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蒙特梭利说过:“人生的头三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胜过三岁以后直到死亡的总和。”
教育家的这句名言,一语道破了开启人生智慧的金钥匙,就是 0—3 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有关资料也表明:生命最初的三年是人大脑迅速生长变化的时期。3 岁时,大脑体积相当于成人的 80%,一个人的学习能力 50%都是在头四年发展起来的,4 岁前孩子的智力水平相当于 17 岁时所测智力的 50%。
可见 0—3 岁的早期教育对人一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蒙台梭利还强调指出儿童的语言敏感期是 0~3 岁,在这一时期如果能给予儿童正确的语言引导,幼儿就能在生活中毫无疲劳、愉快地学会这门语言。
而一旦错过敏感期,再进行教育,就困难多了,并且也很难达到本来应该取得的效果。
因此父母应该重视和珍惜此阶段的家庭教育,做好幼儿的语言培养工作,为今后幼儿的语言发展和今后的语文学习做好基础储备。
0~3 岁早期教育的模式
早期教育最早从什么时候开始呢?科学研究发现,刚出生的婴儿大脑处于极度未发展状态,外界环境的合理刺激,能激发孩子大脑的迅速发育。因此早期教育最好从婴儿的诞生之日就开始。
正如巴甫洛夫先生通过长期追踪研究、反复实践得出的结论:“婴儿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迟了两天。”
刚出生的婴儿接受事物的方式、方法和以后截然不同,他还不具备分辨人面孔的能力,只有到三四个月或五六个月才能识别母亲的面孔,知道“认生”。
但此时他对面孔的认识还不是通过特征的分析识别的,而是在与母亲不断地交流中,把母亲的整体面貌原封不动地刻了一个“模子”印进了大脑。
婴儿这时的记忆就是一种“模式记忆”,记忆不需要分析,记忆的内容也没有难易之分。
因此对 0~3 岁婴儿语言教育的最好模式就是“模式教育”、“硬灌”教育,并且这种教育只有在反复刺激、不断重复中,才能最大限度地产生教育效果。
0~3 岁早期教育的策略方法
0~3 岁幼儿语言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有次序、有规律,不断由质变到量变的过程。
这一时期的幼儿语言教育应该重视幼儿对母语的认识、理解和表达的发展。下面就从两大方面介绍一下此时期幼儿语言教育应该注意的策略和方法。
(一)从刺激婴儿的五官开始
婴儿的大脑在 0~3 岁发育最快,诞生时脑重量约为 390 克,三岁时约为 1101克,已接近成人脑重的范围,再以后大脑的发育速度就变慢了。
0~1 岁是婴儿语言获得过程中语音的核心敏感期,家长应该注意从刺激婴儿各大感官入手,加大对婴儿语音的刺激,以发展婴儿的各项语言能力,以为婴儿获得语言做准备。
1、在五官训练中,首先应刺激孩子的耳朵。
因为婴儿的听力比视力发展的早。蒙特梭利在《生命重要的前三年》中提到,孩子在胎儿时期约 6~7 个月左右耳朵就已经发展完成,可以听到外界的声音。
所以母亲平时可以多听一些温和、悦耳的轻音乐,多给胎儿哼点儿歌、童谣,随时随地地将日常生活所发生的一些事情说给胎儿听。
孩子出生后,父母也应尽早地刺激婴儿的耳朵。只要婴儿醒着,特别是喂完奶,精神好的时候,父母就应该用清新、准确的语调与婴儿进行语言交流。
父母同样可以给婴儿唱些欢快的儿歌、童谣,读点优美的诗歌、散文,或者即兴地与孩子交流自己的活动。
虽然这时候婴儿还做不出明确的回应,但是等到婴儿开口说话时,你会发现孩子会时不时冒出许多“新鲜”词语,其语言储备比别的孩子会多很多很多。
2、训练婴儿的眼睛,是开发孩子语言的另一重要途径。
因为幼儿只有将语言与实物联系起来才有利于他对词语概念的建立和理解。
出生一周的婴儿,视力趋向于近视,此时的父母应该选取些五颜六色、鲜艳夺目的玩具,放在孩子8-15cm的视力范围内,并不断地移动玩具以吸引孩子,刺激他的视觉。
当孩子再大点,可以抱着活动后,父母应该引导孩子认识家中的各种物品,并把物品的名字清晰地读给他听。
天气好的情况下,还可以抱着孩子到外面,去认识自然界的美丽景色,同时和孩子进行着自由的语言交流。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力,还能极大地丰富孩子的语言词汇。
3、在味觉、嗅觉方面,刚出生的婴儿就已经具备较为完备的嗅觉和味觉反应能力。
3个月以后,婴儿的嗅觉和味觉继续发展,能对不同味道表现出自己的好恶,遇到不喜欢的味道会退缩,回避。
这一时期父母可以选用一些味道温和的水果或蔬菜让宝宝舔舐,并给予语言解释,这样可以加强婴儿对甜、苦、辣等词语的认识和理解,非常有利于语言的学习积累。
4、触觉是人体发展最早的感觉,胎儿在妈妈肚子里时就已经有触觉。
当妈妈抚摸肚子时,胎儿就可以感觉到,甚至会产生胎动。
0~2 个月的宝宝主要以反射动作为主,父母经常轻柔地捏捏宝宝的小脚小手小耳朵,摸摸宝宝的身体,根据宝宝的大小以适当的力度将宝宝抱在胸前,这些都可以非常好的促进宝宝触觉发育。
等到宝宝再大些时,可以带宝宝走进大自然,让他在大自然随心所欲地摸摸泥土、石块、树干、小草等等,使他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和对大自然的认识。
总之,父母应该创造条件,从刺激婴儿的五官开始,抓住语言敏感期,加大语言灌输,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耳聪目明的小能人,为孩子今后听说读写素养的形成打好主体的素质基础。
(二)尽早进行语言灌输
根据 0 至 3 岁幼儿语言发展的不同特点,可将其语言发展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前语言阶段(0-1 岁)和语言阶段(1-3 岁)。
第一阶段:前语言阶段(0-1 岁)
此阶段父母在照看婴儿时最重要的是能根据他的声音,及时地做正确的判断,然后配以适当的语言和婴儿交流。
如孩子因饿了而哭,妈妈可以跟婴儿说:“哦,宝宝饿了!妈妈马上就来喂你,请稍等一会儿。”
如果妈妈每次在解决孩子的饥饿问题时都说同样的话,慢慢孩子听到后,就会静下来,学会等待。
三四个月的婴儿已能改变声调,常常会自发地自言自语,并且很喜欢和照顾者咿呀聊天。
当他向你发出喃语声时,你应该及时地模仿他的声音和他交流,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他“说话”的热情。
同时父母在和孩子交流中还应该注意回应不同声调的语言,为日后婴儿的开口说话做准备。
五六个月的婴儿多数已能发出“d-m-n”等音,所以有些敏感的父母听到孩子重复这些音时,以为在叫“妈妈”,其实不是。
但是孩子也会因为父母如此回应自己而愈发肯定自己的发音,并积极地发出更多不同的声音。
这一时期,父母为了刺激婴儿的发音可以多找些叠音语,清晰地念给孩子听。但不要把物质的名称或动作说成“儿语”,如“汪汪”(狗)、“笛笛”(汽车)、“丫丫”(脚)等。
成人应使用正确的语言与孩子交流,这样孩子就不必在不久的将来,为学习标准的语言先抛弃第一语言──儿语而费劲。
蒙特梭利强调说,孩子学习语言没有难易之分,又加上正处于敏感时期,所以正确是最重要的。
七八个月的婴儿已经可以依大人的指令做出拍手、挥手、握手、拜拜等手势,有些口语智慧较强的孩子已经能用单字沟通。
这一时期父母在做每一件事时,都应该用清晰的语言说给孩子听,比如在给孩子穿衣服时可以说:“妈妈帮涵涵穿衣服了,先穿左手,再穿右手,接着帮涵涵扣纽扣,一个扣子,两个扣子,三个扣子,好,穿好了!”
第二阶段:语言阶段(1-3 岁)
我们经常听到一岁孩子用只字片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如孩子说:“妈妈,走。”其中可能有“妈妈,我们回家”,“妈妈,我们去买玩具去”或者“妈妈,我们出去玩”等不同的意思。
又如孩子说:“妈妈,我要吃……”其实孩子想表达的意思是:“妈妈,我要吃苹果。”
这时妈妈可以回应:“涵涵要吃苹果,妈妈给涵涵拿苹果吃。”对孩子不完整的语言给予及时的补充和引导。
这一时期对于孩子不完整的语言,父母一定要重视,一定要给予适当的解码,最好蹲下来让孩子看到自己说话的嘴形,以完整的语句说给孩子听。
一岁半到两岁是幼儿学习名词,认识万物皆有名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婴儿会对周围的事物特感兴趣,经常逮住个大人就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这时父母应该停下手中的工作,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说给孩子听,当然如果孩子高兴,父母可以和孩子继续交流下去,直到满足孩子的好奇为止。
只要为幼儿重复足够多的次数,再难的发音孩子也能清晰地记在脑海中,只要发音器官一旦成熟,孩子就会像连珠炮一样说个不停。
因此,如果父母能在孩子 0 至 3 岁这段时间,好好地引导和培养孩子的语言学习,孩子一定能够轻松自如地做到:“准确发音,积累大量的词汇,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热爱说话,喜欢与人交际”等等。
而这些能力恰好是今后读写教育所努力培养的基本素养。
这样的教育是建设性的,是高效率的,是人一生语言发展中仅有的绝佳时机,为人父母者应该珍惜和把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