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他非物质文化一起构成我们的文化骨血
中国人
你认识汉字吗?
问问你自己
也许我们都需要读这本书
《于丹,趣品汉字》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根源,是中国人的“心”。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一笔一划都凝聚着祖先的心血,一笔一划皆有来历。如今,除了学生和辅助学生学习的老师、家长之外,有多少人每天会拿起笔写字呢?通讯、记录、写文章等等,我们都可以用键盘来完成,而且比之手写甚至更为高效。诚然,学生时代的反复练习让我们不致遗忘如何书写,机器输出的汉字也依然为我们所熟悉,但是我们失去了了解、欣赏汉字机会,同时久而久之,会有很大一部分字因为缺少书写而掌握得不够熟练。比如梦“yǎn”、喷“tì”、“gān”尬,试试能写出几个呢?
作为国学传播及普及者的于丹老师,深刻明白汉字对于中国文化,对于中国人的重要程度。他用通俗易懂的解译,信手拈来诗词、典故、文章,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谈笑间轻松给我们解读汉字知识。从汉字本身出发,寻根求源,将深藏在中国文化的美如画卷一般舒展开来。
《于丹趣品汉字》希望通过这本书,让大家透过汉字,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包括思维方式、哲学理念等,在增加自身学识的同时,也能领悟为人的智慧和处世的道理。以实用主义者的角度来说,让你面对客户、朋友增加谈资,引经据典、纵横捭阖也未尝不能达到,而且现在中小学生的教材中存在大量的文言文、古诗词,足可说明国家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大力弘扬,学好汉字正是读懂它们的基础。
可以这么说,在于丹十多年的国学普及之路上,这本书起到的是最关键,甚至说是最根本的作用,堪称是于丹呕心沥血所成。
全方位解读汉字,有料+有趣
作为国学学者的于丹,她的书定然不会流于浅显。《说文解字》,汉字学永远绕不开的一部字典,以“小篆”字体为研究对象,兼有小篆之外的异体字。《于丹趣品汉字》一书自然也会大量援引《说文解字》中的内容。《说文解字》言简意赅,因而历来解读繁多,于丹在列举权威的如段玉裁等人的注解之外,还会基于自己的国学基础,结合自身的生命体验,给出她的或更深一步或新颖独特的见解。
《说文解字》以小篆为主,小篆源自秦国的大篆籀文,在秦始皇灭六国后,经简化成了全国的汉字书写形式,一直流行到西汉末年,后来被隶书所取代。在小篆之前,有研究的表明,汉字还经历了商朝的甲骨文时期、商朝至秦的金文时期。因而只是依照《说文解字》分析,自然达不到追根溯源的目的。所以于丹在这本书里,也会展示甲骨文、金文,结合历来的研究,给出自己的看法,将甲骨文、金文、小篆,直至隶书、楷书,整个串联起来。这样,文字的发展历程就完全呈现在了读者面前。
在这本书里,于丹把118个常用汉字原原本本、事无巨细地道来,从字形分析这点切入,讲述每个汉字背后的故事。你会发现,方寸汉字,自有天地,故事不胜枚举,从造字伊始至逐渐发展的思维观念,到汉字记载的经典之言,再到围绕汉字展开的一个个典故。而且汉字也有“朋友圈”,一个汉字联系到别的汉字,故事也就滔滔地说下去,实在过瘾精彩。
究竟有什么料呢?
1. 常用知识点:补充日常知识
王阳明、笛卡尔何许人也?《释名》、《尔雅》是何书也?一开始男子娶妻是靠抢的?人的心脏一昼夜能泵出多少血?天文地理、人文医学无所不包,却都跟汉字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
2. 诗句解读:分析古人用字之妙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中的“思”是感性多还是理性多?“云想衣裳花想容”中的“想”作何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能看出中国人的“志”向?“推敲推敲”,一字之差,常常意义全变,所以由字切入,诗句包含的意思便跃然于纸上了。
3. 传统典故、故事:助力理解与记忆
《红楼梦》中说林黛玉是“心较比干多一窍”,这有何说道之处?有人为了进献“石头”甘愿被砍去双脚,这是有多“痴愚”?“晏子使楚”究竟如何三次巧妙应对楚王的羞辱?通过引人入胜的典故,既吸引人去主动加深对“字”的理解,又潜移默化地将故事中的道理说给读者。
4. 字里行间的哲思
这些哲思或来自《论语》、《孟子》、《庄子》等名家经典,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巧者劳而知者忧”;或来自哲理故事,如一个小和尚问师傅“心有多大又有多小”,师傅让他用心造城、造毫毛,就是为了告诉他,“心生万物”,关注大事心便辽阔;关注小事,心便毫末。
料虽多却不枯燥。既然是追求普及,于丹自是不以学者面目示读者,而是完全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向你娓娓道来这些关于汉字的故事。通过这一个个的故事,在加深你对字的理解的同时,于丹更是希望将故事背后的中国哲思说给你听。韩信、勾践“忍”而能成,和氏不愿白璧蒙尘甘愿牺牲,这些是故事也是汉字本身带给大家的。这就回到我们之前所说的,于丹希望通过这本书,令汉字背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中国智慧不致“珠玉蒙尘”。
配套视频及动画立体化解读汉字,生动有趣
本书内容不限于传统的图文,随书附有30个于丹讲汉字课程的小视频,随扫随看,让你全面又立体地了解汉字。这种两者优势结合的表达形式,事半功倍地串联起汉字从古至今的发展演变过程,打开你对汉字想象的大门,让你真真切切感受汉字之美。
《于丹趣品汉字:节日节气篇》
即将出版,敬请期待
春种夏耕,秋收冬藏,节气与节日里藏着大自然的语言和代代沿袭的民族基因。
于丹老师从文字学角度,说中国历史悠久的节日与节气。从节气故事、历史由来到古诗谚语、天文气候,应有尽有,字里行间传递着传统文化与自然之美。
书中还配有《时光映画》作者小林“国画二十四节气”图。节气成功申遗,林帝浣成了“中国节气申遗画作第一人”。他画下中国最美二十四节气,征服联合国申遗评委。他的画作惊艳央视《中国诗词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