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原文注释与译文(第一篇)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注释】

①初:初始。 性:天性,指人天生就有的禀性。

②性:性情。习:幼习。

【译文】

人刚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人的本性原来是相近的,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使得他们相差甚远。

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注释】

①苟:如果。乃:于是。迁:变化。

②道:方法,道理。专:专一,专注。

【译文】

如果不进行教育,人的性情就会发生变化。教育的方法,贵在专一。

3、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注释】

①择:选择。处:居住。

②子:即孟子。机杼:织布机上用于牵引纬线的梭子。

【译文】

从前,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曾经搬了三次家。她看到孟子不努力学习,就生气的剪断了织布机上的布,从此来教育、激励孟子好好学习。

4、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注释】

①窦燕山:指五代末年的窦禹钧,他是蓟州(今天津蓟县)人,邻近燕山(此指小燕山,位于天津北,北京西南),所以称他为窦燕山。义方:这里指教育子女的正确方法。

②俱:全,都。

【译文】

五代时燕山的窦禹钧,教子有方。他教养的五个儿子相继都考中了进士,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美名远扬。

5、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注释】

①养:抚养。过:过失,过错。

②严:严格。惰:懈怠,这里指失职。

【译文】

生养儿女而不进行教育,这是做父亲的过错。对学生进行教育,但不严格要求,这是做教师的失职。

6、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注释】

①宜:应当,适当。

②幼:年少时。何为:做什么。

【译文】

孩子不学习,是不应该的。一个人如果小时候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又能有什么作为呢?

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注释】

①玉:美玉。琢:打磨雕刻玉石,使成器物。器:器物。

②义:义理,道理。

【译文】

玉石不经过雕琢、打磨,就不能制成精美的玉器。人不通过努力学习,就不会懂得做人的道理。

8、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注释】

①为:做。方:正当。

②亲:亲近。习:学习。

【译文】

为人子弟,年少的时候,就应当亲近良师,结交益友,学习为人处世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注释】

①香:指黄香,东汉时人,以孝行闻名。温:使……变得温暖。

②亲,父母亲。执:做到。

【译文】

黄香九岁的时候就懂得孝敬父母,在严寒的冬天,先用身体温暖父亲的枕席后,再请父亲就寝。孝敬父母,是做儿女应当做到的。

10、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注释】

①融:指东汉学者孔融。

②先:趁早。知:知道。

【译文】

孔融四岁的时候,就知道要把大的梨子让给哥哥吃。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11、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注释】

①首:首先。孝:孝敬父母。弟:通“悌”,尊敬兄长。

②某:指代一定的或不确定的人或事物。文:文字。

【译文】

做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接下来是增长见闻。要知道基本的算术,以及认识一些文字。

12、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注释】

①一:数之始。十:数之终。

【译文】

数字从一开始,十个一为十,十个十为百,十个百为千,十个千为万。

13、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注释】

①三才:指天才、地才、人才。

②三光:指日光、月光、星光。

【译文】

古书上所指的三才,是指天、地、人。古书上所说的三光,是指太阳、月亮、星星。

14、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注释】

①纲:纲领,法则。“三纲”一词出自班固所著《白虎通义》。三纲者: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②亲:父子天性。顺:和顺,顺从。

【译文】

古书上所说的三纲,是指君臣之间有忠爱之意,臣子服从国君;父子之间有天性之亲,子女服从父母;夫妇之间有和顺之以,妻子顺从丈夫。

15、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注释】

①曰:说,谈到。

②时:季节。运:运行。不穷:没有穷尽。

【译文】

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是一年的四个季节,这四个季节循环交替,运行不止,无穷无尽。

16、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注释】

①南北、西东:四方的方向。

②应:相应,照应。中:南北西北四个方向的聚合点称为中,指中央。

【译文】

南方、北方、西方、东方是四面的方位,这四个方位都是与中央点相对应而确定的。

17、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注释】

①水火、木金土:古人所说的五行。五行学说的核心内容就是生克平衡。五行的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②本:根本。数:天理。

【译文】

水火木金土就是五行,它是万事万物的根本,是由天理所决定的。

18、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注释】

①仁:爱心。义:应当做的事。礼:礼节。智:有才识而明道理。信:信用。

②常:天道之常。絮:絮乱。

【译文】

仁、义、礼、智、信是做人的五条准则,这五条准则要遵守,不容许疏忽絮乱。

19、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注释】

①稻:禾本科植物,连皮叫稻,去皮叫米。粱:比栗米稍大,有青、黄、白三种。菽:豆的总称。麦:麦子。黍:黍米,有红、白、黄、黑四种,能酿酒。稷:高粱。

THE END
0.解读《三字经》3译文: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称为九族,是人的辈分。 备注:玄孙是曾孙的儿子,《三字经》中说“至玄曾”,顺序反了,应该是“至曾玄”。作者调换顺序是为了平仄和韵律。 九族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向上四辈,向下四辈,算上自己九辈。另一种涉及到“诛灭九族”时的计算方法,九族指父jvzquC41yy}/onnrkct/ew45i3oo2{u
1.《三字经》的完整版及其译文《三字经》是一本中国古代的启蒙读物,由宋代学者王应麟编撰。它以简洁明了的三字一句的形式,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历史、文化、道德等。以下是《三字经》的完整版及其译文: 三字经原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jvzquC41yy}/jwyx0v|0pn|u1252:@9855=36:7622>579
2.『经典古文』三字经全文翻译三字经 【原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译文】 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点评】 人生下来原本都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原文】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312;148661:;37A<2a;=64>93534tj}rn
3.三字经劝学篇原文拼音版注音及带拼音朗读宋代王应麟古诗文中华书局版三字经的重教劝学篇章节注音原文及带拼音朗读。三字经•劝学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jvzq<84yyy4sc‚|kv0ipo8uquvy0ujs/|k3kkwl/swgo/zg/robp7mvon
4.三字经》原文、译文、点评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点评: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641271986219942;<5a3=8:<>33;4tj}rn
5.《三字经》全文带译文.docx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易解人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3;1694>4722745;6522633;60ujzn
6.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及格式翻译实践报告主要由原文、译文和翻译评价报告构成。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首译的中文或外文文本进行笔译,或对自己某次口译实践讲话人和译员的录音文本进行转写,并在翻译实践的基础上,简要概述翻译过程,选取典型译例进行分析,总结翻译心得,最终形成翻译实践报告。翻译实践报告主体部分可用汉语或相应外语书写。笔译要求:翻译jvzquC41yy}/huh0uf{/gmz0ep5jpot134:81:;7654ivv
7.三字经为学篇原文拼音版注音及带拼音朗读宋代王应麟古诗文三字经 为学篇中华书局版三字经的为学篇章节注音原文及带拼音朗读。三字经•为学篇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jvzq<84yyy4sc‚|kv0ipo8uquvy0ujs/|k3kkwl/ygo.z~j/rkgo0qyon
8.《英韵三字经》妙含“中国味道”光明日报英译《三字经》看起来简单,实则并非易事。西方传教士曾有“断言”:《三字经》“不能译为英文韵诗”。可是,如果不能以三个英语单词对应汉语的三个字来译,那还能称为《三字经》吗?赵彦春琢磨了3年,字斟句酌,最终采用“三词格”和整齐的“aabb”韵式,以使译文更逼近原文的语体和风格。厚积薄发,他原本打算在一jvzquC41grgqg{3ioy4dp8lotd5ivvq14276/9;13:5oy7I332612prtda813>583:e2/9:0j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