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徐晋如:《弟子规》这颗大毒草有害无益,假国学害死人孔子国学经典

经典国学研究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对国学的各式解读也层出不穷。近年,《弟子规》逐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这本由清朝李毓秀所著的教导后人之书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许多人都将其作为教育孩子的必备读物。然而在这本国学之中却隐含着些许不适宜之处,使之难以称为真正的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徐晋如就曾反对说:"《弟子规》这颗大毒草有害无益,假国学害死人。"

一、教化子女盲目遵从父母安排

《弟子规》一书中的内容或许在当时的清朝看来有些借鉴价值,但放在如今,书中的许多地方其实并不值得学习。

《弟子规》中用了极大的篇幅来规范与父母相处时的行为准则,这些准则看似是合理的,但仔细分析,这些观点其实存在着大问题,本文就来"扒一扒"弟子规这颗大毒草。

在入则孝一篇中有"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强调作为子女要严格听从父母的安排,父母要孩子做的事,孩子必须毫无疑义立即去做,父母的责备和教导也必须全盘接受。

这是《弟子规》中开篇就不合理之处,子女对父母孝顺自然是必须做到的,但其说法未免太过笼统。若是其父母的要求行为有悖常理,那么子女也要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吗?

倘若子女因为盲目的孝顺无条件的听从父母的任何命令,那这个孩子就丝毫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而"亲有过,谏始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则更是荒谬。父母有了过失,子女不但不能指出,还要在父母心情愉悦的时候才可以和父母沟通。

若是父母不听,子女还要哭着请求父母改正,即使遭受到父母的鞭打,也需欣然接受不能反抗。这种行为难道不正是助长了父母的不端行为?若子女苦苦恳求父母未果,又怎能令他们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问题所在呢?

子女与父母之间,尊敬是首要的,但与此同时更应互相监督,共同成长,而不是一味地盲从父母,只知按照父母的安排行事,这是《弟子规》中实属不妥的地方。

二、过多约束年轻人的行为

1、倡导青年不远行

《弟子规》除却教化子女无条件听从父母外,还企图束缚人身自由,提倡父母健在时应该"局有常,业无变"。这丝毫没有从现实考虑,年轻人要忙于为生计奔波,如何能够做到一直从事同一份工作,居住在同一个地方?

若是长期拘泥于自家周边的地方工作,怎么能开拓眼界,获得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对于贫苦的人家来说,更需要到外地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因此这一条恐怕只会禁锢想要外出寻求机遇的孩子,使他们在父母与生计之间左右为难。

除此之外,书中还写到了"丧三年,常悲咽",这在封建年代确实是无可厚非的,但这是不值得提倡的。往往很多人经历了多年摸爬滚打,得到了来之不易的官职,却因为父母离世而要回乡守丧三年。

等他再回去之时,恐怕原来拥有的一切都不再属于他了,这等同于人生将要从头再来,而人生又有多少年华经得起耗费呢。这样一来,身为人子,不仅要经受失去至亲的痛苦,或许还会面临生存的危机。

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期望,便是子女能够拥有稳定的生活,倘若因为要遵守这样的规矩而陷入困境失去工作,不就与父母的期望背道而驰了吗?

孩子若不遵守规矩,势必会受到道德的谴责。反之,三年后,外界的局势早已发生变化,难以再度融合到过去的环境中。

2、太过重视尊卑观念

《弟子规》中还太过于强调尊卑观念:"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晚辈对长辈只要足够的尊重即可,可《弟子规》却要求作为晚辈,当长辈没有吩咐时就应当站在一旁等候,等待长辈离去百步后才可以离开。

这已经不是人与人之间正常的相处,而是贬低了晚辈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这严重限制了年轻人的自由,使人们在教化之下只知遵从长幼尊卑,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

三、受到封建思想的迫害

1、观点有失偏颇

《弟子规》的一些观点也有失偏颇,如"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他认为如果磨墨时把墨磨偏了,说明心不在焉。如果字写得潦草了,说明内心浮躁,没有专心致志学习。

这种武断的说法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仅仅从墨的和字体的状态怎么能够轻易下定论。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写出足够端正的字体,学习本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否真的有所收获只有自己清楚,他人的三言两语又如何能判定是否真正学有所得呢。

2、偏离孔子思想的初衷

《弟子规》虽然是受到了孔子著作的启发而创作却严重偏离了孔子的思想。孔子提倡的是张弛有度的仁义礼教,在教导人们以礼待人的同时也鼓励人们保留自己的思想与个性。

而李毓秀却在《弟子规》中加入了自己的封建观念,盲目且武断的妄下论断,这有悖于孔子思想的初衷。

《弟子规》除了控制人的思想外,更是对人的一言一行都严格要求,若是越来越多的人盲目遵从,势必会失去自己本身的特点而遭受封建思想的摧残。这种所谓的国学并不是真正的国学,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发挥出它最大的价值。

《弟子规》中的许多条条框框是封建时代留下的迂腐之言。它极大程度上剥夺了人们追求自由的权力。可见李毓秀受到了封建社会控制下君权父权的影响,循规蹈矩遵守着他所谓的君子作风。

这样的国学实在不应该荼毒现代人的思想,人和人之间应和谐平等的相处,抛去那些繁文缛节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国学之美。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弟子规》原文国学汉安诗韵国学mp3在线收听国学经典 播放全部 内容介绍 原文诵读国学经典,碎片时间学国学 专辑(22) 正序倒序 弟子规22 405501:30 弟子规21 229401:30 弟子规20 136301:30 弟子规19 124401:30 弟子规18 120301:30 弟子规17 224901:30 弟子规15 90501:30 弟子规16 147701:30 弟子规14 jvzquC41yy}/m~lqw0ipo8yu1crcwv4v;gxw4n4
1.国学经典《弟子规》全文及译文《弟子规》缘由 《弟子规》初成文时叫《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著。因其含义深刻,行文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被后人广为传诵。《弟子规》一文的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932>38@d328>43A=;40nuou
2.弟子规国学经典注释: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jvzquC41yy}/{~|gpoo/exr1iwuywn4fk|ohwr4
3.《有声美绘国学经典弟子规彩图注音版(清)李毓秀著郭济访编当当墨渊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有声美绘国学经典 弟子规 彩图注音版 (清)李毓秀 著 郭济访 编》。最新《有声美绘国学经典 弟子规 彩图注音版 (清)李毓秀 著 郭济访 编》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有声美绘国学经典 弟子规 彩图注jvzq<84rtqjve}3fcpmecwl0eqs03>7399>9993jvor
4.《弟子规》教学计划(通用10篇)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为了以后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做好教学计划,让自己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吧。那么教学计划要怎么写才能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弟子规》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弟子规》教学计划 1 中学德育特色教育活动——“国学经典诵读”自2009年开展以来,受到教师、家长、学生的让热烈欢迎,其成效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 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qv1:9::7?/j}rn
5.经典诵读·弟子规第3集教育高清视频在线观看经典诵读·弟子规 第3集 节目简介 经典诵读·弟子规 导演:未知 主演:未知 地区:内地 类型:幼儿/ 国学 / 早教 简介:《弟子规》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形式编撰而成,列述弟子在待人、接物与学习上需要恪守的守则规范。孩子在诵读中轻松识字,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jvzquC41yy}/opyx0eun14315894@=1e1;1:?8850nuouDuvcxua}nog?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