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1

第一章 中华文明的起源(1-12)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P2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

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P2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P4—5

6、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 P5

7、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P7—8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P7—8

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P7—P8

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P12

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 P13

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P14

第二章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13-40)

14、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P15

15、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P21

1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 。P23

17、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 P23—24

1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P24

19、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P26

20、“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 P27

21、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P27

2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P30

23、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P30—32

24、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P31

25、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P32

26、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战国形势图》 P33

27、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P34

28、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P36—37

29、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P37

30、春秋后期,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比欧洲早1900多年,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早在商朝就有制造。P27、P36

3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P37

3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P38—39

33、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P41

3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P41

35、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P41

36、对日食,月食的记载及二十四节气 P43

37、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中医望、闻、问、切 “四诊法”。 P43

38、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代表作《离骚》 P43

39、战国时期的“整套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P44

40、孔子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的重要贡献 P46—P47

41、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晚期的老子,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战国时期,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

他主张“兼爱”“非攻”;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道家代表人物是庄子,他提出“无为而治”;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改革;兵家的代表人物是孙武,他著有《孙子兵法》,“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于此书。

P47—P49

第三章 秦、西汉、东汉(41-67)

42、秦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陆续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定都咸阳。《秦朝疆域图》 P60

43、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

44、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

45、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灵渠的修建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P59

46、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在陈建立了政权 P63

47、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P64

48、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P67

49、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50、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削弱诸侯国势力。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68—69

51、公元25年,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P69

52、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治理黄河。P73

53、汉朝时用耧车播种,纺织业中也有了提花机 P73

54、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P74

55、 秦汉之际,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P77

56、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P78—79

57、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塞嫁给呼韩邪单于。P79

58、东汉班超经营西域。班超曾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派使者访问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P84—85

59、 我国使用纸作为书写材料开始于西汉,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 P87

60、 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一部数学名著。P88

61、 东汉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P88

62、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写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华佗创制麻醉剂“麻沸散”,编写了医疗体操“五禽戏” P89

63、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中原地区,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叫张陵,尊老子为教主。P92—91

64、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写了《论衡》一书。 P93

65、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编写了《史记》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P94

66、秦陵兵马俑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P95

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68-84)

67、 200年,曹操对袁绍的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P102

69、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70、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省),加强了夷洲与大陆的联系 P106

71、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局面。 P108

72、从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陆续内迁。P109

73、316年西晋灭亡,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P109

74、383年,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 P11O

75、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建立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76、北魏分裂后,北方先后出现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四个王朝。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北朝。P116

77、 南朝的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P118

78、北朝的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一书,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P119

79、北魏的郦道元写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P119

80、东晋的王羲之有代表作《兰亭序》,称后人称为“书圣” P122、

81、东晋的顾恺之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P123

82、南朝的思想家范缜,他撰写了《神灭论》。P124

83、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石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P124

问答题:

1、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答: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P38—39

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君主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义: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成就有哪些?P46—47

答:思想上: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上: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3、评价秦始皇。 P57、P62

答:秦始皇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他顺民心,完成统一,他自称皇帝,总揽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修长城开发南疆,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他又是一个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修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订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总之他是一个有大功也有大过的皇帝。

3、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采取了哪此措施?P68、P74、P78

答: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①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②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兴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

③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④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使西汉王朝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期。

5、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有哪些?P111

答: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耐旱耐寒作物。

③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④民族融合加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

⑤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6、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有何历史意义?

答: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进一步实行了改革

内容: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意义:1、促进了民族融合。

2、传统汉文化得到发展

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2

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2、内容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3、影响:

①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②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或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各国的变法: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其中最彻底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1)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使国家变得富强。

2)商鞅变法取得胜利的原因:

A、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

B、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

C、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

4、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改革的借鉴意义:

改革能使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国家才能有光明前途。改革会遇到种种旧势力,旧习俗的反对,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阻力,才能成功。还要制定法律来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5、商鞅变法的法令中最重要的是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原因是确立了封建土地制度。

法令中触犯了旧贵族利益的是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商鞅变法的性质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商鞅应属于法家家思想。

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3

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风气盛行。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也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4、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和同为一家”

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一、西南──吐蕃(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2、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4、8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二、北方──回纥的勃兴

1、回纥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

2、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三、东北──靺鞨(“车书本一家”)

1、7世纪末,粟末靺鞨部首领大祚荣统一了周围各部,建立政权。

2、8世纪前期,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加授渤海都督。从此,粟末靺鞨政权以“渤海”为号。粟末靺鞨有“海东盛国”之称。

3、唐朝管理东北边疆的机构是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

四、西南──苍山洱海间的南诏

1、六诏居民是今天彝族和白族的祖先。

2、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

民族活动地区与唐朝的关系今何族的祖先

吐番西南和同为一家: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通婚。藏族

回纥西北唐玄宗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维吾尔族

靺鞨东北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满族

南诏西南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彝族白族

民族吐蕃回纥靺鞨南诏

地理位置青藏高原一带色楞河流域东北松花江、黑龙江云南苍山洱海

生活习俗游牧、农耕、纺织和冶铁水平高崇尚勇敢、作风淳朴骁勇强悍、能歌善舞建筑艺术高超

杰出首领松赞干布怀仁可汗渤海郡王云南王

与唐关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和亲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渤海郡王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云南王

对外友好往来

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

一、唐与日本的关系──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隋唐时,中日两国交往密切。贞观年间,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学习。

2、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还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都保留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3、唐朝赴日本的使节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曾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1、方式:

①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

②新罗商人来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2、表现有: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官吏、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三、唐与天竺的关系──玄奘西游

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初年,他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回国后,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著名的《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思考: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教材内容,说说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吗?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有什么呢?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特点:

①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②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③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

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因素:

①国家安定统一;

②经济文化繁荣;

③对外开放政策;

④对外交通发达。

启示:第一,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科学技术

1、建筑:

特点:规模宏大,气魄雄伟,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

代表:

①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七百多年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

②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大明宫含元殿)。

2、印刷术:

①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②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歌等。

3、医学:“药王”孙思邈《千金方》。

二、文学:诗歌

1、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流传至今的有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

2、代表诗人:

①李白(盛唐)──“诗仙”(《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②杜甫(盛-衰)──“诗圣”“诗史”(“三吏”“三别”)

③白居易(中唐)──《秦中吟》《新乐府》,诗歌反映现实。

三、书法:“颜筋柳骨”

1、颜真卿:创立雄浑敦厚的新书体,称“颜体”,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代表作为《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颜真卿。

2、柳公权:博采众长,别出新意,成“柳体”,其字方折峻丽,骨力劲健。代表作为《玄秘塔碑》。

四、绘画

1、(唐朝)阎立本:擅长人物画,代表作为《历代帝王图》《步辇图》。

2、(唐朝)吴道子:“画圣”,开后世写意画先河,代表作《天王送子图》。

五、艺术宝库

代表:甘肃敦煌莫高窟(大部分隋唐开凿,壁画和彩色塑像,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六、盛大欢腾的乐舞

1、唐初:《秦王破阵乐》

2、盛唐:《霓裳羽衣曲》

一、科技方面

类别朝代设计者成就

建筑隋朝李春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二、文学方面(诗歌)

代表人物生活时期代表著作诗歌特点人称

李白盛唐时期《早发白帝城》《蜀道难》即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诗仙”

杜甫由盛转衰“三吏”、“三别”或气魄雄浑,或沉郁悲怆,语言精练凝重“诗圣”

白居易唐朝中期《秦中吟》《新乐府》现实主义,讽喻社会,同情人民。诗歌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三、书法、绘画和石窟艺术

类别代表人物著作成就

书法颜真卿《颜氏家庙碑》创立了新书体“颜体”,是继王羲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

柳公权《玄秘塔碑》自成“柳体”

绘画阎立本《步辇图》《历代帝王像》擅长人物故事画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开后世写意画先河,被称为“画圣”

石窟艺术甘肃西部的莫高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4

一、官渡之战

1、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

(1)形成原因: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割据一方。

(2)最强军阀:黄河中下游的袁绍和曹操成为北方实力最强的军事集团。

2、官渡之战

(1)经过:公元200年,为了争夺黄河中下游的统治权,袁绍和曹操在官渡进行决战,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随后又陆续消灭了一些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2)曹操取胜原因:

第一,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

第二,“唯才是举”,征用人才;

第三,实行屯田,发展经济,势力日益强大。

二、赤壁之战

1、战前形势

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北方;孙权占据长江中下游一带,在江东建立了比较稳固的统治;刘备依附于荆州地方势力刘表,没有固定地盘,但他得到诸葛亮的辅佐,实力有所发展。

2、赤壁之战的影响

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3、赤壁之战和官渡之战都是以少胜多,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1)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2)胜方都有指挥得当、运用巧妙策略和军队战斗力强等因素;而败方都

有指挥者轻敌自傲、指挥失误的因素;

(3)都是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统治权的斗争。

4、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占优势的曹操为什么会失败?

(1)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

(2)曹军不习水战,感染了传染病,军心不稳;

(3)孙权、刘备联盟,策略得当;

(4)南北统一的条件还不成熟。

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5

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7、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8、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9、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

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1、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1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14、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15、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16、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19、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

20、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

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6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

二、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三、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

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第三课 华夏之祖

一、华夏之祖

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原因:四发明)

二、尧舜禹的“禅让”

三、夏朝建立

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

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的兴衰

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

第五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第七课 大变革的时代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

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 。牛耕: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二、著名的都江堰

战国时期,李冰为秦国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三、商鞅变法

2.内容:

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

3.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

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7

1.孔子是春秋晚期人,其言论记录在《论语》中,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教育上提出: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 ,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论语》由孔子弟子整理编写。

2.老子是春秋晚期人,其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中,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道德经》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 。

3.墨子是战国时期人,主张 “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支持正义战争 。

4.孟子是战国人,认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主张“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强调保护环境。 5.韩非是战国末期人,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

6.孙武是春秋晚期人,著有《孙子兵法》一书,其军事思想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第十课 “秦王扫六合”

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2.秦朝建立: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3.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目的:为了加强统治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2)最高统治者是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3)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县制起源于商鞅变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开方孔铜钱)、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4.思想上:焚书坑儒。

5.军事上:反击匈奴,北筑长城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南凿灵渠,开发南疆。

6.秦统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

第十二课 大一统的汉朝

1.汉武帝的大一统具体措施:

(1)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 ,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

(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统治地位由此确立。

(3)军事上:对匈奴展开多次大规模的反击战,基本解除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4)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

第十五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位置:西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张骞两次通西域:

(1)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联络大月氏人夹击匈奴)

(2)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加强与西域各国的友好交往)

3.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二、丝绸之路

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往西亚,再往欧洲,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作用: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的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对促进汉朝的兴盛产生积极的作用。

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8

一、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省元谋县,长江流域。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会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三、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黄河流域。和现代人基本相同。能够人工取火;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采集狩猎捕鱼,群居;具有审美意识。

昌盛的秦汉文化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早期。

2、东汉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历史人物是蔡伦。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由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3、东汉时期的张衡制造的地动仪。作用:测定地震的方向。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4、东汉华佗最早制成了“麻沸散”,是世界医学的创举。主要著作《五禽戏》。

5、东汉末年的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书中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孝文帝改革措施

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②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张骞通西域

1、西域: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2)目的: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3)意义:了解了西域的具体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2)目的:为了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3)意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联系所学的历史、地理知识,设想一下在“开西域之迹”的过程中,张骞会遇到哪些艰难险阻?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优秀的品质?

(1)恶劣的自然环境,两次被匈奴扣押等;

(2)张骞的优秀品质:具有坚强的意志,不畏牺牲,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忠于祖国、信守、不辱使命。

造纸术的发明

1、纸的发明:西汉时期懂得造纸基本方法——缺点:质量差、产量低。

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为文化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1)造纸原料: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

(2)蔡侯纸的特点:原料容易找到、便宜,质量也提高了。

3、造纸术的贡献(或意义):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

THE END
0.世界最长的人工河运河,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全长为1794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是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纵贯南北,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南北水上干线。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不仅便利了南北大量物资的jvzq<84yyy4ek‚ncrr4dqv4fqe5tjxz{qw59:<7790nuou
1.中国运河文化的辉煌历史灵渠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南,因灵河口通漓江,故称灵渠,又称秦凿渠、陡河、湘桂运河,是我国唯一条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水道,是与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齐名世界伟大水利工程。2018年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1986年11月,世界大坝委员会专家考察灵渠后,认为“灵渠是世界古代水利建筑的明珠”,“陡jvzquC41yy}/|px{d0ipo8sgyu4ivvqAckj>8?63;;
2.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是京杭运河京杭运河.它沟通了五五大水系京杭运河 ,它沟通了 五 大水系. 试题答案 在线课程 分析: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流,京杭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800千米. 解答:解: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流,全长约1800千米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d|mq1ujoukhnfa4l5g>=dg6ldeA<5e4jcf;
3.2023上海事考行测常识大全:公务员常识40000问(三百二十四)30904.邗沟——开挖于春秋时期的吴国,沟通长江与淮河水系。 30905.灵渠——开挖于秦朝,秦始皇伐南越时,由史禄负责兴修,沟通了湘水和漓水。这条运河连接了向北流的湘江和向南流的漓江,使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之间沟通,以后历代又曾多次修缮利用。 30906.隋朝大运河——开挖于605年,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jvzquC41uj4iwjyw0eun1;545164394347?45A3jvor
4.文字类题目和答案梦幻西游科举题目和答案大全2025梦幻西游里面有很多的答题的题库,今天给大家带来了游戏里面的最新科举题目和答案分享,还有小伙伴不清楚题目和答案分别是什么,那么下面就是具体的内容.梦幻西游科举题目和答案大全2025jvzquC41qn44fvlcog4dqv4in189:9920jznn
5.我所知道的科举答案,历史类大话水浒①发现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②春秋时期开凿了长江通往淮水的运河③公元前三世纪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沟通④公元三世纪浩浩江水曾阻挡了南伐的大军 ①②③ ②③④ ①②③④ 答:①②③④ 46. 大汶口文化遗址在我国的? 北京 陕西 山东 答:山东 47. 目前中国主要有多少种宗教? jvzquC41jgxp39=0397857hqo1ipp}jpv1812?233/861:686688:<:0ujznn
6.2021宁夏公务员考试行测京杭大运河常识知识公务员考试网(3)灵渠——开挖于秦朝,秦始皇伐南越时,由史禄负责兴修,沟通了湘水和漓水。这条运河连接了向北流的湘江和向南流的漓江,使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之间沟通,以后历代又曾多次修缮利用。 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jvzquC41yy}/j~fvw0ipo87243515;8143;17<>0jvsm
7.长江水利,有点古也有点酷|三峡|荆江|灵渠|运河|水利工程|水利枢纽工程灵渠是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古运河,又称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建成于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六国后,为进一步统一岭南,克服五岭障碍,解决军粮运输问题,由秦监郡御史禄主持开凿灵渠。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越岭运河,素有“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之美誉,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LVR;8CU=2738C8:J0jvsm
8.珠江淮河京杭大运河知识盘点!中国古代运河有哪些?卫河沟通水系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地位 世界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 2.航运量:山东济宁以北淤塞,以南仍然航运价值高。浙江、江苏境内的运河段,仍是重要的运输线,年运输量在内河航运中仅次于长江。 3.开通意义 ①加强南北交通和交流,巩固中央政府对全国的统治。 ②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建设 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JKR\3SZY273
9.桂林古石桥22—兴安灵渠漓江河谷是桂林古石桥核心区域,而漓江最有历史人文特色的一段莫过灵渠了。这条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运河,开凿于公元前214年,其上有众多古石拱桥,这些古老的石拱桥,上至唐、宋年代,下迄明、清时期,已历经逾千年的风风雨雨,是桂林乃至广西最古老的古石桥群。 jvzquC41yy}/onnrkct/ew44fe}bzr
10.中国大运河武术文化探索研究京杭大运河中华文明中国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人工运河,南起杭州,北到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六大省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沟通南北地理,全长约1797公里。大运河代表了古代世界水利工程的最高水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活着的、流动的人类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J4G9OV]Q2778[E\>0jvsm
11.探访团专家:大运河与江汉同为沟通南北和东西的经济文化走廊中国大运河是世界里程最长、最古老、工程规模最大的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长,是巴拿马运河的33倍,2014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11月29日,“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一一万里长江行”探访团来到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感受运河文化的多姿多彩、源远流长。 jvzq<84pgyy/ess0ep5cu‚4yna812A=142843;4v69<189<0jvs
12.京杭大运河从春秋至当代,大运河河道变迁大致经历了先秦时期为战争需要而开凿的长江中下游区间运河及沟通长江-淮河水系的运河,秦汉至南北朝时期以后为维护统治阶级政权运转而开凿的沟通长江-珠江水系、沟通黄河-海河水系的运河开凿以及疏竣以往运河,隋唐宋时期全国东西大运河体系形成,元明清时期全国南北大运河体系形成,清末时期全国运河jvzquC41c0sfkyncp0io1=gcwwlt3
13.“古老的运河讲新时代的故事”系列报道之洛阳篇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 沟通五大水系 图为《古运回望图》洛阳段采风资料图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隋唐大运河和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大运河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理位置上的两个形态。 隋唐大运河始创于春秋时期。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今扬州与淮安之间开凿的邗沟是大运河最早的一段。 jvzquC41yy}/eww0ep5fp}4{wpnf1mo1{j532;6253>0v;543292:h:4769:9<>0ujznn
14.盘点南京历代水利系统:最早是春秋吴国的相国圩其中通太湖的胥河就是其中一条,胥河原名胥溪河,位于高淳固城镇与定埠镇之间,全长30.6千米,是我国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相传其开凿与伍子胥有关。据宋书《图经》记载,吴王阖闾伐楚时,让伍子胥领兵,为通漕运,伍子胥下令开凿运河,时间是公元前506年,距今2500多年。胥河开通连接了长江和太湖流域,为南京的对外物资交流jvzq<84yyy4djrscpg}t0lto1e{m1;535168/;>172?79<70ujznn
15.千问千寻大运河谁是贯通大运河第一人?新闻频道中国大运河最早的开凿者是谁? 最早开凿大运河的是春秋时的吴王夫差。夫差(约公元前528年—公元前473年),是春秋时期吴国末代国君。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争霸,利用长江、淮河之间的自然水系,开凿了一条人工渠道——邗沟。据《左传》记载:鲁哀公九年(公元前486年),“吴城邗,沟通江、淮”[ 《左传·哀公九年》春秋 左思jvzquC41pg}t0lhvx0ipo8724352487;1CXUK;=NfqwWp>HJdJP5mnXMO4724;>0ujznn
16.图说水利名人第一章先秦在线免费阅读为了疏通河道,防洪排涝,为了弥补通江达汉的杨水天然航道的不足,公元前6世纪初,由丞相孙叔敖主持,楚人在自然水系的基础上,对部分杨水河道进行了开凿和疏通,形成了一条外接长江、上通沮漳、下达汉水的杨水人工运河。既解决了农田夏涝春旱的矛盾,又解决了北上交通难题。《史记·河渠书》载:“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jvzquC41hctrknsqxgr/exr1tggeg{495:<69<935:?94@::87
17.江苏老地名|央视《大运河之歌》中提到的伯渎河,为江苏最早人工河众所周知,中国大运河的历史一般是从邗沟开凿开始算起。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伐齐,从今扬州市西长江边向东北开凿航道,沿途拓沟穿湖至射阳湖,至淮安旧城北五里与淮河连接,被认为是中国大运河水系中最早的河段。 对此,孙志亮等学者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伯渎河的开凿比邗沟早,是中国最早的人工运河。 jvzquC41pg}t0sncpitbp7jfw0io1rshq171::4:73?50qyo
18.运河的时代长江珠江运河建设正逢时长江水利委员会钮新强2011年提出长江口地区开辟沟通洋口港与长江的人工江海运河构想。重庆交通大学王平义等2019年设想将黄河流域的主要支流渭河;长江流域干河与其乌江、嘉陵江、汉江等三条支流;珠江流域的北盘江、红水河、柳江,通过人工运河实现三大水系间的联通。学者徐照林2019年构想的“六纵六横”新时代运河系统工程,jvzquC41yy}/|px{d0ipo8sgyu4ivvqAckj>8=7574
19.京杭运河沟通的五大水系自北向南依次是()A.海河.黄河.淮河.长江B.黄河、海河、淮河、钱塘江、长江 C.海河、淮河、黄河、长江、钱塘江 D.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 试题答案 在线课程 【答案】分析:京杭运河是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年运输量仅次于长江. 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d|mq1ujoukhnfa3637m;c7cj22>6g6f:e5n58c4gdgj:7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