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全面分析(五):机器之眼,四大功能,三大部件,两大龙头!

在下游系统集成中,视觉是最重要的一环,本篇专门讲视觉。

十三、视觉

机器视觉(Machine Vision)被称为机器人的眼睛,通过计算机来模拟眼睛进行图像采集,经过图像识别和处理提取信息,最终通过执行装置完成操作

57. 功能:识别、定位、测量、检测

机器视觉的诸多应用场景和功能,均可归为四种基本功能

识别(Identify)甄别目标物体的物理特征,例如外形、颜色、字符、条码、人脸、指纹、虹膜等,关键在于高准确度和快速识别

定位(Guide)获取目标物体的坐标和角度信息,关键在于精度和速度 测量(Gauge)把获取的图像像素信息标定成常用的度量衡单位,然后在图像中精确的计算出目标物的几何尺寸,尤其是小尺寸、高精度、复杂形态

检测(Inspect)主要检测产品的外观缺陷,包括表面装配缺陷(漏装、混料、错配等)、表面印刷缺陷(多印、漏印、重印等)以及表面形状缺陷(崩边、凸起、凹坑等)

机器视觉的四类功能相比人眼视觉,具有图像采集和分析速度快、观测精度高、环境适应性强、客观性高、持续工作稳定性高等优势,因而可帮助终端使用者进行产品增质、成本降低以及生产数字化

58. 市场:全球 700 亿,中国 100 亿

作为新兴技术和产业,机器视觉行业目前仍处于快速成长阶段,2019年市场规模全球100亿美元,中国103亿元

目前中国已是继美国、日本之后的第三大机器视觉领域应用市场,占全球市场份额的 7%

59. 应用:电子 47%、汽车 10%、食品 10%、医疗 10%

机器视觉目前主要应用在消费电子、汽车、食品、制药等领域,其中消费电子46.60%,汽车 10.20%

60. 产业链:上游零部件、中游系统、下游行业

61. 结构:光源、相机、软件

机器视觉的构成仿照人类视觉。人的视觉系统是由眼球、神经系统及大脑的视觉中枢构成,类似,机器视觉的组成可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负责成像,相当于人的“眼睛”,包括光源及光源控制器、镜头和工业相机;软件负责图像处理分析,相当于人的“视觉皮层”

工业相机与工业镜头:属于成像器件,镜头采集被摄物体信息,相当于“晶状体”。工业相机将光信号转变为有序的电信号,相当于“视网膜”

光源及光源控制器:辅助成像器件,共同为机器提供“看”的环境

图像采集卡+PC+视觉处理软件:图像采集卡把相机输出的图像输送给电脑主机,视觉处理软件通过编写合适的算法,进行图像的处理和分析,最终实现机器视觉功能目标,相当于“视觉皮层”,通常基于PC使用

62. 光源:日本 CCS,中国奥普特

光源是指用于为工业机器视觉应用场景提供照明的系统,主要包括光源和控制器

按形状可划分为环形光源、条形光源、平面光源、 线光源、点光源、同轴光源等,不同的形状结构可提供不同的亮度、强度、照射角度、照射面积及颜色组合等,适用于不同的机器视觉应用场景

日本CCS(OPTEX子公司)占据全球机器视觉光源市场 30%,Moritex 、美国Ai(Advancedillumination)、法国Phlox光源等,国内奥普特为龙头,沃德普、康视达、锐视光电、纬朗光电等能够与国际 品牌进行竞争

63. 工业相机:德国巴斯勒

全球工业相机规模 40 亿元,中国 10 亿元

CCD 图像传感器是一个由光电二极管和存储区构成的矩阵,每一个感光元件在将光线转化为电荷后,直接输出到下一个感光元件的存储单元,依此类推到最后一个感光元件形成统一的输出,再由放大器放大电信号以及专门的模数转换芯片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CMOS 传感器中每一个感光元件都直接整合了放大器和模数转换逻辑(ADC),当感光二极管接受光照、产生模拟的电信号之后,电信号首先被该感光元件中的放大器放大,然后直接转换成对应的数字信号,CMOS 传感器的分辨率和图像质量正在逼近 CCD 传感器,并且凭借高速度(帧速率)、高分辨率(像素数)、低功耗 以及最新改良的噪声指数、量子效率及色彩观念等各方面优势,在工业图像处理的众多领域正逐步取代 CCD

机器视觉相机龙头为德国巴斯勒,凭借低成本和高稳定性占有全球20%的销量份额,美国特利丹DALSA、康耐视、日本基恩士、索尼、德国Allied Vision、韩国Vieworks等,国内海康威视、大华科技、大恒科技、维视图像

64. 镜头:德系、日系

镜头的主要作用是将目标成像在图像传感器的光敏面上,主要参数有焦距、景深(Depth of Field)、分辨率、工作距离、视场(Field of View)等,全球市场规模 33 亿元

按焦距可分为定焦镜头和变焦镜头,根据光圈可分为固定光圈和可变光圈,根据视场大小可分为摄远镜头、普通镜头和广角镜头,还有远心镜头、显微镜头、微距镜头、紫外镜头和红外镜头等

镀膜、荒折(粗磨)、砂挂(精磨)、抛光、芯取(磨边)等工序构成了光学冷加工的基本工艺

全球范围德系徕卡、施耐德、卡尔蔡司,日系 CBC、Kowa、茉丽特、尼康、富士等光学巨头,国内普密斯、东正光学和慕藤光布局中低端市场

65. 软件:软件平台+视觉开发包

机器视觉开发模式是软件平台+视觉开发包

软件平台主要指开发环境,包括C#、LabVIEW、MATLAB等通用工具和Halcon、Vision Pro等专用工具

开发包是基于软件平台对各种常用图像处理算法进行封装,用以实现对图像分割、提取、识别和判断等功能,例如维视图像的 MVIPS 图像处理软件

图像处理软件领域主要由美、德等国主导,主要厂商包括美国康耐视Cognex、德国Mvtec、日本欧姆龙Adept 等,软件的底层算法基本被以上厂商垄断,国内创科视觉、海康威视、奥普特、维视图像等

66. 技术路线:3D、嵌入、加速

从2D到3D:2D视觉无法获得物体的空间坐标信息,随着工业控制对精确度和自动化的要求越来越高,3D机器视觉变得更受欢迎,目前市场上涌现出标准化3D视觉软、硬件产品,产业链已初步形成

3D视觉成像可分为光学和非光学成像方法,光学方法包括ToF飞行时间、结构光投影、相机阵列、激光扫描、双目立体视觉等,后续详细介绍,请持续关注本公众号史晨星(shichenxing1)

67. 专利:全球 8.6 万,中国 1.1 万

截至 2019 年,全球累计专利数量 8.6 万项,国内 1.1 万项

68. 历史:50年代起源、70年代发展、90年代应用、21世纪各行业

20世纪50年代,Gilson 提出“光流”这一概念,并基于相关统计模型发展了逐像素的计算模式,开始研究二维图像的统计模式识别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Roberts 用计算机从2D图像中提取三维结构,开始进行三维机器视觉研究

20世纪70年代,MIT人工智能实验室开设机器视觉课程,DavidMarr开创“自下而上”通过计算机视觉捕捉物体形象方法

20世纪80-90年代,视觉公司开发出第一代图像处理产品

21世纪,机器视觉产品在下游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各个行业开始寻求视觉检测方案

69. 特点:非标、技术密集、工艺密集

一是非标准化,应用场景碎片化,各领域之间的技术往往难以直接替代,行业内难以出现单一的、宽广的应用场景,各单一应用领域的体量都比较小

二是技术密集,厂商研发费用率较高,工业场景对机器视觉的精度、稳定性要求较高,无论是软件,还是光源、镜头、相机等硬件,都有较高的研发难度,且由于下游行业和需求多样化,硬件型号以及软件算法非常繁杂,此外为了满足新的行业与新的需求,诸多厂商前瞻性布局3D、机器学习等创新性技术 三是工艺密集,强调对下游行业的Know-how,案例积累与服务体系构筑壁垒,“类咨询”的解决方案提供模式,定制化程度高,除了简单的通用性功能需求,大多数解决方案具有定制化属性,因而附加值高

70. 全球:日本基恩士、美国康耐视

国际机器视觉市场的高端市场主要被美、德、日品牌占据,美国康耐视(Cognex)、国家仪器(NI),德国巴斯勒(Basler)、伊斯拉视像(ISRA Vision),日本基恩士(Keyence)、欧姆龙(Omron)等,其中基恩士占30%,康耐视占20%,垄断了近 50%的全球市场份额

日本基恩士Keyence创立于1974年,产品包括机器视觉产品等多个产品线,2019年公司收入达到53亿美元,净利润达到19.09亿美元

美国康耐视Cognex创立于1981年,主要产品包括 2D 机器视觉系统、3D 机器视觉系统、图像处理软件以及条码读取器,2019年公司收入达到7.3亿美元,净利润达到2.04亿美元

71. 中国:天准科技、奥普特

国内机器视觉企业超过200家,包括奥普特、天准科技、矩子科技、海康、大恒、美亚光电、思泰克、征图新视、华周测控等,还有大量中小厂商

天准科技688003:中国机器视觉龙头

2005年成立,2019年 7 月公司在科创板上市,四大产品精密测量仪器、智能检测装备、智能制造系统、无人物流车,2020年营收 9.6 亿元,利润1.1亿,是国内机器视觉龙头

奥普特688686:光源龙头

2006 年成立,2020年营收6.4亿,利润2.4亿,其中光源及控制器收入占 60%,相机及镜头 30%、视觉控制系统 10%,下游 3C 行业占70%

THE END
0.一文带你看懂机械公民的机器人教育解决方案同时,率先提出并建立了机器人三大教育体系、产品体系“机械构建、电子电路、科技编程”,形成机器人教育体系闭环,将“高阶知识”以“低阶起点”进行传授,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充分尊重孩子的学习成长规律,从低年龄段的简单模仿逐渐过渡到高年龄段的自主创新。 jvzquC41yy}/onnrkct/ew45;uhm|o8
1.5G的三大场景如何应用于智能制造5G定义了三大应用场景,eMBB、mMTC以及URLLC,分别代表了大流量、广连接以及低延时等特性。随着标准的不断制定,5G所应用的具体领域会越来越丰富,本文5G支撑的几大工业应用,包括工业自动化控制、物流追踪、工业机器人等,5G已经成为工业物联网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jvzquC41o0pvpqfqfz4dqv4o1xofy7ujrAgjfF858
2.解读人形机器人:AI落地物理世界的最佳载体导读:一场可以重塑全球产业① 人形机器人的定义 人形机器人是一种仿生机器人,指形状及尺寸与人体相似,能够仿人类运动、表情、互动及动作的机器人,并具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和决策智能。 人形机器人主要包含三大核心技术模块:环境感知模块、运动控制模块和人机交互模块。这三大模块相辅相成,帮助人形机器人获取信息,同时基于知识和经验积累做出交互。 jvzquC41zwkrk~3eqo534:624888;88364693?8
3.论《双百人》中机器人安德鲁“为人”的两种进路|中国科普作家网这一过程并不顺利,他作为有意识的机器人,为人类所恐惧并被敌视。他在小说中追求了自由与不被伤害的权利,但这都没有使他为人类所认可。他或许可以成为道德主体、法律主体,但就是无法被当作人。安德鲁后来意识到,他无法为人的原因是其不朽的机械躯体。于是安德鲁利用技术手段扩大了人的定义,但最终使他得以为人的却jvzquC41yy}/myhuyc4ptp3ep1}fd8utguy0onrdgty0exrogpzbt‚4252Q5;=72454ivvq
4.中国目前未掌握的核心技术有哪些多项大幅落后美日中机器人四大家族:日本发那科,安川电机,瑞典ABB,德国库卡。其中最牛逼的是发那科,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记录保持者,利润保持者,技术领导者。德国库卡最弱,其核心技术基本外购,目前被美的收购。 工业机器人有三大核心技术其实也就是三大核心零部件的关键技术:控制器(控制技术),减速机,机器人专用伺服电机及其控制技术 jvzquC41okr/pn|u0uooc7hqo0io1sxuf1813@226/711mte/klzglj|x4>5:@930unuou
5.三大基础方案和AI出海计划重磅发布!加速盘古大模型生态发展盘古大模型+数字人解决方案,专为播报交互、智能客服、办公助手等各种数字人应用场景提供支持。盘古大模型加持的数字人大脑中枢,提供精准意图理解、用户隐私和安全保护、插件中心三大能力。基于该方案的数字人创作效率提升200%,显著提升数字人交互体验。 盘古大模型+RPA(智能流程机器人)解决方案,为政务、金融、法务、财务jvzquC41fg|fnxugt0nvc€jk0eun1ltpuwsft8hp1huswv4vqrod197253973;5;77857<:3
6.ESTUN埃斯顿ER系列工业机器人操作手册20240511083443.pdfESTUN埃斯顿ER系列工业机器人操作手册.pdf,标题ESTUN埃斯顿ER系列工业机器人操作手册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ESTUN埃斯顿ER系列工业机器人使用手册,包括调整文档格式更新控制柜内容等内容,同时详细介绍了模型开关介绍启动时序图写保护程序信息等内容关键词ESTUN埃斯顿ER系列,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9127721A5822:33:;2286787xjvo
7.中国机器人将统治具身智能时代?从技术专利上看,RV减速器88%的专利被日本控制,焊缝追踪方面,日本也拥有70%以上的专利,我国专利最多的领域是涂装轨迹规划,也只有32%的份额,三大核心零部件占到机器人成本的70%以上,核心技术缺失严重限制中国机器人企业的发展。 以新松机器人为例子,2013中国机器人需求爆发式增长,2013——2016年的市场复合增长率超过jvzquC41yy}/gny/ejooc7hqo1sq1j8734;20qyon
8.阿西莫夫活在现在(机器人短篇全集)书评最终结论就是,人的定义不在物质,而在精神。如果一个机器人在精神上更像人,那,它就是人。“因为在我的脑路中有个强烈的需要,要我在判断人类时将形状和形态置之度外,它强过了分辨金属和血肉的要求。你是个人类,乔治第十,而且比其他人更符合条件。”讨论进一步导致机器人三大法则的概念像忒修斯之船一样逐渐被jvzquC41dqul0mtwdct/exr1tg|jg€4377<94B81
9.人工智能训练师(服务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学生组)理论题库人工智能训练师服务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学生组理论题库第1题:单选下面是slam的定义。:定位:定位与导航:导航:同步定位与建图正确答案:D第2题:单选视觉slam中,下面哪一项不属于视觉传感器的分类。:单目相机:多目相机:RGBD相机:单jvzquC41o0xfp{jpfqi/exr1rcvft8759;625>;0jvsm
10.机器人科技知识竞赛题及参考答案培训资料机器人科技知识竞赛题和参考题答案一、机器人的定义及历史发展机器人是指一种能完成特定任务的自动化设备,具备感知、分析和决策能力,通常采用计算机程序控制。 机器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现代机器人的发展可从20世纪开始。 我国最早的机器人研发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 二、机器人的分类及应用领域1. 机器人的jvzquC41yy}/5?5fqey/pny1fqi0:k673:>1:?3jvor
11.机器人技术课后题答案.doc第一章课后习题: 3、说明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答:工业机器人由三大部分六个子系统组成。三大部分是机械部分、传感部分和控制部分。六个子系统是驱动系统、机械结构系统、感受系统、机器人-环境交互系统、人机交互系统和控制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由下图表明: 4、简述工业机器人各参数的定义: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3:1713A4922813?6382623>80ujzn
12.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及其应用总结悬臂式搬运机器人的大多数结构为本文详细介绍了工业机器人的基本概念、系统组成、主要特点和技术指标,包括机器人的三大定律、机械结构、驱动系统、传感系统以及控制系统。深入探讨了ABB等知名企业的工业机器人产品,如IRB系列,并分析了不同类型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如搬运、码垛、焊接和装配。此外,还阐述了机器人在装配作业中的优势和未来发展趋势,如高速、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44583;8ftvkimg8igvcomu86374<34:=
13.外骨骼机器人关键技术与核心问题外骨骼机器人关键技术探讨一、外骨骼机器人定义 外骨骼机器人是模仿生物界外骨骼而提出的新型机电一体化装置,具有支撑、运动、防护功能。它结合机械结构、控制、驱动方式、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使穿戴者能完成自身无法完成的任务。 二、外骨骼机器人的三大核心系统 三大核心系统为传感系统、控制系统和驱动系统。传感系统采集运动相关的信号传递给jvzquC41dnuh0lxfp0tfv8iggrhpfqn1ctzjeuj1fgzbkux1359:;A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