳树、槐树、柿子树等图片,学生也可以说自己想说的桃树、石榴树等。)

预设:柳树枝条细又长。槐树开花一串串。柿子树上挂灯笼。桃树花开红艳艳。

【设计意图】儿歌语言生动,修辞运用恰当,适合学生模仿运用。教师提供图片、句式、词语等资料,引导学生创编儿歌,体验语言实践的快乐。

板块五一丝不苟,规范书写

1.指导写字。指导写“壮、棉、杉、化、桂”。

(1)观察结构特点:左窄右宽。

(2)注意笔画顺序:“壮”的左边是点、提、竖。“化”的右边先写撇再写竖弯钩。

2.抄写词语:木棉、水杉、化石、金桂。

3.请给下面的树写上名字。

(水杉)(木棉)(桂树)

板块六拓展阅读,语言积累

1.拓展阅读。

阅读课后习题第三题,积累关于树木的谚语。

(1)不同的树木有不同的特点,在人们心中,树木又常常寄托着悠久深远的内涵。试着读读这三句话,说说你的理解。

(2)讨论交流,互相启发,教师适时点拨。

r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是“培养”的意思,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r树高百尺,叶落归根(ɡēn)。

意思是说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故乡。

r树无根不长,人无志(zhì)不立。

意思是说人要有志向,人没有志向就像树没有根。

(3)熟读成诵,试着背一背。

2.推荐阅读《树之歌》。

读读下面这首《树之歌》,你一定会对树木有更多的了解。

树之歌

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花开十里香。

桑树结果紫又甜,松树四季披绿装。

棕树喜暖在南方,橡树耐寒守边疆。

3.总结:课文中介绍了11种树木,它们是我国各个地区有代表性的树木,大自然中树木的种类十分丰富,希望你们能到生活中认识更多的树木,并记住它们的名字。

拓展学习与树木有关的谚语和儿歌,既巩固了本课的教学成果,又帮助学生积累了语言材料。

板书设计

树之歌

杨树

榕树

梧桐树

树叶

像手掌

枫树

秋天

叶儿红

松、柏

四季

披绿装

木棉

喜暖

在南方

桦树

耐寒

守北疆

银杏、水杉

活化石

金桂

开花

满院香

教学反思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繁多、丰富,是一篇受学生喜爱的韵文。这首儿歌只有4句话,分别从样子、颜色、习性等方面概括出不同树木的特点。

让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通过教学认识事物,发现并掌握识字规律,是本次教学要扎实做的事情。根据儿童诗的特点,我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设计课前区角活动,让语文学习由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

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偏旁、部首和形声字构字规律等主动分析、识记字形。这样,既教学了生字,又教授了方法,揭示了规律。让字词教学不再枯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引导学生自主提取树木特点的信息,借助图片建立树木名称与其特点之间的联系,了解枫叶变色,松、柏四季常青的科学原因,使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样的课堂不仅有广度,还有深度,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符合儿童图文学习的心理特征。

THE END
0.《树之歌》教学反思(精选12篇)《树之歌》教学反思 2 《树之歌》是一首关于树木的儿歌,儿歌中介绍了各种树木及其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味。低段主要以识字、写字为主,所以教学时为了使整个识字过程以及读书环节有趣,本节课采用抓关键词语整体认读方法,引导学生在读背儿歌中学句学词学字,在学句学词中认字。 jvzquC41okv/t~nygp4dqv4lkcuywnkcpuo04?88:7>/j}rn
1.树之歌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5篇)每一次课程都是一次成长和收获,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多构造生本课堂,以生为主,教师多多引导,这个是我欠缺的'。我的课堂太不敢放手给孩子,应该在以后的课程中,开放些,学会慢慢放手,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树之歌教学反思范文 篇4 在教学《识字2树之歌》第一课时的时候,我以朗读诗歌,识字教学为主,同时带着孩子jvzquC41yy}/fr~khctxgw3eqo5kkjtcp1pjcx}wghgour4:;:;887mvon
2.《树之歌》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重在识字方法的引领和识字兴趣的激发,但是还没有达到预期的识字效果,这有待于我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树之歌》教学反思2 《树之歌》这篇儿歌意境优美,韵律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学生朗读。本课的设计,我注重以读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感悟。 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bpp4lkcuywnkcpuo0497333773=7;22e56:<47;4ivvq
3.《树之歌》教学设计(精选14篇)指名读树之歌 三、再读儿歌,理解意思。 1.全班齐读儿歌。 2.你读懂了什么呢? 教学反思: 我是根据儿童诗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多种形式jvzquC41yy}/qq6220ipo8pcqunj1sncqz{fuqjlk1<23<:;0jznn
4.二年级上册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精选3篇)二年级上册语文树之歌教学反思 篇2 《树之歌》是一首关于树木的儿歌,儿歌中介绍了各种树木及其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味。低段主要以识字、写字为主,所以教学时为了使整个识字过程以及读书环节有趣,本节课采用抓关键词语整体认读方法,引导学生在读背儿歌中学句学词学字,在学句学词中认字。 jvzquC41yy}/fr~khctxgw3eqo5kkjtcp1pjcx}wghgour4:9961;7mvon
5.《树之歌》教学反思优秀5篇.docx《树之歌》教学反思【优秀5篇】篇一:课文树之歌教学反思 篇一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繁多、丰富,是一篇孩子们宠爱的韵文。这首儿歌只有4句话,分别从样子、颜色、习性和价值等方面概括出不同树木的特点。本课应结合地域特征,联系学生生活环境和生活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712:721@6543<13=;2267647xjvo
6.树和喜鹊教学反思(通用20篇)树和喜鹊教学反思 2 本节课我上的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树和喜鹊》,这篇通话故事向我们展现了三个画面:一棵树和一只喜鹊孤单地生活;后来这里有了许多树、许多喜鹊;喜鹊们、树们快乐地生活着。随着画面的不断丰富,树和喜鹊由单个变成群体,由孤独变成快乐。全文共6个自然段,分为三个部jvzquC41zkgpz~j0twoxgw3eqo5kkjtzwglbp|n157>5;:3jvor
7.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教案设计(精选8篇)识字教学是低年段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是低年段主要教学目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了解词义。两根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 jvzquC41yy}/{~|gpoo/exr1lkgpcw4gtpobpsn166?68:3jvor
8.二年级语文《杨树之歌》教案1、用几句话描述你熟悉的一棵树。先自己去观察,可以边观察边对那棵树说些什么。 2、与同桌交流观察结果。 4、重新组织语言,鼓励学生练习写一写。 教学反思 《杨树之歌》本首诗歌意境优美,韵律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学生朗读。本课的设计,以问题为主线串联全诗三小节。注重以读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朗读,jvzq<84vgciig{3twk}fp7hqo1pjcx}wg|omkjt1lkgpcw4587?467mvon
9.树和喜鹊教学反思(15篇)树和喜鹊教学反思简短第2 篇 课时目标 1.会写“单、居、乐”3个字,理解“邻居”的含义。 2.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理读好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知道有朋友就有快乐。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词语,回顾内容 1.开火车朗读。 课件出示: 从前喜鹊(què)孤单叽(jī)叽喳(zhā)喳 jvzquC41yy}/;:880eun1sncq{{gcw|gp1pjcx}wghgour4424;:97mvon
10.《树和喜鹊》教学反思(通用10篇)《树和喜鹊》教学反思 2 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语言描写了树和喜鹊由到的经历。告诉有了,有了,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才能享受快乐的生活。 的'一个重点是根据上下文“孤单”的意思。在这一段时,我首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的非常好:有的说是没有朋友玩,有的说是孤独,有的说是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bpp4lkcuywnkcpuo04974328:3>:944e6:<52544ivvq
11.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教学反思 篇2 《树之歌》这篇儿歌,让我们认识了11种树木,了解这些树木的特点,并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一、教学效果: 教学本课,我制定了以下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儿歌,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木字旁的8个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熟读儿歌后,圈出儿歌jvzquC41yy}/fr~khctxgw3eqo5x1nwpkctkk‚zygpyicwleglobqzghcttk8
12.20192020(下)一(5)班语文教案剡妮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已初步具备认读生字的能力,教学时老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有利于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再者,教师要求学生按照笔画顺序来书写,同时还注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鼓励他们运用各种方法来识记生字。 审批者签字 年 月 日 一、课题:2 姓氏歌 二、教学目标 1、jvzquC41rn4ozniw{wt/exr1kpjfz7ujrAx>uyfeg1ydjxtn1rusvjq1eqtugwy1xkkx(ri?37:4;B6
13.二年级树之歌课文内容2. 下节课,我们再接着学习《树之歌》,看看其他树木还有什么特点吧。 板书设计: 2. 树之歌 树的形状 杨桐 (白杨)(桐树) (杨树)(泡桐) 树之歌 教学反思 《树之歌》这篇课文是部编版二年上册识字单元第二篇课文。本课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jvzquC41okv/t~nygp4dqv4ygp~vg8pgygt069964:4ivvq
14.20192020(下)四(1)班语文教案柏华2、本册教学内容 3、本册教材分析 4、本册教学进度 5、本学期活动课计划 6、教学具体措施 7、本学期教学情况总评 8、课时教学设计 一、备课要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特别要注重学生学法的设计。 二、凡任课教师,必须超前一周进行备课,教案编写后必须经年级组长或教务主任签字后方可实施。 jvzq<84i{u{smvzz0tygmz{wp4dqv4kpfky0ymrAtCtrjhg1uiiqxq1rqxucu4eqpzfp}4xkg}'kmB37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