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该书编定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记》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注】固:随便,平常的样子。奉扃:指进门要双手做托扃的样子,表示尊敬和谦恭。扃,与'迥'同音,指门上的横梁。踖:与'计'同音,是踩踏的意思。古人入席是有次序的,要从尾部开始升席,如果相反,就犯了踖席的错误。
【译】将要拜访人家,不应随便。将要走到人家的堂屋,首先应高声探问。见人家室门外放有两双鞋子,而室内说话的声音听得非常清楚,那样,就可以进去;如果听不见室内说话的声音,那表示人家在里面可能有机密的事,就不好进去了。即使进去,进门时,必须眼睛看地下,以防冲撞人家。既进入室内,要谨慎地捧着门闩,不要回头偷觑。如果室内本是开着的,就依旧给开着;若是关着的,就依旧给关上;如果后面还有人进来,就不要把它关紧。进门时不要踩着别人的鞋。将要就位不要跨席子而坐。进了室内,就用手提起下裳走向席位下角。答话时,或用'唯'或用'诺'都要谨慎。
【注】闑:与'涅'同音,古代大门中竖立的短木,主人进出时从右,宾客则从左,大夫、士更为高贵,进出从右。阈:与'玉'同音,门槛之意。
【译】大夫或士进出国君的宫门时,必须从口橛的右边走,不要踩着门槛。
【注】每门:古代天子宫中五门,诸侯三门,大夫二门,所以称每门。主人入门而右:古代建筑门内称庭,庭的北边是堂,有东西两排台阶,东边的阼阶,是主人出入庭堂时所用的,西边的宾阶是宾客出入所用的。在庭的东西两侧各有一条小路通向东西两阶,'主人入门而右'、'客入门而左'就是指的主人和宾客都可以沿着各自的通道去往庭堂。降等:宾客的等级低于主人。
【译】凡是和客人一同进门时,每到门口都要让客人先走。客人到居室门口时,主人要先进去设席摆坐,然后出来迎接客人,客人再三谦让,主人就恭请客人进入。主人进门向右,客人进门向左;主人走到东阶,客人走到西阶。客人身份低时,就会走到主人的东阶,主人要再三推辞,然后客人再回到西阶。主人客人要谦让登阶的先后,主人先登上,客人跟着登上,主人上一级,客人也上一级,客人前脚正跟上主人后脚,拾级而上。上东阶时要先出右脚,上西阶时要先出左脚。
【注】帷:布幔。薄:帘子。趋:小步快走之意,表示对长者的尊敬。接武:是指迈着细小的步子向前走。武,足迹之意。翔:放松两臂随意地走路。横肱:把两臂横着伸开。跪:两膝着地,臀部不接触足跟,上身挺直的姿势。坐:两膝着地,臀部接触足跟的姿势。
【译】经过有帘帷垂着的门口不要快步走去。在堂上,或端着玉器,则不要快走。在堂上用细步,堂下用正步,不可在室内大摇大摆。同别人坐在一起,不要横着膀子。拿东西交给站着的人,不要屈膝;但拿给坐着的人,就不要站着。因为前者显得太谦卑,而后者又显得太傲慢。
【注】必加帚于箕上:古人取扫帚和簸箕时的样子,以表示尊敬之意。桥衡:打水用的秸槔上的横木,一头高一头低,这里是用来形容席的拿法,托席的两只手,左手要高,右手要低。衽:衽席的简称,即卧席的意思。
【译】凡是替长辈打扫席前有一定的礼节;必须把扫帚盖在簸箕上,用袖子遮挡着边扫边退,不使尘土落向长辈,把畚簸朝向自己撮扫垃圾。抱席子要卷成秸槔上的横木一样。为长辈安放坐席时要问清面朝哪个方向,安放卧席时要问清脚朝哪个方向。
【注】饮食之客:指那些前来讨论学问之事的宾客。辞:主人让正席于宾客时,宾客谦让,不肯接受。客彻重席:在古代,王公贵族之类的宾客到来时要铺三层席,大夫级的宾客到来时要铺双重席。所以所来的客人为表示谦逊,做出要撤掉重席的举动。彻,与'撤'通假,向后退的意思。先举:先说之意。怍:与'作'同音,容色改变的意思。拨:飘起、扬起的意思。蹶:跳脚的意思。
【译】若不是前来讨论学问之事的宾客,席位的间隔要远些,大抵席与席之间可容一丈的距离。当主人跪着替客人整理席位时,客人就要按住席子说不敢劳驾。客人要除去重叠的席子时,主人要一再请他勿除去。等客人履席,预备坐下时,主人才坐下。若主人不先说话,客人不要抢先发言。将就席的时候,不要变脸色。两只手提起衣裳,使衣裳的下沿离地一尺左右,这样齐膝跪下时就不致绊住自己的下裳。不要掀动上衣,也不要跳脚。
【注】虚坐:坐着只是说话。食坐:坐着吃饭的意思。执:保持之意。儳言:和长者说不一样的话题,即东拉西扯。儳,与'颤'同音。剿说:把别人的言论当成是自己的言论。剿,与'抄'同音。雷同:说和别人一样的话。侍:服侍的意思。诺:回答应声的意思,说话的语速慢。唯:回答之意,说话的语速快。馀席:和长者坐在同一席端。跋:烛烧尽时留下的残物。古人称火炬为烛,烛尽之物为跋。晚辈在和长辈秉烛长谈时,看到烛尽时要主动把残物去除。唾:唾液的意思。
【译】若有先生的书本琴瑟放在前面,就跪着移开它,切不可跨足而过。如果只是说话,应尽量往后坐;如果是饮食,就要尽量靠着前坐。坐要稳定,保持自然的姿态。长者未提及的,不要东拉西扯地说。表情要端庄,听讲要虔诚。不可把别人的言论当成是自己的言论,也不要说和别人一样的话。说话要以过去的事实为根据,或是引述古人先哲的格言。侍奉先生坐着时,先生有问,要等到他的问话终了再回答。请问书本里的事,要起立;如果还要问个详细,亦要起立。父亲召唤时不要唱诺;先生召唤时也不要唱诺。要恭敬地回答'唯',同时起立;陪同自己所尊敬的人,无妨挨近坐着。见到同辈的人不必起身,但见有端烛的来,就要起身;看见端饭食的人来,也要起身;主人有上宾来,亦要起身。晚上去与人坐谈,应在一支烛没有燃尽之前,看到烛尽时要主动把残物去除。在所尊敬的客人面前,不要呵斥狗。主人分给食物无须谦让,但同时也不可吐口水。
【注】撰:拿着之意。蚤莫:天的早晚之意。更端:更换事由的意思。少闲:停顿片刻之意。屏:退避之意。侧听:窃听他人的言辞。嗷应:高声大喊之意。嗷,与'叫'同音。淫视:目光斜视,不专注的意思。怠荒:懒惰的没精神的样子。倨:骄傲的样子。跛:单脚踩地,没有站稳的样子。箕:臀部着地,两腿向前伸出,是一种不文明的坐姿。伏:趴着的意思。袒:裸露的意思。褰:把衣服撩开的意思。
【译】与长者坐谈,凡是见到长者打哈欠、伸懒腰,或是准备拿起拐杖和鞋子,或是探视时间的早晚,这时候侍坐者就要告辞退出。陪伴长者,如果长者问到另外的事,则须起立回答。陪伴尊长时,若有人进来说:'很想借点儿时间,有所报告。'这时,侍坐者就要退避一旁等候着。不要侧耳作探听的样子,不要粗声粗气地答应,不要滚动眼珠看东西,不要做懒洋洋的模样。走路不要大摇大摆,站着不要跛足欹着肩头,坐时莫把两腿分开像畚箕,睡时不要俯伏在床上。收敛头发勿使披下,帽子无故不要脱下。劳作时不要袒衣露体,就是大热天,也不要敞开裙子。
【注】乡:与'向'同,朝着的意思。迁屦:把鞋掉转过来之意。纳屦:穿鞋。
【译】凡陪伴长者坐谈,不要穿鞋子上堂,而且解脱鞋子亦不可正向台阶。穿鞋时,要先拿起鞋子在一旁穿着。若面朝长者穿鞋,就要跪着旋转鞋尖,然后低头套上鞋子。
【注】离:与'俪'同,指两个人并排着。椸:与'匜'同,与'意'同音,指放衣服的筐子。枷:指挂衣服的架子。巾:清洗时用的布子。栉:与'至'同音,梳头发的工具。不通问:不互相馈赠东西。裳:下衣之意。梱:与'捆'同音,是门槛的意思。
【译】有二人并坐或并立着,不要插身进去;有二人并立着,不要从两人中间穿过。男女不要混杂着坐,衣服也不要放在同一个筐子里,不要挂在同一衣架上。男的女的各有自己的面巾梳子,不要混用,亦不要互相馈赠东西。不要让叔母或庶母洗濯内衣。街谈巷语,不要带进闺门之内;闺门以内的家务事也不要宣扬于外。
【注】缨:五彩的带子,是许嫁后的标志。大故:大的灾难,或是病故之类的事情。
【译】女人订婚之后,就挂上五彩的带子,表明有所系属了。如果没有重大变故,不要进入她的住处。姑母姐妹及其女儿,凡是已经嫁人的,回了家就不要和她同席而坐,同用一个器皿吃东西。父与子不要同坐一个席位。
【注】币:结婚前,男方给女方的聘礼。
【译】男女之间没有媒人往来提亲,相互不会知道对方的名字。女方家没有接受男方家的聘礼,彼此不会交往不会亲近。所以婚礼的月份日子都要登记报告君主,要在家庙中斋戒祭告祖先神灵,要备办酒宴邀请乡里邻居同事好友,这都是表示重视男女的分别。
【注】有见:有出众的才华。弗:不能。
【译】娶妻不要娶同姓女子,所以买妾时不知她的本姓就要占卜询问。对寡妇家的儿子,不是有才能的话,就不要同他做朋友。
【注】某子:前来祝贺的人。某:召唤的人。有客:避而不提婚事,请乡党同僚而已。羞:敬送的意思,古人一般回送一壶酒、十条干肉或是一只狗。
【译】庆祝人家结婚,只能说:'某君听见你家宴请乡党僚友,所以派我送点佐餐的礼物。'贫穷的人不必用金钱财物为礼,年老的人也不必拘于下跪礼节的要求。
【注】不以国:古人中,臣民不能说国家的名字,儿子不能称呼自己父辈的名字,以此推知,为孩子起名,不能用国名。隐疾:没有明显表现出来的疾病。
【译】在给小孩取名时,不要用国名,不要以日月为名,不要以身上的隐疾为名,不要以山川为名。
【注】笄:是女子类似于男子冠礼的一种礼数。
【译】男孩女孩要有各自的排行。男子到二十岁,要举行冠礼,在名之外再取个字。在父亲面前可以直呼兄长的名字,在君王面前可以直呼同僚的名字。女子到可以出嫁年龄时,也要举行一种礼数,要用簪子插住头发,在名之外再取个字。
【注】殽:大块的带骨头的熟肉。胾:与'自'同音,大块的没有骨头的熟肉。醯:与'西'同音,指醋。渫:与'谢'同音,蒸葱之意。酒浆:一晚上就酿好的甜酒,且不带渣,可以称作是酒。浆,则指的是带有米汁的酒。脯:是没有经过加工的干肉。修:是经过腌制加工的干肉。朐:与'渠'同音,肉晒干后弯曲的地方。延:告诉的意思。祭:吃饭前的祭祀行为。把将要吃的食物盛出少许,放在祭祀的器皿中,表示对先祖的尊重。虚口:漱口之意,是指在吃饭过程中吃食物与喝酒之间的一种行为。
【译】凡陈设便餐的礼节:带骨的殽放置左边,切的纯肉放置右边;饭食靠着人的左手方,羹汤放在右手方;细切的和烧的肉类放远些,醋和酱类放得近些;蒸葱等伴料放在旁边,酒浆等饮料和羹汤放在右边。若另要陈设干肉、干脯等物,则弯曲的在左,挺直的在右。若客人谦让,端着饭碗起立,说是不敢当此席位,主人就得起身对客人说些敬请安坐的话语,然后客人坐定。主人劝请客人吃饭,先拨些饭放在桌上,这称为祭。祭食,要有先后顺序。祭先进食的东西,以后依照吃食的顺序一一祭了。吃过三口饭后,主人应请客人吃纯肉,然后吃带骨的肉。若主人还没有吃完,客人可不要漱口表示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