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张雪峰聊编程教育的视频,他一句话把我逗乐了:“现在家长给孩子报班跟风报,钢琴围棋编程班,一问为啥报?别人家孩子都在学啊!”这话简直戳心窝子,尤其说到编程,好多爸妈心里直打鼓:这玩意儿键盘敲得噼里啪啦的,真能对孩子有帮助?还是纯纯智商税?
我表姐去年就给五年级的儿子报了个编程班,结果孩子学了三节课死活不去了,说“老师讲得比数学课还困”。钱打水漂不说,表姐更迷茫了:“学编程到底有没有用啊?”
张雪峰在直播里说得特别实在:“让孩子学编程,重点根本不是培养程序员!就像让孩子学钢琴不是为了当演奏家,学编程是训练一种思维方式。”这话我特别认同,观察过小外甥学编程后的变化,最明显的是这三个方面:
1. 逻辑思维跟搭积木似的变清晰了以前他做数学应用题,经常条件看一半就瞎蒙。学了半年图形化编程后,居然自己总结:“做应用题就像设计程序,得先找‘输入条件’,再想‘处理步骤’,最后才能‘输出答案’!”这种分步骤解决问题的习惯,直接让他数学从70分蹦到90分。
2. 犯错后不哭不闹改bug了最让我姐惊喜的是孩子抗挫力强了。有次他编的小游戏角色卡墙里了,要是以前早摔平板了。结果人家嘟囔着“肯定是我碰撞检测写歪了”,居然自己查教程调试了半小时,最后蹦起来喊“搞定!”,那成就感比通关王者还兴奋。
3. 把天马行空的想法“造”出来了去年他过生日,用编程软件做了个电子贺卡,点蜡烛会有烟花动画,还能录语音祝福。虽然特效有点土,但全家都被震撼到——原来课本里的数学公式真能变成会动的礼物!这种创造力的释放,是刷一百套题都换不来的。
说到学习途径,现在线上课程真是宝藏。像我表弟家在小县城,找不到靠谱老师,试听了几家线上机构后发现真香:
• 动画教学比老师板书有意思多了,编程概念用游戏关卡呈现,孩子以为在玩,其实在学循环判断;• 随时能回放这点太救命,课堂上没消化的内容,睡前还能再看两遍;• 作品社区让孩子找到同好,外甥做的坦克小游戏被外地小朋友点赞后,天天琢磨怎么升级版本。
不过选课要擦亮眼!重点看课程是否项目制(能否做出实际作品)、老师答疑是否及时(别让孩子卡住就放弃)、班级规模(建议选小班课)。
说到学编程的长远价值,必须提我堂弟的经历。大专读的市场营销,毕业在商场做督导,天天吐槽工作没技术含量。25岁那年突然开窍要学Java,家里都觉得他疯了:“零基础学编程?还不如去考公务员!”
听他聊过学习过程,这种线上培训对转行者特别友好:• 实战项目贯穿全程,学完就能往简历里放三个像样作品;• 晚上八点还有技术答疑,对于上班族简直救命稻草;• 就业服务确实省心,简历怎么包装、面试常见陷阱都有人带着过。
当然不是劝所有孩子都当程序员,但堂弟的例子让我看到:编程像游泳一样,是项未来生存技能。小时候当思维训练,长大万一想转行,有基础就能快速切入。
张雪峰有句话特别在理:“任何学习,能坚持下去的前提都是兴趣。”见过太多家长焦虑地问“学这个中考加分吗?”,反而让孩子厌恶学习。我外甥现在周末主动要学编程,就因为他想给同学做联机小游戏——这种自驱力,才是教育最珍贵的产物。
如果孩子喜欢捣鼓电脑游戏,不如引导他:“想不想自己设计个更酷的?” 这种正向激励比逼他考级有用得多。毕竟,今天他写下的每一行代码,都在训练未来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