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数学启蒙,你也许会认为,我家孩子还小,等大一点再说;又或许会这样认为,孩子会数数,会加减法运算,就是数学好的表现。
其实不然。
目标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目标2、感知和理解数、量关系及数量关系(物体大小、比较多少、点数、用数量词描述、物体厚薄、数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排列顺序位置)
目标3 、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形状特征、空间位置、方位词、常见几何基本特征、用方位词描述位置和运动)
由此可见,学龄前数学启蒙的关键不在于学会加减法运算,而是让孩子对数学感兴趣,并形成一定的数理逻辑能力。
研究一再表明:在5岁左右或进入小学时的数学认知发展水平高的儿童,不仅在小学毕业时的数学成绩更好,他们的语文和阅读成绩也会更好。
女孩天生数学不好?
记得上学的时候,每次发成绩单时,老师都会说:“女孩子数学就是差一些,不如男孩。”
当妈以后,看了书才知道,“女孩子数学不好”是社会和父母对整个女性群体的偏见,正因为总是听到这句话,我们便选择了习惯性认同。
可以看出,女孩子也是可以学好数学的,那么,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呢?
1、父母不要有“女孩子学不好数学”的观念,用成长型的思维来看待这件事,只要掌握好方法,女孩子一样可以学好数学。
2、在《父母的语言》中,有句话大概意思是这样的:早点让孩子学数学,TA大脑里的数学逻辑才能建立的起来。
如此一来,我们在和女孩子谈话的过程中有意的多建立一些数学概念词,比如:两颗糖,八点十分,左边和右边等等,加深孩子对数学的感知。
玩中学
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发展特点,启蒙数学的最好方式其实就是在生活、游戏、故事中引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尽量注重数学启蒙的趣味性,不要生搬硬套,强制灌输,以免引起孩子反感。
1、在生活中有意识的引入数学概念
在和孩子对话的时候,尽量把数字和方位具体化,比如我们可以把8点多改成8点15分,你在我前面,我在你后面。
翻书时候的页码,有的时候找唐诗,比如说73页,就让他自己去翻,刚开始的时候他往回翻,翻到59页了,也没找到......
出门的时候,我会引导孩子看电梯里显示的楼层,也会通过路标告诉孩子,这条路是东西路还是南北路,左手边是什么路,右手边是什么路,什么是相交和平行。
有的时候,又会说,10块钱,这么少...... 2、在游戏中引入
有一些很简单的数字童谣,可以经常唱给孩子听,比如《1像铅笔细又长》、《一二三四五》、《马兰开花二十一》等等,好玩又好记。
还有一首《穿裤歌》,我稍微改了一下:左腿进左山洞,右腿进右山洞,两列火车并列跑,看谁先出来?
睡觉的时候,我还会数他的脚趾头,这些小动作都经常逗得他哈哈大笑。
3、通过绘本引入
这就是典型的缺乏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从孩子的行为也可以看出,他们的数学思维是需要一点点建立起来的,我们看似一目了然的东西,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未知的探索和挑战。
虽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零零散散地导入一些数学启蒙概念,但是说实话,能借助一套有趣的绘本来帮助孩子进行系统的搭建数学概念,这个方法还是既简单又有效的。
手头上有两套:《100层的房子》《100层的巴士》和《数学来了》
相对于后者来说,《100层的房子》《100层的巴士》纯粹就是玩了,趣味性更浓。
后来买了《100层的房子》4册,他最喜欢的是淡蓝色的那一本,这套书不论是颜色、画面,还是想象力,都很赞。
《数学来了!》相对来说,就比较专业了,它是一套专门针对3-6岁学龄前儿童学数学难、不知从哪儿下手而编撰的图书,所有数学概念都是以讲故事的形态展现在孩子面前,还有动手贴图(孩子最喜欢)。
共20本
在做逻辑狗的时候,包括平时幼儿园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发现他最不能理解的就是规律这个词,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正好这套绘本里面有规律排序这一本,我首先挑出来给他讲,确实比我比划着给他讲的要好多了。
这是他最喜欢的贴纸部分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