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王**(实名认证)
IP属地:天津
下载本文档
1、- 1 -初中国学经典读本校本教材(先秦11篇,汉魏六朝16篇,唐宋32篇,元明清20篇,凡79篇)先秦(11篇)一、诗经四首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11)。陟彼砠矣(12),我马瘏矣(13),我仆痛矣,云何吁矣(14)。【注释】采采:采了又采。采者是一个正怀念着远人的女子。 卷耳: 菊科植物,又叫做“苍耳”,嫩苗可以吃。顷筐:斜口的筐子,后 高前低,簸箕之类。嗟:叹词。我:采者自称。怀:思念。寘(zh 1):即“置”,搁。彼:那,指盛着卷耳的顷筐。周行(hd ng):大路。陟(zh
2、 1):登。崔嵬(we i) :有石的土山。我:这是思妇设想 行人在说。以下的“我”都是如此。虺隤(huitu 1):就是腿软。 姑:暂且。金罍(I e i):盛酒之器。维:发语词,无实义。永 怀:犹言“长相思”。玄黄:病。这里指眼花。兕(s 1):兽名,像牛,青色,有独角。用兕角做的酒杯叫做兕觥(go ng)(ll)永伤:犹“永怀”。(12)砠(j口):有土的石山。(13)瘏(t U):与下句的“痛- 2 -(pu) ”同义,都解作“病”,就是疲劳力竭。仆:同路仆人。(14)云: 语助词,无实义。何:多么。吁(xu):忧愁。【译文】东采西采采卷耳,卷耳不满斜口筐。一心想我出门人,搁下 筐儿大
3、路旁。行人上山高又险,“我的马儿腿发软!且把酒壶来斟满,好让心儿宽 一宽。”行人过冈高难爬,“我的马儿眼发花!牛角杯儿斟满它,喝一杯儿莫 想家。”行人上山石头峭,“我的马儿晃摇摇,我的伙计快累倒,这份儿忧愁 怎得了!”【导读】这首诗选自诗经?国风?周南,是一首女子怀念征夫的诗。 她在采卷耳的时候想起了远行在外的丈夫,想象他在上山了,过冈 了,马病了,人疲了,又想象他在饮酒自慰。第一章写思妇,第二 至四章写征夫。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注释】君子:妻对
4、夫的称谓。于:往。役:指遣戍远地。曷至 哉:言何时归来。埘(shi):凿墙做成的鸡窝。来:古读如“厘”。不日不月:不可以日月计算。有:读为“又”。佸(huo):聚 会。“有佸”就是再会。桀(ji):鸡栖息的横木。括:与“佸” 字变义同。牛羊下来而群聚一处叫做“下括”。苟:表示推测、期 望。“苟无饥渴”是希望他无饥渴而又不敢确信。- 3 -【译文】丈夫当兵去远方,谁知还有几年当。哪天哪月回家乡?鸡儿 进巢,西山落太阳,羊儿牛儿下了冈。丈夫当兵去远方,要不想怎么 能不想!丈夫当兵去得远,多少月呀多少天。 几时能够来团圆?鸡儿进巢, 太阳落了山,羊儿牛儿进了栏。丈夫当兵去得远,但愿他粗茶淡饭不 为难
5、。【导读】这首诗选自诗经?国风?王风,写丈夫长久在外服役,妻 子在家怀念之情。 每当家禽和牛羊归来的黄昏时候, 便是她想念丈夫 最切的时候。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注释】子:诗中女子指她的情人。衿(j1n):衣领。悠悠: 忧思貌。宁不:犹“何不”。嗣(si):就是寄。音:信息。这两句 是说,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这样断绝音信了吗?佩:指佩 玉的绶带。挑达:往来貌。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是男女惯常 幽会的地方。【译文】青的是你的长领襟,悠悠的是想念你的心。纵然我不曾去找 你,难道你从此断音
6、信?青黝黝是你的佩玉带, 心悠悠是我把相思害。 纵然我不曾去找你, 难道你不能自己来?走去走来多少趟啊,在这高城望楼上啊。一天不见哥的面,好像三个月儿那么长啊!【导读】这首诗选自诗经?国风?郑风,写一个女子在城阙等候她 的情人,- 4 -久等不见他来,急得她来回走个不停,一天不见面就像隔了 三个月似的。末章写出她的烦乱情绪。七月(节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 彼南亩,田畯至喜。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11),有鸣仓庚(12)。女执懿筐(13),遵彼微行圍,爰求柔桑(15)。春日迟迟(16),采蘩祁祁(17)。女
7、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18)。二之日凿冰冲冲(19),三之日纳于凌阴(20)。四之日其蚤(21),献羔祭韭(22)。九月肃霜(23),十月涤场(24)。朋酒斯飨(25),曰杀羔羊。 跻彼公堂(26),称彼兕觥(27),“万寿无疆 ”(28)!【注释】七月流火:火:星名,即心宿。每年夏历过了六月就偏西 向下了,这就叫做“流”。授衣:将裁制冬衣的工作交给女工。九 月丝麻等事结束,所以在这时开始做冬衣。一之日:十月以后第一 个月的日子。以下二之日、三之日等仿此。为豳历纪日法。觱(bi)发:大风触物声。栗烈:或作“凛冽”,形容气寒。褐:粗布衣。 于:犹“为”,制备。“于耜(si)”是说制备修理耒(Ie
8、i)耜(耕田翻土的农具)。趾(zhi):足。“举趾”是说去耕田。 馌(ye):往田野送饭。亩:指田。田耕成若干垄,高处为亩,低处 为畎(quan)。田垄东西向的叫做“东亩”,南北向的叫做“南亩”。 这两句是说妇人童子往田里- 5 -送饭给耕者。田畯(jun):农官名, 又称农正或田大夫。(11)春日:指二月。载:开始。卩日:温暖。(12)仓庚:鸟名,就是黄莺。(13)懿:深。(14)微行:小径。(15)爰:犹“曰”。柔桑: 初生的桑叶。(16)迟迟:天长的意思。(17)蘩(fdn):菊科植物,即白 蒿。古人用于祭祀。祁祁:众多(指采蘩者)。(18)公子:指国君之子。殆及公子同归:是说怕被公子强
9、迫带回家去。9冲冲:凿冰之声。2凌阴:指藏冰的地窖。(21)蚤:早晨。(22)献羔祭韭:这句是说 用羔羊和韭菜祭祖。 (23)肃霜:犹“肃爽”。这句是说九月天高气 爽。(24)涤场:清扫场地。(25)朋酒:两樽酒。这句连下句是说 年终燕乐。(26)跻(j1):登。公堂:或指公共场所,不一定是国君的朝堂。(27)称:举。兕觥(sigong):角爵。古代用兽角做的酒器。(28)万:大。无疆:无穷。以上三句言升堂举觞,祝君长寿。 【译文】七月火星向西沉,九月人家寒衣分。冬月北风叫得尖,腊月 寒气添,粗布衣裳无一件,怎样挨过年!正月里修耒头,二月里忙下 田,女人孩子一起干,送汤送饭上垄边。田官老爷露笑
10、脸。七月火星向西沉,九月人家寒衣分。春天里好太阳,黄莺儿叫得 忙。姑娘们拿起高筐筐,走在小路上,去采养蚕桑。春天里太阳慢悠 悠,白蒿子采得够。姑娘们心里正发愁,怕被公子带了走。十二月凿冰冲冲响,正月抬冰窖里藏,二月清早来上祭,献上韭 菜和羔羊。九月里凉爽,十月里扫场。捧上两樽酒,杀上一只羊。齐 上公爷堂,牛角杯儿举头上,祝一声“长寿无疆”! 【导读】这首诗选自诗经?国风?豳风。这首诗叙述农人全年的劳 动。绝大部分的劳动是为公家的,小部分是为自己的。全诗共有八章, 我们节选了其中的第一、二章和末章。第一章从岁寒写到春耕- 6 -开始。 第二章写妇女采桑。末章写凿冰的劳动和一年一次的年终燕饮。二
11、论语六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注释】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 en),字子舆,生于公元 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 的得意门生,以孝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三省:省(x ng),检查、察看。三省: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 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忠:此处指对人尽心竭力。信: 诚实。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传不习: 传,“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东西。习,复习。【译文】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 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
12、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 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导读】本段选自学而第四则。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 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本段语录谈做人时应 有忠、信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以及认真学习的基本态度。- 7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注释】而:假设连词,翻译为“如果”。如何:翻译为“把 怎么样”。【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 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导读】本段选自八佾。八佾篇包括26章。本篇主要内容 涉及“礼”的问题,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重点讨
13、论如何维护“礼”的问题。本段主要谈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 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 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 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 这里, 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 什么礼、乐的问题。子曰: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注释】恶(w口)何处。违:离开。造次:仓促匆忙。颠沛:颠沛流离。【译文】孔子说: “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 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
14、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 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 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 就是在最紧迫的时 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 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 也一定会按仁德去 办事的。 ”【导读】本段选自里仁 。里仁包括26章,主要内容涉及到义 与利- 8 -的关系问题、 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 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子与 小人的区别。节选的第5段语录,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观。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四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
15、民也惠,其使民也义。”【注释】 子产:公孙侨,字子产,郑国大夫,做过正卿,是郑穆 公的孙子,为春秋时郑国的贤相。恭:庄重。敬:恭敬。惠: 恩惠。义:法度。【译文】孔子评论子产,说: “他有君子的四种道德:他自己行为庄 重,他事奉君主恭敬,他养护百姓有恩惠,他役使百姓有法度。 ”【导读】 本段选自公冶长。公冶长共28章,内容以谈论仁 德为主。在本篇里,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节选的第16段语录,孔子讲的君子之道,就是为政之道。子产在郑 简公、郑定公之时执政22年,正是晋国和楚国两国争强、战乱不息 的时候。郑国地处要冲,而周旋于这两大国之间,子产却能不低声下 气,也不妄自尊大,使
16、国家得到尊敬和安全,的确是中国古代一位杰 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孔子对子产的评价甚高, 认为治国安邦就应当 具有子产的这四种道德。五- 9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注释】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zh )后来写作“智”;乐, 古音 y do,喜爱的意思。动:活动。【译文】孔子说: “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 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导读】本段选自雍也。雍也包括30章。节选的第23段语 录,孔子在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 而是那些有 修养的“君子”。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 只要具备了 这些
17、品德,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六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注释】 饭疏食: 饭,这里是“吃” 的意思,作动词。疏食即粗粮。曲肱:肱(g o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 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 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导读】本段选自述而。述而包括38章。节选的第16段语 录,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
18、 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 般。- 10 -三 孟子二章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 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 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皆有怵惕恻隐 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 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 无恻隐之心, 非人也;无羞恶之心, 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 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 义之端也;辞让之心, 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 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 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
19、而自谓不能者, 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 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 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注释】不忍人之心:怜悯心,同情心。乍:突然、忽然。怵 惕:惊惧。恻隐:同情。内交,内交即结交,内通“纳”。要(ye)誉:博取名誉。要通“邀”,求。端:开端,起源.源头。我:自己。 然,后来写作“燃”。 保:定,安定。译文】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先王由于有怜 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 用怜悯体恤别人 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 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 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 之所以说每个
20、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是 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 必然会产生 惊慌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 不是 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 也不是因为厌恶- 11 -这孩子的哭叫声才 产生这种惊慌同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 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 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 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 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 就是伤害自己君主的人。 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 要是知道把
21、它们都 扩大开去,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 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 题。”【导读】本篇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每 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孟子主张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施 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 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 样容易了。他指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 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批评没有同情心,羞耻心、谦让心和 是非心的人简直就不是人。君子有三乐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 教
22、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注释】故:事故,指灾患病丧。怍(zub):惭愧。【译文】孟子说:“君子有三大快乐,而统一天下不在其中。父母健 在,兄弟平安,这是第一大快乐;上不愧对于天,下不愧对于人,这 是第二大快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育,这是第三大快乐。君 子有三大快乐,而统一天下不在其中。”【导读】本篇出自孟子?尽心上。一乐家庭平安,二乐心地坦然, 三乐教书育人。朱熹孟子集注说:“此三乐者,一系于天,一系 于人,其可以自致者,惟不愧不怍而已。”也就是说,一乐取决于天 意,三乐取决于他人,只有第二种快乐才完全取决于自身。因此,我 们努力争取的也在这第二种快乐。当- 12
23、 -然,作为教书先生,孟子还有“得 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快乐。四 老子五则老聃天长地久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注释】天长,地久:长、久,均指时间长久。以其不自生也:因为它不为自己生存。以,因为。身:自身,自己。以下三个“身” 字同。先:居先,此是高居人上的意思。外其身:外,是方位名词 的使动用法,这里是置之度外的意思。邪(y):通“耶”,助词, 表示疑问的语气。【译文】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 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 退无争,反而能
24、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 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导读】本章选自老子第七章。本章反映了老子以退为进的思想 主张。老子认为:天地由于“无私”而长存永在,人间“圣人”由于 退身忘私而成就其理想。 如大禹为人民治水, 八年在外三过其门而不 入,人民拥戴他为天子。老子用朴素辩证法的观点,说明利他(“退 其身”“外其身”)和利已(“身- 13 -先”、“身存”)是统一的,利他 往往能转化为利已, 老子想以此说服人们都来利他, 这种谦退无私的 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上善若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
25、信;政,善治; 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注释】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上善即最善。这里老子以水的 形象来说明“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圣人的言行有类于水,而水 德是近于道的。处众人之所恶(wU)即居处于众人所不愿去的地 方。几,接近。渊:沉静、深沉。与,善仁:与,指与别人交 往。善仁,指有修养。政,善治:为政善于治理国家,从而取得治 绩。动,善时:行为动作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尤:过失。【译文】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 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 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 和无私,说
26、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 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 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 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导读】本章选自老子第八章。这一章以自然界的水来喻人、教 人。老子首先用水性来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格, 认为他们的品格像 水那样,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争。 最完善的人格也应该具有这- 14 -种心态与行为, 不但做有利于众人的事情 而不与争, 而且还愿意去众人不愿去的卑下的地方, 愿意做别人不愿 做的事情。他可以忍辱负重,任劳任怨,能尽其所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不会与别人争功争名争利,这就是老子“善利万物 而不
27、争”的著名思想。五色令人目盲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 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 不为目(11),故去彼取此(12)。【注释】五色:指青、黄、赤、白、黑。此指色彩多样。目盲: 比喻眼花缭乱。五音:指宫、商、角、徵、羽。这里指多种多样的 音乐声。耳聋:比喻听觉不灵敏,分不清五音。五味:指酸、苦、 甘、辛、咸,这里指多种多样的美味。口爽:意思是味觉失灵,生 了口病。驰骋:纵横奔走,比喻纵情放荡。畋猎:打猎获取动物。 畋(ti):打猎。心发狂:心旌放荡而不可制止。行妨:伤害 操行。妨,妨害、伤害。1为腹不为目:只求温饱安宁,而不为纵情 声色之娱。“腹”在
28、这里代表一种简朴宁静的生活方式;“目”代表 一种巧伪多欲的生活方式。2去彼取此: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 定知足的生活。 “彼”指“为目”的生活; “此”指“为腹”的生活。【译文】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 物品,使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 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15 -【导读】本章选自老子第十二章。这一章老子是针对奴隶主贵族 贪欲奢移、纵情声色而写的,是揭露和劝诫,也是严正警告。老子生 活的时代,正处于新旧制度相交替、社会动荡不安之际,奴隶主贵族 生活日
29、趋腐朽糜烂。 他目击了上层社会的生活状况, 因而他认为社会 的正常生活应当是但求安饱, 不求纵情声色之娱。 他希望人们能够丰 衣足食,建立内在宁静恬淡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外在贪俗的生活。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 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注释】强:刚强、果决。强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死而 不亡:身虽死而“道”犹存。【译文】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 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 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 知道满足的人才 是富有的人,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 长久不衰,身虽死而“道”仍存的,
30、才算真正的长寿。【导读】 本章选自 老子 第三十三章。 中国有一句古话: “人贵有 自知之明。”这句话的最早表述者就是老子。 在老子看来, “知人”、 “胜人”十分重要,但是“自知”、“自胜”更加重要。“自知者明” , 就是说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对待自己,这才是最聪明的,最难能可贵 的。他认为,一个人倘若能省视自己、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并且切 实推行,就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饱满的精神风貌。- 16 -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 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 德交归焉。【注释】小鲜:小鱼。莅:临。其鬼不神:鬼不起作用。非: 不唯
31、、不仅。两不相伤:鬼神和圣人不侵越人。德交归焉:让人 民享受德的恩泽。【译文】治理大国,好像煎烹小鱼。用“道”治理天下,鬼起不了作 用。不仅鬼不起作用,而且神仙伤害不了人。不但神仙伤害不了人, 圣人也不会伤害人。这样,鬼神和圣人都不伤害人,所以,就可以让 人民享受到德的恩泽。【导读】本章选自老子第六十章。本章讲的是治国的道理。“治 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流传极广,深刻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政治 家们。 “治大国,若烹小鲜”是个比喻,“烹小鲜”就是煎烹小鱼。 这是用烹鱼比治国。小鱼很鲜嫩,用刀乱切或在锅里频频搅动,肉就 碎了。国家的统治者治理国家,要像煎小鱼那样,不要常常翻弄。此 外,老子是无神论
32、者,他并不相信鬼神,但这一章一再讲到鬼神,这 里是说,鬼神都不伤害人,治理国家的统治者,就更不能够伤害、烦 扰人民了。五 至诚可参天地子思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 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 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17 -【注释】尽其性:充分发挥本性。赞:帮助。化育:生长和养育。参天地:与天地并列。参,并列。【译文】只有天下极端真诚的人能充分发挥他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他 的本性,就能充分发挥众人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众人的本性,就能充 分发挥万物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就可以帮助天地培育生 命;能帮助天地培育生命,就可以与
33、天地并列了。【导读】本文选自中庸第22章。真诚者只有首先对自己真诚, 然后才能对全人类真诚。真诚可使自己立于与天地并列为三的不朽地 位。它的功用居然有如此之大,那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六曾子杀猪韩非子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 ,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11)。【注释】曾子(前505前432):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 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 待人谦恭,以孝著称。
34、女:后来写作“汝”。反:后来写作“返”。 彘(zh 1):猪。适:往。适市来:去集市上回来。特:不过,-18 -只是。戏:开玩笑。非与戏:不可同开玩笑。待:依赖。子:您,对对方的尊称。而:贝打就。非所以成教也:不是教 育孩子的好方法。(11)烹(pe ng):煮。【译文】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她的孩子跟在后面,哭哭啼啼地 闹着也要去。她就哄孩子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了杀猪给你吃。” 妻子刚从集市回来,曾子就要去抓猪准备杀掉它。妻子制止他说:“我 只不过是和小孩子说着玩罢了,你怎么当成真了呢? ”曾子说:“和小孩子是不能随便开玩笑的。他们没有分辨的能力,都是效仿着父母 的样子做事,听父母的指教
35、成人的。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学骗 人啊!做母亲的欺骗孩子,孩子也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 孩子的办法呀!” 说完,他就把猪杀了,真的让孩子吃上了猪肉。【导读】本篇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老师天天要求孩子做到 诚信,父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任何时候都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 行,特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一致,讲究诚信。现实生活中该如何做到 诚信,曾子的做法值得我们深思。七孝行吕不韦凡为天下,治国家,必务本而后末。所谓本者,非耕耘种植之谓,务其人也。务其人,非贫而富之,寡而众之,务其本也。务本莫 贵于孝。人主孝, 则名章荣, 下服听, 天下誉。 人臣孝, 则事君忠, 处官廉,临难- 19 -死。士
36、民孝,则耕耘疾,守战固,不罢北。夫孝, 三皇、五帝之本务,而万事之纪也。【注释】本:根本。末:枝末。章荣:显赫。疾:努力。罢北:溃败,就是打败仗。本务:根本大事。纪:纲纪。【译文】凡是统治天下,治理国家的,一定要致力于根本,而把枝末 放在后面。根本的意思,不是耕种种植的意思,而是治理人的事务。 治理人,不是让贫穷的富贵起来, 不是让人口少的地方变得人口多起 来,而是要致力于人自身的根本。 致力于根本没有什么比得上孝义更 重要的了。国君孝义,名声就显赫,下面的人就服气听从,天下的人 就赞誉。臣子孝义,就会对君主忠诚,为官就清廉,面临灾难就不怕 死。百姓孝义,就会努力耕作,守卫攻占时坚强,不打败仗
37、。孝义是 三皇、五帝的根本大事,是一切的纲纪。【导读】本章选自 吕氏春秋?孝行览第二。本章主要谈论孝义是统 治天下治理国家的根本, 而致力于根本没有什么比得上孝义更重要的 了。孝义是三皇、五帝的根本大事,是一切的纲纪。国君孝义,下面 的人就听从,天下的人就赞誉。臣子孝义,就会对君主忠诚,面临灾 难就不怕死。 百姓孝义, 就会努力耕作, 守卫攻占时坚强, 不打败仗。八 楚辞二首屈原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20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
38、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米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11),君思我兮然疑作(12)。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13)。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14)。【注释】女萝:地衣类隐花植物,又名松萝。含睇(di):含情 微视。睇:微盼。赤豹:毛色红褐的豹。被石兰:即用石兰做车 盖。幽篁(hud ng):幽暗的竹林。容容:形容云气浮动的样子。杳(ydO:深远。留灵修:即为灵修而留。灵修:指山鬼思念 的人。三秀:灵芝草,灵芝 一年三次开花,故称 三秀”公子:亦指山鬼思念的人。(11)饮石泉:饮
39、山石间的泉水。言饮食的芳洁。(12)然疑作:即半信半疑。然:是,相信。疑:怀疑。作:产生。(13)狖(ycu): 黑色长尾猿。圍离忧:遭受忧伤。离:通 罹”遭受。【译文】 好像有个人儿在山坳,身披薜荔女萝束细腰。 含情脉脉开口微微笑,你爱我啊美丽又窈窕。 赤豹前拉车,后跟大花狸,辛夷木做车桂枝做旌旗。 石- 21 -兰做车盖杜衡做飘带,折下香花送给意中的你。 我身居竹林深处暗不见天日,道路艰难险阻使我来迟。 我孤独地站在高山顶端,云海茫茫在我脚下翻卷。 昏昏暗暗白昼如夜晚,东风阵阵飘洒着细雨。 痴心等待你不思回返,红颜已凋谢谁来顾盼? 采灵芝仙草在那巫山间,山石嶙峋葛藤蔓蔓。 怨恨你失约惆怅我
40、忘返,你也思念我只是不得闲。 山中人儿纯真像杜若! 啜饮石泉伫立松柏下,你想我谁知是真是假。 雷声隆隆细雨飘扬,长猿夜啼声声断人肠。 秋风飒飒黄叶飘零,痴情思公子徒自哀伤。【导读】本篇选自九歌?山鬼。本篇为祭祀山神的乐歌,因非正 神,故称鬼。 古今许多学者认为诗中所写的山中女神就是传说中的巫 山神女瑶姬。 诗中山鬼是一缠绵多情的女神, 全诗细致地表现了山中 女神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失恋后的忧伤凄苦情态。 开头八句写山鬼的 出场、装束、神态和乘车赴约的情景,中间十二句写山鬼不见情人赴 约的内心活动, 最后七句进一步以凄厉的背景, 渲染了山鬼失恋后的 痛苦。山鬼的形象既有山川景色的自然美, 又有社会
41、人世美丽多情女 子之美,是自然美与社会美的巧妙结合。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珮宝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22 -驾青虬兮骖白螭, 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顾兮,欵秋冬之绪风。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 乘舲船余上沅兮(11),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12),淹回水而疑滞。 朝发枉渚兮, 夕宿辰阳(13)。 苟余心其端直兮, 虽僻远之何伤? 入溆浦余儃佪兮, 迷不知吾所如圍。 深林杳以冥冥兮, 乃猿狖之所居。 山峻高以蔽日兮, 下幽晦以多雨。
42、霰雪纷其无垠兮(15),云霏霏而承宇。 哀吾生之无乐兮, 幽独处乎山中。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 固将愁苦而终穷。接舆髡首兮(16),桑扈羸行。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17)。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18)。与前世而皆然兮, 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余将董道而不豫兮(19),- 23 -固将重昏而终身。乱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20),死林薄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注释】奇服:不同于常人的服装。长铗(j i d):长剑。陆离: 长的样子。切云:冠名,古时一种高耸的冠。被:通 披”明月: 明月珠。宝璐:美玉名。方:刚、正好。高驰:
43、远走高飞。顾:回 顾,回头看。虬:传说中无角的龙。螭:无角的龙。重华:舜的 名。瑶之圃:生玉的园圃,据下文,当系指昆仑,传说昆仑山以产玉 闻名。南夷:古时对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此指楚国南部的少数民 族。乘:登。鄂渚:洲渚名,在今武汉市长江中。山皋:山边。(11)舲(in g)船:有门窗的船。 (12)容与:船随水波摇荡的样子。 (13)辰 阳:地名,在今湖南辰溪县。圍如:往。(15)霰(xin):雪珠。垠: 边际。(16)- 24 -接舆:人名,春秋时楚国隐士。髡(k m):剃发,古代的 一种刑罚。(17)以:用。(18)比干:殷末贤臣,被纣王剖心而死。菹醢(z th 3):剁成肉酱。(19)
44、董道:正道。(20)露申:即瑞香。辛夷:香木名。【译文】 我从小就爱好这奇特的服饰啊, 直到老年这习惯也没有衰减。腰间挂着长长的宝剑啊,头上戴着高高的通天冠。 缀着明月珠啊,身佩美玉串串。世道混浊没有人理解我啊,我要远走高飞,毫不留恋。驾起青龙白龙车啊, 我与舜帝啊同游天帝的玉园。登上昆仑山啊,把玉树花作为美餐。我和天地啊一样长寿, 我和日月啊一样光灿灿。 痛心啊南方并没有人了解我,天一亮我就渡过了湘水长江。 登上鄂渚我回头眺望啊, 唉,丝丝寒风凄苦悲凉。让我的马儿在山边漫步, 把我的车儿停放在林旁。 我驾一叶扁舟上溯沅水啊,齐力摇起船桨,拍水击浪。 船儿随波起伏不肯前进啊, 陷入旋涡打转波荡
45、。 早晨,从枉渚出发, 晚上,投宿在辰阳。 如果我的心是正直的啊, 虽处穷乡僻壤又有何伤! 行到溆浦我有些打不定主意啊, 心中迷惘不知该去何方。 茂密的山林一片阴暗啊, 那本是猿猴住的地方。 高峻的大山遮天蔽日啊, 山下淫雨霏霏迷迷茫茫。无边无际的雪花啊飞飞扬扬,布满天空的浓云阴沉无光。可怜我一生无欢乐啊,孤独地生活在这高山老林中。 我不能改变心志去随波逐流啊, 当然就要穷愁潦倒终生。 接舆愤世剃去自己的头发, 桑扈穷得裸体而行。 忠心的人啊,不被重用, 贤明的人求进身也难成功。 子胥终遭祸殃啊, 比干被剖心不得善终。 纵- 25 -观历史都是这样啊, 我又何苦抱怨今人的行径! 但我要坚持正道
46、而毫不犹豫,当然那将使我一生遭难不见光明! 尾声:鸾鸟和凤凰啊, 一天比一天远了。 燕雀和乌鹊啊, 却把窝筑在庙堂上面。 瑞香和辛夷啊, 都死在林丛草间。腥的臊的都被重用啊 芳的香的却不得靠前。阴阳错位都颠倒了位置, 这世道真是失常大变。怀抱忠心的人反失意,我还是赶快远走别迟疑!【导读】本篇选自九章?涉江。本篇是屈原晚年流放江南时的作 品。篇中叙述了诗人流放江南、飘泊沅湘、西入溆浦的行程和心情。 他自陵阳出发, 经鄂渚、 枉陪、辰阳,一路自东北向西南, 直到溆浦。 这一路经过的都是极其僻远荒凉、 瘴疠毒气迷漫的深山老林, 环境十 分险恶;但诗人仍不变心从俗,始终坚持理想,保持着高远的志向, 充
47、分表现了诗人绝不向恶势力屈服的战斗精神。 全诗感情起伏, 回旋 激荡,塑造了一个光明正大、坚贞不屈的完美抒情的主人公形象。九 礼记二则年齿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 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 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 年曰期,颐。大夫七十而致仕。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行役 以妇人。适四方,乘安车。自称曰老夫,于其国则称名。越国而问 焉,必告之以其制(11)。谋于长者,必操几杖- 26 -以从之。长者问,不辞(12)而对,非礼也。【注释】学:求学。冠:戴帽子。有室:娶妻生子,成家立业。仕:做官。服官政:做
48、大夫治政。指使:差遣;使唤。传: 传授。谢:辞职。行役:出行巡视。适:至U。(11)制:制度。(12)辞:谦虚推让。【译文】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辑。本篇选自礼记?曲礼上第 一。人在十岁的时候称为“幼”,开始求学;二十岁体质未强,称 为“弱”,可以戴冠了; 三十岁血气已定, 称“壮”, 娶妻生子; 四 十岁气血智力已成, 称为“强”,可以做官;五十岁力衰发白,称为 “艾”,可做大夫治政;六十岁渐入老境,故称为“耆”,可以指使 别人做事;七十岁完全变老 ,所以称“老” ,要将经验传授给子孙了; 八十岁九十岁日渐衰老,称为“耄”;七岁幼小无识,称为“悼”。“悼”和“耄”即使有罪, 也不会处以极刑。
49、人生以百年为一个时 期,百岁就要颐养天年了。大夫七十岁辞官而告老还乡。如果得不至 准许,就应该赐给他几和杖(使其在官有所凭倚、上朝有所依靠), 出行巡视要有使女服侍,至边远地方做官,要乘坐小车。在别国自称 为“老夫” ,在本国要称呼自己的名字 。别国问至(本国旧典故事) , 一定要告诉他们这些制度。与长者商量事情,一定要操几执杖来护持 (以示敬重)。长者发问时,不谦辞推让就来回答,是不合礼制的。【导读】人生以百年为一个时期,百岁就要颐养天年了。人从十岁的 时候开始求学至八十岁九十岁日渐衰老,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 但是不 同年龄阶段承担不同的职责和任务, 这则短文详细介绍了人生不同阶- 27 -
50、段的不同任务冠礼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 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以正君 臣、亲父子、和长幼。君臣正,父子亲,长幼和,而后礼义立。 故冠而后服备, 服备而后容体正、 颜色齐、 辞令顺。 故曰:冠者, 礼之始也。是故古者圣王重冠(11)。成人之者,将责(12)成人礼焉也。责成人礼焉者,将责为人子、为 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13)之礼行圍焉。将责四者(15)之行于人,其礼 可不重与?故孝弟忠顺之行(16)立,而后可以为人(17);可以为人,而后可以治 人(18)也。故圣王重礼(19)。故曰:冠者,礼之始也,嘉事(20)之重者也。【注释】正:使端
51、正。齐:使端正。顺:使恭顺。 备:齐备。正:使端正。亲:使亲近。和:使 和睦。立:建立。冠:戴上成人的帽子。服备:服装完备。1冠:冠礼。2责:要求。3少者:晚辈。(14)行:要求。(15)四者:孝、 悌、忠、顺。6行:德行。7为人:成为大人。8治人:治理别人。9礼:指冠礼。2嘉事:即嘉礼。 【译文】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有礼义。礼义的开始,是在于使举 动端正,使态度端正, 使言谈恭顺。 举动端正, 态度端正, 言谈恭顺, 然后礼义才算齐备;并用来使君臣各安其位,使父子相亲,使长幼和睦。君臣各安其位,父子相亲,长幼和睦,然后礼义才算建立。所以 戴上成人- 28 -的帽子,然后服装才算完备;服装完
52、备了,然后能够举动端 正、态度端正、言谈恭顺。所以说:“冠礼是成人之礼的开始。”因 此古代的圣王都很重视冠礼。所谓成人, 是将要用成人的礼仪来要求他。 用成人的礼仪来要求 他,是将要用作为人子、作为人弟、作为人臣、作为晚辈的行为礼仪 来要求他。就要用孝、悌、忠、顺的德行来要求他了,这个成人之礼 难道还不重要吗?所以,孝、悌、忠、顺的德行确立,然后才真正成为大人了,成 为大人,然后才能治理别人。 所以古代的圣王都很重视冠礼。 所以说: “冠礼是成人之礼的开始,是嘉礼中隆重的事。” 【导读】本篇选自礼记?冠义第四十二 。古人很重视冠礼,重视冠 礼所以要在宗庙进行。 在宗庙进行, 是用来表示对重大隆
53、重事情的尊 重。尊重这样的隆重事情, 因而不敢随便就做这样的隆重事情。不敢 随便就做这样的隆重事情,是用来表示自己的卑小和尊敬祖先的。十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西汉?刘向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 曰:“臣奉使使威后, 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 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 “不然。 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 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 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
54、 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 ?彻其环(11) ?,- 29 -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12),胡为至今不朝也(13)?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 圍?於陵子仲尚存乎(15)?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 不索交诸侯(16)。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17),何为至今不杀乎?”【注释】书:指齐王致赵威后的信。未发:尚未启封。岁:年成。 无恙:平安无事。说:通“悦”,高兴。故:岂,难道。钟离 子:齐国处士。不业:不使他居官,以成就功业。叶(xi)阳 子:齐国处士。振:救济。息:繁殖。北宫之女婴儿子:北宫 氏名婴儿子的女子,齐
55、国著名的孝女。1彻:除。2是皆率民而出于 孝情者也:这句大意说,以身作则,带动人民行孝。3朝:使朝 见。此处指获得重视,由君主召见。圍王齐国:君临齐国。子万民:抚爱万民。5於陵子仲:於(WU)陵,地名;子仲,人名。6索交:求得与的交往。7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 这是在引导百姓朝无所 事事的地方走呀。【译文】齐王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 还没有打开书信, 赵威后问使者: “今年收成还可以吧?百姓安乐吗?你们大王无恙吧?”使者有点 不高兴,说:“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问好,您不先问我们大王状况却 打听年成、百姓的状况,这有点先卑后尊吧?”赵威后回答说:“话 不能这样说。如果没有年成,百姓凭什么繁衍生息?如果
56、没有百姓, 大王又怎能南面称尊?岂有舍本问末的道理?”她接着又问: “齐有 隐士钟离子, 还好吧?他主张有粮食的人让他们有饭吃, 没粮食的人 也让他们有饭吃; 有衣服的给他们衣服,没有衣服的也给他们衣服,这是在帮助君王养活百姓,齐王为何至今未有重用他?叶阳子还好吧?他主张怜恤鳏寡孤独, 赈济穷困不足, 这是替大 王存恤百姓,为何至今还不加以任用?北宫家的女儿婴儿子还好吗? 她摘去耳环玉饰,- 30 -至今不嫁,一心奉养双亲, 用孝道为百姓作出表率, 为何至今未被朝廷褒奖?这样的两位隐士不受重用, 一位孝女不被接 见,齐王怎能治理齐国、 抚恤万民呢?於陵的子仲这个人还活在世上 吗?他在上对君王不
57、行臣道, 在下不能很好地治理家业, 又不和诸侯 交往,这是在引导百姓朝无所事事的地方走呀! 齐王为什么至今还不 处死他呢?” 【导读】本篇选自战国策?齐策四。齐王即齐王建,襄王子。赵 威后即赵太后,惠文王之妻。她虽然年事已高,但对国家政治的清明 有着最朴素的理解, 她仅仅从国家对个别人才的褒贬任用上就指出众 多治国为人之道。“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 “民为贵、君为 轻、社稷次之”,古人早已悟出了民主政治的精髓。中国这种传统的 民本主义思想渊源于先秦战国,清明的领导人应该明白只有以民为 贵、以民为主,才能政通人和、长治久安。十一 子产不毁乡校左丘明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
58、校,何 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 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 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 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11)。小人实不 才(12)。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13)?”仲尼闻是语也, 曰(14): “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注释】乡校;古时乡间的公共场所,既是学校,又是乡人聚会议 事的地方。执政:政事。然明:郑国大夫鬷(zcng)蔑,然明是 他的字。退:工作完- 31 -毕后回来。忠
59、善:尽力做善事。损:减少。 作威;摆出威风。遽(j m:很快,迅速。防:堵塞。川:河流。 道:通“导”,疏通,引导。药之:以之为药,用它做治病的药。1信:确实,的确。可事;可以成事。2小人:对自己的谦称。不才: 没有才能。3二三:这些,这几位。4仲尼:孔子的字。【译文】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 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 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 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 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 没听说 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 难道
60、很快制止这些议论不容易吗?然而那样 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 我是挽救不了的; 不如开个小口导流, 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 当作治病的良药。 ”然明说:“我从现在起才知道您确实可以成大事。 小人确实没有才能。如果真的这样做, 恐怕郑国真的就有了依靠, 岂止是有利于我们这些臣子! ”孔子听到了这番话后说: “照这些话 看来,人们说子产不仁,我不相信。”【导读】本篇选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不毁乡校。百姓对政 事的议论,是很自然的。子产不毁乡校,见解高明。他所说的“其所 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表现了作为一位贤明政治 家的治国、平天下的风度。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