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为什么要学习国学——民权岁退休教师冯韬

(一)勤奋好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孔孟提倡“好学”:孔子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他还强调:“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孟子在《滕文公上》中说:“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这句话的大意是说:人生是有法则的,吃饱、穿暖、住得舒服之后要有教育(学习、受教育)如果没有教育(不学习、不接受教育),那就和禽兽差不多。这话说重了,我们姑且作如下的理解:丰衣足食之后,不学习、不好好接受教育,人的思想品行、道德修养、工作能力的提高、辨别是非处理问题的水平和能力,会受到一定制约的。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己就是为了自己在学习中获得快乐,通过学习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学养,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身心不断净化,渐渐地趋近一个终极的目标,利他!

毛泽东不止一次地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二)世界有名望的学者也都重视看书学习。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普希金曾经说:“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托尔斯泰腔调:“书是智慧的鈅匙!”培根这样总结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译文大致如此)

(三)冯友兰先生倡导学以致用:“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的自题座右铭,说得很明白。我们的理解,阐旧邦就要学习、推广、宣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辅新命就要把传统的优秀的中华文化,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服务于民族复兴大计。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古典哲学,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要来源。

(四)范曾先生有一个题词:“以冰雪之洁求其品;以岱宗之高求其志;以潭壑之深求其学;以大地之厚求其德。”就是说人的品行要像霜雪那么洁白;人的理想要像泰山那么崇高;人的学问要像潭水那样渊深;人的德性要像大地那么浑厚。一个普通的人,怎样能够修养成这么高的境界?学习国学不能不说也是其中的一条途径。

1、在国学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思想品质的修养。

(1)仁是“五常”之首: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文化提倡的做人的标准。一本《论语》不足一万六千字,前后提到仁的地方多达一百多处。孔、孟提倡“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他还说道:“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礼记·礼运篇》中的“天下为公”四个字,孙中山亲笔题写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规范。既是个人修养之要,也是社会公德的最高原则。

1949年元月,我就在父亲的日记本的扉页上看到“一人不得其所,共产党就应当引以为己任”的全党誓言。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到2020年,要使还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七千万人民脱贫的伟大目标,真正是亘古未有的大仁大爱。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还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仁爱之心,令我等感动。四川青城山上有一副对联写得好:“天地无私,为善自然有福;真人有教,修身方能齐家”。汉代崔瑗的名言我们还有印象:毋道人之短,勿恃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切勿忘。世誉不足慕,惟仁为纪纲”。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都很熟悉,他还说过:“私罪不可有,公罪不可无!”他不仅这样说,而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他退休前夕,弟弟和儿子为了能让他安度晚年,在家乡购置上千亩地,供其享受。范仲淹让家人将每年的收获全部救济贫苦乡邻,自家人不得占用。苏轼在《赤壁赋》中明志曰:“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包拯在端州任职期满回朝,端州砚台是极为名贵的文房四宝之一,很多官员趁着给皇上制造贡品的机会,将不少佳品据为己有。包公则是“不持端州一砚归”。明朝况钟,苏州知府任满回朝,留有两句诗“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锦”。于谦也有“两袖清风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的句子流传后世。从此,中国文化开始用两袖清风形容人的清正廉明的高尚品德。

林则徐每每出行,都让衙役打着写有王阳明的名言“求通民情,愿闻己过”的两块匾。谢时雨任杭州太守时,在大堂前自题一联:“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鹜声华忘政本;养廉宜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崇平素葆廉康。”河南通许知县自题一联:“居心似水,若受赂贪财,使一个抱屈者,神诛鬼灭;执法如山,倘通情畏势,有一事不公者,男盗女娼”。林超任滦平县令时,自题一联写在大堂前:“我如卖法,脑涂地;尔敢欺心,头有天。”另一清官自题:“要一文,不值一文,难欺吏卒;宽一分,民爱一分,见佑鬼神。”公生明,廉生威!俗话不俗。一贪官离任时,当地戏送一联:“早去一天天有眼;再留此地地无皮”。人们常用这五句话描绘旧官场的腐败官僚们:“贪污腐化有种,横征暴敛有能,奉承拍马有才,结党营私有份,勾心斗角有术”。在中国,清官流芳千古,贪官如秦桧等遗臭万年。杭州岳飞祠前,铁铸的秦桧夫妇跪在墓前。旁边有一联令人难忘:“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儒家以仁义治天下,他还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礼记》中有:“夫义者,所以济志也,诸德之发也。”“义谓仁义,可以立德之本。”中国人践行的是“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孟子曰:“其为气也,配义与道(理直才气壮)”所以才有“仗义执言、义无反顾、义不容辞、大义凛然”等行为。荀子曰:“义与利,人之所两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决不可见利忘义。

(3)孔子也很重视礼的修养。他教导他的儿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他儿子鲤便“退而学礼”“退而学诗。”他还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记·曲礼》中有:“道德仁仪,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孔子曾经说过:“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儒家主张“治理国家要从尊重礼仪教化入手,教给人们礼的规范,坚守仁义,引导人们遵循礼的约束,成为有规矩、有秩序、懂得道德的有方之士。”中国的传统家风就是常说的“尊亲敬长,光前裕后;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所以几千来,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

(4)诚信是立身之本。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孔子弟子曾参每日三省其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左传》中记有:“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信是联结人与人的纽带,信能增强人的凝聚力。子贡问政,子曰:“足兵、足食、民信之矣。”不得已必去之,先去足兵,再去掉足食,三者之中信是最重要的,民无信不立。徙木立信的故事,大家都比较熟悉。白乐天“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的诗句、欧阳修的《纵囚论》记述了唐太宗免除守信死囚的事例。北魏高允在生死的抉择中,宁死不欺君,最终获得魏主的赦免。

2、学习国学可以引导人们树立远大理想、泰山般高的志向。70年前读《论说精华》,其中有一篇谈立志的文章,该文开头便说:“人生在世孰能无志,人无志则如树无根,树无根岂能久存乎?”我常听人说:“一个人要想有点成就,要有三气'才气、志气、运气(机遇)’”孔子答学生问志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他“冀辅弼于乱世,欲敦厉于黎庶。”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明追求真理的道路虽然很长,他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曾子说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司马迁忍辱受刑,就是为了完成自己的巨著《史记》。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志不已”也是在“歌以咏志”。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立志辅助蜀主“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他谆谆教导儿子要“志存高远!”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李白,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申明了他的志向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这位诗仙有“拂剑朝天去,橫戈探虎穴”的潇洒梦想。范仲淹曾经说过:“吾不能为良相,必以为良医,以医之所以救人者也。”良相可以救亿万生民,医生可济众多病人。他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也是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誓与天下共安危的宏大志向。北宋大儒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誉为“横渠四句”。“精忠报国”是岳飞母子的共同志向,所以岳飞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壮丽词作。辛弃疾《破阵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他在《卜算子》中的明志句“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文天祥《沁园春》的名句:“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人生欻翕云亡,好烈烈轰轰干一场。”女词人李清照也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言壮语。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永远激励着我们。《聊斋》作者蒲松龄的座右铭大家都比较熟悉,“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曾国藩说过:“志不立,天下几无可成之事。士人读书,第一要立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又说:“人苟能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左宗棠题有一副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书万卷,神交古人。”

孙中山先生在他的遗嘱里是这样明志的:“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孙先生故居有一题联:“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为了唤醒国人,振奋民族精神。

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都以全民族的解放为己任,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胆略和“伏虎、追穷寇”的勇气,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从胜利走向胜利。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英雄的中国人民屹立于世界各民族之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这些都是大学者、大政治家的宏伟志向。作为平民百姓,一生一世要做到“守身如玉,从善如流”,成为一个善良的、有用的好人。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如是而已!

3、要想获得深如潭泽的学识,当然需要刻苦的学习。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他形容自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又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这样理解它:知道学习不如好学习,好学习不如以学习为乐,在学习中享受快乐。韩愈告诫他的弟子“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善于思考。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颜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夸他是贤者。清朝诗人有一名联:“读古人书,须设身处地一想;论天下事,要揆情度理三思。”左宗棠认为,“读书可以养性,亦可养身。”“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友富贵莫若友人;宝珠玉不如宝善”。读一本好书,就如与许多高尚人士交谈,只有广泛阅读各类国学经典,向古圣哲学习、求教和精神上的交流,才能发挥所长,经世致用。

梁实秋先生说过:“对于寒苦的读书人,书房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豪华神仙境界。”对于现代的中国人,把读书当作一种境界的人,不能说不多,完全可以说还“不够多。”

4、在国学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增进自己的道德修养。海瑞在《方孝孺临麻姑仙坛记跋》中写道:“国初方正学先生忠事建文,殉身靖难,其激烈之概,无异平原复生,追念思之,可歌可泣”。方孝孺的事迹,我们都很熟悉。燕王朱棣攻下南京,为了安抚民心,要让建文帝旧臣方孝孺为他起草即位诏书。方孝孺哭着进殿,不行礼,也不理朱棣,尴尬的朱棣说:“先生不必这样,我是效仿周公辅助成王啊!”方问道:“成王何在?”燕王答:“自焚了。”方问:“成王儿子呢?”朱棣:“国赖长君。”方问:“成王的弟弟呢?”燕王朱棣不耐烦地说:“这是我们的家事”,并命人把笔墨纸拿给方孝孺,让方起草诏书。方孝孺挥笔写下“燕贼篡位”四个大字。燕王愤怒地说:“你不怕灭你九族吗?”方答曰:“十族又如何?”最后方孝孺十族统统遭到杀害,其残酷程度,我手不忍写,朋友们也是目不忍睹。

中国共产党党章要求党员“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反对阳奉阴违和两面派作风”;(无锡市原县衙一副对联的上联:阳奉阴违,天有难遮之眼)“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密切联系群众,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这些都充分闪耀着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光辉,深藏着国学经典的“基因”。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哺育下,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中华大地上,涌现出无数革命先烈,成千上万的仁人志士,千千万万的模范英雄人物。

学习国学,不仅要使人们成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而且要成为“坦荡荡”的“三无私”君子(儒家盛赞的三无私: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道家盛赞的三无私:至人无己——道德高尚的人能忘我,神人无功——精神超然物外的神人不追求功名,圣人无名——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不追求名誉地位)。

平常所说的中国梦,就是伟大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就是要全面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营造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风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风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风范”。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有理想、讲道德、守纪律、肯奉献”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

THE END
0.什么是国学?为什么学国学的人智商高?为什么学国学的人智商高? 一,组歌 学术文化共六种, 都是我国的传统。 经史子集四类编, 穷年竭智方成功。 <解读> (一),传统的学术文化有1哲学丶2历史学丶3考古学丶4文学丶5语言学丶6语言文字学六种。 (二),按照学术文化分类是 1,经类(共十三种)jvzquC41yy}/onnrkct/ew475wtq9qk
1.为何离国学越来越远为何离国学越来越远 穿上汉服,捧起《论语》或《弟子规》,开始摇头晃脑,口中念念有词,这个场景经常出现在一些国学培训班里。有数据称,目前,全国经营范围包含国学教育的相关企业已达到4000余家。照此测算,保守估计我国儿童国学教育市场规模达135亿元。 当“国学热”吹进了少儿培训机构后,又是番什么景象?家长为何把jvzq<84o0ek/ew4ne1me1;53;2<03@4v427:2?69a5849>7260yivvq
2.学国学心得体会(通用13篇)学国学心得体会(通用13篇)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它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滋润着中华民族的茁壮成长,培育着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使中华民族以其特有的品质与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国学培训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jvzquC41yy}/{~|gpoo/exr1hctxgw4zkpjf1::6;:?70qyon
3.汉语越学越“上头”?听听他们怎么说中国侨网12月24日电 题:汉语越学越“上头”?听听他们怎么说! 上和下是反义词,那为什么“坐地上”、“坐地下”是一个意思? “他”、“她”和“它”读音相同,为什么代表着不同性别和物种? “用毒蛇的毒毒毒蛇,毒蛇会被毒毒死吗?”这句话要怎么断句才准确? jvzquC41yy}/eqnpcpkxu7hqo0io1v4jt1814:434/851B;58;850|mvon
4.道家仙派科研方法学大道无所不包,荒诞、混乱、虚幻、复杂有什么可怕的,为什么要鄙视或屏弃它们, 它们对科研工作者全是机会,把它们转化为合理、有序、真实、简单的科学成果就好了嘛, 这就是颠覆式创新,这就是“乱世出英雄,治乱循环”的科学版。 我们人类不就是这样从愚昧的原始社会发展到科学昌明的现代社会的吗? jvzquC41yy}/lrfpuj{/exr1r1;:7Ah;d2>86?
5.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学习国学,因为高考需要?那就太低估他们了一、越来越多年轻人学习国学 国学是什么? 我们现在所说的国学包含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如今爱好国学的群体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书香派 顾名思义,书香派是指上辈 jvzquC41yy}/lrfpuj{/exr1r1g7g:ke29k75<
6.黄朴民:国学,是向前看的学问,而不是向后看的古董访谈为什么目前社会上是“国学热”,而不是其他学科的“热”?这最好不过地说明,国学适应了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人民的需要。重振国学是顺乎天、应乎时、合乎民。国学就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信仰、生活方式、处事原则。我们相信,随着国学研究和普及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会接受国学,国学会更好地发挥塑造民族之“魂”、jvzq<84yyy4djrscytoug{3eqo4dp8s314635856435d69:279344?<248:/j}rn
7.郭齐勇:关于“国学热”的思考[3]今天我们提倡国学,主要是提倡理想人格的追求,克服工具理性的片面膨胀所导致的人文精神的萎缩或失落。 第四是民族精神,或国魂与族魂的层面。提倡国学与吸纳西学并不矛盾。对于祖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生存智慧、治国方略,我们体认得越深,发掘得越深,我们拥有的价值资源越丰厚,就越能吸纳外来文化的精华,越能学得jvzquC41tki/yqz0gf{/ew4kphu0395813=327mvo
8.学习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精选19篇)要做好新时代的教师,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教师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而学习,应该海纳百川,应该博而精。新时代的.知识技能固然要学。而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更应该是学习的宝库,知识的海洋。《论语》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国学经典里的知识也一样,就像陈年佳酿,越品越jvzquC41yy}/fr~khctxgw3eqo5gcw|gp1~vgnzkpjfvrmwk17529:9254ivvq
9.为啥孩子们都爱跟着平哥学诗词?在全国新书发布厅,明星主播教了一招网友“2016坚持”说,平哥的课越听越带劲儿,太喜欢平哥了。传统文化、历史国学这样讲,学习真是太有意思了。 读懂诗人才懂诗 为什么那么多孩子喜欢跟着平哥学诗词?他有什么秘诀? 在全国新书发布会上,“平哥”浦宇平透露,他的方法就是让孩子们先读诗人再读诗,读懂诗人才懂诗。 jvzquC41uvgukl3|jq{ecxxj0eun1::77H7CHNGC9;;18MK:H2>E;L<927?D3:<;GCI;99L3H:;4;G;:G?G7:F6:9
10.失败的读经运动!对当今儿童读经教育的批判九江心理咨询中心有些幼儿园、私塾受台湾王财贵的影响,以所谓的“国学”为特色,倡导老实读经,不加讲解,大量背读国学经典,甚至在幼儿园就要求3-6岁的孩子们背诵《大学》《中庸》,这是严重违背教育心理学,拔苗助长,误人子弟的一种行为。应该引起广大家长和教育界人士的关注。 jvzquC41yy}/fjmwkzr/ew4xkreeql4456>7;>60jvsm
11.国学学习心得体会总结(精选9篇)三、怎样学国学 学国学,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为了应付考试而学,急功近利肯定学不好,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逐步培养对国学的兴趣,学思结合,这虽是老生常谈,却是学习的不二法门。 解决了为什么学和学什么的问题,接下来就是如何学国学的问题了。 jvzquC41yy}/fr~khctxgw3eqo5gcw|gp1~vgnzkpjfvrmwk1>28;;960nuou
12.小学生文言文走红看教育节目自学网友:真学霸教育家长兴趣上引导,孩子越学越有味 “学校家庭教育方向目标若一致,就会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刘容说,学校倡导孩子多积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传统知识,同时阅读优秀经典的古诗词作品。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多积累多阅读,这和余晗睿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是相通的,“有益于他的兴趣可持续性。” jvzq<84gfw4qgxung0ipo7hp1p704968127188h3279.4A542892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