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举办2023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通知》(鲁教民函〔2023〕10号)的相关要求,山东省教育厅组织了2023年“百姓学习之星”和“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征集活动。经各市教育局、高校和山东省老年大学协会推荐,山东成人教育协会组织专家评审,并报山东省教育厅审核,确定2023年山东省“百姓学习之星”140人(含“事迹特别感人的百姓学习之星”16人),“终身学习品牌项目”145个(含“特别受百姓喜爱的终身学习品牌项目”16个)。“山东教育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将在2023年山东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期间开展宣传展示活动。
山东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特别受百姓喜爱的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礼仪之帮 向美而行
该品牌项目是由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发起的,面向学校、社区、政府和企业的礼仪推广公益项目。项目依托山东文化礼仪深厚底蕴和专业优势,由党员教师和在校大学生组成项目团队,构建了“124+”课程体系、“传帮带”推广方式、“以商养公,公商互助”可持续发展模式,致力为百姓终身学习服务,实现高职教育反哺基础教育、社区教育、非学历教育。
一、主要内容
“124+”“传帮带”,即以传承、帮助、带领推广礼仪为一个核心,公益、商业为两大分支,少儿礼仪、社交礼仪、政务礼仪、商务礼仪为四大模块的线下+线上整体架构。
1. “礼仪进校园”公益模块:以学生礼仪教育需要为切入点,开发适合3-12岁少儿群体,授课内容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立足少儿实际日常交往,涵盖内在素养与外在举止仪态,内外兼修的礼仪课程,帮助少儿“明伦理、弘美德、励心志”,树立文化自信,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2. “技能惠社区”公益模块:通过走进社区无偿开设“礼仪讲座”,普及礼仪知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解人际交往中的日常社交礼仪,帮助社区居民用公德规范言行、用礼仪美化心灵、共建文明社区,树立文化自信;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培训过程,传承红色精神,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区和先进文化建设。
3. “礼仪助政务”商业模块:根据政府机关作风建设要求确定培训内容和方式,实行按需施教,保证培训质量。统筹制定机关干部培训规划,为潍坊市政府机关单位开展普通话培训、政务礼仪培训等专项培训,为潍坊市大型活动提供会务礼仪服务。
4. “文建促发展”商业模块:依托专业优势,雄厚的礼仪师资力量和良好的社会影响力,为潍坊市企业提供大型商务活动的礼仪服务或者员工礼仪培训等,系统讲解职场形象塑造、商务礼仪,帮助职场人员打造专业职场形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优秀的企业文化奠定基础。
二、活动方式
“礼仪之帮·向美而行”项目践行传承、帮助、带领,以线下服务形式为主,同时不断拓展线上服务形式,实现线上+线下的全方位服务。项目前期主要在教学场所开展线下活动,走进学校、社区开展礼仪推广活动,在政企单位开展礼仪培训,服务各类商业活动,保障项目各模块活动顺利开展。疫情期间,为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开发和丰富线上课程、直播课程等,并无偿提供给服务对象。项目组今后将会继续开发相应课程,打造线上线下混合“金课”。
三、活动特色
项目坚持党建引领,成员优选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素质高、热心公益事业的高校党员教师、入党积极分子和在校大学生。设计内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地方有关要求,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正能量,树立文化自信。
依托山东文化礼仪深厚底蕴,项目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历经五年的调研-策划-启动-实施-推广,构建出可复制推广的礼仪教育新方案,创新实现高职教育反哺基础教育、社区教育、非学历教育,致力百姓终身教育,助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 课程体系完善
“礼仪之帮·向美而行”项目现已开展“少儿礼仪”“社交礼仪”“政务礼仪”“商务礼仪”四个大方向的服务,围绕服务方向钻研课程,形成独有的课程体系。课程根据服务群体和服务内容的不同,分别形成了各自的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少儿礼仪课程,被多家幼儿园、小学纳入德育课程体系,并签订定期授课协议;通过与老年大学、社区活动中心等机构合作,定期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日常社交礼仪课程;曾在新冠疫情期间利用线上宣传片,普及防疫知识。
2. 专创深度融合
依托学校开设的现代乘务、婴幼儿教育等现代服务类专业,建设有省级精品课程,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教学经验丰富。成立教师“礼仪工作室”,选拔专业优秀、德智双修的学生,组成项目团队,确立了“教师指导+学生讲授+礼仪大使展示”的团队架构,保证了活动能长期开展、力量能随时补充。在实践中提高专业技能,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培养出具有专业知识的高素质服务队伍。
项目组现已编写礼仪教材4本,承办各大礼仪相关赛事,如礼仪大赛、茶艺大赛、山东省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全国职业院校空乘技能大赛复赛等,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良好的专业优势和影响力。
3. “以商养公,公商互助” 创新礼仪推广模式
项目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礼仪传播的新方法,首创“以商养公,公商互助”的礼仪推广新模式。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结合实践经验,以“礼仪进校园”“技能惠社区”公益项目为切入点,无偿开展礼仪培训,提高小学生和社区居民的礼仪素养,建设美丽校园和美丽社区。通过公益培训奉献社会的同时,提高项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项目的社会影响力。同时开展“礼仪助政务”“文建促发展”商业项目,通过承接政务、商务场合的礼仪服务与培训,在覆盖人力、宣传等运营成本的基础上,收取一定的活动费用,产生经济效益实现自我造血,保证公益项目正常运作,目前商业项目的收入基本能够补贴公益项目活动。
4. 经验积累充分
项目团队自2017年以来,共承担与礼仪相关的课题6项。通过课题研究,项目团队与各活动单位建立了密切联系,通过礼仪培训、服务等环节,将高校与小学、社区、政府、企业密切联系在一起,成为了传播礼仪的桥梁与纽带,建立了“高校+小学+社区+政府+企业”的新型合作模式,实现了礼仪培训的全方位覆盖,礼仪培训质量也得到了有效保证,为进一步为百姓终身学习提供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5. 特色服务有担当
①乡村振兴助农服务:项目团队不忘推广礼仪、乡村振兴助农的初心,坚持走进乡村和贫困地区,走进城乡结合部和老旧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特别注重对贫困地区和农户的多种帮扶,通过送课上门等方式实现文化帮扶;通过在淘宝、抖音等平台义务宣传、直播带货等方式,帮助当地农户在线销售农产品,实现经济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②抗疫防疫服务:疫情期间,项目团队通过召开视频会议等方式开展教研活动,联合开发各类礼仪教育和疫情防控常识线上课程,免费推送给学校、社区、政府、企业,丰富了学校和社区教育的课程内容和形式。
四、活动效果
“礼仪之帮·向美而行”项目开展以来,遍及潍坊12个县市区,走进潍坊市35个社区,累计开展活动100余次,学习受益人数逾两万人,平均每年参与学习3600余人次,贡献市场价值约17万元。同时,培养大学生讲师500余人,23人被评为市级及以上青年服务之星、最美志愿者、志愿服务先进个人,评选出1200余名少儿礼仪之星,与27所中小学共建实践基地。
“礼仪之帮·向美而行”项目面向少年儿童、社区居民、政务人员、企业员工,基本能够覆盖老百姓中的绝大多数,为广大群众提供终身学习服务,多次被学习强国、潍坊市文明网、今日头条等主流媒体平台报道,社会美誉度高。
山东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特别受百姓喜爱的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济南市商河县教育和体育局:
打造“1+12+N”社区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
近年来,商河县教育和体育局、商河县社区教育学院以构建学习型城市为目标,打造“1+12+n”社区教育办学系统,坚持党建引领、以人为本,面向社会、服务发展,创新驱动、成效显著,为再造一个“新商河”贡献力量。
一、建立社区教育规范体制,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商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社区教育,加强顶层设计,出台推进社区教育发展意见,明确管理体制,构建起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建立起“1+12+N”的社区教育服务网络,即1所全县社区教育学院、12所镇街社区教育中心校、80余所村居社区教育学校为骨干支撑,商河县社区教育学院建设注重高标准、多资源,与县开放大学、县少儿体校、县教师进修学校资源融合、共享共用,全县社区教育办学实现“3个100%”,镇街社区教育中心校通过市级达标率100%、中心校星级创建率100%、社区教育学校覆盖率100%,构建起功能完备、科学规范的社区教育办学体系,为全面开展社区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二、多样学习培训,引领市民品质生活
依托科学的社区办学体系,商河县社区教育学院突出文润社区、文以化人,引领市民品质生活,打造居民家门口满意的社区教育。常年开展培训的教师、志愿者、管理者队伍达500余支,社区教育基础条件持续改善,居民学习覆盖率达90%以上,实现了处处有学习场所,时时有学习机会,人人崇学尚学的美好愿景。
一是乘着教育强县战略的东风,社区教育与基础教育一并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投资40亿元建设16个教育项目,建成自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一直到高等教育、终身教育的全链条教育体系,为社会提供从学历教育到非学历教育,从校内教育到校外教育的全方位教育服务,帮助越来越多人实现“终身学习”的梦想。
二是省级终身教育品牌——鼓子秧歌进校园、进社区,社区教育学校聘请国家非遗传承人担任教师,深入社区挖掘文化资源、编辑出版教材,开设鼓子秧歌大讲堂,全民化授课学习,使鼓子秧歌成为商河社区教育最靓丽的名片。
三是社区教育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举办“孔子学堂”,开展“品读国学经典、厚植爱国情怀”全员读书、“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探寻长征历程,践行长征精神”社区活动,使优秀中华文明和红色文化浸润师生心灵。
四是社区老年教育精彩纷呈,老年大学打造“一校多点”办学模式,组建30余支老年教育讲师团,建设50余处“银发e站”,老年人舞蹈、书画特色鲜明,声乐、器乐悦耳聆听,培训、讲座丰富多样,老年人在社区快乐学习、愉悦人生。
三、创新社区教育模式,赋能乡村振兴
社区教育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打造“中心校+基地”社区教育办学新模式,助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建设“中心校+花卉培训基地”“中心校+电商培训基地”等7类社区教育培训基地,整合社会资源,建立百名专家人才库,举办300余期培训班,培训红掌、留兰香、珍珠红西瓜等技术人才5000余人次;全面开展“学历+能力”提升行动,培育基层社区“领头雁”,增强基层干部致富带富本领,为乡村振兴增添人才活力,宜业宜居乡村展现美丽新画卷。
四、激发社区活力,擦亮社区教育品牌
近年来,商河县教育和体育局、商河县社区教育学院积极引领、推进社区教育活动,遴选上报的鼓子秧歌作品——《欢腾的鼓乡》入围国家开放大学“献礼二十大 共跳幸福舞”展播活动二等奖,荣获山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基地、山东省社区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实验基地;商河县鼓子秧歌、商河县银发讲习所、贾庄镇文化教育基地荣获山东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玉皇庙、贾庄、郑路镇社区教育中心校分别获评济南市优秀社区教育中心校,济南市社区教育中心校五星级单位、四星级单位。书法家冯令彬、秧歌王李刚、社区教育工作者张恒福等9人获评省市百姓学习之星、学习服务之星,许商街道嘉源社区老年教育、殷巷镇浩瀚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等14个社区教育项目立项为市级“泉学汇”项目。
山东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特别受百姓喜爱的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威海市富兴社区:全龄耕读·筑梦富兴讲堂
“全龄耕读·筑梦富兴”是富兴社区为社区居民打造的主题讲堂,在讲堂中,居民们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并且学会了在生活中灵活运用,在实践中收获成长。
走家入户为空巢老人、残疾人等弱势人群奉献爱心:开展爱心教育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学有所教,享乐终身承诺,奉献自己的力量......
这里,就是山东省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凤林街道富兴社区。
凤林街道富兴社区成立于2013年3月,由原宋家洼村旧村改造后划分成立,位于威海城区南部,南至环翠江家寨交界处、北至凤林路、东临疏港路、西至第四工业园,面积约为19.85万平方米,辖区共有企事业200余家,居民楼61栋,规划户数3470户,实际户数2965户。
尽管社区人口众多,社区却处处呈现出文明、和谐、幸福的景象。而这一切都源于富兴社区党委始终坚持以优化服务和提升居民素质为重点,富兴社区与时俱进,开拓思路,灵活方式,广泛发动辖区单位及党员群众,齐抓共管、资源共享,共同参与社区建设,扎扎实实地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为了让社区居民有更好的学习生活,富兴社区打造富兴讲堂,为老人打造“银龄课堂”、为儿童打造“童趣课堂”、为青年打造“青春课堂”、为妇女打造“巾帼课堂”。
富兴社区辖区内年老独居老人较多。为适应本社区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形势,社区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以满足老年人生活及内心需求为目标,联合共建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开展“银龄课堂”,引进更多更全面的社区文化服务项目,给居民讲授更多知识。
课堂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一是定期开展养生讲堂,关心照顾老人身体健康。社区联合辖区内燕喜堂及各类专家志愿者,组织居民开展“健康相伴,活力常在”“懂健康知识,做健康老人”等关注健康主题讲座;依托多家医院等单位定期为老年人提供义诊及眼科、口腔等检查。二是依托辖区多个社会组织提供形式多样的课程,内容包括戏曲、民族舞、书法、国画、太极、养生等等;利用社区附近空闲处设置“习语长廊”,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乘凉交流的空间,组织老年人开展交流学习会,愉悦身心并增长知识。
社区针对社区孩子放学后家长忙于工作无人看护的情况,打造儿童手工坊、童趣屋等场地,联合白鹿书院及其他资源在社区开办“童趣课堂”。
课堂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一是挑选有教育和看护经验的人员,为家长提供孩子放学后的看护工作及相关服务,极大地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依托辖区内机构、坚果公益等资源,周末定期开展“科学讲堂”“非遗文化体验”等活动丰富孩子们的课余时间,可以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学到新知识。二是在原有图书室基础上,社区通过改造在二楼童趣屋又增设了儿童图书阅览区,使儿童阅读的图书种类更加丰富,选择阅读的的空间更大,同时提供图书借阅服务,激发了孩子们的读书热情,在阅读中愉悦了身心,增长了知识。
为践行团中央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实现“大学生服务社区、社区锻炼大学生”的双赢互动,社区与威海职业学校签订了威海大学生社区实践行动结对共建协议书,搭建起了学校与社区的桥梁,以此为基础开展了“青春课堂”大课堂。通过“服务+教育”的模式加强青少年学习的积极性。
社区链接报到单位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开展“红色天平”,围绕校园欺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知识,法院法官定期开展普法讲座,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利用辖区禁毒教育基地的便利条件,组织辖区青少年参观禁毒教育基地,开展毒品防范教育,增加他们对毒品的学习了解,提升大家对毒品的抵制能力。
社区依托社区家长学校,链接社会组织、新都小学等师资力量组织开展“巾帼讲堂”大课堂,推广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科学家教方法,将家庭教育建设融入到社区中;挖掘并利用辖区内资源,开设“巧娘坊”工作室,进行剪纸、手工编织等教学,为热爱手工的居民群体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
近年来,社区为了提高老百姓的安全意识、支持并参与安全管理、增强防范能力,聘请有关专家每季度为辖区商户、居民开展“燃气安全宣传讲堂”“消防安全知识宣传讲堂”“安全生产知识宣传讲堂”,将宣传督查双管齐下,打造“平安”社区;每个月开展“非法集资知识宣传讲堂”“普法宣传讲堂”,开展“环保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等。
富兴社区以紧紧围绕“乐民生”的服务理念,不断完善社区文化活动阵地和服务窗口建设,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群众满意度为目标,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开展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开展“绿粽飘香 情满街乡”端午节包粽子活动,让传统节日和文化深入人心;开展“风筝舞春意巧手绘纸鸢”手绘风筝活动、“家庭教育专题讲座”等活动,让感恩与爱相伴相随;开展“强国有我 学进万家”读书交流活动、“青春是我们的名片 服务是我们的志愿”等活动,让青少年在互联网时代健康成长;开展“我和祖国共成长”庆国庆活动,搭建党群桥梁,加强党员联系,推动“同心向党,与民同乐”在社区落地生根,让居民享乐终身。
通过打造“全龄耕读·筑梦富兴”讲堂学习品牌,社区居民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纷纷积极参加讲堂学习活动,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生活方式和文化生活水平。“全龄耕读·筑梦富兴”激起了居民终身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居民的文化素养,让居民生活更加的多姿多彩!
本文编辑:CHEN°
责任编辑:林美妮
一经采用将获得线索奖励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