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感觉统合训练所用的器材都经过专门的设计, 因而对孩子有很大的吸引力。通过这些器材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 孩子可获得大量的感觉剌激, 从而促进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
球类器材
1.主要作用
球类器材一般用千各 类儿童的前庭平衡感和触觉训练, 对调整固有前庭平衡神经体系 、 强化触觉神经 、 改善注意力和空间感知力有帮助。
2.适宜群体
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姿态不正、身体双侧协调不佳、 身体灵活性差、触觉发展不良、胆小黏人、情绪化等的儿童,均适合使用球类器材进行训练。
3.常见球类器材
(1)大笼球
大笼球又名钉子球、按摩球、触觉球、健身球,根据直径大小不同,球体大小不一。其主要为塑胶材质,有光面和粗面之分, 弹性大,体积大,重最轻。通过充气可调节大小和弹性,能够改变重力体验,可以在上面坐、躺、趴、压。
粗面大笼球球面设计有突起,作为触觉剌激点,可用于剌激面积较大的部位,如躯干背部或腹部等;光面大笼球表面的细纹较缓和,给儿童的触觉刺激较弱,更适合训练初期或触觉敏感性高的儿童。粗面大笼球和光面大笼球可以交替使用,能够给儿童带来丰富的体验,提高儿童对感统训练的兴趣。
训练提示
①使用时需要有入看护, 孩子不能独立使用。
②活动场地要大,周围以及地面物品要清扫干净,预防孩子跌落后与坚硬的物品相撞。
③防止头颈受伤。
常见玩法:
俯卧大笼球。让孩子俯卧在大笼球上,头部需要保持抬高,双眼看向前方,辅助者从后面抓住孩子的双脚,通过大笼球的运动,从各个方向拉动孩子的双脚,让他保持平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儿童通过手、脚头部的平衡来保护自己。
(2)羊角球
羊角球,直径30~50厘米,因球体有两个竖起的手柄以方便抓握而得名,塑胶材质,弹力大承载力大;按直径大小有不同的型号。训练时可让孩子抓紧手柄,坐在球体上,控制身体朝不同的方向运动。
训练提示:
①羊角球对于躯干、头颈、下肢的平衡协调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触觉训练效果弱于大、小笼球。
②运动范围要大一些、如果有多名儿童一起训练需要注慈保持距离,预防碰撞。
③适合3~5岁儿童游戏或训练时使用,需要家长协助陪同。
④每次练习约10分钟。
常见玩法:
羊角球。让孩子骑在羊角球上,双手抓住球柄,身体略前倾,上下晃动,调整好姿势,向前蹦,可以直线蹦,也可以绕圈蹦,还可以在地面预先画好曲线,让孩子按线条蹦,或者设计障碍物,提高蹦的高度。
(3)弹跳球
弹跳球又名单环羊角球、拉环羊角球,或两个手柄连接在一起,直径大于 45厘米。剌激强度更大,比较适合5~6岁的儿童使用。
训练提示:
①弹跳球适合略大一点的孩子,除了适合平衡 、前庭觉训练,还对下肢、腰腹部肌肉力量有促进作用,可以丰富训练内容。
②5岁以下儿童攀爬有危险。
③操作方法和羊角球基本相同 。
(4)球池
球池又名海洋球池、波波池。球池形状和面积各有不同,一般为矮柱形。球池内的海洋球也叫波波球,直径6厘米左右,色彩很鲜艳,有弹性。球池约2/3填充海洋球。池壁由塑质弧形板连接而成,有软包的球池对年龄小的孩子更适合。
训练提示
①对触压觉、色觉的剌激更明显,其次是锻炼躯体的平衡控制。
②孩子在其中翻滚、爬行、阻力行走、抓握海洋球,需要防止私入物品落入球池,伤害孩子。
③进出球池需要成入帮助,玩的过程中需要成入看护,防止后仰时头颈撞击到没有软包的池壁。
滑板类器材
1.主要作用
滑板类器材适用千视觉、听觉、触觉、本体觉、前庭觉等多种感觉的整合 训练和身体动作协调性训练。这类器材通过给前庭带来丰富的触觉感受,由脊髓及四肢运动带来丰富的本体体验,以及眼球运动带来的视觉感受,从而使儿童产生适应性平衡反应, 最终起到促进感统能力发展的作用。
2.适宜群体
滑板类器材侧重于多动、触觉敏感、身体协调不良的孩子。
3.常见球类器材
(1)滑板
滑板的基本构造是一块木板四个滑轮。板面多为木质或高密度板材,形状多为长方形、正方形,也有三角形、圆形、椭圆形的。轮子是万向滑轮,转向灵活。轮径大小决定滑板速度和难度。
训练提示
①孩子可俯趴在滑板上进行双手操控,前进、后退、手脚收缩、昂头,视线灵活;或仰卧在板上,双手抱头,双脚推板滑行。
②防止滑轮辗压、挤压手脚。
②禁止儿童站、蹲在滑板上。
常见玩法:
飞机式。孩子以腹部为中心,身躯紧贴滑板,卧趴在滑板上,头颈部抬高、挺胸,双手双脚伸展同时提高,如同飞机起飞。6岁左右的儿童可保持这种姿势20~30秒。
(2)滑梯
滑梯多为塑料制品。这种器材以斜坡滑道为核心,是孩子进行前庭觉、触觉、运动计划训练的重要设备。型号非常多,分室外、室内两种。
适用于感统训练的滑板分为两个部分:倾角为小于30° (-般为15 °)的斜坡以及准备台。有的准备台外端设计有台阶,供儿童上下。小滑板和滑梯结合,可以提供更多体位的训练。
训练提示:
①孩子俯卧在滑板上由高处滑下来,速度、重力、身体位置不断变化,给前庭和本体感带来比较强的刺激。需要提前练习抱头翻滚的自我保护动作。
②需要有成入全程看护。
③滑行时手臂不可弯曲, 也不要抓着滑板边缘。
④场地打扫干净,防止碰撞。
常见玩法:
滑梯运动。可以睁着眼,也可以闭上眼睛,按照要求以特定的姿态借助滑板,从滑梯上滑行下来。头颈、躯干、四肢的姿态都要按规定动作执行,滑行时还可以进行抛接球或智力游戏等来增加难度,丰富训练形式。
(3)圆形滑车
圆形滑车多为塑料材质,直径约46厘米,圆形主板,下面有万向轮。适合进行身体控制和前庭平衡训练。
训练提示:
①可以与滑梯组合使用。
②需要成入陪护,特别是在起滑、转向、停止时要控制速度。
③适合单入或团体游戏时使用。
④操作方法类似滑板。
吊缆类器材
1.主要作用
吊缆类器材通过摇摆和旋转,可以给前庭带来丰富的感觉,对于强化肌肉和神经的固有感觉、加强本体感受都有帮助。
2.适宜群体
吊缆类器材主要针对身体协调能力差、多动 、注意力不集中、阅读有困难的儿童。
3.常见吊缆类器材
吊缆、吊台、吊马 、吊筒,这个系列的器材大同小异,一般由支架和摆荡台两部分组成。吊缆,多为帆布或者化纤布材质制作;吊台,塑制或木制矩形台面;吊马,塑制或木制圆柱滚筒, 表面由糙面布软包,水平悬挂在支架横梁上;吊筒,也叫竖抱筒,材质和吊马相似,竖直悬挂于支架上。摆荡台面一般距地面20厘米,可以根据儿童的身高调整。
训练提示
①吊缆、吊台、吊筒以摆荡为主,也可以旋转;吊马以摆荡为主。
②可以穿插互动活动,例如抛接球、取东西等;可以睁眼或闭眼以坐或卧的姿势完成多角度的摆荡、旋转。
③训练初期使用安全带,全程需要成入陪护。
常见玩法:
①摇篮游戏。让孩子仰躺在吊缆中,如同在摇篮里一样,家长可轻轻地左右摇晃,预先设定好特定的目标,让孩子在摇动的过程中注视目标也可以做其他的延伸运动,比如伸手去取某一位置的物品等。
②圆木马吊缆。让孩子俯卧在吊马上,四肢夹住木马,家长左右 、前后地摇晃,每2分钟暂停一次,观察孩子的反应,再继续摇晃。注意观察由静到动、由慢到快的时候孩子的肌肉反应情况;可以在地上放几个玩具,让孩子在摇晃中取,训练手眼协调能力, 对好动不安、阅读有障碍的孩子有帮助作用。
平衡类器材
1.主要作用
平衡类器材用于各种平衡感训练, 通过各种训练方式改善儿童触觉、平衡觉、空间感知能力。
2.适宜群体
适合站无站相、坐无坐相, 容易跌倒, 东西拿不稳, 走路有时撞墙, 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等的儿童。
3.常见球类器材
(1)平衡触觉板
平衡触觉板,多为塑料制品,表面有各种形状的触压剌激点,由多种颜色的直片和曲片组成,通过拼接形成直线或曲线。
训练提示
①平衡触觉板可以让孩子自己随意拼装。
②触点对脚底的皮肤和穴位有刺激作用,可以手、脚、膝并用。
③可以在睁眼或闭目状态下正着走、倒走、侧走,身体各部位主动或被动触摸。
④清洗手脚部位,防止汗液打滑。
常见玩法:
(2)平衡木
平衡木主要为木制品或塑制品,一般由底座和横梁两部分组成。有的没有底座,稳定性好但难度低。横梁主要有直线型、曲线型等。横梁的行走面长约200厘米,宽约10厘米,距地面高约30厘米。
训练提示:
①前行、后退、侧行等各种姿势,可以通过在行走中完成各种指令以提高难度。
②需要家长全程陪护,上、下平衡木时注意打滑,防止边角处对脚踝 、脚趾造成伤害。
常见玩法:
平衡木大步走。根据孩子的情况,可以设计不同的难度,如走
半程、走全程,单手持物、双手持物,侧着走、倒退行走等。如果孩子表现出害怕,家长可以做示范,或跟在孩子后边走,或在侧面给予协助,如拉着孩子的手或扶着他的肩膀,但只在需要时才给予扶持。
(3)平衡台
平衡台又名平衡板,主要为实木或高密度板制品。平衡台由台面和台垫组成,有单入台和双入台之分。台面有的粗糙,适合低龄儿童或障碍程度重的儿童有的光滑,适合大一点儿的孩子。训练时可以在台面上卧、坐 跪、立。台垫的曲度决定平衡台的难度和剌激强度。
训练提示:
①孩子以多种姿势完成前后左右摆动,行走、跳跃, 抛接球。
③双人台可以让两名孩子配合摆荡或一翘一落。
常见玩法
摇晃平衡台。孩子站在平衡台上,家长在台下缓谩摇动,观察孩子的头部、躯干、手脚为保持平衡所表现出的姿态,这种姿态对前庭觉、固有平衡觉、视觉统合的改善有帮助。还可以让孩子双手伸展,闭上眼睛,或者缓缓移动身体,有利于前庭觉的改善。当孩子在平衡台上比较自如时,可以玩抛接球游戏,由少到多,增加游戏难度。
(4)蹦床
蹦床又名蹦蹦床、跳跳床、蹦跳床, 由床架、 床面和弹簧组成, 常见直径有90厘米、100厘米、130厘米等。感统训练用到的蹦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充气类的,一种是钢架网布蹦床。由于蹦床的弹性、韧性较好,可以供1~2名孩子训练使用。
训练提示
①可以自由在蹦床上弹跳、双腿分合跳、前后交替跳、跳跃转体、跪跳等。
②排除周边障碍物,跳跃时孩子应双臂屈曲放在胸前,需要成入全程陪护。
常见玩法:
弹跳。家长可以背着孩子在蹦床上跳跃,减少孩子的恐惧感。跳跃时可以进行90° 或180° 回转;孩子俯卧或仰躺在蹦床上,当别人跳跃时孩子的身体会发生位移, 这对孩子的重力体验和前庭感受有帮助。鼓励孩子在跳跃时大笑或唱歌,放松精神,减少紧张。抛接球也是常见的提高难度的方法
(5)独角凳
独角凳,也叫独角椅,由凳面和凳腿组成,凳腿只有一个。凳面为圆形,直径约20厘米;凳腿又小又钝,多为塑料制品。
训练提示
①一腿屈膝90°支撑,一腿伸平,保持平衡。
②地面应该保持平坦, 四周没有障碍物, 坐稳后再进行训练。
常见玩法
坐独角凳。双腿支撑坐在凳子上,左右摇摆,做伸臂练习,训练过程中保持身体平衡。还可以进行拍球练习。
(6)平衡脚踏车
平衡脚踏车又名协力脚踏车、双入脚踏车,钢塑制品,有2块踏板、4个轮子和2个扶手组成。
训练提示
①适用于平衡感和本体感不足的儿童,也可以锻炼膝关节的灵活度。
②防止身体侧翻,防止行进中夹挤脚面,低龄儿童需要成人贴身保护。
常见玩法
学骑脚踏车。孩子用手扶住手柄,保持平衡后,再用力踩踏,操纵脚踏车向前行进或后退。当操作熟练后,可以把扶手拆下, 自由操控车子 进退。在踩踏过程中,可以做投篮动作以提高训练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