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随着第三届三字经启蒙文化周启幕,诵读《三字经》的朗朗书声再次从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这一岭南小城中传来。
据悉,被誉为是“蒙学之冠”的《三字经》,700多年来一直深刻影响着顺德陈村这座小城。经多年考证溯源,《三字经》的著作者区适子,就是顺德陈村登洲人士。
随着时代洪流滚滚向前,城市竞合潮起云涌,顺德陈村这座《三字经》的故乡,渴望在当下找到自己的“坐标”和定位,并在未来的发展中抓住“根”与“魂”。而《三字经》的文化溯源与传承发扬,则显得至关重要。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年来,陈村一直珍视这一独特的文化瑰宝,发扬好、传承好《三字经》传统文化,还创新打造《三字经》文化IP,赋予《三字经》新的时代内涵,融入地方教育事业、文旅产业打造、基层治理等方面,让传统文化的新风真正“沁润”全城。
从哪里来?从蒙学经典中寻城市“文化原点”
早在此前,陈村镇就广邀专家学者开展《三字经》专题研究,进行文化溯源。
经多年的严谨考证,由顺德学者提出宋末元初的陈村登洲人区适子是《三字经》著作者这一观点,获得学界普遍认可。
据明万历年间出版的《顺德县志》记载:“故老传今《三字经》,适子所撰也。”另外,明末清初岭南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提到“童蒙所诵《三字经》,乃宋末区适子所撰”。这些关键记载都指向,陈村正是《三字经》著作者的故里。
依托还原“区适子撰《三字经》”的历史脉络,陈村夯实了《三字经》文化的理论研究基础,成功对这一传统文化进行“钩沉”和溯源。值得一提的是,到了2020年,陈村镇还组织专家学者进一步考证溯源,围绕“《三字经》为何会出自陈村?”这一命题,还原岭南理学与蒙学发展的关系 ,找到城市文化的“原点”。
据悉,这些年来,不少历史学者、文化名家都“发声”表示,《三字经》与顺德颇具渊源。
如《三字经》研究专家,百家讲坛著名讲师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第二届《三字经》启蒙文化周上表示,认为“区适子结撰《三字经》”;另外,原北京师范大学、现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童蒙文化分会副会长徐勇教授也特意撰写论文,支持“区适子撰《三字经》”这一观点。
一座经济富庶的岭南小镇,缘何花费气力溯源《三字经》文化?答案是“找到自己从哪里来”。
历史上的陈村,是昔日广东“四大名镇”。“宋代时期,陈村一带地区物阜民丰,人们物质生活水平较高,为此地的文脉兴盛奠定了基础。”研究《三字经》等传统文化多年的本地学者李健明介绍称,正因当时的陈村经济兴盛,才催生了一方水土的文化兴旺,天资聪颖、勤奋刻苦的区适子才有结撰出《三字经》著作的文化氛围。
藏书多、书院多、名家多,即便商贸畅旺,历史上的陈村仍是“文质”斐然,“文脉”兴盛。“崇文重教”,自然成为陈村千百年来城市繁荣的“密码”之一。
15日,由当地政府投入8.53亿元建设,引入“双一流”院校首都师范大学合作办学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首都师范大学顺德适子未来学校(以下简称“适子未来学校”)经数年的紧张建设后正式投用。
据悉,该校就坐落在《三字经》作者区适子的故里登洲村,其诞生之初就自带“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走入校园,“顺适子 立德行 童蒙正 创未来”的校训便进入眼帘。
何为“蒙”?“蒙”,是人性的“点悟”,是智慧的“启蒙”。《周易》所述:“蒙以养正,圣功也。”在蒙童时期,培养正直无邪的品质,具有深远的人文意蕴。千百年来一直成为童蒙读物的《三字经》,则发挥了重要的育人启蒙的作用。
作为《三字经》著作者区适子的故里,陈村当下正抓住《三字经》中“蒙”之要义、“蒙”之核心,做好文化传承这篇“文章”。其中,陈村提出将适子未来学校打造“蒙学第一校”,就是重要的实践“落地”。
佛山市委副书记、顺德区委书记刘智勇表示,教育是一座城市的重要竞争力,适子未来学校的建成落地是顺德实施“四好”工程的具体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带动意义。该校的诞生,是对“适子”传统文化的承前,更有对未来教育的启后。据悉,学校将依托“蒙学故里”的资源优势,以挖掘《三字经》的教育内涵,并开展传统经典与现代文化相融的探索,让学校文化具有《三字经》传统文化的鲜明印记。
例如,学校将构建《三字经》特色思政德育课程,在适龄蒙童中推广和学习《三字经》文化,还试图让《三字经》走进课堂,成为陈村学子的校园读物。此外,学校还开发沉浸式体验第二课堂“适子课堂”,发挥传统蒙学对孩子启蒙教育的作用,让《三字经》文化内涵内化于心,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此外,该校还将依托留存其中的潭村区家粮仓(东湖区公祠)古建筑,建设“中华蒙学图书馆”,营造蒙学阅读空间,让书香继续在《三字经》著作者故里延绵。
“教育是一件长期的事情,要让《三字经》传统文化,慢慢浸润孩子的成长之路。”该校校长杨立雄称,学校未来办学之路上,会积极挖掘、传承、实践《三字经》蒙学文化的精髓,挖潜《三字经》等传统文化中教育学、文化学、伦理学、哲学和美学价值,实现“蒙以养正”目标的实现。
要到哪里去?成为城市发展的“精神支撑力”
千百年来,《三字经》文化有如“春风化雨”一般浸润了顺德陈村这座小城。
从城市文化“原点”中走来,如今,《三字经》文化如何在新的时代下焕发新的生机,帮助陈村找到未来“要到哪里去”的路,则显得至关重要。
近年来,陈村镇坚持传承活化蒙学经典《三字经》及其文化,并于国内率先提出打造《三字经》特色文化IP,践行出一条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城镇化建设相融合的道路。
这意味着,经过陈村的创新实践,让《三字经》文化成为这座小城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支撑力”。
在第三届三字经启蒙文化周的启动仪式上,刘智勇致辞表示,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重要源动力,希望陈村继续弘扬《三字经》这个独一无二的文化品牌,把握精髓、守正创新,以新的表达方式、新的话语体系、新的传播渠道,赋予三字经文化更丰富的时代内涵,让三字经成为陈村、顺德、佛山乃至广东的一张亮丽名片。
当前,陈村坚持把启蒙文化周打造成大湾区城市的文化盛事,通过形式丰富的系列活动,为传统蒙学文化注入新的内涵。同时,通过活动,强化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认同,推动文化融合,以文化的“同根同源”助力“人文湾区”的构建。
推动小镇迈向城镇化,产业先行。依托《三字经》文化保育,陈村正探索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将区适子故里的登洲村片区,打造成为“蒙学第一村”,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迈向更高台阶。
据悉,近年来,该镇积极推动《三字经》品牌IP的创新打造,通过文化产业规划的优化和“落地”,以市场化、产业化的手段打造《三字经》品牌,进一步带动陈村本地文旅产业的发展,提升城市吸引力。
例如,该地成立了适子三字经文化公司,面向年轻化的消费场景、市场,围绕《三字经》打造更多新颖实用、传情达意的陈村文创产品。还有,陈村近年来还开发“国风+户外”亲子沉浸式体验文化旅游项目,融入“妙趣陈村”的城市主题,吸引年轻人参与文化体验。
“目前,陈村正推动启蒙教育产业化,开发特色研学游课程。”陈村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地计划打造“启蒙教育产业链”,通过串联各类型启蒙教育产业项目,促进岭南特色传统优秀文化与中国启蒙教育结合。
陈村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会以‘艺术启蒙’为特色开发研学课程,还开发以《三字经》蒙学文化、花卉文化、年桔文化为特色的研学游课程,吸引群众前来沉浸式体验陈村的历史文化、民俗、非遗等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内涵,焕发‘三字经故里’的新生机。”
如今,在区适子故里潭洲登洲村,这里已成为佛山基层善治的样本之一。
近年来,该镇主动作为,加大财政投入,推动村居人居环境提升,村民有了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另外,依托《三字经》文化的持续保育宣传工作,有效凝聚了乡情,村民有了更多的文化认同感,社区治理活力显著增加。
为让《三字经》文化发挥更多作用,陈村镇还大力推动全国首个“适子书院”落地,搭建书院运营体系,打造面向社会、家庭、学校的名家讲座、研学课程、文化展览、师资培训等文化活动,让《三字经》文化“浸润”更多的家庭、学校,发挥传统文化对城市灵魂的构筑之力,“反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子宁图/陈村镇提供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何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