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tiē)(贴花)(门贴)(温柔体贴)
街(jiē)(街道)(天街)(街头巷口)
舟(zhōu)(兰舟)(舟子)(一叶小舟)
艾(ài)(艾子)(自艾)(方兴未艾)
敬(jìng)(尊敬)(敬礼)(敬老爱幼)
转(zhuǎn)(转动)(转换)(百转千折)
团(tuán)(团员)(面团)(团结一心)
热(rè)(热情)(热爱)(热热乎乎)
闹(nào)(热闹)(打闹)(吵吵闹闹)
2、会认的字
传(chuán)(宣传)(传达)
统(tǒng)(统一)(总统)
贴(tiē)(贴纸)(张贴)
宵(xiāo)(宵夜)(元宵节)
巷(xiàng)(巷子)(巷口)
祭(jì)(祭拜)(祭祀)
舟(zhōu)(渔舟)(龙舟)
艾(ài)(艾草)(艾蒿)
堂(táng)(大堂)(食堂)
乞(qǐ)(乞求)(乞巧)
巧(qiǎo)(巧手)(灵巧)
郎(láng)(法郎)(儿郎)
饼(bǐng)(饼干)(面饼)
赏(shǎng)(观赏)(欣赏)
菊(jú)(菊花)(赏菊)
3、同音字
jiē ① 街(街坊)② 接(接送)
③ 结(结果)
ài ① 艾(艾叶)② 爱(爱护)
jìng ① 敬(敬老)② 静(安静)
③ 境(环境)④ 净(干净)
4、多音字
重:① chóng 重阳节 重复
② zhòng 重要 重大
巧记: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重(zhòng)要的传统节日——重(chóng)阳节。
传:① chuán 传统 传达
② zhuàn 传记 自传
巧记:为了了解传(chuán)统节日端午节习俗的由来,我去读了关于爱国诗人屈原的传(zhuàn)记。
三、新词苑
1、词语释义
【欢笑】快活的笑。
例:操场上响起了孩子们的欢笑声。
【窗花】剪纸一种,多做窗户上的装饰。
例:奶奶正在剪窗花。
【大街小巷】泛指城市里的各处街巷。
例:春节一到,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 祭扫】在墓前祭奠打扫,扫墓。
例:清明节,人们到先人墓前去祭扫。
【龙舟】龙船。
例:赛龙舟活动真有趣!
【乞巧】旧俗,农历七月初七晚上,妇女在院子里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请求帮助她们提高刺绣缝纫的技巧。
例:乞巧是七夕的习俗。
【登高】重阳节登山叫登高。
例:重阳节这天,我和爸爸去登高。
【转眼】形容时间极短。
例:冬天过去,转眼又是春天了。
【团圆】(夫妻、父子等)散而复聚。
例:中秋节是一家团圆的日子。
【 热闹】(景象)繁盛活跃。
例:集市上可真热闹!
2、近义词
欢乐——欢笑
转眼——瞬间
团员——团聚
大街小巷——街头巷尾
3、反义词
欢笑——痛苦
热闹——冷清
四、识字风景线
① 春节一般指农历正月初一。“贴窗花”“放鞭炮”是春节的习俗。
②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看花灯”是元宵节的习俗。“人如潮”表现了节日的热闹 。
③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 端午”又叫“端阳”“重午”。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④ 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姑娘们在这天乞巧。
⑤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古人常以圆月寄托思念故乡、亲人之 情。在这一天,人们赏月、吃月饼。
⑥ 因为“九九”两阳数相重, 所以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 。登高、赏菊与感恩敬老是重阳节的主要活动。
⑦ 与第一句话相呼应。
五、课后习题预解
点拨:朗读课文时要注意停顿和重音,句子间的停顿稍长,句子內的停顿稍短。句中的节日名称适当重读。背诵时按照时间顺序,先说名称再说习俗。
点拨:排列顺序见“识字风景线”和“课文结构图示”。
答案示例:在元宵节这一天吃元宵、赏花灯,已经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节日活动。有时和家人一起做兔子灯,晚上点亮灯拖着走。
点拨:要完成此题,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如问家长、查阅书籍、上网搜索等等,然后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
答案示例:“那达墓”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每年七八月间举行。藏历年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此外,藏族还有丰收在望时的望果节等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