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启蒙《声律启蒙》二冬(四)

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镜奁lián 对衣笥sì,野杵对村舂chōng。花灼烁,草蒙茸,九夏对三冬。台高名戏马,斋小号蟠龙。手擘bò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chǎng自王恭。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

上节课我们对“二冬”韵第一段的前半段进行了学习,从中体会到了许多唯美的形容词和描摹手法,对我们的写作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今天,我们接着分析下半段:

台高名戏马,斋小号蟠龙。手擘bò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chǎng自王恭。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

这段韵文看起来无奇,而且里面很多陌生的词句可能是我们平时很少接触到的,可能不太明白其中的含意。没关系,这是因为,这一小段韵文里,包含了大量的典故,所以其中的词句看起来比较晦涩难懂。我们慢慢来学习,首先看第一句:

台高名戏马,斋小号蟠龙。

感觉起句就是典故,很突兀,其实不然,因为上节课我们讲的是上半段,那些铺陈的文字已经学过了。这下半段几乎全部是典故,信息量比较大,所以希望大家做好笔记。

“台高名戏马”,是出自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泗水》,“戏马”指的是“戏马台”,是指徐州现存最早的一座古迹。公元前206年项羽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就是现在的江苏省徐州市。为了可以时常观看练兵,于是在城南里许的南山坡上,建筑了一座高台,用来观看演练戏马,所以称为“戏马台”。

虽然一语成谶,应了那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然而,项羽却没能够将楚家天下坐稳,最后被刘邦渔翁得利建立了汉家天下。而自己也是兵败身死,上演了千古留传的“四面楚歌”、“霸王别姬”、“无颜见江东父老”、“乌江自刎”等等桥段,留下了大量的成语典故,为后世所唏嘘不已。但“戏马台”的古迹至今安在,成为了西楚霸王一生豪迈,千秋雄风的见证。

“戏马台南山簇簇,山边饮酒歌别曲。”——《送远曲》唐·张籍。

“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莫恨黄花未吐。”——《西江月·重九》宋·苏轼。

“戏马台前秋雁飞,管弦歌舞更旌旗。”——《鹧鸪天·重九席上作》宋·辛弃疾。

“斋小号蟠龙”出自《晋书·卷八十五·刘毅传》,而在《晋书》中记载,东晋大司马桓(huán)温之子桓玄曾在南州修筑了一座精致的馆舍,上面绘满了龙纹图案,号称“蟠龙斋”。“蟠龙”一般是指盘伏的龙,古时常常用来装饰亭台楼阁,一般只有君王的建筑才可以应用。果然是“司马昭之心”,后来,桓温独揽朝政十余年,操纵废立,有意夺取帝位。屡次发动战争,曾经三次北伐攻打燕国,但都失败而返,并且使自己声望不断下降。又被朝中的权臣贵族王氏家族和谢氏家族牵制掣肘,最终至死也未能如愿。

后来,桓温之子桓玄,便是蟠龙斋的主人,他“子承父业”,建立了“桓楚政权”以篡晋,被东晋大将刘毅起兵平叛,打下了桓玄的叛军,并且住进了蟠龙斋。刘毅看着雕龙画栋的蟠龙斋得意洋洋地大笑道:“本人乳名就叫蟠龙,合当破此叛贼。”没想到,桓玄父子这样用心的筹谋皇权,精心建筑,最后也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成为了刘毅将军的囊中物。

然而,这座“蟠龙斋”就像冥冥中野心家的凶宅。刘毅在平叛复国屡立战功以后,骄狂过度,拥兵自重,不服刘裕的管理,最后被刘裕挥兵攻克,兵败自杀。

关于蟠龙书斋的诗词并没有几则,所以只就蟠龙给大家举几个范例:

“根如蟠龙不可得,叶中开花谁复识。”——《李韵寿花堂》宋·苏辙。

“江心火电流赤虹,云凝雾结愁蟠龙。”——《冶师行》元·杨维桢。

“天寿蟠龙山竞拱,桑乾饮马水堪枯。”——《上谷秋日杂书四首》明·程可中。

“台高”对“斋小”,“名”对“号”,“戏马”对“蟠龙”,本身就是很工整的对仗。而且在其隐含的典故中,都是功未成身先死的结局,真可谓相得益彰。

高台也好,精舍也罢。能够千古留名,并不是因为戏马台本身有多雄伟,也并非是因为蟠龙斋有多精奇。而是因为,建筑它们的主人,都曾经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他们所拥有过的鸿图霸业,壮志野心,才使得这些建筑成为他们存在过的符号,记录着他们在人文世界中生命要义的延续。这些符号的留存,是封碑,也是警示,成为后世的前车之鉴。

手擘bò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

“手”对“身”两者都是身体的部位,可以成为对仗。“擘”对“披”都是动词,可以形成对仗。“蟹螯”是指螃蟹的一对大蟹钳,“鹤氅”是指用仙鹤的羽毛制成的大披风,两者显然是有区别的,前者是蟹天生所带,而后者是人工所制,这就属于宽对。“从”对“自”是副词相对,“毕卓”与“王恭”都是魏晋时期的历史人物。因为两者都是典出有源,所以,前面的“蟹螯”对“鹤氅”的宽对也不会觉得不工整。

“手擘蟹螯从毕卓”,这个典故出自《世说新语·任诞》和《晋书·毕卓传》,“毕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说晋人毕卓少年放达,为吏部侍郎,便是特别喜欢饮酒,常常因为饮酒而不能工作。他的邻居自酿了好酒,当酒到了可以饮用的时候,毕卓因酒醉而又未觉尽兴,便跑到邻居家去偷酒喝。邻居家的守夜人发现了他,便将其捆绑起来,等天亮了,才发现竟然是毕吏部,赶紧为他松绑。可是,他不但没有走,反而拉着主人又到了酒瓮边喝起来,直至大醉方才离开。

毕卓嗜酒,常常对人说,我左手剥着蟹螯,右手拿着酒杯,漂游在酒池之中,就足以了此一生了。透露着他放荡不羁,追求自由的心性。

“擘bò”指分开、剥开的意思。“蟹螯”就是指螃蟹的两个大前足。这句话可以解释成,用手擘开螃蟹的大蟹钳,这种洒脱的行为,是从毕卓开始的。主要描摹的便是魏晋文人的那种特有的风流不羁。

“相逢便倚蒹葭泊,更唱菱歌擘蟹螯。”——《和袭美钓侣二章》唐·陆龟蒙。

“秋风萧萧吹鬓丝,蟹螯正可左手持。”——《醉歌》宋·陆游。

“右手持杯左不空,蟹螯已作雪蒙茸。”——《秋怀十首》宋·韩元吉。

身披鹤氅自王恭。

“身披鹤氅自王恭”一句出自《世说新语·企羡》和《晋书·王恭传》,“孟昶未达时,家在京口。尝见王恭乘高舆,被鹤氅裘。于时微雪,昶于篱间窥之,叹曰:'此真神仙中人!’”

东晋的大臣王恭,官至前将军,青兖二州刺史,曾先后两度起兵勤王,讨伐朝臣,在第二次起兵时,因军中刘牢叛变而兵败,后被捕而杀。王恭一生清廉,死后家中无余资而葬,为时人怜惜赞叹。彼时桓玄执政,追赠王恭为侍中、太保、谥“忠简”。

王恭少年美誉,曾经有一次披着仙鹤的羽毛做的披风,乘着华美的轩车,在微飘的小雪中前行,姿仪俊逸,翩翩如仙。被后来五代后蜀的国君,当时还是少年的孟昶(chǎng)在篱间窥见,钦羡不已,说:“此真神仙中人也!”

“春风濯濯柳容仪,鹤氅神情举世推。”——《晋·王恭》唐·孙元晏。

“鹤氅换朝服,逍遥云水乡。”——《寄赠致仕沈彬郎中》唐·李中。

“莫说兔园延赋客,不须鹤氅作仙衣。”——《雪》宋·杨适。

两个典故,两种极端。前者是懒于朝政,嗜酒如命的风流仕人;后者是一心为主,死而后已的义胆贤臣。前者不惜权利,只重性情,最后丢了官;后者赤胆忠心,重信重义,却因此丢了命。魏晋的风流时代,塑造了太多形形色色的才子贤士,也留下了太多传奇故事。我们再返回来看上节课学过的韵文“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再重新体味其中的内含,什么是明?什么是暗?什么是淡?什么是浓?什么才是上智?什么又是中庸呢?明暗本不定,浓淡亦难调,世间的物事人情,都有其特定的规律,物极必反,过犹不及,并不是人力可以左右的,真正的上智难道不是中庸吗?

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

“五老峰”是一座山峰的名字,然而,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同名的山峰有很多座。在江西庐州的南部、山东曲阜尼山、山西运城永济、湖南靖州等等多处,都有叫“王老峰”的山峰。“五老峰”,多由五座险峻高耸的山峰构成,像直入云宵的碧玉笔,更像五位并肩而立的长者,因此得名。

自于,作者所指的是哪座山峰,素心也不敢妄自评判。唐朝大诗人李白曾有一首《望庐山五老峰》,其中有“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我们权且以此山的胜名而定为此地吧。

“条峰五老势相连,此鹿来从若个边。”——《盐池院观鹿》唐·贾岛。

“五老峰前万顷江,女儿浦口鸳鸯双。”——《学元翁作女儿浦口诗》宋·黄庭坚。

“要知尽日支吾处,五老峰前三峡桥。”——《观瀑布》明·唐寅。

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

“三姑石”也是一座山峰,在今安徽境内,在武夷山换骨岩北面,有三块立于岩巅的大石,因此得名“三姑石”。

相传宋朝治平年间,崇安大旱,田地龟裂,禾苗枯萎,茶园焦败,百姓不堪其苦。有一天,武夷山的一个农民,到换骨岩下灌田,忽见远远的有三位道姑打扮的女子沿着山间的小径徐徐走来。她们来到近前,见农人灌田辛苦,便送农人一个小葫芦,秘授使用的秘诀,之后便飘然而去。农人尚且未信,于是试着照道姑所传授的方法施行,没想到,顷刻之间,乌云密布,大雨倾盆,救活了枯焦的禾苗,也救活了山间的茶树,更救活了一方百姓。百姓们为了纪念三位仙姑的恩德,便将换骨岩巅上的三块巨石唤做“三姑石”,四时祭拜,以表达百姓的感念之情。

“金镛”呢,是一种乐器,属于青铜铸造的大钟,而不是写武侠小说那个“大侠金镛”。关于“三姑石”的诗词不多,只试举两则,供大家赏析。

“拜罢三姑祭蚕室,渐笼温火暖蚕房。”——《春蚕词》明·朱静庵。

“三姑姊妹,秀揖仙岩。须女精神,玉卮标格,谪下尘凡。”——《柳梢青·家近闽南》宋·无名氏。

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五老峰”对“三姑石”是地理对,世间实有其物,非常工整。“高”对“大”形容相对。“秀插云霄”对“响传风雨”可以理解成动宾短语,词性相同,也很工整。最后是“玉笔”对“金镛”,就是指碧玉笔和金钟相对,形容山峰的奇绝和气势,同样工整。

《声律启蒙》为喜爱诗词的朋友们,做了大量的典故结集,对仗范例,大家一定要仔细赏析,用心积累。如果能将这本典籍倒背如流,楹联作诗之时,不说可以妙笔生花,如有神助吧,也一定能够事半功倍,出口成章。

THE END
0.75解读国学经典《声律启蒙》15删十五删 在以下对句中,攀、营、颜、潺、环、删、关、山、环、还、斑、颜、奸、顽、蛮、关、间等,均属十五删韵。 壹:兴对废,附对攀 1,露草对霜菅 2,歌廉对借寇,习孔对希颜3。山磊磊, 水潺潺,奉壁对探镮huán4。礼由公旦作,诗本仲尼删5。驴困客方经灞水,鸡鸣人已出函关6。几夜霜飞,已有苍鸿jvzquC41yy}/onnrkct/ew46|5n5x|<
1.《声律启蒙•上卷》十二文(3)读了《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三本国学启蒙读物,感觉《三字经》说教太多,《千字文》受“一千个不同的字”的限制,浅白顺达差强人意,还是《笠翁对韵》好,不但自带美感还真正寓教于乐,是我这个不小的朋友的最爱。 与《笠翁对韵》类似的还有一本《声律启蒙》,是清朝康熙年间进士车万育所编。进士,jvzquC41yy}/lrfpuj{/exr1r1>b5l<3g39fh=
2.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国学经典大字注音全本原文摘录按热度排序 按页码排序 这里还是空的 > 我来写笔记 > 声律启蒙 笠翁对韵 国学经典大字注音全本 作者: 车万育 isbn: 7305124605 书名: 声律启蒙 笠翁对韵 国学经典大字注音全本 页数: 157 译者: 邓启铜 定价: 17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jvzquC41dqul0mtwdct/exr1uwhkgly147?7;@841drpetvwqvkt
3.《声律启蒙·笠翁对韵(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蒙学家训本)》((清)车万关联商品 金色双色版 声律启蒙-笠翁对韵 加入购物车 华夏墨香 当当自营 进入店铺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包装:平装-胶订 是否套装:否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50243606 丛书名: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所属分类:图书>古籍>经部>小学类图书>文化>传统文化>其他 本商品暂无详情。 价格说明 当当价:为jvzq<84rtqjve}3fcpmecwl0eqs04<<463=70qyon
4.《声律启蒙》下卷一先《声律启蒙》·下卷 一先清朝 声律启蒙 李渔 著 简体 大 中 小 晴对雨地对天天地对山川 山川对草木赤壁对青田 郏鄏鼎武城弦木笔对苔钱 金城三月柳玉井九秋莲 何处春朝风景好谁家秋夜月华圆 珠缀花梢千点蔷薇香露 练横树杪几丝杨柳残烟 前对后后对先众丑对孤妍 莺簧对蝶板虎穴对龙渊 击石磬观韦编鼠jvzquC41iwuywn3jvvvdp7hqo1nuou4dqqq0EZHSMQOM1LVC\EWJN^^KN0yivvq
5.声律启蒙第35讲:施帐解围嘉道韫,当垆沽酒叹文君一水诗塾精讲《声律启蒙》,每周一、四更新,原创首发。如果觉得对您的胃口,记得点击标题下的“一水诗塾”或搜索同名微信公众号订阅哟,免费的优质国学家教等您领回家! 学以致用 对个对子吧: 稻浪如云秋意美, 下联请——特别重申:本篇文档资料为 “好网角收藏夹” 注册用户(收藏家)上传共享,仅供参考之用,请谨jvzquC41o0}bpp65364dqv4fqe5xgkfrr1zprrh13;;9:@:30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