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解读ll郑勇《第二学段“识字与写字”课标解读》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整理内容来自郑勇老师的讲座《第二学段“识字与写字”课程要求解读》,图片来自讲座截图,记录只是为了倒逼学习思考,实录有删减,仅学习用,侵删。】

01 课程目标的传承与发展

课程总目标对识字写字的表述

和11版对比,将“识写”放在了第一位,突出了识字写字的重要性,汉语拼音只是立足于用,是工具,不是目的。

第二学段具体目标表述

①和11版对比,将原来的第一二三条合并为第一条,其中原来的“会用”改为“能用音序减字法……”,“能”和“会”是有差别的,“能”是一种能力,一种技能,是指熟练的运用,要求高;会运用定位于“会”。

②“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是11版第四五条的合并,11版是“有良好的书写习惯”。“养成”一词强调了关注方法的指导,教师得不断地纠正坚持。

三四年级也是培养习惯的最关键的时期,写字姿势,书写习惯对于孩子们身心健康影响重大。现在的孩子写字姿势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写字时坐姿不端正,普遍存在着头歪、肩斜、腰弯等现象。而在执笔写字时,常见手腕过于用力,鼻尖太低,拇指包笔、勾腕指笔等错误。这些不良的书写习惯致使写字笔画呆板无力、字体……歪斜潦草、字迹模糊,严重地影响了书写的效果。

写字姿势不正确,危害不小,造成近视、斜视、驼背、脊椎弯曲、手指变形等不良后果,成为孩子健康的威胁。新课程标准更关注了人,关注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22版同时加了一句“感受汉字的书写特点和形体美”。汉字是世界上最具有造型感的文字。中国人写字不只是为了传递信息,也是一种美的表达,书写投射出的是书写者的情感精神。字如其人,看到字就能感受到书写者的气度精神。汉字的书写特点主要体现在线条、结构、布局等方面。

③汉字具有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特点。

每个字都是历史,每个字都有故事,是活生生的,有温度的。注重识字写字过程,了解汉字形体的演变,体会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好地树立文化自信,这也是新课标中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第二学段梳理与探究

关于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的总表述

要求在生活中、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在学生自主实践中去培养兴趣,形成能力,提升素养。

02落实目标的方法和策略

【1】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和初步独立的识字能力

第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识字

(1) 集中识字——教科书附有的识字表、写字表、词语表

(2) 随文识字——利用猜读,结合上下文语境等方法来进行识字。

第二,结合汉字造字特点识字——自理识字

①追根溯源:从从一个字走向一串字。

汉字的起源演变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作为一种象形表意文字,汉字的字音字形甚至是构字元素,都是远古鲜明生活印记的反映,引领儿童探秘汉字的起源,追溯汉字的由来,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神奇与美丽,培养学生亲近汉字、热爱汉字的感情。

例如:颈,出示“页”字的演变过程,学生猜一猜,发现“页”与头部有关。头部的某些部位,额头的额、胡须的须等,都与头部有关。

②图文对照——由一个字走向一幅图画。

汉字具有典型的图文特点,教师要发挥汉字的这一特点,在识字教学中给生字配上一幅甚至是一组画,让静止的文字鲜活起来,使图与文巧妙的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联想。

如守株待兔中的“耕”字,结合图片中“耒”这一农具的图片,在此基础上理解“耕”的意思,拉近了生活与书本的联系。

③形义相连——从一个字走向一种方法。

要想取得理想的识字效果,我们要力求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使学生对要认的字产生强烈深刻的印象。要利用动作、情景等方式加强汉字与事物的联系。——崔栾老师

如“口”的字,有的与牙齿的动作有关,有的与声音有关,有的是拟声词。

归类识字:中年级学生认识的汉字增多,进行归类识字就显得越发重要了。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字的偏旁、结构等组块方式进行分门归类,从整体上把握文字的构造方式,避免零碎散乱识记而引起的记忆文字难等相关问题。

识字加油站:鱼VS虫,提手旁VS绞丝旁,口字旁VS言字旁

学生在以后接触文字时,遇到类似的情况,便可以看偏旁猜测意思。提高学生单独认识汉字的能力,锻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综合整理,学以致用的能力。

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

第三,生活中识字

第四,拼音和字典途径识字

【2】有良好的读书习惯,能正确的书写

认真书写的态度有四点:保持整洁,减少擦除;字迹清楚,有一定的速度;善观察,善比较,乐于纠正;明确提笔即是练字时。

识字的要求比较低,要当堂认识。会写的字要做到会四会,就是会读,会写,会讲,会用。写字要加强指导,严格训练,在写字练习上要舍得花时间,每天课上的时间至少 10 分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书写,做到堂堂练,天天练。同时教师也要练好三字,就是板书字、硬笔字、毛笔字,这个不能含糊,这是对于我们老师的基本要求,这是教师教学的基本本领,如果我们的老师写字还不那么好,请抓紧时间。          ——崔栾

教材对书写提示的设计

四年级开始进行横隔中的写字训练:安排字在横隔中的位置——提高书写速度——行款的要求——提高艺术性,做书签,要求自右向左书写。

书写提示的设计层次性、科学性非常强。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养成看似简单,实则是一个艰巨的工作。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通过传授、示范、训练、督促、激励等多种教育方式,采用正面引导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方法反复训练,倡导学生端正态度,规范方法,克服不良的书写习惯。

03 识字写字教学案例

【1】贾志敏老师《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片段

①在黑板上写四个词,注音。借助拼音让学生尝试读,拼音是认读生字的一个工具。

②纠正后鼻音“窗棂”,开火车让学生接读,发现学生出现问题,立即纠正。

③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楷模”的意思,生说模范,贾老师采用了联系实际的方法,追问学生心中的楷模是谁?说一下现在的社会名人,通过学生自己说心中的楷模,理解了词义,并将词语与言语实践紧密结合。

在理解“窗棂”时,贾老师用了图示法/画图法。因窗棂这种事物与学生生活的年代比较久远,没有图示,学生很难理解,贾老师在黑板上几笔画窗棂。在理解“非凡”时,先理解“凡”字——平凡,贾老师说,那么“非凡”就是——不平凡。

这个识字教学环节,扎实有效,抓住关键词语多次读,理解多种方法。其中四个词用了四种方法,联系生活,引导思维,运用语言,效果好。

THE END
0.识字教学的创新论文11篇(全文)(二)灵活多样的识字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1.随文识字(听读识字):学生在听读、跟读课文时,要训练学生进行指读,然后练习让学生将生字按课文的川页序对号入座,找到字音所对应的字形,手指那个字,眼睛看着那个字,做到手、眼、脑、口综合运用。使学生对生字有个初步的感知,印象。 jvzquC41yy}/;B}wgunv0lto1y5jmn~sw{>l3wq0jvsm
1.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滋养丰厚文化内涵5.“一字”带“一串”,教一个字时联系这个字的形近字组合学习,加强孩子对生字的记忆与学习。 倪希萍组长对提高小学低段识字教学效率也做了几点补充: 第一,不能忽视随文识字的重要性,在阅读中与汉字反复见面,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样能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能在识字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jvzquC41yy}/onnrkct/ew45g3p6;r
2.232《狐假虎威》课例研讨于老师在课堂上常用的识字方法有:随文识字,迁移识字,情境识字,表演识字,借图识字等等。这些识字方法很常见,但于老师是适时巧妙地且扎扎实实落实到了课堂上,学生能力的提升是看得见的。 在于老师课例的启发下,我在教学《好的故事》这一课的生字时是这样做的。这篇课文里有很多难懂的词,因为鲁迅所处的年代正是由文jvzquC41yy}/lrfpuj{/exr1r16e6>6d3g=cgl
3.教学视导明方向学习研讨促提升接着针对两节课中老师们存在的困惑,提出指导性建议,如提问策略的学习是为了促进对文本的深入阅读,应平衡好提问策略和理解文本之间的关系。随文识字课不要面面俱到,应做到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相结合,教师要找准结合点。 刘主任的指导如一场“及时雨”,让老师们明确了这两种课型究竟要教什么,如何教,促进语文教师不断jvzquC41yy}/onnrkct/ew45w6g:f?5
4.识字与写字的教学设计教材对全册内容作了统筹安排,识字写字以随文识字为主,语文乐园中辅以识字方法的指导,同时和写字结合起来,体现了课标低段识字写字是重点的要求;阅读是教材的重点,每个语文乐园中都有一个“阅读欣赏”,阅读内容与本单元课文也有联系;语文生活则把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和写话融合在一起。正如教材审查意见所言:“纵向的发展和横向的联系,线索都比较清楚。老师jvzquC41yy}/h€xkt0ipo8okcqgo1qyon1pjcxfpa461:9=23461;=7a337:8?3jvor
5.我的教育教学故事范文(二)集中识字法 与随文分散识字教学同时出现的集中识字教学最早在辽宁黑山北关实验学校展开。它主张先识字后阅读。起初,该地教师将发音相同的汉字归类在一起,集中识字。后来,他们改用突出字形规律的办法集中识字,逐渐形成了利用字形规律,以基本字带字为主要形式的集中识字法。这种方法体现了汉字的结构,便于学生独立认字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758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