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两个字,一听就是不好的,带着邪恶,给人的感觉是,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
在说到非暴力沟通之前,我们先来看下暴力沟通是什么?暴力沟通也叫异化沟通,有四种表现形式:1、随意用道德评判他人;2、与他人进行比较;3、遇到事回避责任;4、强人所难。
我们大多数人使用的语言习惯多倾向于评判、比较、命令和指责,而缺乏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以致我们对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常常心存疑虑,甚至不愿去体会自己的内心。
比如:东西找不到了,第一个怀疑是东西被别人拿走了,而不是想自己把东西放哪了。当对方的反应不符合我们的心意,我们就会觉得这个人道德有问题。
孩子成绩不理想,拿到成绩单的家长会火上浇油一样,训斥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你看谁考得那么好,你怎么回事”;与别人家的老公比“你看谁都当官了,你怎么这么窝囊。”这种比较,好像除了让人难受,再也没什么作用了。
“都是因为某领导,要不我早都评上工程师了”,遇到不喜欢的人或不理解的事,习惯性地就会想别人有什么不对,很少想到自己哪做得不对。不经意间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一旦发生不愉快总是将冲突归罪对方。
“考不上大学,就别回家了,”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别人身上,如果别人不按自己的要求去办,通过惩罚来教训他们,现实生活中,这种做法无处不在。
这种沟通方式,多数人自认为自己是快言快语,把自己包装的好像是一个性格直爽的人,然而并没意识到,随意用道德评判他人;与他人进行比较;遇到事回避责任和强人所难的话是一种语言暴力。
语言是窗户或者是墙,婉转的语言会使人温暖,给人带来光亮,就像打开一扇窗。带有伤害的语言,让人听起来不舒服,虽然说者没恶意,却给听者带来压力,如同一堵墙。
所以,语言的表达方式对一个人有巨大的影响,也许有时自己不认为说话的方式是“暴力”的,但是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不舒服,甚至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痛苦。
什么是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给人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
这种方式,指导我们转变与人说话时的语言,考虑双方的感受,透过舒适的话语让爱融入生活。帮助更多的人安静下来,倾听他人把话讲完,了解对方说话的出发点。然后再表达自己的感受,以此避免恶语伤人。
非暴力沟通的模式:
1、诚实表达自己,不自责。通过观察,把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具体行为,有什么样的感受,这种感受使我们有什么样的需求,用语言表达出来。
2、关切倾听他人,不指责。通过你的观察,把你所看到的、听到的的具体行为,有什么样的感受,这种感受使你有什么样的需求,通过倾听表达出来。
例如:一位母亲对他处于青春期的儿子说:“菲利克斯,看到茶几下的两只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只,我不太高兴,因为我看重整洁。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放进洗衣机?”
这位母亲清楚地说出了她的感受,而且这种说话方式,让她儿子也很舒服,容易接受。
这种说话方式其实就是有效沟通,不是字面上的温和,也不是让你变得温顺听话,而是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来改善我们的心态,改善人与人之间和平相处。
非暴力沟通和暴力沟通的区别在于:暴力沟通是当你听到别人对自己说话带有指责时,一定是立即与他辩驳,争个脸红脖子粗。而非暴力沟通则是,当你听到别人对自己说话带有指责时,先冷静下来。
艾提.海勒申被关押在德国集中营,每天看到性情粗暴的盖世太保冲她大喊大叫,但她没有生气,而是关心地问:“你的童年不开心吗?你女友抛弃你了吗?”他看起来愁眉苦脸、坐立不安。
就这个话题,两人聊起,艾提耐心倾听盖世太保的述说,知道他是被女友抛弃,使他看谁都不顺眼,心情极坏。艾提想到了这样的人,不能和他硬碰硬,说一些关心他的话让他消气,否则和他硬来,这种人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对自己很危险。
带有暴力性情的人,其实是因为他们内心的宁静被扰乱了,所以他们才会用暴力的方式维护或寻求心里的平衡。
所以,非暴力沟通的与人说话和听别人说话的方式,使我们不用那么敏感、那么激进,而是通过观察、感受和愿望,用平和的语言,即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他人,开创良好的谈话环境,让爱融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