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汉字,每个汉字都有一个有趣甚至神奇的故事,可惜,忙碌的生活和不专业的基础,让我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能力去探索更多的汉字奥秘,这一次,我花了两三天时间,整理出一点点关于“东西”两个汉字的内容,制作成一个微课视频,分享给大家。限于水平,视频内容应该会存在较多漏洞、错误,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至于视频技术,只能请大家多多包涵了,很粗糙,如果觉得惨不忍睹,就读一读下面的文字版的。
大家好,欢迎收看雨果工作室出品的《南蛮聊字》,今天第一回。我们这个节目主要是聊一些汉字的有趣知识。
看到上面这个字了吧,见过麻将牌的朋友都知道,繁体东字。
大家有想过吗?东字为什么长这样?它代表什么意思呢?
汉朝有个人,名叫许慎,他写了一本书叫《说文解字》,专门来解释各个汉字。他说,东就是动,从日在木中。东,就是动?什么意思?东,就代表太阳从东边升起,是首先动起来的地方。
从日在木中?又是什么意思?我们来写一下,先写出木,注意,把撇捺和横分的远一些。把日加进去。咦,还真是东字。
想象一下,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生活在山里面,森林茂密,早上起来,看到太阳从树林间冉冉升起,啊,那就是东方!
我们再来看,跟东类似的几个字,杲,代表明亮、高远的意思。你看,日在木上面,是不是代表中午时间,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
我们来看《诗·卫风·伯兮》,里面有一句:其雨其雨,杲杲日出。(祈求下雨,可还是艳阳高照)
如果日在木下面呢?杳呢?那应该是太阳不见了吧,或者说日光在树下面?杳就是冥,晚上的意思。在古诗中,有出现“杳杳”二字,往往也代表幽暗、渺茫的意思。正好跟晚上有点相似。
屈原在楚辞《九章·怀沙》中写道:眴兮杳杳,孔静幽默。
眴:同"瞬",看的意思。孔,非常。后面几个字不是代表一个叫孔静的人很幽默,你要这样认为就闹笑话了,幽,默都表示安静。杳杳的意思是迷茫,模糊不清。整句的意思是:眼前一片苍茫,听不出丝毫声响。
我们现在会用很多含有杳的成语:杳无音信(杳无音讯)、杳无人烟、杳无踪影(杳无踪迹),都是代表渺茫、迷茫之类的意思。
让我们返回到东字。如果以上相关推理都成立的话,东就是跟太阳有关。但如果我们再想一想,下午,太阳要下山了,也是日在木中啊,为什么日在木中就是东而不是西呢?
所以,我们就光看现在的这三个字是不能得出这个推断的。
我们再来看甲骨文东,跟杲和杳相比较,发现东里根本看不到“日”字,换句话说,看不出东字和太阳有什么关系。杲和杳是和太阳有关,这点毫无疑问。
那东字到底像什么呢?
是一只口袋。想想我们看的古装电视剧,古人行路时,都要背个包袱,包袱就是布做的,把重要东西包在里面,再用绳子扎紧袋口。看东字,我们就知道,这个口袋有点不一样,没有底。我们把两段用袋子扎紧,这叫做橐。所以东,其实就是橐字。
还有一个大包袱,叫囊。有一些词语大家也很熟悉:囊中羞涩,囊中空空,行囊。
《诗·大雅·公刘》:“乃裹糇粮,于橐于囊。”毛传:“小曰橐,大曰囊。”
那东字为什么从口袋,变成了东方的东呢?
汉字有一种用法,叫假借。我们今天那么多汉字,是不是一开始同时被造出来呢?当然不是,我们推测,首先有这个东字,就代表口袋,有一天,人们想,这个太阳升起的地方,用什么来表示呢?想不出来,那就把东借来用一下吧。于是,口袋的东就变成了东方的东。东既然变成了方向,那么得新造一个字,来取代它的位置,这个字,就是橐。慢慢演变,东就跟口袋没有关系了。
如果东最初代表的就是口袋,那字被借走了,读音应该保持不变,所以新造出的橐字,读音应该读读tuo,怎么读dong了呢?
我们可以做一个推测,代表口袋的东,原本读tuo,换了意思后,人们决定把它的读音改成dong。或者在漫长的岁月中,慢慢地演变变成了dong。
语音的演变很难讲得清,毕竟古人没有录音机,我们没有确切的声音的证据。但我们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例子,来看保留我们唐宋古音较多的日语。
日本的首都东京,英文Tokyo。橐k呦。
日本有个很有名的公司,叫东芝。Toshiba。橐西吧。(西吧,不太好听,韩国人经常说,就相当于中国人说“他妈的”。)
所以,从这里推测,东在唐朝及以前,很可能就是读tuo。或者跟tuo接近,就算不接近,也跟dong的发音相差很大。当然,这只做参考。
还有一个跟东很像的字,就是束。这个真的是木,上面加圈,代表捆住。所以束缚,就是捆绑住,失去自由。
我们整理一下,东字的说法,两种,第一种跟太阳有关,日在木中。第二种,东是口袋,后来被借走了,当作了方位。第一种说法,已经有很多证据来推测它不成立。所以,我个人更倾向于第二种。
来看第二个字,西。
这个字代表什么呢?看最初的形状。是个鸟巢。
最早就画个巢,后来人们给了加了个鸟的外形。
鸟类筑巢总是在森林西边,对着落日。夕阳西下,鸟类也要回家了。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小时候老人家在黄昏时分把家里养的鸡都赶回笼子里,叫作归窠,上面是穴字头。看巢字,上面不是穴,而是三只小鸟。小朋友们白天在外面乱跑,黄昏时分,被老爸老妈叫回家了,回家叫走归。小鸟飞回鸟巢,小鸡回到鸡笼,我们都叫归窠。小鸟做巢,我们也叫做窠。
鸟巢的方向就是西方。所以,西被借过去当作了方位。
那代表鸟巢的西字没有了,怎么办,造一个呗。这个叫“棲”,现在写成“栖”,看到这个字,马上想到“栖息”一词。那木旁加妻,代表鸟住在树上。妻也是读音。同时,妻又代表妻子,夫妻组成一个家庭,有家了,代表安稳。所以栖息,也是代表安稳地住在这里。
再小结一下,东和西原本不代表方位,后来代表方位了。
更让我们奇怪的是,东和西组合在一起,东西,怎么就代表物体了?怎么就跟方向无关呢?
为什么叫东西而不叫南北呢?
说法有好多,我叫选择兩种自认为比较靠谱的来说吧。
我们古代有一种说法,就是五行。金木水火土,古人认为这五种元素构成了世界万物。而东西南北中正好对应金木水火土。东西对应金和木。如果五行当作商品,放在超市里买,你提着篮子去,篮子没法装水和火,你也不会去装土,因为没什么价值。装金和木的可能性就比较大。金木就是东西,于是就物品就成了东西。
再看第二种。
我们中国在北半球,大多数房子坐北朝南,能充分晒到太阳。古代大臣,如果没在皇帝身边,但又要表示对皇恩浩荡,那就朝北方跪拜。所以南北为通路。
古人在这方面,更为讲究。既然南北是通路,各种物品就摆放在东西方向,要选物品,手指一会指东一会指西,于是就成了东西。
那古人不称物品为东西之前,叫什么呢?
物事,就是我们乐清人讲的物事。物字有两种读法,一是物理的物;二是物事的物。
个是吤呣物事?这是什么东西?
最后补充几句,坐北朝南为尊,坐东朝西呢?主人招待客人,主人坐在东边,客人坐西面,所以今天你想请朋友们吃饭,就可以说:今天我作东。就是代表,今天我请客,我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