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数学潜能,该如何正确引导和激发呢?
我们好多爸爸妈妈们,发现孩子这么小就会数数了,特别兴奋,觉得得开发孩子的数学潜力,于是考察一圈课外班,开始定期送孩子上课。
也有的爸妈是在孩子临上小学前,赶紧选一个靠谱的幼小衔接班,开始专门学数学。
还有的家长主张快乐教育,觉得学前阶段,孩子的主要任务是玩,数学嘛,到了小学再学。
真的是你的孩子没有数学天赋吗?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每天泡在绘本故事、玩具游戏、运动玩耍中的孩子,突然让他坐下来,一遍一遍重复地演算3+5、10-8、4x4,孩子能不觉得枯燥吗?
数学能力,是人类最高级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是整个科学大厦的基石。
怎么才能让孩子幼稚的小心灵,顺利进入这么高级的抽象世界?
其实,学数学并不只是学数数和加减乘除,数学的本质在于学习一种思维方法。
比如通过加减乘除获得算法思维,获得统筹思想,通过图形的识别和运用学会分类,通过各种数学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行理解、判断和推理,发展逻辑思维。
这些思维可以迁移到其他领域,这是一个人的底层思维。
有了这种思维,孩子再去接触数学知识、定理、公式,就不会是死记硬背,而是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把这些原理弄明白,解题运用也就不在话下了。
孩子的数学启蒙为什么需要你,也就是家长的参与?
第一点,上学后,一般来说,课堂数学都是老师一上来就讲知识。
第二点,上学前,如果送孩子早教机构学习,来回路上花一个小时,孩子在早教班呆一个小时,你还得在外面干等,学到的那点东西,并不比十分钟家庭游戏里学得多。
所以,好的数学启蒙,特别是数学思维启蒙非常重要。它能为数学学习打下一个坚固的底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兴趣,这可比单纯地去学数学概念、公式重要多了。
我要告诉你,其实从一两岁起,孩子能交流了,就可以开始了。心理学实验表明,人类天生对有数的感觉的。
给两岁的孩子展示4颗和6颗巧克力豆,无论怎么排列,他们总是倾向于选多的。
不要觉得非得会数数、学运算才是数学启蒙,辨认多和少、识别各种形状,学习分类、排序,这都是数学思维启蒙的重要开端。
一方面,6岁以前,是孩子逻辑思维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及时有效的引导,对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很有益;
在这方面,由家庭环境中最亲密的人来引导他,氛围会比较轻松,启蒙效果最佳。孩子会轻松玩着学几年,等上了学,作业根本不用你查。
那你可能会说:“可是我不会教啊!”
其实,开发孩子的数学潜力,最重要的是,幼儿数学启蒙的知识框架、启蒙步骤和启蒙方法。
从认知层面了解,数学里的比较、排序、分类、推理等思维是怎样一步步发展出来的。
如果真的具备了数学思维,你会发现生活中的快乐数学到处都有。
在此基础上,搭配各种家庭互动小游戏,童谣, 数学绘本,你就可以轻松做好孩子的数学启蒙了。
也许,你自己小时候也怕过数学,通过这个机会,在轻松的游戏中和孩子重拾数学思维,也是一种难得的亲子成长体验。
首先,给孩子启蒙“数的概念”。你的孩子会数数,并不一定就是懂数概念;
第二,引导孩子领会“数的计算”,6岁以前通常就是10以内的加和减,这对大人来说再简单不过了,但对孩子而言就是一个飞跃;
第三,进入数学中的“量概念”,长短、粗细、厚薄、轻重都是量概念,在这个启蒙过程中,孩子会逐渐发展出比较意识的逐渐发展;
第四,带孩子进入“量的测量”,在这一步孩子开始有比较高级和抽象的数学思维了,他们要在理解数字的基础上,理解“单位”的概念,并且学会排序,小朋友在这个阶段的进步非常值得你鼓励;
第六,空间维度。怎样带孩子认识“空间中的图形”,不只是平面的三角形、正方形,还要发展立体空间意识;
第七,进入“空间中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方位关系,进一步拓展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
第八,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
第九,创建数学家庭。好的家庭教育对学龄前孩子的思维启蒙非常重要。
上面这些内容,听上去非常高大上,但其实,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陪孩子做游戏”。
儿童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起源于摸一摸、敲一敲、你扔我接这些动作水平的操作。日常生活情境中的游戏和对话,就是最好的启蒙方式。
在家里不要一本正经地板着脸跟孩子说,“过来学数学”,而是要说,“咱们一起来玩吧”。不是所有的孩子都爱学,但孩子天生都爱玩。
玩的过程中,孩子的点滴进步,对你来说,会是最大的惊喜和奖赏。养孩子的幸福莫过于此,一定不要错过。
特别提倡爸爸们的参与,你的身体,你的四肢,你的手指,都是玩具,也是教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