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机器——解析人工智能的三大类别以及哲学家的相关思想实验博客

你是否曾经产生过怀疑,你身边的某个人可能是个机器人呢?毕竟现在由于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的外观、行为都有可能被设置得和人类十分相像。这似乎有些荒谬和匪夷所思,但是你如何能百分之百确定,某个人就是他看上去的那样,而不是一个“拟人”的机器。你没法打开他的身体零部件去进行判断,没法透视他的大脑、身体或是五脏六腑。

所以你如何确定你所面对的是人类,还是一个非常智能的机器?今天就来对这个问题一探究竟吧。我们将讨论“非生命的存在”,也就是说,“机器人”,是否也可以成为“人”,如果它们拥有了符合“人”的标准,我们由会怎样界定机器人。

这个问题并不是科幻小说家才关心的问题,而是哲学领域、人工智能领域、认知领域都广泛关注的共同话题。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科技无时无刻不在迅猛地发展着,所以我们需要梳理清楚我们如何对待新的物种。如果我们创造出了符合我们对于“人类”标准设定的存在(机器、克隆、仿真等),它们应当用哪种存在的标准去定义?

人工智能这个概念最早于1956年8月的达特茅斯会议上由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克劳德·香农(Claude Shannon)、纳撒尼尔·罗切斯特(Nathaniel Rochester)等人提出。在此之前,具有人工智能特性的处理形式会被称为“自动机理论”“复杂数据处理”等。

我们经常会产生一种疑问——“我们已经拥有了人工智能了,我的手机、电脑以及其他电子设备都是人工智能”。但是,这些用来进行信息传递、工作交流的设备,在技术层面上仍然是机器功能的。这类模仿人类智力活动的某些方面的机器,叫做“弱人工智能(Weak AI)”。,弱人工智能也被称为狭隘人工智能(Narrow AI)或应用人工智能(Applied AI)。它指的是只能完成某一项特定任务或者解决某一特定问题的人工智能。所以“弱人工智能”的特点是它的思考能力相对不足,并且能够思考的范围也有限。比如我们现在常用的Siri等,就是典型的弱人工智能,它只能执行一些预设的功能,并不具备智力或者自我意识。

与之相对的“强人工智能(Strong AI)”,是可以向我们人类一样思考的机器或者系统。无论人类做什么,“强人工智能”也能用它无生命的系统做相同的事。强人工智能(Strong AI)又被称为通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或全人工智能(Full AI)。它指的是可以像人一样胜任任何智力性任务的智能机器。类似如此的人工智能是一部分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的最终目标,并且这也成了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出现在许多科幻小说、电影之中。

早在1950年,英国数学家艾伦图灵就思考了这一问题。他设计了一个测验,叫做“图灵测验”,他认为这个测验可以演示出一个机器是否已经发展出了像我们一样的智能和思考能力。当然,在图灵那个时代还没有计算机的出现,如果他在我们这个时代描述这个测验,大概会是这样的:

你正在手机上同时和两个“对象”聊天,其中一个是人类,另一个是计算机程序或者一个AI,你并不知道哪一个是人类,哪一个是AI。在聊天过程中,你可以向这两位对话者提出任何想要询问的问题,它们可以按照你的喜好回答你,它们甚至可以说谎。你认为你能分辨出这两者吗?你用什么方法进行分辨,或是说你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呢?另一方面,你期待的答案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一个足够复杂的机器有很大可能可以欺骗人类,会让你相信你正在和一个人类聊天。图灵认为,如果一个机器可以骗过人类,那么这就是“强人工智能”。所以在图灵看来,一个物体如果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就意味着它能够使我们相信它正在像人类一样思考。如果我们分辨不出其中的区别,那么就认为它确实没有差别。所以,这是一个严格基于“行为”的测试。

基于“行为”的测试本身没有问题,因为我们经常以此判断我们身边的人的行为是否符合我们的预期。例如,我们身边的人会表现出诸如意向性、理解力的内容,那么我们假设他们拥有“意向性”和“意志力”。

美国当代哲学家威廉·莱肯在很多观点上对图灵表示认同,但是莱肯意识到许多人仍然认为,即便可以制作出一个类似人类的机器,也永远无法制造出一个就是“人”的机器。对于着一些观点,莱肯举了一个例子——哈利。哈利是一个人形机器人,他有和人类极其相似的皮肤,他可以打球、弹琴、运动,也会紧张,会有情绪,也有弱点。哈利在各方面都给人以一种“人”的印象。他有意向也有情感。如果哈利被割伤,他流出的是机油而不是血,你一定会很吃惊。

莱肯认为,这样的情况不应该导致你改变对哈利的认知状态,如果你认为哈利不是“人”,那么哈利缺少了什么?一个可能的回答是“他是一个由编程制造出的机器”。莱肯对此会回应“我们难道不是吗?”我们每一个人出生时都带着遗传密码,它给我们预设了诸多不同的特性,比如性格、喜好、血型。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也被家长、老师影响着,这也是一种不同的“编程”,还有你的行为、语言学习等,都是编程的过程。莱肯认为,你拥有超越程序的能力,而哈利也有。

事实证明,人类可以跳出自身的框架进行思考,而机器却无法做到这一点。许多人认为,即使有机器能够通过图灵测试,也并不能认为他们就是“强AI”。学界对于强人工智能所需要拥有的智力水平,尚且没有准确的定义,但人工智能研究人员认为强人工智能需要具备以下的能力。

1.思考能力,运用策略去解决问题,并且可以在不确定情况下做出判断;

2.展现出一定的知识量;

3.计划能力;

4.学习能力;

5.交流能力;

6.利用自身所有能力达成目的的能力。

人工智能的问题也涉及到心灵哲学的领域,哲学家约翰·塞尔构想了一个著名的思想实验“中文屋”,同样来证明即便骗过了人类,也不能成为“强AI”。

想象你是一个不会说中文的人,你被关在一个房间里,这个房间里到处都是汉字。另外你还有一本英文编码本,上面指示着每个输入对应着什么汉字。中文母语的人把用中文写的信息送到房间中,你使用编码本,就可以搞清楚如何回答你收到的汉字。这样,你就可以把合适的中文内容送出房间。但是,你完全不知道这些汉字是什么意思,却仍然能够根据编码进行回答。你很熟练地依照这个程序进行,以至于中文母语的人相信,你是懂得中文的。这也意味着你通过了说中文的“图灵测试”。

显然,你并不懂中文,你只是知道如何操控符号,却完全不理解它们的意思。你只是能够欺骗人们相信,你知道你并不真正懂得的东西。同样,根据塞尔的观点,机器能够欺骗人类,认为它是“人类”,也并不意味着它就是“强AI”。强人工智能应该要求机器具备真正的理解力,而计算机似乎永远不可能实现这一点。

在“弱人工智能”和“强人工智能”之外,哲学家、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院院长尼克·波斯特洛姆(Nick Bostrom)还定义了一种“超级智能”,那就是“在几乎所有领域都大大超过人类认知表现的任何智力”。超人工智能(Artificial Super Intelligence,ASI)正是超级智能的一种。

首先,超人工智能能实现与人类智能等同的功能,即可以像人类智能实现生物上的进化一样,对自身进行重编程和改进,这也就是“递归自我改进功能”。

其次,波斯特洛姆还提到:

“生物神经元的工作峰值速度约为200 Hz,比现代微处理器(约2 GHz)慢了整整7个数量级”,同时,“神经元在轴突上120 m/s的传输速度也远远低于计算机比肩光速的通信速度”。

这使得超人工智能的思考速度和自我改进速度将远远超过人类,人类作为生物上的生理限制将统统不适用于机器智能。

现在,我们只能在电影和小说之中看到“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但是这并不妨碍哲学家、科学家对这一问题进行持续的研究和探讨。这一问题的丰富程度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如果你对此感兴趣,也可以阅读更多相关的内容,并且提出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如何使用Python进行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开发Python已经成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开发的主要编程语言之一,凭借其简洁的语法、强大的库支持和广泛的社区资源,Python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高效且易于学习的平台。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使用Python进行人工智能(AI)和机器人开发,并通过实际代码示例展示核心技术和应用。1. Python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人工智能(AI)领域的核心任务包括机器学

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生成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AIGC的底层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机器学习:这是AIGC的核心技术之一,包括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等。通过大量的数据训练,机器学习模型能够学习到生成内容的规律。深度学习:深度神经网络,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和Transformer网络等,是实现AIGC的关键技术。

AIGC工具的使用测评 、AIGC的底层技术、AIGC应用案例、AIGC的行业发展

问题图示题目解释有五位哲学家,围坐在圆桌旁。● 他们只做两件事,

# Python 实现哲学家问题哲学家问题是一个经典的并发控制问题,用以描述多个进程或线程在竞争共享资源时可能遇到的死锁、饥饿等问题。我们将用 Python 来实现这个问题,下面是实现的整体流程。## 流程概要| 步骤 | 任务描述 ||------|-------------------------------|| 1 | 定义哲

哲学家算法   互斥资源使用导致死锁首先说一下什么是哲学家算法,有5个哲学家,他们只会思考和吃饭,但是在一个圆形的桌子上面 只有5支筷子,这些哲学家什么时候来吃东西是不确定的,也就是说,同一时间可能会有5个人来进食,也可能一个人也没有。 要想吃饭,必须有两双筷子,所以要约定一种取得筷子的方法。如果没有什么约束条件,可能出现下面的状况:1、 假设哲学家吃饭的时候会首先取得自己

设有5个哲学家,共享一张放油把椅子的桌子,每人分得一吧椅子 但是桌子上总共执友支筷子,在每个人两边分开各放一支 哲学家只有在肚子饥饿时才设有5个哲学家,共享一张放油把椅子的桌子,每人分得一吧椅子.但是桌子上总共执友支筷子,在每个人两边分开各放一支.哲学家只有在肚子饥饿时才试图分两次从两边拾起筷子就餐.就餐条件是:1)哲学家想吃饭时,先提出吃饭的要求;2)提出吃饭要求,并拿到支筷子后,方可吃

问题描述一张圆桌上坐着5名哲学家,每两个哲学家之间的桌上摆一根筷子,桌子的中间是一碗米饭,如图2-10所示。哲学家们倾注毕生精力用于思考和进餐,哲学家在思考时,并不影响他人。只有当哲学家饥饿的时候,才试图拿起左、 右两根筷子(一根一根地拿起)。如果筷子已在他人手上,则需等待。饥饿的哲学家只有同时拿到了两根筷子才可以开始进餐,当进餐完毕后,放下筷子继续思考。问题分析1) 关系分析。5名哲学家与左右邻

哲学家就餐问题问题描述:哲学家就餐问题,是并行程序中的一个经典问题,描述如下: 1、圆桌上有5位哲学家、每两位中间有一个筷子 2、每个哲学家有两件事要做 思考 吃饭(哲学家必须同时拿到两个筷子才能吃饭) 3、哲学家之间并不知道对方何时要吃饭、何时要思考,不能协商制定吃饭、思考策略 4、制定一个拿筷子的策略,使得哲学家不会因为拿筷子而出现死锁乐观锁经典解法资源分级的解法 为资源(筷子)分配一个偏序结

哲学家问题的两种解决方式问题描述(来自百度百科)哲学家就餐问题可以这样表述,假设有五位哲学家围坐在一张圆形餐桌旁,做以下两件事情之一:吃饭,或者思考。吃东西的时候,他们就停止思考,思考的时候也停止吃东西。餐桌中间有一大碗意大利面,每两个哲学家之间有一只餐叉。因为用一只餐叉很难吃到意大利面,所以假设哲学家必须用两只餐叉吃东西。他们只能使用自己左右手边的那两只餐叉。哲学家就餐问题有时也用米饭和筷子而不

文章目录前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1.线程粗化2.奇偶互反3.最少保证 前言哲学家就餐问题是在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经典问题,用来演示在并行计算中多线程同步(Synchronization)时产生的问题。 有五个哲学家,他们共用一张圆桌,分别坐在五张椅子上。在圆桌上有五个碗和五支筷子,平时一个哲学家进行思考,饥饿时便试图取用其左、右最靠近他的筷子,只有在他拿到两支筷子时才能进餐。进餐完毕,放下筷子又继续

姓名:程开学号:201821121060班级:计算18121. 选择哪一个问题哲学家进餐问题  哲学家进餐问题是由荷兰学者Dijkstra提出的经典的同步问题之一。  有五个哲学家,他们的生活方式是交替地进行思考和进餐,哲学家们共用一张圆桌,分别坐在周围的五张椅子上,在圆桌上有五个碗和五支筷子,平时哲学家进行思考,饥饿时便试图取其左、右最靠近他的筷子,只有在他拿到两支筷子时才能进餐,该哲学家进餐完

哲学家进餐问题由 Dijkstra提出并解决的哲学家进餐问题(The Dinning Philosophers Problem)是典型的同步问题。该问题是描述有五个哲学家共用一张圆桌,分别坐在周围的五张椅子上,在圆桌上有五个碗和五只筷子,他们的生活方式是交替地进行思考和进餐。平时,一个哲学家进行思考,饥饿时便试图取用其左右最靠近他的筷子,只有在他拿到两只筷子时才能进餐。进餐毕,放下筷子继续思考。1

在PV操作中会有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爸爸妈妈儿子女儿吃水果问题,爸爸妈妈向盘子里放入水果,儿子女儿向盘子取水果。然而爸爸只向盘子放苹果,妈妈只向盘子放橘子,女儿只能吃苹果,儿子只能吃橘子。并且盘子里只能装一个水果,这样爸爸妈妈就要竞争盘子向里面放入水果。而儿子女儿取走水果后必须通知爸爸妈妈向里面放入水果。这就是一个典型的PV操作中互斥与同步混合模型。代码如下: View Code 1 cl

在Java多线程中有两个经典问题被提及最多,一个关于死锁的哲学家就餐问题还有一个就是关于多个线程协作并发的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哲学家就餐问题哲学家就餐问题是1965年由Dijkstra提出的一种线程同步问题。问题描述:一圆桌前坐着几名哲学家,两个人中间有一只筷子,桌子中央有食物。哲学家可以进行思考和吃饭,思考时,不获取筷子。吃饭时,必须同时获得左右两只筷子才能吃饭(这里我们规定先获得右边的

哲学家就餐问题是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中一定会拿来作为死锁教材的经典案例。问题描述如下:哲学家吃饭问题:哲学家聚在一起吃饭,假定哲学家人数是五,这五个哲学家坐在一张圆桌上面,每个哲学家的左手旁边都放有一个叉子(fork),那么,这围城一圈的五个哲学家有五个叉子。每个哲学家有三种状态,thinking(思考),trying(尝试去拿叉子吃饭),eating(已经拿起叉子,正在吃饭)。每次吃饭需要两个叉子

1 算法的哲学思考算法在“在线新华字典”中的解释是“解题方案的准确和完整的描述。是一个有穷的动作步骤序列,只有一个初始态,每个动作只有一个后继动作,一步一步地直到序列结束。是解题从开始到结束的动作全过程。”。“算”字的解释是“核计,计数”,“法”字的解释是“体现统治阶段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1.1 算法的定义算法可以理解为有基本运算及规定的运算顺序所构成的完整的解题步骤

哲学家就餐问题之解 1. 引言 问题描述: 5个哲学家围坐在一个圆桌上,每两个哲学家之间都有一只筷子,哲学家平时进行思考,只有当他们饥饿时,才拿起筷子吃饭。规定每个哲学家只能先取其左边筷子,然后取其右边筷子,然后才可以吃饭。 2. 求解方法 信号量设置。定义互斥信号量数组chopstick[5] =

一、哲学家就餐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简单的如下描述: 五个哲学家未做在一张圆桌周围,每个哲学家面前都有一盘通心面,由于通心面很滑,所以需要两把叉子才能夹住,相邻两个盘子之间放着一把叉子,如图所示 哲学家的生活中有两种交替的活动:吃饭和思考,当一个哲学家饿了的时候,他就试图分两次去取左边的和右边的叉子,每次那一把,但不分次序,如果成功地得到了两把叉子,他就开始吃饭,吃完后放下叉子继续思考,关键问题就

1. 简介 哲学家用餐问题是用于描述多线程环境中的同步问题并说明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的经典问题之一。Dijkstra首先提出了这个问题,并提出了关于访问磁带驱动器外围设备的计算机的问题。目前的公式是由Tony Hoare给出的,他也以发明快速排序算法而闻名。在本文中,我们分析了这个众所周知的问题并编写了一个流行的解决方案。2. 问题上图表示了问题。有五个沉默的哲学家(P1 – P5)围坐在

在Python中实现基于Everything工具的文件搜索需要使用Everything的SDK或第三方库来实现与Everything的交互。Everything是由Voidtools开发的一款高效的文件搜索工具,它通过建立Windows文件系统的索引来实现快速搜索。以下是如何在Python中配合Ev ...

目录SSO的定义SSO中的角色和OAuth协议的区别?多应用间的登录流程 SSO 其实是一套高度依赖中央授权服务器(IdP)的登录方案。 SSO的定义 SSO是一种身份验证机制,用户只需要使用一套凭据(比如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一次,就可以访问多个相互信任的应用程序或系统,而无需在每个应用中重新登录。 ...

使用vasp计算α-SiO2弹性模量文件下载由于vasp wiki的example里有alpha-SiO2的样例,故INCAR、KPOINTS、POSCAR、POTCAR文件可以从vasp wiki直接下载输入文件选用因为需要计算弹性模量,所以修改(添加)如下INCAR文件参数IBRION = 6ISIF = 3NFREE = 4NSW = 1ENCUT收敛性测试选用官网样例中默

300PLC转以太网与易控 INSPEC 上位机软件通讯易控 INSPEC 软件通过以太网连接西门子 S7300 系列 PLC,兴达易控MPI-ETH-XD1.0通讯模块为 PLC 提供以太网通讯接口。西门子 S7300 系列 PLC 设备信息化 易控 INSPEC 以太网通讯现场要求:通过易控 INSPEC 软件采集现场设备的实时生产和设备数据。主要设备的控制器有三菱、西门子、欧姆龙等 PLC,

P1083 [NOIP 2012 提高组] 借教室 题目描述 在大学期间,经常需要租借教室。大到院系举办活动,小到学习小组自习讨论,都需要向学校申请借教室。教室的大小功能不同,借教室人的身份不同,借教室的手续也不一样。 面对海量租借教室的信息,我们自然希望编程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需要处理接下来 \( ...

THE END
0.一文带你看懂机械公民的机器人教育解决方案同时,率先提出并建立了机器人三大教育体系、产品体系“机械构建、电子电路、科技编程”,形成机器人教育体系闭环,将“高阶知识”以“低阶起点”进行传授,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充分尊重孩子的学习成长规律,从低年龄段的简单模仿逐渐过渡到高年龄段的自主创新。 jvzquC41yy}/onnrkct/ew45;uhm|o8
1.5G的三大场景如何应用于智能制造5G定义了三大应用场景,eMBB、mMTC以及URLLC,分别代表了大流量、广连接以及低延时等特性。随着标准的不断制定,5G所应用的具体领域会越来越丰富,本文5G支撑的几大工业应用,包括工业自动化控制、物流追踪、工业机器人等,5G已经成为工业物联网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jvzquC41o0pvpqfqfz4dqv4o1xofy7ujrAgjfF858
2.解读人形机器人:AI落地物理世界的最佳载体导读:一场可以重塑全球产业① 人形机器人的定义 人形机器人是一种仿生机器人,指形状及尺寸与人体相似,能够仿人类运动、表情、互动及动作的机器人,并具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和决策智能。 人形机器人主要包含三大核心技术模块:环境感知模块、运动控制模块和人机交互模块。这三大模块相辅相成,帮助人形机器人获取信息,同时基于知识和经验积累做出交互。 jvzquC41zwkrk~3eqo534:624888;88364693?8
3.论《双百人》中机器人安德鲁“为人”的两种进路|中国科普作家网这一过程并不顺利,他作为有意识的机器人,为人类所恐惧并被敌视。他在小说中追求了自由与不被伤害的权利,但这都没有使他为人类所认可。他或许可以成为道德主体、法律主体,但就是无法被当作人。安德鲁后来意识到,他无法为人的原因是其不朽的机械躯体。于是安德鲁利用技术手段扩大了人的定义,但最终使他得以为人的却jvzquC41yy}/myhuyc4ptp3ep1}fd8utguy0onrdgty0exrogpzbt‚4252Q5;=72454ivvq
4.中国目前未掌握的核心技术有哪些多项大幅落后美日中机器人四大家族:日本发那科,安川电机,瑞典ABB,德国库卡。其中最牛逼的是发那科,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记录保持者,利润保持者,技术领导者。德国库卡最弱,其核心技术基本外购,目前被美的收购。 工业机器人有三大核心技术其实也就是三大核心零部件的关键技术:控制器(控制技术),减速机,机器人专用伺服电机及其控制技术 jvzquC41okr/pn|u0uooc7hqo0io1sxuf1813@226/711mte/klzglj|x4>5:@930unuou
5.三大基础方案和AI出海计划重磅发布!加速盘古大模型生态发展盘古大模型+数字人解决方案,专为播报交互、智能客服、办公助手等各种数字人应用场景提供支持。盘古大模型加持的数字人大脑中枢,提供精准意图理解、用户隐私和安全保护、插件中心三大能力。基于该方案的数字人创作效率提升200%,显著提升数字人交互体验。 盘古大模型+RPA(智能流程机器人)解决方案,为政务、金融、法务、财务jvzquC41fg|fnxugt0nvc€jk0eun1ltpuwsft8hp1huswv4vqrod197253973;5;77857<:3
6.ESTUN埃斯顿ER系列工业机器人操作手册20240511083443.pdfESTUN埃斯顿ER系列工业机器人操作手册.pdf,标题ESTUN埃斯顿ER系列工业机器人操作手册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ESTUN埃斯顿ER系列工业机器人使用手册,包括调整文档格式更新控制柜内容等内容,同时详细介绍了模型开关介绍启动时序图写保护程序信息等内容关键词ESTUN埃斯顿ER系列,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9127721A5822:33:;2286787xjvo
7.中国机器人将统治具身智能时代?从技术专利上看,RV减速器88%的专利被日本控制,焊缝追踪方面,日本也拥有70%以上的专利,我国专利最多的领域是涂装轨迹规划,也只有32%的份额,三大核心零部件占到机器人成本的70%以上,核心技术缺失严重限制中国机器人企业的发展。 以新松机器人为例子,2013中国机器人需求爆发式增长,2013——2016年的市场复合增长率超过jvzquC41yy}/gny/ejooc7hqo1sq1j8734;20qyon
8.阿西莫夫活在现在(机器人短篇全集)书评最终结论就是,人的定义不在物质,而在精神。如果一个机器人在精神上更像人,那,它就是人。“因为在我的脑路中有个强烈的需要,要我在判断人类时将形状和形态置之度外,它强过了分辨金属和血肉的要求。你是个人类,乔治第十,而且比其他人更符合条件。”讨论进一步导致机器人三大法则的概念像忒修斯之船一样逐渐被jvzquC41dqul0mtwdct/exr1tg|jg€4377<94B81
9.人工智能训练师(服务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学生组)理论题库人工智能训练师服务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学生组理论题库第1题:单选下面是slam的定义。:定位:定位与导航:导航:同步定位与建图正确答案:D第2题:单选视觉slam中,下面哪一项不属于视觉传感器的分类。:单目相机:多目相机:RGBD相机:单jvzquC41o0xfp{jpfqi/exr1rcvft8759;625>;0jvsm
10.机器人科技知识竞赛题及参考答案培训资料机器人科技知识竞赛题和参考题答案一、机器人的定义及历史发展机器人是指一种能完成特定任务的自动化设备,具备感知、分析和决策能力,通常采用计算机程序控制。 机器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现代机器人的发展可从20世纪开始。 我国最早的机器人研发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 二、机器人的分类及应用领域1. 机器人的jvzquC41yy}/5?5fqey/pny1fqi0:k673:>1:?3jvor
11.机器人技术课后题答案.doc第一章课后习题: 3、说明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答:工业机器人由三大部分六个子系统组成。三大部分是机械部分、传感部分和控制部分。六个子系统是驱动系统、机械结构系统、感受系统、机器人-环境交互系统、人机交互系统和控制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由下图表明: 4、简述工业机器人各参数的定义: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3:1713A4922813?6382623>80ujzn
12.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及其应用总结悬臂式搬运机器人的大多数结构为本文详细介绍了工业机器人的基本概念、系统组成、主要特点和技术指标,包括机器人的三大定律、机械结构、驱动系统、传感系统以及控制系统。深入探讨了ABB等知名企业的工业机器人产品,如IRB系列,并分析了不同类型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如搬运、码垛、焊接和装配。此外,还阐述了机器人在装配作业中的优势和未来发展趋势,如高速、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44583;8ftvkimg8igvcomu86374<34:=
13.外骨骼机器人关键技术与核心问题外骨骼机器人关键技术探讨一、外骨骼机器人定义 外骨骼机器人是模仿生物界外骨骼而提出的新型机电一体化装置,具有支撑、运动、防护功能。它结合机械结构、控制、驱动方式、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使穿戴者能完成自身无法完成的任务。 二、外骨骼机器人的三大核心系统 三大核心系统为传感系统、控制系统和驱动系统。传感系统采集运动相关的信号传递给jvzquC41dnuh0lxfp0tfv8iggrhpfqn1ctzjeuj1fgzbkux1359:;A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