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9月1日,鹿城区教育研究院开展了2022学年第一学期鹿城区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聚焦新课标”备课会暨幼小衔接专题培训会。本次培训会指导教师在新课标理念引领下,理解统编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的内容及编排意图,把握教学重点,提高教学质量,并深入研讨做好新入学儿童幼小衔接工作的方式方法。专题培训会采用钉钉群线上直播的方式,全区200多位小学一年级语文老师参加了此次培训。
本次培训分为上午场和下午场。上午场以幼小衔接为主题,探讨幼小衔接理论与实践策略。
鹿城区教育研究院语文教研员余佳莉老师以《把握儿童心理 培养良好习惯——幼小衔接,一年级老师该做些什么?》为题,从“认识”与“作为”两个方面展开,深入讲解了幼小衔接的概念、重要意义以及如何正确认识小学与幼儿园的差异等问题。余老师用生动的例子阐释了了解儿童的入学期待以及可能存在的不适应性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以鹿城区优秀而丰富的实践样例针对新入学儿童的做倾听习惯、作业习惯、握笔姿势、识记等重难点提出“习惯养成四步法”和“知识习得四步法”,为老师们提供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方式和策略。
温州市广场路小学的杨轶老师的《萌新课程 面向未来——温州市广场路小学适应性教育课程设计与实践》详细介绍了广场路小学幼小衔接适应性课程的设计与实践。杨老师从幼小差异切入,立足相关文件和2022版新课标,就香樟园萌新课程的“一日、一周、一月”课程体系,有重点、有梯度地展现了多学科融合的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具体实施,学生习惯的培养,充分展现了广场路小学幼小衔接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亮点。
温州市新田园黄栩老师以《聚焦幼小衔接 探索习惯养成——基于新入学儿童心理的评价方式设计与优化》为题,从“了解小学生活”与“关注儿童需要”两个方面介绍了学校的幼小衔接双向教研。黄老师从班级的学情出发,基于新入学儿童的心理,通过贴纸积分存折评价、红黄蓝绿牌个人评价、爆米花小组评价等行规评价方式的迭代优化,助力班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同时,黄老师以学习评价激发学生的阅读和积累的兴趣,通过开展“一千零一夜蒲公英阅读专栏”、“古诗争霸赛”等活动,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语文,提升素养。
下午场的活动以统编语文一年级上册的教材解读为主要内容,学习新课标,落实核心素养。温州市建设小学陈慧君老师在《击中难点 巧妙突破——一年级拼音教学·课外阅读指导策略及实施》的讲座中介绍了一年级拼音教学和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及实施。拼音教学,陈老师从统编版教材编排特点入手,针对拼音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学难点,具体介绍了“利用情境图”“联结生活”“游戏蓄力”“拓宽外延”等有效的策略;课外阅读指导,陈老师从教材内容“快乐读书吧”出发,明确了一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目标,并从阅读时间、阅读内容、阅读形式和阅读策略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创建阅读教室、落实课外阅读目标的具体做法。
温州大学附属第一实验小学虞叶丽老师的《把握特点 关注衔接 夯实基础》讲座就一年级上册识字、写字、课文、口语交际作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识字写字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虞老师从凸显字理、利用插图、联系生活、重视书写习惯的养成等方面分享了策略,在课文教学中,提倡以单元整体构建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从重视朗读、语言积累和运用、学会初步阅读中落实语文要素,小步子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最后,语文教研员余佳莉老师对本次的培训会进行总结。余老师以《学习新课标 落实核心素养》为题根据教师的困惑对新课标和新教材进行了深度的解读。余老师结合实际的案例详细地讲解了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等核心概念的深层含义,并鼓励和肯定了一线教师不断更新和迭代的符合新课标理念的有效做法,对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语文教学研究进行了指导。
本次培训活动,既有理论的指导又有实践的应用,不仅让老师们对新课标及教材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帮助老师们更好地把握一年级的教学工作重点,丰富教学策略,更是让老师们对幼小衔接有了更加深切的认知和体会,通过对宝贵经验和有效策略的学习,能更加从容与智慧地开展接下来一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学习积累、实践创新,交流碰撞出的火花所带来的深刻思考将伴随着我们鹿城小语人在教师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