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丨吴寒《诗经学的现代转型:从到》文学中国

《诗经学的现代转型:从1901到1931》

吴寒 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ISBN:9787503974120

本书以晚清民初的诗经学为对象,从“破”和“立”两个方面分析《诗经》由经学到文学的转型如何发生、发展,如何经过教育制度变迁、文学学科建立确立出“新典范”,进而探讨这个“新典范”的性质、思路、预设、方法、规范和理论框架。

吴寒,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有中国古代文学及文献、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经典图像等。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美术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诗经图像文献整理与研究”。

前言

第一章 道德的重塑:从正夫妇到保国家

第一节 传统教化体系与《诗经》

第二节 晚清学制变迁中的《诗经》

第三节 经训/伦理教科书中的《诗经》

第四节 “家事”与“王事”的冲突

第五节 小结

第二章 打下“经字招牌”:整理国故与解构《诗经》经典地位

第一节 经典史料化:从“六经皆史”到“六经皆史料”

一、章学诚:“六经皆先王之政典”

二、章太炎:“六经都是古史

三、整理国故:“六经皆史料”

第二节 斩除藤蔓:从《诗经》回到“诗三百”

一、否认孔子删诗:斩断《诗经》与圣人的关联

二、废《毛诗序》:瓦解早期阐释体系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诗》学理论与“文学”建构:从古典诗学到现代文学观念

第一节 从“文”到“诗”:以诗学为中心的文学史建构

一、“诗言志”:“文学”的不用之用

二、雅俗互动:从民间取向到民族形式

第二节 “情”的转向:从伦理到个人

一、传统“诗言志”论

二、鲁迅对传统“言志论”的改造

三、“情”和“抒情传统”的重新阐释

第三节 民间取向:大众与精英的本位倒转

一、传统诗教观念:上达政制,下通民众

二、“五四”重释《诗经》之民间取向

三、“民间传统”的挖掘和阐释

第四节 “兴”义走向平面化

一、从“美刺比兴”到“山歌好唱起头难”

二、传统“比兴”论:政治—教化—审美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诗经》阐释与“中国”身份:从天下叙事到民族国家

第一节 以今度古:“中国文学”的系统整合

一、《诗经》与“中国”的地域边界

第二节 以西律中:“中国文学”的世界定位

一、“讴谣—韵文—散文”的文体演进脉络

二、“史诗—抒情诗—剧诗”的诗体分类

三、他者的眼光:抒情与叙事之二分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诗经》研究与“科学方法”:历史考据中的启蒙价值

第一节 《卷耳》论争:历史考据还是审美本位?

一、“假想敌”的变化

二、文学研究会的态度:古典之为“次要”

三、创造社的立场:“青春化”与“原始化”是同一过程

四、《卷耳》论争中的内在张力

第二节 《野有死麕》讨论:“科学方法”与价值坚守

一、《野有死麕》阐释中的启蒙意识

二、俞平伯、周作人的批评:朴学家嫡派

第三节 《静女》讨论:“求真”还是“猜谜”?

一、字里行间求“原义”

二、“科学方法”之迷思

第四节 小结

后记

《诗经》与早期文体演进脉络

晚清民初的学者普遍相信西方文学史的基本发展脉络是从“韵文”到“散文”,并努力寻求中西文学演进上的一致性。章太炎曾言及:

世言希腊文学,自然发达,观其秩序,如一岁气候,梅华先发,次及樱华;桃实先成,次及柿实;故韵文完具而后有笔语,史诗功善而后有舞诗。韵文先史诗,次乐诗,后舞诗;笔语先历史、哲学,后演说。

他认为“征之吾党,秩序亦同”,中国的殷商誓、诰亦为有韵之史,而后又有二《雅》等借歌陈政,春秋以降,散文才逐渐发展起来,中西方的情况可以说是同波异澜,各为派别。

1905年刘师培亦有此论:

昔罗马文学之兴也,韵文完备,乃有散文;史诗既工,乃生戏曲。而中土文学之秩序适与相符,乃事物进化之公例,亦文体必经之阶级也。

章、刘二人都谈到,其论出自日本学者涩江保《希腊罗马文学史》。章太炎所言“韵文”“笔语”和刘师培之“韵文”“散文”意思相近,希腊罗马文学是欧美文学的源头,其表现为韵文发达在散文之先。章、刘认为中国的情况与其相符,说明这是“事物进化之公例”,全人类的文学现象都符合这一基本规律。

章太炎和刘师培的中西对应论述已表现出某些现代因子。不过其持论还比较笼统,亦近于传统的学术观念,如以《尚书》等为早期韵文的表现,对《诗经》只言及二《雅》,也并没有就中西对应现象做更多阐发。而章、刘所引文献又是日本学者转译之西方文学史,在中国并无译介,因此并未产生太大影响。新文化运动兴起之后,学者们一方面更大范围地翻译了西方文论和文学史著,另一方面则以新的文学性标准重新确立中国文学的领域,并将《诗经》确立为中国文学的源头,那么,中西文学的对应论述也就需要更清晰、准确的描述。

1923年第14卷第1期《小说月报》刊登郑振铎《关于文学原理的重要书籍介绍》,此文介绍了西方诗学、文论、文学原理、文学史著一共五十本,其中莫尔顿《文学之近代研究》和《文学进化论》由傅东华译出,于1926年和1927年分别连载于《小说月报》,这两本书是《小说月报》译介的重要理论著作。莫书从西方基本文体元素出发,试图厘清文学的演进脉络,总结文体进化的基本规律,完成世界文学的统一研究。莫尔顿以谣舞(ballad dance)为最原始的文体质素,其语词、音乐和动作(speech、music、action)三方面因素进一步演化出其他文体,包括诗(poetry)和散文(prose)两大类。具体而言,诗类包括史诗(epic)、抒情诗(lyric)、剧诗(drama)三种文体质素,散文类包括历史(history)、哲学(philosophy)、演说(oratory)三类。莫尔顿的分类与章太炎所引《希腊罗马文学史》一致,此种区分方式在西方文学史论中应该较为普遍。而莫书被译出、连载之后,很快成为中国学者竞相引据的西方理论著作。

1927年,郭绍虞发表《中国文学演进之趋势》,用莫尔顿文体框架解释中国文体演进。他认为从世界范围内看,风谣是最古的文学,包括音乐、语言、动作三方面因素。而古籍记载说明中国的情况也是如此:第一,《左传·襄公十六年》谓“歌诗必类”。第二,《吕氏春秋·古乐》曰:“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可以据此推想先民风谣的形态。第三,《诗大序》论诗之起源:“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郭绍虞认为,这三处记载共同说明了早期文学诗歌、音乐、舞蹈一体的形态,因此,风谣作为原始文学形态是符合人类发展的一般规律的。郭绍虞又提出,风谣进一步发展便成为诗。风谣与诗的区别有二,从内容而言,诗比风谣成熟;从表现工具而言,风谣以语言为工具,而诗以文字为工具。

郭绍虞参照莫尔顿理论分析中国文学的演进脉络,此论被收入《小说月报》第17卷号外《中国文学研究》,影响很大。“五四”时期从新的文学观念出发,以情感、语体等标准勾勒了中国传统以《诗经》为起源的纯文学叙述脉络。而郭绍虞将这一脉络与西方文学框架进行了印证,这是他的理论贡献。具体包括两方面:首先,中国也以歌乐舞一体的风谣为文学的原始形态,即《诗经》早期不成熟的口头形态。其次,中国文学的发展也是韵文早于散文。风谣由幼稚走向成熟、由口头走向文本就成了诗,《诗经》文本所代表的就是中国文学的“韵文时代”。所以《诗经》实际上涵盖了文学史初期从口头到文本的两个阶段。如此一来,以《诗经》为代表的中国早期文学传统成功地完成了和世界文学的接轨。

郭绍虞之后,许多文学研究者都以《诗经》代表中国文学的“风谣时代”和“韵文时代”。陈钟凡1922年作《中国文学演进之趋势》,虽然采用莫尔顿框架谈中国文学,但所论完全没有提及《诗经》,到1927年作《中国韵文通论》,却俨然将《诗经》当作中国早期由讴谣到诗歌这一进程的代表:“世界各国文学演进之历程,莫不始于讴谣,进为诗歌,后有散文……古代诗歌之流传至今,足以供人考信者,其惟孔子所手订之三百五篇《诗经》欤?”陈钟凡的转变透露出学界已经接受了中西文学的对照范式。《诗经》在“讴谣—韵文—散文”演进脉络中的定位,逐渐成为文学史的主流意见。

刘麟生说:

世言希腊文学,自然发达,观其秩序,如一岁气候,梅华先发,次及樱华;桃实先成,次及柿实;故韵文完具而后有笔语,史诗功善而后有舞诗。韵文先史诗,次乐诗,后舞诗;笔语先历史、哲学,后演说。

胡云翼谈道:

世界各民族文学的诞生,有一条共同的公例,就是韵文的发达总是较早于散文;而诗歌又为韵文中之最先发达者。中国也是如此,最初的文学是诗歌……严格说起来,我们现在可以夸耀于世界文学之林的最古的文学,只有一部《诗经》。

龚群钰也谈道:

世言希腊文学,自然发达,观其秩序,如一岁气候,梅华先发,次及樱华;桃实先成,次及柿实;故韵文完具而后有笔语,史诗功善而后有舞诗。韵文先史诗,次乐诗,后舞诗;笔语先历史、哲学,后演说文学的演进,由讴谣进而为诗歌;由诗歌进而为散文,此东西各国所同也。中国文学,起自歌曲。太古蒙昧之世,葛天氏之民,投足以歌八阕。吴越春秋。载古孝子断竹之歌。而尧时有击壤之歌。诗三百篇,亦大抵皆闾里歌谣之什。盖人生而有感觉:有感觉,斯有好恶。或感快,或感不快;快不快感于心,发于口,为语言,为诗歌。诗歌者。中国文学之开山祖也。孔子删诗,得三百五篇,分为风,雅,颂三类。后世文学,即渊源于此。。

直到今天,“诗、乐、舞三位一体”和“原始歌谣发展成《诗经》”等表述,仍然活跃于主流文学史的先秦章节。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文学史论著普遍受到了西方理论的影响,很多学者在著作中明确提到所论本于莫尔顿,而他们的论述方式及引据文献则大多不出郭绍虞文章的范围。不过我们注意到,从章太炎的“韵文—笔语”到郭绍虞的“诗歌—散文”,学者们采取了各种各样不同的翻译。例如莫尔顿所说的歌乐舞一体的原始形式“ballad dance”,翻译就有“谣舞”“讴谣”“风谣”“歌谣”“歌曲”……而“poetry-prose”的二分也有“诗歌—散文”“韵文—散文”等翻译方式,尽管也有学者注意到这些翻译可能产生的歧义,尝试对它们进行辨析,但是众口不一,各有指向,其间发生的语意转变值得进一步辨析。

首先是“ballad dance”。莫尔顿是这样说的:“谣舞是韵语和音乐及跳舞拼合而成的。但这里所谓跳舞,意思并不跟近代人所谓跳舞完全一样;这里所谓跳舞,乃是一种摹仿的暗示的动作,如今演说家所用的姿势庶乎近之。文学当最初自然产出的时候,其形式大都将一个题目或一段故事化为韵语,同时以音乐和之,又以动作暗示之。”他所举“ballad dance”的例子,是以色列人在红海得胜的时候,米利暗“手里拿鼓,众女子也拿鼓随从她,跳舞着出来”,又如大卫在耶路撒冷举行开幕典礼,“在主面前极力跳舞”。那么作为希腊罗马原始文学形态的“ballad dance”,不管从词根、解释,还是例证来看,最重要的因素都是跳舞。张世禄也提道:“民歌(ballad)一字,乃从古法文动词(baller)转变而来,即跳舞之意也。”因此,傅东华将其译为“谣舞”应是比较贴合原文语境的理解,表示一种载歌载舞的文艺形态。舞蹈蕴含的身体动作和韵律感,是“ballad dance”的基础性意涵,言辞维度是次之的。

不过,当郭绍虞运用“诗乐舞三位一体”理论解释中国文艺现象时,他将“ballad dance”译为了“风谣”。“风”作为一个早期概念与《诗经》十五国风关系紧密,而“风谣”暗示的是民间广泛传播的歌谣,这无形中把“诗乐舞一体”的“诗”放在了第一位。而“风谣”的定义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以文学为主体而以音乐舞蹈为其附庸;以诗歌为最先发生的艺术,而其他都较为后起”。可以说,从“ballad dance”到“风谣”,语词的意义重心已经发生了偏转——言辞跃升为最关键因素,舞蹈代表的身体韵律只是附庸而已。

郭绍虞的认识基于《诗大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在他看来,从“发言”到“永歌”到“手舞足蹈”就代表了“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状态。从《诗大序》的文本理路出发,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郭绍虞如此强调“诗”在“舞”先。事实上,在《诗大序》讨论的“诗乐舞”中,诗代表的言辞维度占据着毫无疑问的先发位置。当人内心有了情感便会以语言表达,语言不足以表达所以嗟叹,嗟叹不足以表达所以歌咏,歌咏不足以表达就会手舞足蹈。“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由内心之志到言辞之外发是思虑介入的表达过程,这是诗的生发机制的起点。“诗人感而后思,思而后积,积而后满,满而后作”,诗是生命情感的运动机制,它生发于外在因素的激荡感动,触发内心的思虑,积累为强大的情感驱动力量,这种表达冲动仅以文辞不足以宣泄,而会难以抑制地走向更贴近本真状态的生命体验,由语言层层递进为咨嗟咏叹、咏歌依违甚至是手舞足蹈。所以,诗的起点就是“言志”,作为基础因素的言辞反映人的内在思虑和定向情感,而曲调和舞蹈所加持的是音律节奏带来的生命本真状态和强大感动力量。

郭绍虞的翻译明显受到《诗大序》“以诗统乐”的影响。而郭绍虞奠定这一翻译基调之后,学者们采取“讴谣”“歌谣”“歌曲”等翻译,都延续了这一思路,“谣舞”一说则并未流行。“风谣”代表的“诗乐舞”与“ballad dance”代表的“舞乐诗”,反映了中西方文艺思想的一些根本差异,这里面的张力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其次是“poetry”,这个名词主要有两种翻译,一为“诗歌”,一为“韵文”,都与“散文”对应。章太炎和刘师培将其译为“韵文”,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韵文发展先于散文”这一判断仍然频繁出现在文学论著中,陈钟凡著作名为《中国韵文通论》,龙沐勋著作名为《中国韵文史》,这些学者都把“poetry”译为韵文,而龚群钰等学者将“poetry”译为诗歌,郭绍虞则干脆含混言之:“诗亦可以该括一切创作的文学。本来由于各体文学发生的程序而言,韵文常先于散文,所以由风谣更进一步的文学,实在可以‘诗’作为代表。”这段话基本翻译自莫尔顿,但是郭绍虞采取了“韵文”和“诗”两种译法分别对应两句话中的“poetry”。胡云翼也采取了这种含混的方式:“韵文的发达总是较早于散文;而诗歌又为韵文中之最先发达者。”郭绍虞和胡云翼试图以此带过“韵文”和“诗”之间的矛盾,将二者都对应“poetry”。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含混?我们依然要回到英文语境。有趣的是,莫尔顿书中提到,在英文语境中也常常出现“诗”(poetry)和“韵文”(verse)含混的情况,为此他专门辨析了这两个名词。在他看来,作为文体基本元素的“poetry”不能被混用为“verse”,虽然它们都可以和“散文”(prose)相对而言,但表达的意思完全不同。“verse-prose”作为一组对应概念时,其区别仅仅在于表层的韵律:

这是一种节奏上的区别。盖一切文学的文字都是有节奏的,不过有个区别:韵文的节奏是“反复的节奏”(recurrent rhythms),是自己会逼着我们去注意它的;散文的节奏是“潜伏的节奏”(veiled rhythms)。韵文的节奏或由脚韵及音节的数目确定之。

而散文和诗的区别更为复杂:

已深涉文学的主要意义和实质。“诗人”(poet)一字,本是希腊语,原义作凡“造作”或“创造”的人解……上帝是宇宙的至高造作者及创造者,我们是上帝所创造所造作的东西,故诗人是一种想像的宇宙的创造者,他又把想像的人物和事情充实这个想像的宇宙……所谓散文的文学,便没有这种创造的作用;散文只以讨论已经存在的东西为限。

这样看来,“verse”译为“韵文”还是比较贴合的。但是“poetry”却难以与中文的“诗”画上等号,“poet”代表“制作者”这一意义植根于希腊文化的土壤,“poet”的活动意味着对世界的意义填充,这与中国的“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的根本出发点就不一样。所以学者们在“poetry”对译上一直显得犹豫不决。很明显,当郭绍虞说“诗亦可以该括一切创作的文学”的时候,他只是照搬了莫尔顿的原文,而并不打算继续“诗”和“创造”的关系探讨,也并未辨析莫尔顿所说的“poetry”和“create”之间那些复杂的语意层次,所以只好在后面加上“由于各体文学发生的程序而言,韵文常先于散文”,将“诗”与“散文”含混言之。

陆侃如、冯沅君作《中国诗史》后,浦江清批评了“诗史”概念:

名为“诗史”,何以叙述到词和曲呢?原来陆、冯两先生所用的这个“诗”字,显然不是个中国字,而是西洋Poetry这一个字的对译。我们中国有“诗”、“赋”、“词”、“曲”那些不同的玩意儿,而在西洋却囫囵地只有Poetry一个字;这个字实在很难译,说它是“韵文”罢,说“拜伦的韵文”,“雪莱的韵文”,似乎不甚顺口,而且西洋诗倒有一半是无韵的,“韵”,曾经被弥尔顿骂做野蛮时期的东西。没有法子,只能用“诗”或“诗歌”去译它。无意识地,我们便扩大了“诗”的概念。所以渗透了印度欧罗巴系思想的现代学者,就是讨论中国的文学,觉得非把“诗”、“赋”、“词”、“曲”一起都打通了,不很舒服。

浦江清从“poetry”和“诗”代表的不同概念外延和层次出发,探讨转译产生的问题。但从莫尔顿的理论出发,我们能更清晰地感受到,“poetry”和“诗”都是深深植根于各自文化土壤的核心概念,尽管它们在各自的土壤中不断延伸,生发出了多种层面,在某些表象上似乎可以共通,但从各自概念的“核”上,它们是难以通约的。这个内在的深层张力本该是学者们用力挖掘的重心,遗憾的是,学者们此时的关注点并不在此,留下了尚待讨论的问题。

通过以上两个语词的辨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基本认识:在西方舶来的演进脉络被简化成“讴谣—韵文/诗歌—散文”的过程中,许多学者并未对原文进行过多辨析,也并未深究西方文体质素产生的文化土壤,而是根据相应翻译在中国寻找对应内容,甚至仅仅通过二手或三手文献就开展了自己的中西对应论述。不过,不管怎样,“讴谣—韵文/诗歌—散文”还是作为一条人类文明发展的通例,被较为成功地投射在了以《诗经》为源头的中国文学史叙述脉络之中。但在进一步细分的过程中,这种“跨语际”的概念投射就显得不那么顺利了。

THE END
0.🌍世界文学·中国诗歌著名诗人海之梦·希岸诗词选萃:《秋夜国学大师、文学理论家、古典文学专家、博士生导师霍松龄先生,世界宗教和平会主席、第七届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中国道教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常委任法融先生,现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中国宗教届和平委员会副主席释演觉先生,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被香港媒体一致赞誉为 “ 大陆文坛第一文学jvzquC41yy}/onnrkct/ew46zom67Bw
1.国学夏令营|叶嘉莹先生:《论语》是最好的启蒙书影响孩子一生!|孔子|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 著名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传统典籍。 她见到《论语》里孔子说,朝闻道,夕可死矣。“一个人懂得了道就好像死了也没什么遗憾了,这真是给我很大的冲击,究竟什么是道呢?” “孔子又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这还可以理解,但是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又是为什么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K6;YD:^K2778UKQP0jvsm
2.《古典文学知识少年国学》古典文学知识少年国学杂志订阅适读人群:7-15岁中小学生杂志精选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内容,品读国学经典,提高孩子的文学素养。杂志信息:名称:《古典文学知识·少年国学》适读年龄:7-15岁中小学生作者:《古典文学知识》编辑部出版社:《古典文学知识》杂志社装帧:平装用纸:胶质纸开本:16开出版周期:每月出版语言:中文杂志jvzquC41yy}/|jjkr{/exr142765>90jvsm
3.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1981年山西大学古典文学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孔网特色 线装古籍(39) 民国旧书(37) 报纸(19) 名人墨迹(235) 名人字画(2444) 外文古旧书(16) 图书 艺术(102) 综合性图书(25) 历史(19) 文学(15) 红色文献(12) 语言文字(6) 教育(3) 地理(3) 哲学心理学(1) 宗教(1) 医药卫生(1) 国学古籍(1) 工程技术(1) 艺术品收藏 照片影像(104) 收藏杂项(94) 碑帖(2jvzquC41dqul0ttpih€/exr142<4387;296:59981
4.古典文学讲座范文导语:在古典文学讲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这些年很是兴起了一番国学热,什么读经班以及各种关于国学的讲堂讲座一哄而起,仿佛麻木沉睡的人们忽地惊醒,意识到了什么,要去改变些什么。很jvzquC41yy}/jjtskmgo0lto1jgpyns174;567mvon
5.汉程中国文学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汉程中国文学——涵盖中国古典文学史、中国文学常识、诗词歌赋、古典文学名著、古代文学、古典小说等,包括神话传说故事等中国民间文学、中国传统文学。jvzquC41ygtywn3jvvvdp7hqo1
6.中国诗歌库天涯在线书库[链接]古典诗词,当代诗歌作品,外国诗集等,天涯在线制作。天涯在线书库网 E书时空下载[链接]各类诗集下载,E书时空制作。E书时空 网站目录 诗歌文库国学网抚琴居诗歌图书馆中华诗词网全唐诗库 天涯在线书库诗网资料馆箫尧〖艺文〗网界稻香居唐诗宋词检索现代诗歌大全 jvzquC41yy}/uqnigm{/q{l1
7.蒹葭苍苍露为霜,水下洛神翩惊鸿,独特有趣的中国千年文化都在这儿~|文化自信带动文学热潮 名家设计造型精美,价值未来可期 近年来,随着文化自信的逐步推进,全民国学、诗词的热潮席卷而来,中国古代诗词、文学题材珍邮收藏价值年年水涨船高,成为炙手可热的珍邮品类之一。 诗词、古典文学作为华夏民族的精神根基,其相关的邮票品一直以来都有广泛的市场基础, 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JCOMUN:T2747DWTL0jvsm
8.国学大师www.guoxuedashi.net网友收藏链接标题:国学大师_国学网_国学迷_汉字宝典_诗词宝典_国学经典&古典文学_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电子版&永乐大典 所属网站:www.guoxuedashi.net 被收藏次数:1次 发现者:hlsubhsw 最先发现时间:2021-07-06 21:34:56 所有收藏用户:hlsubhsw 链接相关查询: jvzq<84o0h}pn7hp1unpyhxe0rnqA~wnkfC28B8;527
9.国学大师www.guoxuedashi.com国学大师官网,古典图书集成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数据库大小6.5G纯文字,费时五年整理编写而成。国学大师分为史、子、集、诗、儒、易、艺、医、丛、道、佛11大部,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常见的古代图书,是目前网上收录古典文学作品最全最多的图书集成。jvzq<84yyy4gyxq0ep5hq}tygd4qjyDkf?;16;>;:
10.古典文学知识杂志古典文学知识杂志社《古典文学知识》于1986年创办,全刊信息多却有条有理,坚持打造交流思想和经验共享的主流平台,国内刊号为:32-1101/I,创刊多年来受到许多读者的支持和喜爱,提高读者的古典文学知识水平,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古典文学知识期刊须知(审稿周期:预计1-3个月) jvzquC41yy}/kofdkcu/exr1if}y||4
11.古典文学的特点大全11篇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古典文学的特点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篇(1) 一、大量修辞手法的使用。汉语的诗性语言中,比喻、引用、夸张、互文等修辞手法使用频繁,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和语言的美感。例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jvzquC41yy}/hjgkcq4dqv3ep1nbq€jp16628<3jvor
12.官方正版儿女英雄传上下全2册中国古典小说藏本精装插图本小32开亦舒"众里寻他系列"套装 亦舒 著 言情爱情小说男女生系列甜宠青春校园文学畅销书籍 东方出版社正版 ¥85.80 三宝太监西洋记 共2册 郑和下西洋古代神话小说国学经典古典文学名著书籍图文版黑龙江美术出版社正版 ¥174.90 文化苦旅全书2册 摩挲大地 寻觅中华 余秋雨散文集 余秋雨的书寻觅中华千年一叹散文随笔集 现当代散文书山居笔记畅销 jvzq<84rtqjve}3o0fgoimfpi0ipo86957937<=;0jznn
13.古文学网,传承千年智慧宝库,品读经典名著,点亮心灵灯塔a区欧洲裸体艺术去干网午夜视频 女人荫蒂被添全过程A片视频 女生裸体不打马赛克 成人免费A片❌❌❌电视第一次 《高嫁柳嫁家》樱花动漫 8x8X公司在线观看 袖珍女满天星1996版 密会情人漫画全集阅读 夜王奇谭游戏汉化版 siejie666 中国老太CHina肥熟 乱伦色播 岳 好舒服 丝袜 三个女王用拖jvzq<84ycr4kkw~kfco9:7hqo1mjtu4424;23886;38147mvo
14.人文社70年古典文学戏曲图书回顾文史2021年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成立七十周年,而古典文学编辑部在建社之初即已组建。七十年来,古典部编辑出版了许多经典图书,成为人文社“古今中外”板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社庆之际,人民文学出版社开启古典文学经典图书回顾专栏,谨向七十年来为人文社奉献佳品的作者们致敬,向栉风沐雨、开疆拓土的编辑部前辈们致敬,更向伴jvzq<84yyy4djrscytoug{3eqo4dp8s314633855525d6:>5:93449;6:;>/j}rn
15.古典文学(精选5篇)他讲颜真卿的《寒食帖》,让孩子们读出里面所蕴含的爱与自由。等等等等,他将古人的有趣,有意思,有范儿生动地呈现给孩子们,我觉得这样的讲解比那些所谓的国学心灵鸡汤有益而珍贵得多。 古典文学范文第3篇 在我们的整个语文教学中,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古典文学都被选入了教材,走进了课堂。如何运用这些古典文章来对jvzquC41yy}/3vnujw4dqv4jcq}fp8639;:50qyon
16.国学复兴网,国学交流专业平台国学复兴网是国学研究领域著名的公益性学术网站,网站创办于2007年,以国学复兴、文化传承、兼容并包、百家争鸣为宗旨,致力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先秦史学研究,国学交流、历史考古,古籍资料分享为基础,内容涉及诸子百家学说探讨,历史考古,天文历法,古文字,传统jvzq<84yyy4hzo}yj0ipo8
17.38位明明可以靠颜值却偏要拼才华的女编辑下个月,《草木缘情: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将推出第二版,我是这本书的策划及责任编辑。这是一本内容丰富且有趣的书,它将我们习以为常的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出来,搭建了一座沟通文学与科学的鹊桥。作者以科学的精神实地探访,以人文的精神考订古典,梳理与解读文学与植物“缘情体物”jvzq<84yyy4dr}tfc{4dp8sgyu5eg}fkn1?52
18.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全文)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有诗歌、散文、小说以及词、赋、曲等多种表现形式,在各种文体中,又有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从而使中国古典文学呈现出多姿多彩、壮丽辉煌的图景。 名著目录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 《诗经》(《jvzquC41yy}/;B}wgunv0lto1y5kgA|tt9;jcm:0jvsm
19.中国十大古典文学名著中国古典小说盘点中国文学名著有哪些→买十大国学经典 荐 中国十大史书 中国古代十大重要典籍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诗集 中国古代十大奇书 中国古代十大传记 中国古典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文化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以及词、赋、曲、民间神话传说故事等多种表现形式,那么你读过哪些名著?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jvzquC41yy}/ojniqq4dqv4vqr535B<230nuou
20.百龄陈祥耀:励学敦行的国学“跋涉者”今年,泉州知名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陈祥耀先生将迎来百寿华诞。日前,泉州孔子学会、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百龄教授陈祥耀与国学研究座谈会”,就陈老先生的治学、处世、授业、修身之道,以及其在学术研究、诗词、书法等方面的建树进行了阐述与分享,同时表达了对陈老严谨勤勉、诲人不倦精神的崇高敬意。为此jvzquC41yy}/sƒ|d0eun1pg1eqtugwy14282/961375dqwygpve82@84984ivv
21.中国诗人资料馆《新诗林》文学增刊 外文库 从古印度史诗到二十世纪外国诗歌23163首,灵石岛制作。 厦门灵石岛 上海灵石岛 译诗库 中国古诗和新诗的英译本和其他译本870天涯在线书库[链接] 古典诗词,当代诗歌作品,外国诗集等,天涯在线制作。 天涯在线书库网 E书时空下载[链接] 各类诗集下载,E书时空制作。 E书时空 网站目jvzquC41yy}/uqntgp4pt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