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丰富未成年人暑期生活,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如东县文化馆联合如东县解放路小学,设计与实施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文化人”文明礼仪国学课程项目。该项目由如东县文化馆联合如东县解放路小学组织实施,依托馆内专业国学讲师与如东本土师资力量,抓住“双减”工作推进的契机,通过文化馆免费培训中心和馆校共建平台,积极引导教育未成年人,接触和学习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以经典熏染性情,以国粹陶冶情操,提升道德品质、拓宽文化视野。坚持以文化人,通过文明礼仪、蒙学经典、国学名著、诗词歌赋等相关课程的学习,面向中小学生传播古典文化与国学知识,使他们理解传统文化、古典文学,提高人文素养、提升学习能力、改善语言表达、端正行为举止、提升艺术涵养。以文化人、走进经典,习其章句、学其精神,提升文学素养,树立文化自信。“以文化人”社会教育服务项目已先后开讲了《论语》、《笠翁对韵》等经典课程,社会反响非常好。
优秀名师 引领扬帆
给孩子们授课的是如东县文化馆的曹凡老师,从事国学授课10年,为《文学界》和《青年文学家》供稿作者,著有《北宋词宗周邦彦》《宋词与歌妓》等。他风趣幽默的授课风格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经典解读 以文化人
孩子们在国学经典中体会蕴含的传统美德,感受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他们听《论语》懂得了“学而时习之”的快乐,明白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知道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无止境和谦虚谨慎,也理解了“士不可以不弘毅”的社会责任......他们听《笠翁对韵》知道了中国古代剧作大师李渔也曾在家乡的土地上生长起来,懂得了古人吟诗作对的基本原理,了解了押韵和对仗的相关知识,明白了“弄玉吹箫”和“乘龙快婿”等典故……
课堂上孩子不仅听曹老师讲国学知识,还亲身体验了中华传统礼仪中的揖礼,他们拱手相拜:向师长行礼,向同学作揖,一个个俨然小君子和小淑女。
课堂上,他们总能积极开动脑筋,运用曹老师教授的平仄和对仗技巧,尝试去对对子,有几位同学妙语连珠,甚至对出了比书本上参考答案还工整的词句,引得曹老师都频频点头,给予鼓励。孩子们也因此越来越自信。果果学经典,习其章句、学其精神,提升道德素养。
学生心语 体悟升华
学生心语 体悟升华这个暑假我和班级的同学一起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国学课。通过学习国学,让我了解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丰富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比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自己不懂的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说明学无常师,我们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注意学习细节,谦虚学习,不耻下问。生活中我要管理好我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主动帮助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尊重父母,孝敬长辈。—201班 蔡馨瑶
这个暑假我参加了学校和文化馆办的国学课程。我特别感兴趣,我喜欢具有历史意义的汉服,喜欢听曹老师讲历史人物、文化礼仪、还有文字的对韵。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以前一个小小的姓氏名字都有着意义和由来。一个简单的还礼也包含着很多的学问。老师讲了很多,我学到了很多,这也让我对国学更感兴趣了。之前我只知道我是中国人,现在我明白我们中华儿女要学习中国现代化知识,更要了解我们中华文化。我喜欢国学课。—201班 刘彧
暑假期间学校组织我们去文化馆学习国学课。国学老师讲了中国古代经典,分别是《论语》、《周易》、《诗经》、《春秋》。《论语》是一本记录春秋时期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言行为主的书,其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等等经典名句一直教育着后来的人们。还讲了《笠翁对韵》,它的作者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戏剧家李渔。笠翁对韵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空。学习国学让我感觉到了传统文化的美好,以后一定努力学习更多。—201班 张雅涵
谢谢给我们上课的老师,我非常喜欢他,他讲课非常认真!我学习到孔子不是姓孔,而是姓子,还有兄弟排行第二位是仲,还有古时候的行礼方式等等。我非常喜欢这样的活动,希望以后能够多参加。在国学经典课中,我看见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国学经典,是我们中华的传统文化,我们是礼仪之邦,礼仪和文化我们都要学习,以后也不能忘记。—201班 洪琪瑄
国学经典课程的开展,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浸润与学习了中国优秀的传统美德。老师亲身示范,言传身教;孩子们用心学习,专心体会。在一个个优美有趣的故事中,在一句句承载璀璨智慧的话语中,孩子们一步步感受古典的韵味,一点点成长。国学经典,为往圣继绝学,与古人谈天说地,孩子们浸润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去成长心境,升华精神。 今后,如东县文化馆还将继续和中小学校深度合作,继续借助“馆校共建”项目,依托场馆资源与本土师资,推进“双减”工作,延伸课后服务,满足学生成长的多样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