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戒色,中年戒斗,晚年戒贪曾国藩书生苏东坡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那么必将要忍受别人所不能忍受的经历,克制他人所不能克制的东西,至此才有成功的可能。

在现代的社会中,外面的世界眼花缭乱,一不小心就容易迷失了自己,这时候就需要克制自己,忍常人所不能忍。

不同的年龄段需要克制不同的东西,少年戒色、中年戒斗、老年戒贪,做到这三点,必定能达到别人所达不到的高度。

01

少年戒色

“万恶淫为首”,尤其是在少年时期,一定要克制住内心的冲动。

苏东坡曾言:“伤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死。”

少年时,本就气血薄弱,如果纵情于声色之中,必然会成为灾难,身体毁了,精神也没有了。

明朝嘉靖年间,有一位模样俊俏的书生准备参加科举,他的隔壁住着一对夫妇。

一日,隔壁的丈夫离开,家中仅剩下美妇一人,看着书生的俊俏模样,美妇动了心。

于是匆忙间,书生再度返回,不顾美妇如何呼喊,书生一直不回应,久而久之,美妇便不再喊他。

等到科举的榜单出来后,书生果然名列第一,忍常人所不能忍,成常人所不能成。

如果当日书生翻墙与美妇约会,不仅破坏了人家的家庭,还耽误了自己的未来。

少年本是血气方刚,但要时刻明白,“色”字头上一把刀。

品味国学经典,赏读智慧人生

过于痴迷美色,不仅有损身体健康,还会让脑力变差,无论是哪一条,对于少年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

少年之时,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定要克制住眼下的欲望,这样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

02

中年戒斗

当人到中年,生活断然不会跟曾经那般潇洒,因为上有老,下有小,而自己更是一家之主。

到了中年,应该消一消自己的脾气,克制一下内心的冲动。

曾国藩说:“士有三不斗:勿与君子斗名,勿与小人斗利,勿与天地斗巧。”

如果遇事总想争一争,输赢都想斗一斗,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导致引火烧身。

然而客队球迷并不满意这个结果,他们冲入场内大打出手,结果不仅导致100多人严重受伤,就连洪都拉斯的几名主力队员也被打的血流满面、昏迷不醒。

紧接着,两国报刊传媒竞相攻击谩骂,煽动民族情绪,萨尔瓦多球迷更是以“受害者”的身份威胁政府出面。

随后两国宣布断绝与对方的外交,并在同时,进入到备战状态,而这一切的起因,仅仅是因为对失败的结果心怀不满,最终导致上升到国家层面。

或许作为当时的当事人,他们自己也没有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种地步。

这就是在特殊环境下没有刻意克制自己的后果,关于当事人后来如何,没有记载,但有一点十分肯定,他们后半生断然会在自责中度过。

人到中年,背后是一个家庭,所以需要时刻保持理智,戒掉爱斗的心,这让才可平稳。

如果凡事都要争个输赢,论个对错,不肯退后一步,低人一头,最后输的、错的,其实都是自己。

03

老年戒贪

根据《黄帝内经》记载,人到六十岁后,心气开始衰落。

人到老年,要戒贪得无厌,就是要控制心里的欲望,要注重养心。

老年之时,戒之在得。得,指 “贪得”,所贪者可能包括名誉、 地位、财物等等。

不只是有权有势者,即使在普通生活,也广泛存在贪恋小便宜,或者爱攀比自己工资多少、自己儿女工作优劣,或是逢年过节子女为自己送什么礼物等现象。

而过于在乎一些小利小得,贪婪无度,就会损害元气、损身折寿。

当老年时,身体、精力都与青壮年时不可同日而语,这个事实任何人都无法改变,若仍强欲多得,则必须勉力为之,精力不逮,自然有损身心。

学者李泽厚对 “得”的解释又在 “贪婪”之外, 加上了 “保守”。他认为老年人的通病往往是安于现状, “保守自满自足而不求进取”。

人不能抗拒身体衰老,但是人可以抗拒思想的衰老。当精力和性情都衰微了,更要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不能消极保守,畏缩不思进取。

越有智慧的人到了老年,越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因为他们知道,真正富足的人,不是家财万贯,而是懂得知足。

戒:《说文解字》言“警也”,本义就是警戒、防备。

戒色者,明白长远,养仁;

戒斗者,懂得低调,养义;

戒贪者,心平气和,养智。

佛经有云:“心中有戒,所见皆佛。”

戒,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养,有“戒”有“持”,行有所止,方得长久。

【最受欢迎的生活美学公众号】

1、

2、

3、

4、

5、

6、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现代人为什么还要学习国学智慧?为什么要学习智慧文化人生意义和价值观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学习国学智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塑造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观。例如,孔子的“仁爱”思想,告诉我们要善待他人,要以人为本,这与现代社会的人文关怀理念非常符合。同时,学习国学智慧还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2386638ftvkimg8igvcomu86568757B<
1.《驼庵诗话》:9句话,了解一代国学大师的诗词修养与人生智慧与王国维《人间词话》并称双壁的《驼庵诗话》,是顾之京根据叶嘉莹教授1942年至1948年间在辅仁大学听顾先生讲课时的笔记资料整理而成。 顾随,现代国学大师,一生执教,传道、授业、解惑,驼庵是他的别号。书中再现了先生的精神风貌、学识见地,及授课的艺术境地。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51272485914:6:=;;a3675<=5626/uqyon
2.国学智慧人生在这纷繁复杂的人世间行走,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舵手,航行在波澜壮阔的人生海洋中。国学智慧,如同一盏明灯,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引领我们在风雨中找寻到那份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坚定。 “留三分贪财好色,以防与世俗格格不入”,此言并非鼓励人们沉迷于物欲与色欲之中,而是提醒我们,在保持高尚品德的同时,也要适当理解并jvzquC41yy}/onnrkct/ew47;hiwv=x
3.自在秋光无限清漫将思绪向国学——记“临海市教师国学素养提升10月24日上午,来自台州学院的拥有古代文学硕士学位和教育学博士学位的陈隆升教授旁征博引,带领我们从《周易》、《论语》、《学记》等书籍中感受国学中的人生智慧。陈老师深入浅出地从“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深造自得”的教育方式出发,他将抽象知识具象化,加深我们对于国学中的人生智慧的理解jvzquC41yy}/onnrkct/ew45:f~c{@{
4.大美国学与智慧人生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秉承清华深厚的人文底蕴,聚合多方资源优势,倾力打造“大美国学与智慧人生”高管教育项目,该项目汇聚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机构的资深教授与专家师资,以大国智慧为中国企业家赋能,助力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 目标学员 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管理哲学感兴趣的各行业企业家和管理者 课程模块 国jvzq<84gfr4tgv3vukthj~f0gf{/ew4kphu0398615?4;7m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