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在幼小衔接阶段(5-6岁),数数和比较能力的培养需要注重趣味性、操作性和生活化,帮助孩子从具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小学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一、数数训练:从具象到抽象
1. 实物操作与一一对应
活动建议:
- 用积木、纽扣、水果等日常物品,让孩子边拿边数,强调“拿一个,数一个”。
游戏示例:
- “喂小动物”:画几个动物,让孩子根据动物身上的数字(如🐘标“5”),放入相应数量的“食物”(如5颗豆子)。
纠正误区:若孩子快速背诵数字但未对应实物,需暂停并引导:“我们再来慢慢数一遍,确保每个都数到。”
2. 数序与跳数的趣味化
方法:
数数接龙:家长说“1”,孩子接“2”,交替数到10,再尝试倒数。
跳数儿歌:用节奏感强的儿歌练习跳数(如《五只猴子》歌词:“5只、10只、15只……”)。
3. 数群感知(Subitizing)
目标:不点数直接感知小数量(如3个点、5颗糖)。
游戏:
骰子闪电战:快速展示骰子点数(1-6),让孩子说出数量。
点点卡配对:制作卡片(如● ●● ●●●),让孩子匹配相同点数的卡片。
二、比较训练:多维度观察与推理
1. 直观属性比较
生活化任务:
- 比长短:整理彩笔,“帮妈妈找出最长的3支笔”。
- 比轻重:用天平称水果,“苹果和橙子哪个重?放左边还是右边会下沉?”
2. 数量比较的进阶
活动设计:
遮挡游戏:两堆石子(如6颗和4颗),用纸杯盖住部分,问:“哪边更多?多几个?”
增减比较:“你有5块饼干,吃掉1块后,和妹妹的3块比,谁更多?”
3. 分类与排序
目标:理解“属性优先级”(如先按颜色分,再按大小排)。
游戏示例:
玩具大整理:将混合的乐高积木按颜色分类,再在同色组内按大小排列。
自然材料排序:捡树叶按大小/颜色排列,或用石子按重量排序。
三、综合应用:衔接小学数学的思维过渡
1. 简单问题解决
生活场景:
- 分餐具:“家里有4个人,每人需要1个碗和1双筷子,一共要准备多少餐具?”
- 购物计划:“买3个苹果,每个5元,需要多少钱?”(可用实物货币模拟)
2. 数轴与空间思维启蒙
工具:用地面贴纸或绳子制作“巨型数轴”(0-10)。
游戏:
跳数轴:孩子跳到数字“5”,家长指令:“向前跳2步,现在是几?”
比较位置:“7在5的左边还是右边?谁更大?”
四、家庭实践建议
日常对话渗透:
- 上下楼梯时数台阶;整理书架时比较书本厚度。
- 超市购物时提问:“我们要买6个橘子,已经放了4个,还需要拿几个?”
亲子游戏推荐:
猜猜谁更多:两手抓不同数量的花生,让孩子猜哪只手多,再数验证。
数字寻宝:在家中藏数字卡片,找到后按顺序排列。
五、常见问题与对策
1. **孩子数到19后跳30**
- **原因**:对“十进制”不理解。
- **解决**:用10根一捆的小棒演示“19+1=20”,强调“满十进一”。
2. **认为“分散排列的物品更少”**
- **实验**:将5颗糖果摆成紧密的一堆,另一堆分散摆开,问孩子是否数量相同,引导数数验证。
练习
通过游戏化、生活化的训练,孩子能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数数、比较的核心逻辑,同时培养观察力、专注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小学系统学习数学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