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协和中学语文科组是一个团结奋进、敬业乐业、无私奉献、素质过硬的专业化教师队伍。科组现有教师34人,其中正高级教师1人,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13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教育硕士)20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1人,广州市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3人,广州市教育局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党务工作者)2人,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1人,省级普通话测试员1人,广州市中小学名班主任(优秀班主任)3人,广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人,广州市百千万人才(教育专家)培养对象1人,广州市百千万人才(名教师)2人,广东省骨干教师3人,广州市骨干教师4人,高校导师、兼职教授2人,广州市教育学会、广州市中学语文教研会理事3人,现(曾)任市级学科中心组成员6人。科组教师以立德树人为初心使命,协力和衷,笃行不怠,勇立教育教学的改革潮头。
2022年1月,广州市教研院授予广州市协和中学语文科“广东省基础教育高中语文学科教研基地学校”的牌匾,我校语文科成为广州市高中语文学科教研基地八所学校中的一员。
广州市协和中学语文科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培育自主合作的科组文化,尝试通过建构合作型教师文化,来推动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广州市协和中学语文科“项目驱动 文化促教”实施路径框架
语文科组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通过各种项目活动激发教师个人潜能,在科组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科组荣誉照片合集
优秀教师 凝心聚力
何冠南
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广州市协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第十五届广州市中学语文教研会会长,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兼职教授,广州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教书育人业绩显著,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师”等称号。
徐智明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广州市协和中学副校长、党委委员,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广东省少数民族学生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荣获“广州市优秀教师”“广州市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工作者”“广州市内地新疆高中班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晏丽萍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教育硕士,广州市协和中学第一支部支部书记、语文科科组长,广州市中学语文第15届特约教研员,广州市第四批骨干教师,华南师范大学首批访问学者,华南师范大学“4+2”模式教师教育校外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科研成果显著,荣获“广州市优秀教师”“广州市优秀中小学班主任”“广州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林小梅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语文科副科组长,广州市第四批骨干教师,荔湾区语文中心组成员。从教以来爱生敬业,教学和教研并重,主持和参与多项市、区、校级课题研究,多次在区教研活动作主题发言,承担区研讨课和跨区域合作“一课两讲”研讨课任务;论文、教学设计等多次在省、市、区、校比赛中获奖。荣获“荔湾区优秀团干”、 校“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戴宏辉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教育硕士,办公室副主任,广东省骨干教师、广州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2001年7月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后进入广州市协和中学工作至今。多次荣获广州市高考突出贡献奖,十几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级、省市级期刊发表,先后有课例荣获广东省写作教学观摩二等奖和部级优课奖励。主持或参与多项省市级教育研究课题。
李焱珊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广州市基础教育系统“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第四批教育专家培养对象,广州市中学语文研究会理事,广州市语文新课程改革实验研究组成员。曾任广州市高中语文中心组成员、广州市中学语文高三教学研究支持组成员。荣获“广州市优秀语文科组长”“广州市荔湾区十佳青年教师”称号。
粟嘉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广州市第五批骨干教师,广州市百千万工程名教师培训对象,协和中学优秀班主任标兵。课例曾被评为广州市市级优课、广东省省级优课,荣获广州市高考突出贡献奖,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多次获奖,荣获“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全国中小学生语文素养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广州市中学生辩论赛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
王殿宇
中学语文一级教师,团委副书记,广州市第六批中小学语文骨干教师。主持市教育规划课题两项,参与省市课题四项。参与编写《中国语文》。教学课例荣获全国第五届高中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荣获第十四届广州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教学成果一等奖、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教学成果二等奖、广州市活动写作征文大赛教师指导一等奖、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
凌苑玲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共党员,教育硕士。自2019年至今,连续三年任教高三,致力于高考作文教学研究,高考成绩显著。荣获“广州市优秀班主任”“广州市名班主任”称号。
教研团队 砥砺深耕
语文学科作为学校的重点学科,六个备课组在备课组长的带领下,深深扎根于不同学段的学科教学,砥砺奋进,笃行致远。
雷素郁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高三级语文备课组长,广州市高三语文教学研究中心组成员。荣获荔湾区“优秀青年语文教师”、全国各类大赛优秀指导老师等称号,荣获广州市高考突出贡献奖,广州市教学成果奖。
方诚
中学语文一级教师,硕士研究生,高二级语文备课组长,广州市高二语文教学研究中心组成员。荣获“华南师大—中小学”协同发展联盟优秀在线教学案例评比一等奖、“第二届新教材教学设计大赛”二等奖。高中教学经验丰富,所教班级成绩均在年级前列,深受学生认可。多次荣获校“优秀班主任”称号,所带班级荣获“先进班集体”称号。
龚健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高一级语文备课组长,广州市高一语文教学研究中心组成员。高中教学经验丰富,荣获 “广州市内地新疆高中班先进工作者”“广州市优秀中小学班主任”称号;教学设计荣获“一师一优课”的国家教育部级“优课”和市级“优课”,多次参与录制广州市电视课堂。参加多个省、市级课题,论文多次获得市级和校级奖励。
黎军红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初三级语文备课组长,广东省骨干教师。热爱教育事业,从教三十年,专业知识过硬,熟悉高中和初中的语文教学,有完整的中学六年大循环的教学经验。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科研能力较强,注重以研促教,主持和参与国家、省、市、校级科研课题8个;独立撰写论文40多篇,其中28篇获全国、省、市级奖励,6篇发表在省、市级刊物上。
杨名玥
中学语文一级教师,初二级语文备课组长。多次承担区级、市级公开课任务,曾获白云区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二等奖,荔湾区青年教师解题大赛一等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获广东省一师一优课“优秀课例”。2021年参与对口扶贫支教活动,承担班会示范课。连续四年荣获校“优秀班主任”称号,所带班级则荣获“先进班集体”称号。
彭丽萍
中学语文一级教师,初一级语文备课组长,曾任年级长,班主任工作经验丰富。多次承担区、校级公开课任务。2021年参与对口扶贫支教活动,承担写作课例。多次在荔湾区青年教师解题大赛中获奖。荣获2021届广州市协和中学中考突出贡献奖,所带班级多次获得优秀班集体,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
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面对教学改革所带来的重重问题,语文科组将问题转化成一个个共同研发的项目,以课题为引领,积极开展研究,深耕不怠。2018年至今已经结题的省、市级课题有4个,目前在研的课题有5个,多篇课题成果集结成书或在学术类刊物发表。
在红色经典整本书阅读中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的策略研究一一以本校校友欧阳山的小说《三家巷》为例、革命传统教育融入高中语文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会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古诗词生本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研究课题组成员
新课改背景下基于生态校园的高中生态作文教学的研究开题报告会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语文课本剧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指导会
2019年3月,何冠南名教师工作室开班研修。工作室与华南师范大学陈少华教师教育专家工作室、李旭山名教师工作室等优秀教师团队开展联合教研,通过专题研讨、课例研究等形式,领航中青年优秀人才成长。
何冠南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合影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副主编张万利指导工作室研修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原语文科主任王土荣指导工作室研修
何冠南名师工作室与陈少华教师教育专家工作室开展联合研讨
何冠南名师工作室与李旭山名师工作室开展联合研讨
活力课堂 以生为本
语文科组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在生本理论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情境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别具特色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范式,在建构学生语文素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生本课堂
随着新冠疫情来袭,线下与线上教学的转换,已然成为教学的常态。但在2020年初,线上教学对于广大一线教师来讲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当时语文科全体教师积极响应广州市教育局发出的“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不到四个月为“广州电视课堂”提供了46节优质课。而此之后又为“广州电视课堂”提供了10节课,为广大学子保驾护航。
蒋燕玲
周文文
曾琼慧
特色课程 激扬生命
语文科充分发挥科组教师的特长爱好,指导实施有鲜明特色、丰富多彩的发展性课程,进而打造学科特色鲜明,富有人文底蕴,学生喜爱的校本课程。
协和朗诵队为热爱朗诵,喜爱用自己的声音演绎经典,抒发情感,感悟心灵的同学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该课程目前在向羚熔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体系化的课程实施,带领学生朗诵中外经典,感悟艺术人生。
朗诵队在协和110年校庆活动中朗诵《协和颂》
话剧社立足于初高中阶段文史课程中的经典素材,以弘扬协和“和”文化为宗旨,从话剧剧本创作、舞台表演等方面提升学生的创作及表演的能力。目前该社团在黄欢老师的指导下,活跃在协和课堂和各种表演的舞台之上。
国家一级演员、戏剧导演王钰涵到校指导话剧社
话剧表演《为祖国而学习》
寻梦园文学社
寻梦园文学社,创建于2005年。在历任指导老师和社员的共同努力下,协和学子的文学火种被点燃,在美好的青春岁月留下许多如梦的诗章,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焦凤梅老师的带领下,一批批文学青年在协和茁壮成长。
文学社社员演绎《离骚》
文学社社员参加和堂新声新书发布会
古琴社
中国的古琴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位列“琴棋书画”之首。杨承彩老师将自己对古琴的热爱转化成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让古琴文化在协和学子中传播,用自己的努力在学生的心中播撒文化自信的种子。
归云国学社
归云国学社是以国学文化与诗词文化为主题的社团。该社团将汉文化与中国传统诗词文化融为一体,将传统与时尚、国学与汉服、手工技艺与诗词创作带入日常生活中,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科活动 以文化人
语文科在新课程的引导下,秉承“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的理念,构建了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多样的语文活动,不仅提升了协和学子的语文素养,还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成为协和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推普周
每年九月的第三周是全国推普周。语文科会结合当年推普周主题,筹办丰富多彩的推普活动,在校园中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
推普周国旗下讲话
推普周墙报
推普周校园书法展览
2.校园戏剧节
传承经典文化,演绎精彩人生。在初高中的语文教学中,已经把校园课本剧编创表演纳入日常教学,让学生在演绎中拥有更具品质的青春。
《郑伯克段于鄢》
《鸿门宴》
《鸿门宴》
《红楼梦》
《战火中的青春》
《战火中的青春》
《雷雨》《与妻书》
《雷雨》
《与妻书》
3.遇见芳华——诗歌创演活动
诗词有最美的形式、细腻的诗心和动人的情怀。青春年华畅游诗海,美丽风景俯拾皆是。品味经典,自主创作,曼妙诗意让人流连。
诗词有最美的形式、细腻的诗心和动人的情怀。青春年华畅游诗海,美丽风景俯拾皆是。品味经典,自主创作,曼妙诗意让人流连。
“遇见芳华”诗词大会
遇见芳华——高一诗歌创作活动
革命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协和学子在语文科教师的带领下,在红色经典的启迪下,赓续革命精神,筑牢信仰之基。初中部参加2021年荔湾区学生大阅读提升工程之“暑假共读”活动,共四个项目13名同学获得特等奖,合33项,59人次获得一二三等奖。
革命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协和学子在语文科教师的带领下,在红色经典的启迪下,赓续革命精神,筑牢信仰之基。
初中部参加2021年荔湾区学生大阅读提升工程之“暑假共读”活动,共四个项目13名同学获得特等奖,合33项,59人次获得一二三等奖。
《三家巷》海报设计作品展视频
高二革命文学作品编辑分享活动
5.“协和大树的故事”代言活动
用项目学习,跨学科合作,来推动学生语文素养能力的提升,是语文科的新尝试。协和校园内的大树很多,不乏百年的古树。通过组织学生讲“协和大树的故事”,为这些大树代言,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热爱校园。这一活动得到了协和学生积极响应。
用项目学习,跨学科合作,来推动学生语文素养能力的提升,是语文科的新尝试。协和校园内的大树很多,不乏百年的古树。通过组织学生讲“协和大树的故事”,为这些大树代言,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热爱校园。这一活动得到了协和学生积极响应。
电视台在录制“协和大树”故事的视频
教研处郭永峰主任为学生讲解“协和大树”的故事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协和中学在初中学段的起始年级开设了每周两节的图书馆阅读课。阅读小达人展演活动引领广大师生与经典为友、与名著为伴,让书籍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活跃思维。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协和中学在初中学段的起始年级开设了每周两节的图书馆阅读课。阅读小达人展演活动引领广大师生与经典为友、与名著为伴,让书籍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活跃思维。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完善学生的人格,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拓展学生的精神世界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作为语文科教师,我们将秉承学科育人的初心,以生为本,文化育人,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