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心中无私天地宽”,只有这样才能“ 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但是怎样才能做到无私? 一是有所敬畏。敬畏天地, 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二是心中有爱。爱是什么?爱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是在做人做事的时候,不仅仅考虑到自己的,更要为对方多考虑一些。爱一个人,其实是要关心和爱护对方,让他幸福快乐,而不是享受他的关爱。三是无欲无求。心中有太多欲望的时候,我们便忘记了人间还有真爱。
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
——《庭训格言》节选
训曰:人惟一心,起为念虑。念虑之正与不正,只在顷刻之间。若一念不正,顷刻而知之,即从而正之,自不至离道之远。《书》曰:“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①”一念之微,静以存之,动则察之,必使俯仰无愧②,方是实在工夫。是故古人治心,防于念之初生、情之未起,所以用力甚微而收功甚巨也。
【注释】①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语出《尚书·多方》,意思是圣人不念于善则为狂人,狂人能念于善则为圣人。罔念:失掉觉察。狂:狂妄愚昧之人。克念:克服妄念。
②俯仰无愧:出自《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比喻没有做亏心事,并不感到惭愧。
【译文】:人只有一心,心动兴致起,会产生种种思想和考虑。这种种思虑正确与否,只在一刹那间。如果一个念头不正确,很快就被发现了,并且及时纠正它,自然不至于离正道很远。《尚书》上说:“即使是圣人,倘若没有善良的意念,也可能变成放荡不羁的狂人;即使是一个狂人,如果能心存善念,也可能变做一个圣明的人。”小小的念头,存在于平静的状态中,通过人的行动就可以观察到,能够在俯仰之间无愧于人,才是实实在在的真功夫。所以,古人培养人的心性,防范于意念刚刚产生之时,感情尚未产生之际,因为此时,用力很小而功效巨大。
【个人感悟】:“心中无私天地宽”,只有这样才能“ 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但是怎样才能做到无私? 一是有所敬畏。敬畏天地, 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于人类而言,有些事情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比如说母爱,比如说尊严;有些事情是我们必须做的,没有选择,没得商量,不能讨价还价,只能遵从;有些事情不能逆反,不能讲如果,也没有卖后悔药的,我们必须慎之又慎;有些事情,看起来是个人的,其实关乎到很多人,我们不能为了一己之私利,而致他人利益于不顾,更不能损人而不利己。二是心中有爱。爱是什么?孩子说,爱是母亲的一个怀抱;老人说,爱是白头偕老的伴侣;雨说,爱是润物细无声;我说,爱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是在做人做事的时候,不仅仅考虑到自己的,更要为对方多考虑一些。爱一个人,其实是要关心和爱护对方,让他幸福快乐,而不是享受他的关爱。三是无欲无求。心中有太多欲望的时候,我们便忘记了人间还有真爱。人世间太多的悲剧都是因为欲望蒙蔽了我们的双眼,欲望(贪念)让他们夫妻反目,父子为仇,甚至于举刀相向。
平台编辑:刘立军,笔名乾州蕞娃,又名终南鲁人,初中语文教师,性木讷,爱文学。俯仰天地间 ,自知无所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