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作业及答案(高起专)远程函授教育试题考试答案智金宝资料库

课程不仅包含教学活动,还包含丰富的内容,课程是内容与过程的统一B. 课程与教学具有各自相对独立的实践活动内容与指涉对象C. 课程只是教学活动的内容与对象,即教学内容D. 教学活动的外延相对而言宽广地多下列不属于“语言文化”说的观点的是 ( )。语言学习、语文课程离不开文化的学习,人的语言能力中包含着一定的文化素质语言与文化构成了一个民族存在的象征,语言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文化才是语言的实质性内容C. 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文学教学,语言只是文学的内容与实质而已D.语文教学应该是“语文教育”,是一种“大语文观”3. 教会学生规范、准确、流畅、流利地与人交流,教会学生善于用书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立场与感情,是小学生( )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语文知识学习                B. 基本语言能力训练C. 语言思维能力训练                D. 基本人文素养教育4. 有效教学的核心构成要素是( )。教学目标               B. 教学方式C. 教学评价               D. 教学效果5. 我国现行《大纲》或《标准》把小学阶段的识字量确定为(  )字左右。A. 1700     B. 2000    C. 2500      D.30006. 以下哪一项不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 )语文化              B. 一体化C. 整合化              D. 简单化7.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的创造的教学进程设计策略是  ( )。A.  问题——探究式教学设计         B.传递──接受式教学设计、C.  自学──辅导式教学设计           D.范例式教学设计下列哪项不是立体多维的知识结构?(  )A. 教什么的知识                        B. 教给谁的指使C. 如何教的知识                        D. 工具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背景性知识小学生口语交际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是( )。A. 听话能力                 B. 说话能力C. 表达方式的选择           D. 表达愿望与信心某教师就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实话实说”等节目中所涉及的话题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这种教学法是( )。A. 教学内容延伸法            B.看图说话法C. 主题会话法                D.情景创设法11.狭义上讲,小学语文教材是指( )。练习册      B. 辅导资料    C. 教科书        D. 教学实物12.下列关于小学语文教材功能说法不正确的是( )。小学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载体。B. 小学语文教材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辅助。C. 小学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凭借。D. 小学语文教材是编写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依据。13.提倡语文教学不单纯是语言能力训练,而是是“语文教育”,是一种“大语文观”的是 ( )。A.“语言文字”说             B.“语言文学”说C. “语言文化”说            D. “语言文章”说14. 下列关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说法正确的是( )。A.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是对小学生语文学习活动提出的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一个基本性的要求。B.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教材之间无多大关系C.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基本的原则和结果都有硬性的要求和指标D.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给教师自己发挥智慧的空间很少15.认为课程与教学之间既有共同的组成部分,又有互不干涉的方面,这是( )。A. “小课程——大教学观”    B.“大课程——小教学观”C.   课程平行于教学观        D. 课程与教学相互交叉观16. 在2001年新颁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哪一项不是小学语文课程性质的主调与关键词。 ( )A. 工具性        B.人文性       C. 文化性            D.思想性17.”良加“米”念作粮,我家的粮食堆满仓。良加三点念作浪,朵朵浪花闪银光”。这种教学法是 ( )。A. 字理识字教学            B.注音识字教学法C. 分散识字教学法          D.字族文识字教学法18.小学生从初步掌握母语到形成熟练技能的关键期是( )。A. 1—3岁                B. 3—6岁C. 6—16岁               D. 10岁以后19.认为语言的学习过程就是语言规则“内化”的过程是下列哪种语言能力说?(  )A. 乔姆斯基的“先天语言能力”说B. 海姆斯的“交际能力”说C. “知识技能”二分说D. “三能力综合”说20.人的语文能力的发展是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社会文化历史发展  和人类智慧的产物,是由(  )提出的。A. 乔姆斯基          B. 皮亚杰       C. 维果斯基          D. 海姆斯21.基于新的语文素养观,小学语文课程的具体学习目标不包括 ()。A. 从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学习走向语文素养的培育,是小学语文课程实施的总路线B. 实现“双基目标”,即语文教学中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C. 语文素养不仅包括包括语文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与学习态度D. 在语文课程实施中,教师必须引导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22.小学语文课程发展的基本矛盾是 ()。A. 综合平衡语文课程的多样化功能B. 协调好“语”与“文”、“说”与“写”之间的关系C.“文”“道”之间的平衡与统一D. 实现“语”“文”交融式发展23.现代小学阅读教学需要的是一种新型的文本观,即(  )。A. 忠实观B. 调适观C. 创读观D. 精读观24.在识字教学时,教师教学生识字时要从教给他们相关感性经验、直觉经验入手,这体现了识字教学过程中( )这一原则。A. 音形义结合,着重在字形B. 由形象到抽象,由具体到概括C. 尽量联系一定的语言环境D. 学用结合,及时巩固25. 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这是小学识字教学(  )的目标定位。A. 第一学段(1~2年级)B. 第二学段(3~4年级)C. 第三学段(5~6年级)D. 第四学段(7~9年级)2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散识字主张边识字边阅读、随课文识字B. 分散识字具有许多集中识字难以比拟的优势C. 集中识字不等于孤立识字,要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D. 分散识字教学法出示生字的主要方法是“基本字带字”27.小学阅读教学的核心目的是  ()。丰富小学生的阅读知识            B.发展小学生的阅读素养C.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技能            D. 训练小学生的阅读方法28.精细加工理论是由(  )提出的。A.瑞格卢斯B.加涅C.梅瑞尔D.肯普29.教师在上课时通过课文插图、教学挂图及配套的音、像等多种媒体来创设一种教学意境,把抽象的文字变得形象、可感、生动,这是基于()的语文教学内容设计策略。A. 意义模块             B. 概念图与思维导图C. 非指示性教学理念     D. 教学生态式30.语文能力不包括下列哪种能力? (  )A. 听说能力B. 阅读能力C. 写作能力D. 书写能力31.( )是语文课程的核心。A. 课程目标B. 课程内容C. 课程资源D. 课程标准32.小学语文教材开发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充分利用母语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这体现了()开发理念。A. 心理性             B.民族性C. 开放性             D.整体性33.国家对处在小学第二学段(3~4年级)的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要求是  ( )。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B.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C.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D.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34.阅读教学中语段教学的最高目的,是  ( )。吃透整段的核心思想B. 体会表达中的语感C. 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与表达顺序D. 引导小学生学会批判性地表达自己看法35.下列不属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的是 ( )。A. 语文基本功训练       B.基本语言思维能力锻炼C. 教师基本素养训练     D.人文素养教育36. 下列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点是“学”而非“教”B. 构建以小学生语文学习活动为基点的语文课程形态C. 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必须坚持“按照教的过程来设计学的过程”的原则D. 未来小学语文教学将更强调培养小学生的基础语言学力37. ( )、教材、教师和学生构成课程的 “生态环境”。A. 环境B. 教学设备C. 校园建筑D. 课程安排38.教师在上课时通过课文插图、教学挂图及配套的音、像等多种媒体来创设一种教学意境,把抽象的文字变得形象、可感、生动,这是基于()的语文教学内容设计策略。A. 意义模块B. 教学生态式C. 非指示性教学理念D. 概念图与思维导图39. 将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分为前置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是按照下列哪种方式划分的?(    )A. 依据评价实施的时间顺序B. 依据评价主体的身份C. 依据评价对象的范畴D. 教学依据评价内容的目标领域40. 提出语言发展大致可分为语言生活、语言体系、语言文化三个阶段的是下列哪一个理论?  (  )A.语言整体教学理论B.语言发展阶段论C.语言习得与教学理论D.语言对话理论41、新中国成立后,设立语文课程,“语文”的含义是(    )。A 语为语言,文为文学         B 语为国语,文为国文C 语为语言,文为“文言”     D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42、现行教学大纲对一、二、三年级安排的识字量为分别为(    )。A 400 、700 、600         B 400 、750 、550C 400 、600 、300         D 300 、400 、50043、评估要做到(    )。A 科学、全面     B 客观、详尽     C 全面、细致    D 科学、客观44、对语文教学目的的表述最全面、最准确的大纲是(    )。A 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B 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C 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D 《义务教育大纲》45、结合作文,训练听说的方式是(    )A 看图说话      B 听辨训练    C 口头作文    D 答问训练46、识字教学要“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识字的能力”。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    )。A 生活、实践的观点       B 自觉能动性的观点C 联系、发展的观点       D 辩证统一的观点47、识字的最终目的是(    )。A 会读     B 会写     C 会讲     D 会用48、目前,小学语文质量评估的发展方向是提倡(    )。A 百分制     B 等级制      C 评语制       D 等级制加激励性评语49、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    )。A 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     B 建立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和教学评估体系C 深化课程、教材改革       D 改进课堂教学50、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阶段性决定了小学语文的基本功训练(    )A 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的结合     B 螺旋式上升的C 直线式上升的       D 由感性到理性的不断飞跃51、(   )提出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启发教育原理。A 三字经         B 论语         C 大学         D 学记52、成绩评定的依据是(     )A 教学内容     B 学生的实际情况 C 教学大纲    D 教材53、“文道统一”的关系决定了______相结合。(     )A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      B思想教育和美育C语言文字训练和美育          D思想教育和文化54、1937—1949年间国民政府小学国语课本主要使用的教科书是(    )A《复兴国语教科书》  B《小学国语常识课本》C《初小国语课本》   D《开明国语课本》55、规定教授科目里有国文科而无读经科的章程是(    )A《奏定学堂章程》   B《钦定学堂章程》C《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 D《小学校教则章程》56、我国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始于(    )A 1962年   B 1987年    C 1990年   D 1992年57、1934年中央苏区教育人民委员部颁布的《小学课程教则大纲》中规定小学实行(    )A 五四制    B 六三制   C 三二制    D 二三制58、我国古代学校教育中语文不单独设课,课程内容主要是(    )A神学       B 哲学       C 伦理道德     D 儒家经典59、听和读属于自外而内的吸收,是信息输入,听读训练培养学生的(    )A 记忆能力  B 理解能力   C 表达能力     D 迁移能力60、日本语言学家西尾实把语言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是(    )A 语言体系  B 语言文化 C 语言生活      D 语言交际61、听话能力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和(    )A辨析力     B 想像力    C 思维力       D 意志力62、首次把听话、说话教学明确定为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是(    )A 1986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B 200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C 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D 1992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大纲》63、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作文,“中心思想”方面的要求是(   )A中心要明确 B中心要突出 C不一定非有中心D只要文章有个主要意思就行64、目前,小学语文质量评估的发展方向是提倡(   )A百分制 B 等级制C 评语制D 等级制加激励性评语65、指导学生作文,要(    )A从内容入手  B从形式入手 C从题目入手  D从确定中心入手66、综合性学习要求“可以结合教材学习内容,适度拓展”的学段是(   )A 幼儿时期  B 低年级C 中年级 D 高年级67、阅读教学最基本的内容和最主要的工作是(    )A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B培养欣赏书面语言的能力C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D学生自己认认真真的读书68、《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以(    )为指导。”A马克思主义 B毛泽东思想C辩证唯物主义D邓小平理论69、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A识字写字教学B 听话说话教学C阅读教学 D作文教学70、判断学生集体的学习质量,目前经常采用的方法是(   )A综合分析 B定性分析 C定量分析 D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71、实现语文教学最优化,必须依靠语文学科的(   )A工具性 B思想性C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D主观能动性72、教学评估要做到( )。A 科学全面   B 客观详尽  C 全面细致  D 客观全面73、为了交流教学经验或心得体会,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听课形式是(   )。A研究性听课  B 交流性听课 C 辅导性听课  D 检查性听课74、以下不属于说话能力要素的是(   )A组织语言的能力 B表情达意的能力C理解语言的能力 D 应变的能力75、一个单元组教材的学习要体现掌握阅读方法的过程即(   )A 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  B 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C 从分析到抽象再到综合  D 从分析到概括再到分析76、我国小学语文成为一门学的时间是(   )A 清朝末期        B 洋务运动时期C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D 五四运动时期77、规定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等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  )A课程标准  B 教学计划  C 教学大纲 D 教育法78、二十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国民政府水平最高的国语教科书是( )A 沈百英沈秉廉主编《复兴国语教科书》 B 叶圣陶主编《开明国语课本》C朱文叔吕伯攸主编《小学国语读本》    D 吴研因主编《国语新读本》79、体现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和间接反映过程的是(  )A 观察  B 理解   C表述  D 思维80、下列不属于张志公先生强调的学好语文“三道关口”的是(  )A 字关  B 词关   C 句关  D 篇章关81、先秦时期通用的识字教材是(   )A 《仓颉篇》 B 《爰历篇》 C 《博学篇》 D 《史籀篇》82、关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初步学会默读,并开始学习略读是在(  )A 低年级 B 中年级 C 高年级 D 大学83、听话能力的前提是(   )A 语言的理解力  B.集中的注意力 C记忆力 D 辨析力84、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的,目的是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监控的评估是(  )A 综合性评佔  B 诊断性评估  C 形成性评估  D 总结性评估85、早在1978年就对语文教学的“费时甚多,收效甚微”提出批评的是(  )A 叶圣陶 B张志公C 吕叔湘 D赵元任86、阅读能力的基础是(  )A 一定的阅读速度 B记忆书面语言的能力C认读书面语言的能力 D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87、“国文”科的名称正式见诸法令始于______年。(  )A 1907 B 1906C 1912 D 192088、我国模仿美国六三三制而颁布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壬戌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癸卯学制89、我国现存最早的识字课本是(  )A 《千字文》 B《百家姓》C《三字经》 D《急就篇》90、将课程定义为是儿童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全部经验的学者(  )A 杜威 B斯宾塞C凯洛夫 D赫尔巴特91、对小学生语文成绩的评估提倡采用的方法是(  )A 记分 B等级C评语 D等级+激励性评语92、在__________中识字,是形、音、义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  )A 写字 B作文C训练 D语言环境93、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共颁布了几部小学语文教育大纲?(  )A 三部     B 四部C 五部     D 六部94、我国实行新学制后供全国使用的第一部脱离蒙学读物性质的语文教材是(  )A 《复兴国语教科书》    B 《最新圈文教科书》C 《小学国语读本》      D 《国语新读本》95、1963年《全日制十二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语文》的主要任务是(   )A 识字教学     B 阅读教学C 背诵练习    D 习作练习96、林崇德在《学习与发羼一中小学生心理能力发展与培养》中提比,语文能力的核心是(   )A 观察    B 分析    C 概括    D 表达97、充分贯彻“字不离词,词不离旬,旬不离篇”原则的识字教学形式是(   )A 集中识字     B 字族文识字C 韵语识字     D 随课文分散识字98、被称作是识字的“拐棍”的是(  )A 汉语拼音     B 汉字笔画C 汉字笔顺     D 偏旁部首99、下列不属于阅读教学基本过程的是(  )A 从读学写,读写结合B 预习,初读课文C 深入学习阅读教学重点内容D 总结学习收获,布置作业100、创造出“字不离词,词不离旬,旬不离文”的小学语文随课文分散识字教学法的是(  )A 霍懋征    B 李吉林C 斯霞      D 丁有宽101、可以反映听话质量的是(  )A 语言的理解力     B 集中的注意力C 记忆力           D 辨析力102、学习完《落花生》这篇课文后,教师引导学生谈谈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然后选择一种熟悉的事物写写。教师此时运用的方法是(  )A 阅读          B 写作C 以写促读      D 以读带写103、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时间是(  )A 18世纪初      B 19世纪初C 20世纪初      D 21世纪初104、教学评估实质上是对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作出的(  )A 价值判断      B 定性分析C 定量分析     D综合分析105、评估者通过谈话、问卷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评估对象进行了解的方法是(  )A 观察法           B 调查法C 测验法          D 资料分析法106、以“指导学生围绕—个中心意思分几个段落完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为写作教学的重点的学段是(  )A 幼儿时期     B 一二年级C 三四年级     D 五六年级107、清末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最具代表性的教科书是(  )A 复兴国语教科书    B 开明国语课本C 最新国文教科书     D共和国国文教科书108、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围绕的中心是(  )A教学目标    B学生的学法    C教学方法    D教学模式109、小学语文期中和期末考试测试属于( )A诊断性评估    B单项评估    C分类评估   D综合性评估110、口语交际中,一方要根据另一方的反应作出相应的反应,而且听者和说者的地位随着交流的需要也在不断地转化,这体现了口语交际的( )A大众化    B互动性    C生动性    D灵活性111、我国古代的蒙学教材“三百千”是用于训练( )A识字    B阅读    C写作    D口语交际112、为了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而设置的课程形态是(  )A识字与写字    B口语交际    C综合性学习    D阅读113、对学生上语文课时是否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躐跃发言的评估属于(  )A 诊断性评估           B语文学习知识的评估C语文学习态度的评估    D语文学习能力的评估114、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却不知道问的是什么,这可能是因为老师在平时教学中(A)A没能有意识地进行听的训练    B没能有意识地进行想象训练C没能有意识地进行说话训练    D没能有意识地进行观察训练115、教材开本的大小字体装帧插图等均属于(  )A选文设计    B练习设计    C.版式设计   D外观设计116、成绩评定的依据是(  )A教学内容 B教学大纲C学生的实际情况 D教材117、1913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规定初小和高小均设(C)A中国文字科 B中国文学科C国文科 D语文科118、南北朝时期梁国周兴嗣所编的蒙学读本是( B)A《急就篇》 B《千字文》C《三字经》 D《百家姓》119我国实行新学制后供全国使用的第一部脱离蒙学读物性质的语文教材是( A)A《最新国文教科书》 B《共和国国文教科书》C《复兴国语教科书》 D《开明国语课本》120、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是(  )A课外阅读 B课堂教学C读写结合 D听说结合121、读写结合的基本途径是( C)A以读带写 B以写带读C抓住读和写的共同点进行训练 D以上三者都不对122、反映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与感受能力的是(   )A命题的能力 B立意的能力C选材的能力 D组材的能力123、在交流过程中,能根据交际对象的具体情况以及情绪变化及时调整自己表达的内容与方式的能力是(  )A倾听能力 B表达能力C应对能力 D交际能力124、下列口语交际训练要求中,属于小学高年级着重训练的是(  )A指导学生听清楚一段话 B指导学生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C指导学生明确地讲述见闻 D训练学生当众作简短发言125、首次把“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结构体系中的文件是(  )A 1992年的《义务教育大纲》B 2000年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C 2001年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D 2011年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126、用考试分数评价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属于(  )A定量评价 B定性评价C内容评价 D单项评价127、对语文学习的某一方面,如阅读,进行的评估称为( )A诊断性评估 B形成性评估C单项评估 D综合评估128、创造出“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随课文分散识字教学法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是(  )A斯霞 B霍懋征C袁瑢 D李吉林多选题1、识字的工具主要指(         )A 汉语拼音 B 识字方法 C 汉字的基础知识D 查字典的习惯 E 查字典的知识2、小学语文教学评估的主要功能是(         )A鉴定    B 反馈  C 激励   D 调节  E 定向3、学生识字能力形成的标志是(         )A 不写错别字               B 能用普通话读准字音C 能独立运用识字工具    D 学习并掌握字的音形义E 能在教师指导下掌握生字4、1913年颁布的《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较为重要的规定是(         )A 将清末的“中国文学”科统称为“国文”科B 废除读经科C 提倡白话文D 注重写字教学E 提出国文教学要练习口语5、苏区小学国语读本的主要特点有(         )A 密切联系生产劳动             B 密切联系苏区群众生活实际C 密切联系土地革命战争实际   D 注意儿童特点E 读本通俗生动6、常用的阅读方法包括(         )A 边读边想        B 联系上下文   C 联系生活实际D 联系自身情感体验 E 圈画批注7、阅读教学比较传统的基本教学结构包括(         )A 初读—细读—精读—巩固、练习—课内外结合B 听-看-读C 初步综合—深入分析—进—步综合D 全文初探—重点深究—通篇会意—领会表达—读后练习E 练习—初读—细读—综合8、“癸卯学制”中初等小学设中国文字科,其内容有(  )A 识字  B 读文 C 作文  D 书法 E 习官话9、下列能够体现语文工具性的有(   )A 人们惜助语言获取信息B 人们运用语言进行思维活动C 人们通过语言表达思维感情D 人们通过语言对彼此行为施加影响E 语言是文化得以积淀和传承的载体10、教材的版式包括(   )A 开本大小 B 字体  C 命题  D 组材   E 装帧11、思维的形式包括 (   )A 概念 B 观察  C 理解   D 判断    E 推理12、下列属于集中识字的有(    )A  以词句带字  B 反义词归类  C 会意字归类  D 形声字归类 E 看图归类识字13、下列方法中有助于培养记忆力的有(   )A理解记忆法 B反复记忆法C 交谈记忆法 D 列表记忆法E口诀记忆法14、写作教学中培育学生想象力的重要策略有(   )A 以写促读  B 以读带写 C 提髙语言丧达能力 D 表象导入E想象性写作15、听说教学与发展思维之间的关系是(   )A 思维是听话、说话的基础 B思维对听话、说话起组织调控作用C听说训练能促进思维发展 D思维与听说没有明显关系E 听说训练不能促进思维发展16、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统一的原则是指(   )A 二者是辨证统一关系 B语文教学要加强与客观事物的联系C在认识事物的训练中要密切联系语言文字 D自觉地进行思想教育E 采用启发式教学17、对于处理评估信息的方法正确的说法是(   )A 应有定性分析 B应有定量分析C定性定量分析应有机结合 D语文学科应以定性分析为主E 语文学科应以定量分析为主18、课外阅读的意义主要有(  )A 是课内阅读的延伸 B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C有利于完成作业 D有利于学生提高认识陶冶情操E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19、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的特点主要有(   )A调整了大纲结构    B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C面向全体学生,适当降低了语文教学要求 D各年级教学要求目的明确、具体E 首次提出素质教育20、识字的质量标准是( )A 会读 B会写C 会讲 D会用E识字能力21、国语运动提出的主要主张是(   )A 提倡白话文 B提倡言文一致C提倡学习语文 D提倡国语统一E 提倡学习古典文言文22、教学大纲的主要功能有(   )A编写教科书的依据B评定学生成绩的依据C进行教学的依据D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依据E评定学校等级的依据23、边区政府小学国语课本存在的问题有(  )A政治色彩浓厚B忽视民族特色C. 内容脱离实际D知识性生不强E文言文过多24、北师大版教科书的指导思想包括(   )A兴趣先导B学会学习C陶冶审美D整体推进E文化积累25、下列不属于设计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应注意的问题的是(  )A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B以教学大纲为依据C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和相关经验D确定固定又精确的教学目标E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26、正确的执笔应做到(  )A指实B掌虚C腕曲D笔点E肩平27、不同题材的文章侧重的教学目标不同,下列属予侧墅唐感目标的有(  )A诗歌    B科技文    C散文D故事    E说明文28、阅读课文时需重点理解的句子类型有(  )A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B含义深刻的句子C简单句D结构复杂句子E与学生生活较近的句子三、名词解释1. 课程2. 归类识字3. 小学语文课程4. 成长=经验+反思5. 语言整体性6. 语文组块教学7. 小学生阅读素养8. 分解字形能力9. 范例式教学策略10. 口语交际素养1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12. 情景教学法13. 说话能力14. 集中识字法15.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16. 有形课程资源和无形课程资源17. 语文教学双轨运行18. 汉字19. 简明语文课堂20. 语商四、判断题1.生活是语言的源头活水,学生的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等都要以生活为依托,生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资源总库。      ( )2.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预设,如提前备课,不打无备之战。   ( )3. 小学生的阅读素养即指学生的阅读知识、阅读技能。     ( )4. 小学生顺利展开口语交际活动的心理条件是在交际中对价值观的选择和判断。   ( )5.研读阅读文本要“忌搬”,即过去偏离作者的大体意图与价值取向,导致文本解读与文本之间差距较大。      ( )6.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胡”为基本字带出来一组字“湖、糊、葫、蝴”等,这种识字法是分散识字法。    ( )7. 现代语文教学是知识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利无害。       ( )8.作文教学的双重转化理论中从“事物”到“认识”再从“认识”到“表现”。   ( )9.教师专业素养的三种元素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  ( )10.小学生语文素养包括两个重要方面:其一是语段整体感知能力,其二是语段语段篇章结构的分析能力。       ( )11.把生活感受、情感体验抒发与习作训练、语言表达活动合二为一,是“放飞想象式”作文训练的操作性思路。      ()12. 教学大纲的语言多以量化规定性的语言进行阐述,给教育者自己发挥智慧的空间少。  ()13.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中唯一的语文课程资源。         ()14. 教学对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导形式,是小学生与小学语文教师之间实现认识、精神、价值互构的基本途径,对话精神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科学化的精髓。      ()15.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同步”不是亦步亦趋,而是基于学生的“基础”但又适度超越学生的“基础”,努力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最优化发展。       ()16.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基本构成要素是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审美素养与阅读能力。     ()17.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教学同步,立体开放,人文交融,课内外沟通。       ()18.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最高阶段或最后阶段,是小学生听、说、读等能力的集结点与汇聚点。 ()19.“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属于小学第二学段作文教学的阶段目标。       ()20.在写作中, 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转化主要依赖于思维活动。()21. 小学语文教学无需预设,小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来自生成性教学环节。()22. 能听懂少年儿童广播,听故事能边听边想像是小学二年级听话教学的要求。 ()23.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最佳期是学龄期开始10年内。 ()24. 小学低年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25. 看图或观察事物以后,能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这是小学一年级说话教学的要求。( )26.现代小学语文课提倡从“做语文课”走向“教语文课”。    ( )27.识字就是读准“字音”,辨清“字形”,了解“字义”。      ( )28.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小学生对语段整体感知的能力。 ( )29.小学二年级作文教学要达到“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这一目标。                       ( )30.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要密切关注小学生对语篇的整体把握能力。                                               ( )31. 好“课”内在的逻辑是思维逻辑与生活逻辑,其中思维逻辑确保着知识的认识之“序”,生活逻辑确保着知识的价值之“序”。 ()32. 作文教学中要提倡活动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讲真话、表达真情实感。      ()33. 传统语文教学——语感教学法,现代语文教学——知识教学法,都有其弊端。 ()34. 语言与思维是互为一体两面的关系——思维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与外在形态,语言是思维的内核与实质。()35. 小学语文教学是价值性、人文性色彩明显的教学形态,文以载道、文道合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特点。()36. 抽象思维是语言具体、形象、鲜明、生动的基础和根源。 ()37. 学生在毫无相应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的情境下学习字音,也能以音传义。()38.会写用是词语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语文教师引导小学生学会读准字音的过程。                                            ()39.现代小学阅读教学需要一种新型的文本观,即创读式的文本观。 ()40.作文教学是对学生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等能力的一次综合训练。 ( )41、教学法就是教学方法。 (    )42、语文课程标准未对汉语拼音教学提出要求。  (    )43、识字是巩固写字的重要手段。    (    )44、书空是按照某字的笔顺唱读笔画名称,同时以食指在空中进行模拟书写的写字练习活动。  (    )45、口语交际过程由编码――发码――传码――收码――解码五个阶段构成。  (    )46、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这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提出的要求。  (    )47、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总体目标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得到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促使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语文课外实践中丰富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    )48、语文课程是我国中小学的核心课程,在各科教学中处于基础地位。 (    )49、小学语文基本功能训练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循序渐进逐步加深不断提高。。 (   )50、口头语言允许省略压缩;书面语言比较准确连贯。(    )51、听懂:指能听明白讲话人在说什么,并能抓住讲话的中心和要点,体会出话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   )52、阅读是巩固写字的重要手段。    (  )53、蒙学:即启蒙之学,特指对儿童所进行的启蒙教育,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大学。(   )54、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对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导向性作用。教学目标明确,才能积极地引导学生展开教学活动,一步一步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取得预测的效果。(     )55、识字的最终目的是会讲。 (  )56、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作文,“中心思想”方面的要求是只要文章有个主要意思就行。(    )57、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  )58、 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写字环节。   (    )59、教学过程最优化:在现代学校中,教学过程最优化被理解为选择这一种教学方法,它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效果。(  )60、教学民主教学中,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不同意见要持欢迎的态度;对学生敢于发表创见的精神应当给予充分肯定,并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使问题得以妥善解决。只要学生的见解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61、识字能力是自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有了识字能力,能轻松地完成识字任务,还为独立阅读书刊,吸收各种文化科学知识,为进行书面表达创造了有利条件。 (   )62、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朗读环节。   (    )63、如学生没有主动精神,思维处于睡眠状态,教师力气花得再多,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64、质教育是80年代针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提出来的,它是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所规定的教育目的,面向全体受教育者,着眼于他们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的教育。进行素质教育是我国,也是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65、从科学性质教学目的来看,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应当是一致的,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语文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   )66、充分利用母语环境,挖掘语文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在广阔的背景下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语文能力。(   )五、简答题1. 简述小学语文课程的人文性。2.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独特素养包括那些内容。3. 简述语言习得与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简述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对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启示。5. 简述字理识字教学法的一般程序。6. 简述小学生口语交际素养的结构。7. 简述识字对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8. 简述“四位一体”教学目标设计的内容。9. 简述有形课程资源和无形课程资源 。10. 简述几种特色口语交际教学方法(至少举三种)。11. 小学语文教师作为语文教师的专门素养包括那些内容。12. 简述说话能力的内容13. 简述语文素养的“两维”观。14. 简述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特征。15. 简述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中的看图说话法。16. 简述阅读教学中句子教学的基本任务。六、论述题1论述:一名优秀语文教师如何在日常语文教学活动中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来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素养。2试论述小学作文教学方法中的分格训练法。3试述小学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4 试论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字族文识字教学法,并举例阐述。

《小学语文教学论》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大课程——小教学观”认为( )。

课程不仅包含教学活动,还包含丰富的内容,课程是内容与过程的统一

B. 课程与教学具有各自相对独立的实践活动内容与指涉对象

C. 课程只是教学活动的内容与对象,即教学内容

D. 教学活动的外延相对而言宽广地多

下列不属于“语言文化”说的观点的是 ( )。

语言学习、语文课程离不开文化的学习,人的语言能力中包含着一定的文化素质

语言与文化构成了一个民族存在的象征,语言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文化才是语言的实质性内容

C. 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文学教学,语言只是文学的内容与实质而已

D.语文教学应该是“语文教育”,是一种“大语文观”

3. 教会学生规范、准确、流畅、流利地与人交流,教会学生善于用书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立场与感情,是小学生( )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本语文知识学习                B. 基本语言能力训练

C. 语言思维能力训练                D. 基本人文素养教育

4. 有效教学的核心构成要素是( )。

教学目标               B. 教学方式

C. 教学评价               D. 教学效果

5. 我国现行《大纲》或《标准》把小学阶段的识字量确定为(  )字左右。

A. 1700     B. 2000    C. 2500      D.3000

6. 以下哪一项不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 )

语文化              B. 一体化

C. 整合化              D. 简单化

7.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的创造的教学进程设计策略是  ( )。

A.  问题——探究式教学设计         B.传递──接受式教学设计、

C.  自学──辅导式教学设计           D.范例式教学设计

下列哪项不是立体多维的知识结构?(  )

A. 教什么的知识                        B. 教给谁的指使

C. 如何教的知识                        D. 工具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背景性知识

小学生口语交际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是( )。

A. 听话能力                 B. 说话能力

C. 表达方式的选择           D. 表达愿望与信心

某教师就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实话实说”等节目中所涉及的话题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这种教学法是( )。

A. 教学内容延伸法            B.看图说话法

C. 主题会话法                D.情景创设法

11.狭义上讲,小学语文教材是指( )。

练习册      B. 辅导资料    C. 教科书        D. 教学实物

12.下列关于小学语文教材功能说法不正确的是( )。

小学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载体。

B. 小学语文教材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辅助。

C. 小学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凭借。

D. 小学语文教材是编写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依据。

13.提倡语文教学不单纯是语言能力训练,而是是“语文教育”,是一种“大语文观”的是 ( )。

A.“语言文字”说             B.“语言文学”说

C. “语言文化”说            D. “语言文章”说

14. 下列关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是对小学生语文学习活动提出的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一个基本性的要求。

B.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教材之间无多大关系

C.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基本的原则和结果都有硬性的要求和指标

D.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给教师自己发挥智慧的空间很少

15.认为课程与教学之间既有共同的组成部分,又有互不干涉的方面,这是( )。

A. “小课程——大教学观”    B.“大课程——小教学观”

C.   课程平行于教学观        D. 课程与教学相互交叉观

16. 在2001年新颁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哪一项不是小学语文课程性质的主调与关键词。 ( )

A. 工具性        B.人文性       C. 文化性            D.思想性

17.”良加“米”念作粮,我家的粮食堆满仓。良加三点念作浪,朵朵浪花闪银光”。这种教学法是 ( )。

A. 字理识字教学            B.注音识字教学法

C. 分散识字教学法          D.字族文识字教学法

18.小学生从初步掌握母语到形成熟练技能的关键期是( )。

A. 1—3岁                B. 3—6岁

C. 6—16岁               D. 10岁以后

19.认为语言的学习过程就是语言规则“内化”的过程是下列哪种语言能力说?(  )

A. 乔姆斯基的“先天语言能力”说

B. 海姆斯的“交际能力”说

C. “知识技能”二分说

D. “三能力综合”说

20.人的语文能力的发展是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社会文化历史发展  和人类智慧的产物,是由(  )提出的。

A. 乔姆斯基          B. 皮亚杰       C. 维果斯基          D. 海姆斯

21.基于新的语文素养观,小学语文课程的具体学习目标不包括 ()。

A. 从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学习走向语文素养的培育,是小学语文课程实施的总路线

B. 实现“双基目标”,即语文教学中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C. 语文素养不仅包括包括语文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与学习态度

D. 在语文课程实施中,教师必须引导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2.小学语文课程发展的基本矛盾是 ()。

A. 综合平衡语文课程的多样化功能

B. 协调好“语”与“文”、“说”与“写”之间的关系

C.“文”“道”之间的平衡与统一

D. 实现“语”“文”交融式发展

23.现代小学阅读教学需要的是一种新型的文本观,即(  )。

A. 忠实观

B. 调适观

C. 创读观

D. 精读观

24.在识字教学时,教师教学生识字时要从教给他们相关感性经验、直觉经验入手,这体现了识字教学过程中( )这一原则。

A. 音形义结合,着重在字形

B. 由形象到抽象,由具体到概括

C. 尽量联系一定的语言环境

D. 学用结合,及时巩固

25. 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这是小学识字教学(  )的目标定位。

A. 第一学段(1~2年级)

B. 第二学段(3~4年级)

C. 第三学段(5~6年级)

D. 第四学段(7~9年级)

2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分散识字主张边识字边阅读、随课文识字

B. 分散识字具有许多集中识字难以比拟的优势

C. 集中识字不等于孤立识字,要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D. 分散识字教学法出示生字的主要方法是“基本字带字”

27.小学阅读教学的核心目的是  ()。

丰富小学生的阅读知识            B.发展小学生的阅读素养

C.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技能            D. 训练小学生的阅读方法

28.精细加工理论是由(  )提出的。

A.瑞格卢斯

B.加涅

C.梅瑞尔

D.肯普

29.教师在上课时通过课文插图、教学挂图及配套的音、像等多种媒体来创设一种教学意境,把抽象的文字变得形象、可感、生动,这是基于()的语文教学内容设计策略。

A. 意义模块             B. 概念图与思维导图

C. 非指示性教学理念     D. 教学生态式

30.语文能力不包括下列哪种能力? (  )

A. 听说能力

B. 阅读能力

C. 写作能力

D. 书写能力

31.( )是语文课程的核心。

A. 课程目标

B. 课程内容

C. 课程资源

D. 课程标准

32.小学语文教材开发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充分利用母语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这体现了()开发理念。

A. 心理性             B.民族性

C. 开放性             D.整体性

33.国家对处在小学第二学段(3~4年级)的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要求是  ( )。

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B.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C.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D.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34.阅读教学中语段教学的最高目的,是  ( )。

吃透整段的核心思想

B. 体会表达中的语感

C. 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与表达顺序

D. 引导小学生学会批判性地表达自己看法

35.下列不属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的是 ( )。

A. 语文基本功训练       B.基本语言思维能力锻炼

C. 教师基本素养训练     D.人文素养教育

36. 下列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点是“学”而非“教”

B. 构建以小学生语文学习活动为基点的语文课程形态

C. 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必须坚持“按照教的过程来设计学的过程”的原则

D. 未来小学语文教学将更强调培养小学生的基础语言学力

37. ( )、教材、教师和学生构成课程的 “生态环境”。

A. 环境

B. 教学设备

C. 校园建筑

D. 课程安排

38.教师在上课时通过课文插图、教学挂图及配套的音、像等多种媒体来创设一种教学意境,把抽象的文字变得形象、可感、生动,这是基于()的语文教学内容设计策略。

A. 意义模块

B. 教学生态式

C. 非指示性教学理念

D. 概念图与思维导图

39. 将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分为前置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是按照下列哪种方式划分的?(    )

A. 依据评价实施的时间顺序

B. 依据评价主体的身份

C. 依据评价对象的范畴

D. 教学依据评价内容的目标领域

40. 提出语言发展大致可分为语言生活、语言体系、语言文化三个阶段的是下列哪一个理论?  (  )

A.语言整体教学理论

B.语言发展阶段论

C.语言习得与教学理论

D.语言对话理论

41、新中国成立后,设立语文课程,“语文”的含义是(    )。

A 语为语言,文为文学         B 语为国语,文为国文

C 语为语言,文为“文言”     D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

42、现行教学大纲对一、二、三年级安排的识字量为分别为(    )。

A 400 、700 、600         B 400 、750 、550

C 400 、600 、300         D 300 、400 、500

43、评估要做到(    )。

A 科学、全面     B 客观、详尽     C 全面、细致    D 科学、客观

44、对语文教学目的的表述最全面、最准确的大纲是(    )。

A 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B 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C 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D 《义务教育大纲》

45、结合作文,训练听说的方式是(    )

A 看图说话      B 听辨训练    C 口头作文    D 答问训练

46、识字教学要“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识字的能力”。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    )。

A 生活、实践的观点       B 自觉能动性的观点

C 联系、发展的观点       D 辩证统一的观点

47、识字的最终目的是(    )。

A 会读     B 会写     C 会讲     D 会用

48、目前,小学语文质量评估的发展方向是提倡(    )。

A 百分制     B 等级制      C 评语制       D 等级制加激励性评语

49、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    )。

A 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     B 建立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和教学评估体系

C 深化课程、教材改革       D 改进课堂教学

50、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阶段性决定了小学语文的基本功训练(    )

A 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的结合     B 螺旋式上升的

C 直线式上升的       D 由感性到理性的不断飞跃

51、(   )提出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启发教育原理。

A 三字经         B 论语         C 大学         D 学记

52、成绩评定的依据是(     )

A 教学内容     B 学生的实际情况 C 教学大纲    D 教材

53、“文道统一”的关系决定了______相结合。(     )

A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      B思想教育和美育

C语言文字训练和美育          D思想教育和文化

54、1937—1949年间国民政府小学国语课本主要使用的教科书是(    )

A《复兴国语教科书》  B《小学国语常识课本》

C《初小国语课本》   D《开明国语课本》

55、规定教授科目里有国文科而无读经科的章程是(    )

A《奏定学堂章程》   B《钦定学堂章程》

C《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 D《小学校教则章程》

56、我国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始于(    )

A 1962年   B 1987年    C 1990年   D 1992年

57、1934年中央苏区教育人民委员部颁布的《小学课程教则大纲》中规定小学实行(    )

A 五四制    B 六三制   C 三二制    D 二三制

58、我国古代学校教育中语文不单独设课,课程内容主要是(    )

A神学       B 哲学       C 伦理道德     D 儒家经典

59、听和读属于自外而内的吸收,是信息输入,听读训练培养学生的(    )

A 记忆能力  B 理解能力   C 表达能力     D 迁移能力

60、日本语言学家西尾实把语言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是(    )

A 语言体系  B 语言文化 C 语言生活      D 语言交际

61、听话能力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和(    )

A辨析力     B 想像力    C 思维力       D 意志力

62、首次把听话、说话教学明确定为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是(    )

A 1986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B 200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C 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D 1992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大纲》

63、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作文,“中心思想”方面的要求是(   )

A中心要明确 B中心要突出 C不一定非有中心D只要文章有个主要意思就行

64、目前,小学语文质量评估的发展方向是提倡(   )

A百分制 B 等级制C 评语制D 等级制加激励性评语

65、指导学生作文,要(    )

A从内容入手  B从形式入手 C从题目入手  D从确定中心入手

66、综合性学习要求“可以结合教材学习内容,适度拓展”的学段是(   )

A 幼儿时期  B 低年级C 中年级 D 高年级

67、阅读教学最基本的内容和最主要的工作是(    )

A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B培养欣赏书面语言的能力

C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D学生自己认认真真的读书

68、《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以(    )为指导。”

A马克思主义 B毛泽东思想C辩证唯物主义D邓小平理论

69、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

A识字写字教学B 听话说话教学C阅读教学 D作文教学

70、判断学生集体的学习质量,目前经常采用的方法是(   )

A综合分析 B定性分析 C定量分析 D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71、实现语文教学最优化,必须依靠语文学科的(   )

A工具性 B思想性C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D主观能动性

72、教学评估要做到( )。

A 科学全面   B 客观详尽  C 全面细致  D 客观全面

73、为了交流教学经验或心得体会,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听课形式是(   )。

A研究性听课  B 交流性听课 C 辅导性听课  D 检查性听课

74、以下不属于说话能力要素的是(   )

A组织语言的能力 B表情达意的能力C理解语言的能力 D 应变的能力

75、一个单元组教材的学习要体现掌握阅读方法的过程即(   )

A 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  B 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

C 从分析到抽象再到综合  D 从分析到概括再到分析

76、我国小学语文成为一门学的时间是(   )

A 清朝末期        B 洋务运动时期

C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D 五四运动时期

77、规定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等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  )

A课程标准  B 教学计划  C 教学大纲 D 教育法

78、二十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国民政府水平最高的国语教科书是( )

A 沈百英沈秉廉主编《复兴国语教科书》 B 叶圣陶主编《开明国语课本》

C朱文叔吕伯攸主编《小学国语读本》    D 吴研因主编《国语新读本》

79、体现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和间接反映过程的是(  )

A 观察  B 理解   C表述  D 思维

80、下列不属于张志公先生强调的学好语文“三道关口”的是(  )

A 字关  B 词关   C 句关  D 篇章关

81、先秦时期通用的识字教材是(   )

A 《仓颉篇》 B 《爰历篇》 C 《博学篇》 D 《史籀篇》

82、关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初步学会默读,并开始学习略读是在(  )

A 低年级 B 中年级 C 高年级 D 大学

83、听话能力的前提是(   )

A 语言的理解力  B.集中的注意力 C记忆力 D 辨析力

84、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的,目的是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监控的评估是(  )

A 综合性评佔  B 诊断性评估  C 形成性评估  D 总结性评估

85、早在1978年就对语文教学的“费时甚多,收效甚微”提出批评的是(  )

A 叶圣陶 B张志公

C 吕叔湘 D赵元任

86、阅读能力的基础是(  )

A 一定的阅读速度 B记忆书面语言的能力

C认读书面语言的能力 D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

87、“国文”科的名称正式见诸法令始于______年。(  )

A 1907 B 1906

C 1912 D 1920

88、我国模仿美国六三三制而颁布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壬戌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癸卯学制

89、我国现存最早的识字课本是(  )

A 《千字文》 B《百家姓》

C《三字经》 D《急就篇》

90、将课程定义为是儿童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全部经验的学者(  )

A 杜威 B斯宾塞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91、对小学生语文成绩的评估提倡采用的方法是(  )

A 记分 B等级

C评语 D等级+激励性评语

92、在__________中识字,是形、音、义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  )

A 写字 B作文

C训练 D语言环境

93、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共颁布了几部小学语文教育大纲?(  )

A 三部     B 四部

C 五部     D 六部

94、我国实行新学制后供全国使用的第一部脱离蒙学读物性质的语文教材是(  )

A 《复兴国语教科书》    B 《最新圈文教科书》

C 《小学国语读本》      D 《国语新读本》

95、1963年《全日制十二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语文》的主要任务是(   )

A 识字教学     B 阅读教学

C 背诵练习    D 习作练习

96、林崇德在《学习与发羼一中小学生心理能力发展与培养》中提比,语文能力的核

心是(   )

A 观察    B 分析    C 概括    D 表达

97、充分贯彻“字不离词,词不离旬,旬不离篇”原则的识字教学形式是(   )

A 集中识字     B 字族文识字

C 韵语识字     D 随课文分散识字

98、被称作是识字的“拐棍”的是(  )

A 汉语拼音     B 汉字笔画

C 汉字笔顺     D 偏旁部首

99、下列不属于阅读教学基本过程的是(  )

A 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B 预习,初读课文

C 深入学习阅读教学重点内容

D 总结学习收获,布置作业

100、创造出“字不离词,词不离旬,旬不离文”的小学语文随课文分散识字教学法的是(  )

A 霍懋征    B 李吉林

C 斯霞      D 丁有宽

101、可以反映听话质量的是(  )

A 语言的理解力     B 集中的注意力

C 记忆力           D 辨析力

102、学习完《落花生》这篇课文后,教师引导学生谈谈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

然后选择一种熟悉的事物写写。教师此时运用的方法是(  )

A 阅读          B 写作

C 以写促读      D 以读带写

103、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时间是(  )

A 18世纪初      B 19世纪初

C 20世纪初      D 21世纪初

104、教学评估实质上是对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作出的(  )

A 价值判断      B 定性分析

C 定量分析     D综合分析

105、评估者通过谈话、问卷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评估对象进行了解的方法是(  )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测验法          D 资料分析法

106、以“指导学生围绕—个中心意思分几个段落完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做到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为写作教学的重点的学段是(  )

A 幼儿时期     B 一二年级

C 三四年级     D 五六年级

107、清末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最具代表性的教科书是(  )

A 复兴国语教科书    B 开明国语课本

C 最新国文教科书     D共和国国文教科书

108、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围绕的中心是(  )

A教学目标    B学生的学法    C教学方法    D教学模式

109、小学语文期中和期末考试测试属于( )

A诊断性评估    B单项评估    C分类评估   D综合性评估

110、口语交际中,一方要根据另一方的反应作出相应的反应,而且听者和说者的地位随着交流的需要也在不断地转化,这体现了口语交际的( )

A大众化    B互动性    C生动性    D灵活性

111、我国古代的蒙学教材“三百千”是用于训练( )

A识字    B阅读    C写作    D口语交际

112、为了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而设置的课程形态是(  )

A识字与写字    B口语交际    C综合性学习    D阅读

113、对学生上语文课时是否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躐跃发言的评估属于(  )

A 诊断性评估           B语文学习知识的评估

C语文学习态度的评估    D语文学习能力的评估

114、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却不知道问的是什么,这可能是因为老师在平时教学中(A)

A没能有意识地进行听的训练    B没能有意识地进行想象训练

C没能有意识地进行说话训练    D没能有意识地进行观察训练

115、教材开本的大小字体装帧插图等均属于(  )

A选文设计    B练习设计    C.版式设计   D外观设计

116、成绩评定的依据是(  )

A教学内容 B教学大纲

C学生的实际情况 D教材

117、1913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规定初小和高小均设(C)

A中国文字科 B中国文学科

C国文科 D语文科

118、南北朝时期梁国周兴嗣所编的蒙学读本是( B)

A《急就篇》 B《千字文》

C《三字经》 D《百家姓》

119我国实行新学制后供全国使用的第一部脱离蒙学读物性质的语文教材是( A)

A《最新国文教科书》 B《共和国国文教科书》

C《复兴国语教科书》 D《开明国语课本》

120、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是(  )

A课外阅读 B课堂教学

C读写结合 D听说结合

121、读写结合的基本途径是( C)

A以读带写 B以写带读

C抓住读和写的共同点进行训练 D以上三者都不对

122、反映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与感受能力的是(   )

A命题的能力 B立意的能力

C选材的能力 D组材的能力

123、在交流过程中,能根据交际对象的具体情况以及情绪变化及时调整自己表达的内容与方式的能力是(  )

A倾听能力 B表达能力

C应对能力 D交际能力

124、下列口语交际训练要求中,属于小学高年级着重训练的是(  )

A指导学生听清楚一段话 B指导学生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C指导学生明确地讲述见闻 D训练学生当众作简短发言

125、首次把“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结构体系中的文件是(  )

A 1992年的《义务教育大纲》

B 2000年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C 2001年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D 2011年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126、用考试分数评价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属于(  )

A定量评价 B定性评价

C内容评价 D单项评价

127、对语文学习的某一方面,如阅读,进行的评估称为( )

A诊断性评估 B形成性评估

C单项评估 D综合评估

128、创造出“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随课文分散识字教学法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是(  )

A斯霞 B霍懋征

C袁瑢 D李吉林

多选题

1、识字的工具主要指(         )

A 汉语拼音 B 识字方法 C 汉字的基础知识

D 查字典的习惯 E 查字典的知识

2、小学语文教学评估的主要功能是(         )

A鉴定    B 反馈  C 激励   D 调节  E 定向

3、学生识字能力形成的标志是(         )

A 不写错别字               B 能用普通话读准字音

C 能独立运用识字工具    D 学习并掌握字的音形义

E 能在教师指导下掌握生字

4、1913年颁布的《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较为重要的规定是(         )

A 将清末的“中国文学”科统称为“国文”科

B 废除读经科

C 提倡白话文

D 注重写字教学

E 提出国文教学要练习口语

5、苏区小学国语读本的主要特点有(         )

A 密切联系生产劳动             B 密切联系苏区群众生活实际

C 密切联系土地革命战争实际   D 注意儿童特点

E 读本通俗生动

6、常用的阅读方法包括(         )

A 边读边想        B 联系上下文   C 联系生活实际

D 联系自身情感体验 E 圈画批注

7、阅读教学比较传统的基本教学结构包括(         )

A 初读—细读—精读—巩固、练习—课内外结合

B 听-看-读

C 初步综合—深入分析—进—步综合

D 全文初探—重点深究—通篇会意—领会表达—读后练习

E 练习—初读—细读—综合

8、“癸卯学制”中初等小学设中国文字科,其内容有(  )

A 识字  B 读文 C 作文  D 书法 E 习官话

9、下列能够体现语文工具性的有(   )

A 人们惜助语言获取信息

B 人们运用语言进行思维活动

C 人们通过语言表达思维感情

D 人们通过语言对彼此行为施加影响

E 语言是文化得以积淀和传承的载体

10、教材的版式包括(   )

A 开本大小 B 字体  C 命题  D 组材   E 装帧

11、思维的形式包括 (   )

A 概念 B 观察  C 理解   D 判断    E 推理

12、下列属于集中识字的有(    )

A  以词句带字  B 反义词归类  C 会意字归类  D 形声字归类 E 看图归类识字

13、下列方法中有助于培养记忆力的有(   )

A理解记忆法 B反复记忆法C 交谈记忆法 D 列表记忆法E口诀记忆法

14、写作教学中培育学生想象力的重要策略有(   )

A 以写促读  B 以读带写 C 提髙语言丧达能力 D 表象导入E想象性写作

15、听说教学与发展思维之间的关系是(   )

A 思维是听话、说话的基础 B思维对听话、说话起组织调控作用

C听说训练能促进思维发展 D思维与听说没有明显关系

E 听说训练不能促进思维发展

16、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统一的原则是指(   )

A 二者是辨证统一关系 B语文教学要加强与客观事物的联系

C在认识事物的训练中要密切联系语言文字 D自觉地进行思想教育

E 采用启发式教学

17、对于处理评估信息的方法正确的说法是(   )

A 应有定性分析 B应有定量分析

C定性定量分析应有机结合 D语文学科应以定性分析为主

E 语文学科应以定量分析为主

18、课外阅读的意义主要有(  )

A 是课内阅读的延伸 B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C有利于完成作业 D有利于学生提高认识陶冶情操

E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

19、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的特点主要有(   )

A调整了大纲结构    B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

C面向全体学生,适当降低了语文教学要求 D各年级教学要求目的明确、具体

E 首次提出素质教育

20、识字的质量标准是( )

A 会读 B会写

C 会讲 D会用

E识字能力

21、国语运动提出的主要主张是(   )

A 提倡白话文 B提倡言文一致

C提倡学习语文 D提倡国语统一

E 提倡学习古典文言文

22、教学大纲的主要功能有(   )

A编写教科书的依据

B评定学生成绩的依据

C进行教学的依据

D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依据

E评定学校等级的依据

23、边区政府小学国语课本存在的问题有(  )

A政治色彩浓厚

B忽视民族特色

C. 内容脱离实际

D知识性生不强

E文言文过多

24、北师大版教科书的指导思想包括(   )

A兴趣先导

B学会学习

C陶冶审美

D整体推进

E文化积累

25、下列不属于设计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应注意的问题的是(  )

A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B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C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和相关经验

D确定固定又精确的教学目标

E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

26、正确的执笔应做到(  )

A指实

B掌虚

C腕曲

D笔点

E肩平

27、不同题材的文章侧重的教学目标不同,下列属予侧墅唐感目标的有(  )

A诗歌    B科技文    C散文

D故事    E说明文

28、阅读课文时需重点理解的句子类型有(  )

A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

B含义深刻的句子

C简单句

D结构复杂句子

E与学生生活较近的句子

三、名词解释

1. 课程

2. 归类识字

3. 小学语文课程

4. 成长=经验+反思

5. 语言整体性

6. 语文组块教学

7. 小学生阅读素养

8. 分解字形能力

9. 范例式教学策略

10. 口语交际素养

1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12. 情景教学法

13. 说话能力

14. 集中识字法

15.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16. 有形课程资源和无形课程资源

17. 语文教学双轨运行

18. 汉字

19. 简明语文课堂

20. 语商

四、判断题

1.生活是语言的源头活水,学生的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等都要以生活为依托,生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资源总库。      ( )

2.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预设,如提前备课,不打无备之战。   ( )

3. 小学生的阅读素养即指学生的阅读知识、阅读技能。     ( )

4. 小学生顺利展开口语交际活动的心理条件是在交际中对价值观的选择和判断。   ( )

5.研读阅读文本要“忌搬”,即过去偏离作者的大体意图与价值取向,导致文本解读与文本之间差距较大。      ( )

6.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胡”为基本字带出来一组字“湖、糊、葫、蝴”等,这种识字法是分散识字法。    ( )

7. 现代语文教学是知识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利无害。       ( )

8.作文教学的双重转化理论中从“事物”到“认识”再从“认识”到“表现”。   ( )

9.教师专业素养的三种元素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  ( )

10.小学生语文素养包括两个重要方面:其一是语段整体感知能力,其二是语段语段篇章结构的分析能力。       ( )

11.把生活感受、情感体验抒发与习作训练、语言表达活动合二为一,是“放飞想象式”作文训练的操作性思路。      ()

12. 教学大纲的语言多以量化规定性的语言进行阐述,给教育者自己发挥智慧的空间少。  ()

13.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中唯一的语文课程资源。         ()

14. 教学对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导形式,是小学生与小学语文教师之间实现认识、精神、价值互构的基本途径,对话精神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科学化的精髓。      ()

15.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同步”不是亦步亦趋,而是基于学生的“基础”但又适度超越学生的“基础”,努力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最优化发展。       ()

16.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基本构成要素是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审美素养与阅读能力。     ()

17.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教学同步,立体开放,人文交融,课内外沟通。       ()

18.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最高阶段或最后阶段,是小学生听、说、读等能力的集结点与汇聚点。 ()

19.“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属于小学第二学段作文教学的阶段目标。       ()

20.在写作中, 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转化主要依赖于思维活动。()

21. 小学语文教学无需预设,小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来自生成性教学环节。()

22. 能听懂少年儿童广播,听故事能边听边想像是小学二年级听话教学的要求。 ()

23.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最佳期是学龄期开始10年内。 ()

24. 小学低年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

25. 看图或观察事物以后,能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这是小学一年级说话教学的要求。( )

26.现代小学语文课提倡从“做语文课”走向“教语文课”。    ( )

27.识字就是读准“字音”,辨清“字形”,了解“字义”。      ( )

28.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小学生对语段整体感知的能力。 ( )

29.小学二年级作文教学要达到“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这一目标。                       ( )

30.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要密切关注小学生对语篇的整体把握能力。                                               ( )

31. 好“课”内在的逻辑是思维逻辑与生活逻辑,其中思维逻辑确保着知识的认识之“序”,生活逻辑确保着知识的价值之“序”。 ()

32. 作文教学中要提倡活动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讲真话、表达真情实感。      ()

33. 传统语文教学——语感教学法,现代语文教学——知识教学法,都有其弊端。 ()

34. 语言与思维是互为一体两面的关系——思维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与外在形态,语言是思维的内核与实质。()

35. 小学语文教学是价值性、人文性色彩明显的教学形态,文以载道、文道合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特点。()

36. 抽象思维是语言具体、形象、鲜明、生动的基础和根源。 ()

37. 学生在毫无相应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的情境下学习字音,也能以音传义。()

38.会写用是词语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语文教师引导小学生学会读准字音的过程。                                            ()

39.现代小学阅读教学需要一种新型的文本观,即创读式的文本观。 ()

40.作文教学是对学生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等能力的一次综合训练。 ( )

41、教学法就是教学方法。 (    )

42、语文课程标准未对汉语拼音教学提出要求。  (    )

43、识字是巩固写字的重要手段。    (    )

44、书空是按照某字的笔顺唱读笔画名称,同时以食指在空中进行模拟书写的写字练习活动。  (    )

45、口语交际过程由编码――发码――传码――收码――解码五个阶段构成。  (    )

46、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这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提出的要求。  (    )

47、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总体目标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得到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促使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语文课外实践中丰富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    )

48、语文课程是我国中小学的核心课程,在各科教学中处于基础地位。 (    )

49、小学语文基本功能训练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循序渐进逐步加深不断提高。。 (   )

50、口头语言允许省略压缩;书面语言比较准确连贯。(    )

51、听懂:指能听明白讲话人在说什么,并能抓住讲话的中心和要点,体会出话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   )

52、阅读是巩固写字的重要手段。    (  )

53、蒙学:即启蒙之学,特指对儿童所进行的启蒙教育,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大学。(   )

54、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对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导向性作用。教学目标明确,才能积极地引导学生展开教学活动,一步一步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取得预测的效果。(     )

55、识字的最终目的是会讲。 (  )

56、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作文,“中心思想”方面的要求是只要文章有个主要意思就行。(    )

57、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  )

58、 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写字环节。   (    )

59、教学过程最优化:在现代学校中,教学过程最优化被理解为选择这一种教学方法,它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效果。(  )

60、教学民主教学中,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不同意见要持欢迎的态度;对学生敢于发表创见的精神应当给予充分肯定,并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使问题得以妥善解决。只要学生的见解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

61、识字能力是自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有了识字能力,能轻松地完成识字任务,还为独立阅读书刊,吸收各种文化科学知识,为进行书面表达创造了有利条件。 (   )

62、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朗读环节。   (    )

63、如学生没有主动精神,思维处于睡眠状态,教师力气花得再多,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

64、质教育是80年代针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提出来的,它是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所规定的教育目的,面向全体受教育者,着眼于他们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的教育。进行素质教育是我国,也是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

65、从科学性质教学目的来看,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应当是一致的,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语文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   )

66、充分利用母语环境,挖掘语文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在广阔的背景下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语文能力。(   )

五、简答题

1. 简述小学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2.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独特素养包括那些内容。

3. 简述语言习得与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

简述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对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启示。

5. 简述字理识字教学法的一般程序。

6. 简述小学生口语交际素养的结构。

7. 简述识字对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8. 简述“四位一体”教学目标设计的内容。

9. 简述有形课程资源和无形课程资源 。

10. 简述几种特色口语交际教学方法(至少举三种)。

11. 小学语文教师作为语文教师的专门素养包括那些内容。

12. 简述说话能力的内容

13. 简述语文素养的“两维”观。

14. 简述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特征。

15. 简述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中的看图说话法。

16. 简述阅读教学中句子教学的基本任务。

六、论述题

1论述:一名优秀语文教师如何在日常语文教学活动中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来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素养。

2试论述小学作文教学方法中的分格训练法。

3试述小学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4 试论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字族文识字教学法,并举例阐述。

提示:付款后前半部分作业,后半部分答案,如答案显示不全,请下载PDF文件查看,PDF答案文件在答案部分标题下面。

THE END
0.晨曦的美篇🌻🌻识字高手🌻🌻 汉字是跳跃在纸上的一个个小精灵,识字是孩子们阅读与写作必不可缺少的关卡。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强弱。小学生只有具有一定的识字量才能比较顺利地进行阅读和写作,拓展知识面,提高学习的能力。!看,我们的孩子就像一个个小勇士,脸上洋溢着成功的自信! jvzquC41yy}/onnrkct/ew45|yy8q?|
1.2025年11月适合小学生的学习机品牌推荐:权威销量榜对比评测针对小学生注意力短、识字量陡增的特点,内置AI课本学习、AI阅读理解大师,与新课标金牌全解同步更新,语文阅读、识字任务可一键推送;数学板块支持AI错题归因,自动匹配同类型巩固题。护眼层面,采用AG防眩光散色护眼屏,配合距离感应、躺姿提醒、时长锁屏三大机制,家长端可远程一键禁用第三方应用,实现AI防沉迷。硬件配置为jvzquC41o07757hqo1jz1jwvkerf1TIM4EN6Q9:78IWLT7mvon
2.小学生识字量测试题库及评价量表(平装)(豆瓣)小学生识字量测试题库及评价量表 (平装)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定价:4.0 装帧:平装 ISBN:9787532047840 豆瓣评分 目前无人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分享到 我要写书评 小学生识字量测试题库及评价量表 (平装)的书评 ······(全部 0 条) + 加入购书单jvzquC41dqul0mtwdct/exr1uwhkgly15:;:8=;1
3.《小学生识字量测试题库及评价量表》电子版goodluck《小学生识字量测试题库及评价量表》电子版 终于把《小学生识字量测试题库及评价量表》的电子版整理完了。相关信息:作者是王孝玲、陶保平等,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第一版。这个电子版是用数码相机照的,压缩成了五个部分。如果哪页不清楚,告诉我,我再重做。jvzquC41dnuh0|npc0ipo7hp1u5cnxla86h66A8d23628>qn0jznn
4.施茂枝:小学语文质量监测阅读题命制初探小学生知识能力水平与初中毕业生不可同日而语,这是常识。语文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的部分量标,可供观察差距参考: 比之于初中生毕业生,小学毕业生识字量少500字,第二学段学生少1000字,质量上差距更大,足以影响阅读速度和深度。默读速度,第三学段末学生只有初中毕业生一半略多一点,第一、第二学段学生则差距巨大。阅读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612:1486814956<77a372;;8234>/uqyon
5.汉语语音型阅读障碍儿童的范畴知觉技能小学生识字量测验采用由王孝龄和陶保平( 1996)编制的小学生识字量标准化测验,测验的信度和效度皆为0. 98。测验按年级分为5套,我们选用3—5年级的试题。每份试题有10组汉字,难度系数递增,要求儿童给每个汉字组一个词,如“栏一一___”。根据儿童每组中正确组词的个数可以计算出儿童的识字量。识字量测验较好的测jvzquC41yy}/h€xkt0ipo8o{1jznn8o{a462396373>62=:a3:<82:3jvor
6.小学英语教学反思12篇(全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中之重, 但由于小学生识字量的限制, 在阅读中经常会在文章中遇到自己不会读的文字, 这就需要通过求教于老师、同学或借助于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学生进一步地展开阅读, 并努力地去理解每一个句子, 就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 进而体会文章思想, 达到真正读懂文章。流利地和有理解地阅读的jvzquC41yy}/;B}wgunv0lto1y5jmn~ezp~cu>0jvsm
7.四年级学生学习计划(精选5篇)首先,对于四年级和六年级而言,无论是数字班还是常规班,学生们每节语文课中都会有8~10分钟时间阅读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文章,“每节课的识字量大大超出传统教学”,[15]这种长期且连续的常规性课内阅读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其课内阅读量已远远超过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3~4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和“5~6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jvzquC41yy}/3vnujw4dqv4jcq}fp8:98;=/j}rn
8.数学质量分析大全11篇1.我会填中文字较多,学生识字量少不能很好的理解题目,1、2、3、4、5学生正着会填,反着不会填。 2.我会比、我会解答这些题目中反应出了学生做题时不会读题目,不知道要做什么,只会简单的数数。 3.我会看图列算式中学生不知道什么时候列加法算式,什么时候列减法算式。解决问题中很多学生看不懂图,这题丢分jvzquC41f|~mz7kcdkgp0lto0et0jjtygp525A770jznn
9.阅读障碍检测的“差异模型”与“成分模型”比较分析.pdf全文括以下几种:(1)“瑞文标准推理测验”,自编汉语 4.2 汉语阅读过程潜在成分及其性质 阅读技能测验,“小学生识字量标准化测验”,教师 拼音文字大量研究验证了阅读过程包含单词识 或家长评定;(2 )“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小学生识 别和语言理解两个潜在的独立成分,阅读理解和听 字量标准化测验”,语文教师评定;(3 )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371633<434678;?60ujzn
10.识字量范文10篇(字)=甲级字识字量+乙级字识字量+丙级字识字量+丁级字识字量214测试结果统计分类分级输入成绩,列出中高级学生识字量测试结果总表、各班学生识字量测试结果表、中级班汉字文化圈与非汉字文化圈学生识字量测试结果表、高级班汉字文化圈与非汉字文化圈学生识字量测试结果表、中级班华裔与非华裔学生识字量测试结果表、jvzquC41yy}/i€~qq0ipo8okc{uv1|mk|krjcwl1
11.花园学校行规应知应会测试汇总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虽然了解了花园学校的一日行规,但是遇到具体的事例时,很多孩子无法判断,比如“坐如钟,站如松,卧如弓”指的是什么,学生不理解意思,选错。有些学生因为识字量少,对理解题目意思产生困难,造成了失分。有一小部分孩子对时事政治不太关心,国家主席、总理不知道是谁,所以判断错误。jvzquC41j{~y0vmgfw4tj7hp1ysky8xzl{ytu|eu1ntf‚44648657mvo
12.汉语识字量测试–寸辛能力测试 寸辛汉字识字量水平测试 xiaocun 汉字汉语识字量测试能力测试识字水平测试识字量识字量测试 人们从小到大学汉语,还是难免有不认识的汉字,那么你的汉字识字量水平怎样?会不会是别人眼中的活字典?还是小学生的水 寸辛推荐 特质应对方式测评(TCSQ) jvzquC41yy}/e~szkprpxn3eqo5ucp4'G8+C3.=;'G>&CO*CF'K9'JK':8+F7.FF';=&GB*:9'>G'N;'D7+9D.J:'CL&;>
13.一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和反思(精选6篇)从学生答卷来看,95%以上的学生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卷面干净。从答题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学得比较扎实。对所学的生字能做到会读、会写、会用。但由于一年级小学生识字量依然有限,老师读题毕竟和自己做题步调不会完全一致,所以也会有各种问题出现。针对此次考试具体分析如下:jvzquC41yy}/qq6220ipo8pcqunj1zn|jqthmjtujk567@<:5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