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是一种媒介,而色彩是种自然的力量月沪京展览推荐

绘画是一种媒介,而色彩是种自然的力量 | 10月沪京展览推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徐悲鸿的私人收藏、比亚翠兹·米拉塞斯、蚕丝、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约翰·阿姆莱德、曼·雷、何云昌、北京房子、山西古代文物、抽象绘画……

记者 | 陈佳靖 林子人

编辑 | 林子人

展览地点:震旦博物馆

门票:80元

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是名字写进教科书的三位画家,是中国现代艺术开端的大师级人物,但很多人或许不知道,他们三人还是挚友。徐悲鸿和张大千是忘年交,同居北平,每年必到彼此家中做客。曾有一次徐悲鸿家中聚会,酒酣耳热之际,两位画家起了兴致,当即作画:齐白石在纸张上端勾出一对蛙、虾,徐悲鸿再补上蜀葵和岸边的石块。张大千和齐白石也有过一次合作绘画:年长者齐白石先动笔画自己拿手的虾,张大千再补上荷叶。三人结识时,齐白石年近70,徐悲鸿和张大千都是30左右,徐悲鸿有留洋背景,回国后很快在艺术界崭露头角;齐白石出身木匠,没有接受过正统绘画训练,张大千则在早年专注临摹,他们二人因此曾是艺术界的边缘人物。然而徐、齐、张三人却十分投契——他们都是中国现代艺术的革新派,都有股与艺术界保守主义决裂的精气神。

三人虽然私交甚笃,但在世时却只举办过一次联展。1947年10月,徐悲鸿就国画新旧之争与北平传统派画家群体展开论战,为了支援徐悲鸿,齐白石和张大千促成了此次联展。联展在天津永安饭店举办。“往来千载”是70多年后这三位艺术大师的又一次“梦幻联动”,展出齐、徐、张最著名的代表作。据策展人徐骥介绍,此次展览的作品全部来自徐悲鸿的私人收藏,是他和张大千、齐白石之间交换、互赠的作品,合作画都是孤品。其中徐悲鸿的《奔马》真迹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离京展出。另外,在特别展厅“生生不息”中还完整展出了徐悲鸿“十二生肖”系列母本,是有史以来第一次。

展览地点:龙美术馆(西岸馆)第二站厅

门票:260元(全馆通票)

比亚翠兹·米拉塞斯(Beatriz Milhazes)的首次中国美术馆个展“对角线上的芭蕾”目前正在龙美术馆(西岸馆)举行。米拉塞斯生于1960年,是巴西著名的当代艺术家之一,曾与2003年代表巴西参加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具有装饰性的抽象图形和色块、丰富绚丽的色彩和充满活力的视觉节奏是她的作品带给观众的第一印象,米拉塞斯表示她的文化背景深深影响了她的创作,“我是来自热带地区的艺术家,我的创作也与我所成长、生活和工作的环境息息相关。我从小在丰富的元素中成长:巴洛克、流行艺术、艺术史、大自然,以及一切可在里约热内卢邂逅的优雅和冲击。”

“对角线上的芭蕾”展出的作品包括多件绘画、拼贴、雕塑和一件根据美术馆空间特别创作的窗贴装置作品。米拉塞斯的绘画作品采用了标志性的贴花技法:先将不同图形画在塑料片材之上,然后将塑料粘到画布上,待其干燥后,再将塑料片材抽离,使图形转移至画布表面,在画布上形成一个扁平的色块。在拼贴作品中,艺术家则运用了各种材料,摆阔现成纸张、糖果包装、品牌标签等。米拉塞斯如此解释她的创作理念:“绘画是一种媒介,而色彩是种自然的力量。无尽的一体,有关生命。所有画面的开始和结束都是我思想和观念的根源。”

展览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一楼大堂、二楼

门票:免费

梁绍基,1945年出生于上海,1986年-1989年在中国美术学院师从万曼(Maryn Varbanov)研究软雕塑,1980年代末开始进行养蚕艺术实验。自此,蚕成为梁绍基艺术实践中的标志性元素。他以蚕的生命历程为媒介,将属于自然的生物性引入人为的艺术图景,纤细洁白的蚕丝包覆住种种人造的坚硬物体,形成某种充满哲思和诗性的对比。

“梁绍基:蚕我 我蚕”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展”第六位中国重要艺术家的个展项目,由侯瀚如策展。展览通过沉浸式装置、影像、摄影及声音等作品,系统性梳理了艺术家的创作脉络和各个阶段的代表作。在开幕式现场梁绍基表示,希望观众能够通过展览感受蚕的精神,它以柔克刚的能耐,重生的顽强,以及与全人类共同命运的关联。

展览地点:上海博物馆第二展览厅

门票:免费

展览地点:上海外滩美术馆

门票:50元(工作日)/60元(周末及法定假期)

经过全面翻新,上海外滩美术馆重新开放,其首场展览为瑞典艺术家约翰·阿姆莱德(John Armleder)在中国的首次大型个展“再,再”。展览以艺术家跨学科的多元创作实践为线索,向中国观众呈现他50余年的艺术探索。艺术史学者、评论家Lionel Bovier认为,阿姆莱德是一位超越了简单定义的艺术家,他的创作从未拘泥于某个特定的媒介、批评术语或艺术趋势——他就像放置在其装置作品中的那颗多面玻璃球一般百变,从绘画到雕塑,从可供博物馆收藏的作品到更临时性的作品,他擅长混合“类型”(genres)。在“再,再”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不同派别艺术的痕迹:被刻意安置在展厅里的椅子、猫爬架等现成家具让人联想到达达主义,被斑斓厚重的颜料固定在画布上的渔网、乐高积木和扣子让人联想到贫穷艺术,明亮欢快的圆点图案铺满墙面,又揭示了艺术家对装饰艺术的洞察力……

在三楼展厅,阿姆莱德与上海摄影家张家诚合作打造了一座想象中的公园《虎丘公园》,这个名字取自美术馆的所在地虎丘路。阿姆莱德为这个展厅选择了九件不同媒介的作品,张家诚全权负责这一空间的置景,他的创作灵感来自人们对90年代公园的集体记忆。熊猫和狮子式样的果壳箱、苏州园林式的游廊、中间有假山的水池,这些熟悉又有些古旧遥远的视觉元素能让观众会心一笑。

展览地点:木木美术馆(798馆)

门票:148元

这是先锋艺术大师曼·雷在亚洲举办的最大规模个展。展览依循艺术家的人生经历,呈现了他在不同时期的艺术实践,其中包括绘画、雕塑、电影、版画、纸上作品、文献资料和诗歌。观众将借此了解曼·雷早年与艺术家马塞尔·杜尚在纽约的相识和往来(他们之间的友谊催生了他的摄影作品《马塞尔·杜尚的<下楼梯的裸女>照片》和《罗丝·瑟拉薇肖像》),以及他对于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艺术运动的重要贡献。

此外,展览还探究了艺术家如何通过多种方式,将摄影这一媒介扩展为纯艺术与纪实的交汇空间。曼·雷认为他是一个通过摄影来复制自己作品的画家。然而,他将肖像和“时尚摄影”融入艺术语言的实践,改变了我们今天对摄影的认知,并且影响了摄影和图像在杂志和广告中的应用。

展览地点:山中天艺术中心

门票:72元

20世纪90年代,何云昌因行为艺术创作而名声大噪,而在他的创作中,油画、摄影、装置等更多样媒介却常常被忽略。此次展览聚焦艺术家近五年来有所转变的创作重心:以翡翠为材料的全新系列雕塑与装置作品。2017年一次回到家乡的经历,让何云昌意识到他自小成长的中缅边境所盛产的翡翠,作为玉石材质的一种,在历史长河与时代变换过程中内在意涵的变化。他开始将翡翠作为一个载体来呈现个人的观念与自我意识,表达“艺术是客观而可触摸的”这一理念。

对于“千重影”的理解,何云昌解释道:“艺术有自己的魅力,它吻合了万物运行的、大道的自然规律……但是我相信世事总是有好的运行规律,所谓‘千重影’正是相信有千朵花开在其中,不饮自醉。”此次展览呈现的作品可以说是何云昌以翡翠原石为基础,力图最大限度减少人为介入的新作,但他亦将展览看作一个完整的行为作品,希望从更广泛的层面上消除观展对于行为艺术的片面理解,探寻艺术创作的更多可能性。

展览地点:十点睡觉·山木(北京市西城区廊房头条北京坊W8一层)

门票:免费

北京人提起“房子”,想到的大多是面积、区位、价格、市场等概念,艺术家们却绕开这些话题,以一种主观的视角探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居室形态和城市风貌,如个人生活如何在严格的平面约束中突围,以及微不足道的私人空间如何聚在一起影响了城市的整体面貌。通过这样的操作,“公共”与“私密”、“内”与“外”之间建立起新的关联,平凡的居民楼成为城市中的“内向风景”。

展览邀请了金秋野建筑工作室和绘造社两家设计机构,分别以实体模型和绘画作品来表达对北京这座城市中普通人的“房子”的深度观察和设计实践。这些作品也体现出艺术家们对北京这座城市的感情与期待,他们希望它更加丰富、更有秩序、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快乐和生活之美,无分内外,都成为心灵的归宿和情感记忆之地,而不只是物质的堆砌。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12-14号展厅

门票:80元

山西省位于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上,地处黄河流域中段,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因相对封闭的特殊地形,这里遗存的古代文物,无论是地下还是地面,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近日,受连续降雨影响,山西省多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受到水毁威胁,而目前正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华夏之华:山西古代文明精粹”展览则为我们了解山西古文物的价值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此次展出的文物跨越历史多个时期,内容相当丰富。值得一看的包括以夏县西阴村命名的西阴文化(又称庙底沟文化,约公元前3800-前3300年),绚丽的“花”纹引领了史前彩陶时代文化大变革的浪潮;襄汾县的陶寺文化遗址(约公元前2400-前1700年)初具国家和礼制雏形,凸显了晋西南在华夏文明形成初期所扮演的核心作用;此外,山西境内出土的商代、西周、春秋和战国的序列完整的青铜器,是理解中国青铜时代文化艺术和礼仪制度极佳的标本库。

展览地点: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门票:60元

黄锐自上世纪70年代末活跃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前沿,他曾参与发起中国先锋艺术团体“星星画会”,其开拓性实践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次展览呈现了艺术家从创作生涯初期至今的抽象创作。其中,《无限的空间》不仅是黄锐创作的第一件真正意义上的抽象作品,也是那个年代最早公开展示的抽象风格作品之一。“水墨实验”则呈现了80年代中期,黄锐在旅居日本期间以水墨为媒介对抽象绘画语言展开的探索。

黄锐的抽象创作持续关注东方美学和哲学思想。2020年,他开始试图在“道”中寻找更加写意的抽象表现,开启了全新的“有道无道”油画系列创作。“天、地、人”呈现了黄锐2021年的最新创作,这些作品融汇了黄锐近年对《易经》《庄子》等经典文本以天、地、人为基础的宇宙世界观的思考。作品在水墨书法的外观下,混入碎黄麻的油彩,增加了材料实验的不可控性,也带给观众一场关于空间与物质的对话。

下载界面新闻

徐悲鸿的私人收藏、比亚翠兹·米拉塞斯、蚕丝、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约翰·阿姆莱德、曼·雷、何云昌、北京房子、山西古代文物、抽象绘画……

记者 | 陈佳靖 林子人

编辑 | 林子人

展览地点:震旦博物馆

门票:80元

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是名字写进教科书的三位画家,是中国现代艺术开端的大师级人物,但很多人或许不知道,他们三人还是挚友。徐悲鸿和张大千是忘年交,同居北平,每年必到彼此家中做客。曾有一次徐悲鸿家中聚会,酒酣耳热之际,两位画家起了兴致,当即作画:齐白石在纸张上端勾出一对蛙、虾,徐悲鸿再补上蜀葵和岸边的石块。张大千和齐白石也有过一次合作绘画:年长者齐白石先动笔画自己拿手的虾,张大千再补上荷叶。三人结识时,齐白石年近70,徐悲鸿和张大千都是30左右,徐悲鸿有留洋背景,回国后很快在艺术界崭露头角;齐白石出身木匠,没有接受过正统绘画训练,张大千则在早年专注临摹,他们二人因此曾是艺术界的边缘人物。然而徐、齐、张三人却十分投契——他们都是中国现代艺术的革新派,都有股与艺术界保守主义决裂的精气神。

三人虽然私交甚笃,但在世时却只举办过一次联展。1947年10月,徐悲鸿就国画新旧之争与北平传统派画家群体展开论战,为了支援徐悲鸿,齐白石和张大千促成了此次联展。联展在天津永安饭店举办。“往来千载”是70多年后这三位艺术大师的又一次“梦幻联动”,展出齐、徐、张最著名的代表作。据策展人徐骥介绍,此次展览的作品全部来自徐悲鸿的私人收藏,是他和张大千、齐白石之间交换、互赠的作品,合作画都是孤品。其中徐悲鸿的《奔马》真迹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离京展出。另外,在特别展厅“生生不息”中还完整展出了徐悲鸿“十二生肖”系列母本,是有史以来第一次。

展览地点:龙美术馆(西岸馆)第二站厅

门票:260元(全馆通票)

比亚翠兹·米拉塞斯(Beatriz Milhazes)的首次中国美术馆个展“对角线上的芭蕾”目前正在龙美术馆(西岸馆)举行。米拉塞斯生于1960年,是巴西著名的当代艺术家之一,曾与2003年代表巴西参加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具有装饰性的抽象图形和色块、丰富绚丽的色彩和充满活力的视觉节奏是她的作品带给观众的第一印象,米拉塞斯表示她的文化背景深深影响了她的创作,“我是来自热带地区的艺术家,我的创作也与我所成长、生活和工作的环境息息相关。我从小在丰富的元素中成长:巴洛克、流行艺术、艺术史、大自然,以及一切可在里约热内卢邂逅的优雅和冲击。”

“对角线上的芭蕾”展出的作品包括多件绘画、拼贴、雕塑和一件根据美术馆空间特别创作的窗贴装置作品。米拉塞斯的绘画作品采用了标志性的贴花技法:先将不同图形画在塑料片材之上,然后将塑料粘到画布上,待其干燥后,再将塑料片材抽离,使图形转移至画布表面,在画布上形成一个扁平的色块。在拼贴作品中,艺术家则运用了各种材料,摆阔现成纸张、糖果包装、品牌标签等。米拉塞斯如此解释她的创作理念:“绘画是一种媒介,而色彩是种自然的力量。无尽的一体,有关生命。所有画面的开始和结束都是我思想和观念的根源。”

展览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一楼大堂、二楼

门票:免费

梁绍基,1945年出生于上海,1986年-1989年在中国美术学院师从万曼(Maryn Varbanov)研究软雕塑,1980年代末开始进行养蚕艺术实验。自此,蚕成为梁绍基艺术实践中的标志性元素。他以蚕的生命历程为媒介,将属于自然的生物性引入人为的艺术图景,纤细洁白的蚕丝包覆住种种人造的坚硬物体,形成某种充满哲思和诗性的对比。

“梁绍基:蚕我 我蚕”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展”第六位中国重要艺术家的个展项目,由侯瀚如策展。展览通过沉浸式装置、影像、摄影及声音等作品,系统性梳理了艺术家的创作脉络和各个阶段的代表作。在开幕式现场梁绍基表示,希望观众能够通过展览感受蚕的精神,它以柔克刚的能耐,重生的顽强,以及与全人类共同命运的关联。

展览地点:上海博物馆第二展览厅

门票:免费

展览地点:上海外滩美术馆

门票:50元(工作日)/60元(周末及法定假期)

经过全面翻新,上海外滩美术馆重新开放,其首场展览为瑞典艺术家约翰·阿姆莱德(John Armleder)在中国的首次大型个展“再,再”。展览以艺术家跨学科的多元创作实践为线索,向中国观众呈现他50余年的艺术探索。艺术史学者、评论家Lionel Bovier认为,阿姆莱德是一位超越了简单定义的艺术家,他的创作从未拘泥于某个特定的媒介、批评术语或艺术趋势——他就像放置在其装置作品中的那颗多面玻璃球一般百变,从绘画到雕塑,从可供博物馆收藏的作品到更临时性的作品,他擅长混合“类型”(genres)。在“再,再”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不同派别艺术的痕迹:被刻意安置在展厅里的椅子、猫爬架等现成家具让人联想到达达主义,被斑斓厚重的颜料固定在画布上的渔网、乐高积木和扣子让人联想到贫穷艺术,明亮欢快的圆点图案铺满墙面,又揭示了艺术家对装饰艺术的洞察力……

在三楼展厅,阿姆莱德与上海摄影家张家诚合作打造了一座想象中的公园《虎丘公园》,这个名字取自美术馆的所在地虎丘路。阿姆莱德为这个展厅选择了九件不同媒介的作品,张家诚全权负责这一空间的置景,他的创作灵感来自人们对90年代公园的集体记忆。熊猫和狮子式样的果壳箱、苏州园林式的游廊、中间有假山的水池,这些熟悉又有些古旧遥远的视觉元素能让观众会心一笑。

展览地点:木木美术馆(798馆)

门票:148元

这是先锋艺术大师曼·雷在亚洲举办的最大规模个展。展览依循艺术家的人生经历,呈现了他在不同时期的艺术实践,其中包括绘画、雕塑、电影、版画、纸上作品、文献资料和诗歌。观众将借此了解曼·雷早年与艺术家马塞尔·杜尚在纽约的相识和往来(他们之间的友谊催生了他的摄影作品《马塞尔·杜尚的<下楼梯的裸女>照片》和《罗丝·瑟拉薇肖像》),以及他对于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艺术运动的重要贡献。

此外,展览还探究了艺术家如何通过多种方式,将摄影这一媒介扩展为纯艺术与纪实的交汇空间。曼·雷认为他是一个通过摄影来复制自己作品的画家。然而,他将肖像和“时尚摄影”融入艺术语言的实践,改变了我们今天对摄影的认知,并且影响了摄影和图像在杂志和广告中的应用。

展览地点:山中天艺术中心

门票:72元

20世纪90年代,何云昌因行为艺术创作而名声大噪,而在他的创作中,油画、摄影、装置等更多样媒介却常常被忽略。此次展览聚焦艺术家近五年来有所转变的创作重心:以翡翠为材料的全新系列雕塑与装置作品。2017年一次回到家乡的经历,让何云昌意识到他自小成长的中缅边境所盛产的翡翠,作为玉石材质的一种,在历史长河与时代变换过程中内在意涵的变化。他开始将翡翠作为一个载体来呈现个人的观念与自我意识,表达“艺术是客观而可触摸的”这一理念。

对于“千重影”的理解,何云昌解释道:“艺术有自己的魅力,它吻合了万物运行的、大道的自然规律……但是我相信世事总是有好的运行规律,所谓‘千重影’正是相信有千朵花开在其中,不饮自醉。”此次展览呈现的作品可以说是何云昌以翡翠原石为基础,力图最大限度减少人为介入的新作,但他亦将展览看作一个完整的行为作品,希望从更广泛的层面上消除观展对于行为艺术的片面理解,探寻艺术创作的更多可能性。

展览地点:十点睡觉·山木(北京市西城区廊房头条北京坊W8一层)

门票:免费

北京人提起“房子”,想到的大多是面积、区位、价格、市场等概念,艺术家们却绕开这些话题,以一种主观的视角探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居室形态和城市风貌,如个人生活如何在严格的平面约束中突围,以及微不足道的私人空间如何聚在一起影响了城市的整体面貌。通过这样的操作,“公共”与“私密”、“内”与“外”之间建立起新的关联,平凡的居民楼成为城市中的“内向风景”。

展览邀请了金秋野建筑工作室和绘造社两家设计机构,分别以实体模型和绘画作品来表达对北京这座城市中普通人的“房子”的深度观察和设计实践。这些作品也体现出艺术家们对北京这座城市的感情与期待,他们希望它更加丰富、更有秩序、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快乐和生活之美,无分内外,都成为心灵的归宿和情感记忆之地,而不只是物质的堆砌。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12-14号展厅

门票:80元

山西省位于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上,地处黄河流域中段,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因相对封闭的特殊地形,这里遗存的古代文物,无论是地下还是地面,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近日,受连续降雨影响,山西省多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受到水毁威胁,而目前正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华夏之华:山西古代文明精粹”展览则为我们了解山西古文物的价值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此次展出的文物跨越历史多个时期,内容相当丰富。值得一看的包括以夏县西阴村命名的西阴文化(又称庙底沟文化,约公元前3800-前3300年),绚丽的“花”纹引领了史前彩陶时代文化大变革的浪潮;襄汾县的陶寺文化遗址(约公元前2400-前1700年)初具国家和礼制雏形,凸显了晋西南在华夏文明形成初期所扮演的核心作用;此外,山西境内出土的商代、西周、春秋和战国的序列完整的青铜器,是理解中国青铜时代文化艺术和礼仪制度极佳的标本库。

展览地点: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门票:60元

黄锐自上世纪70年代末活跃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前沿,他曾参与发起中国先锋艺术团体“星星画会”,其开拓性实践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次展览呈现了艺术家从创作生涯初期至今的抽象创作。其中,《无限的空间》不仅是黄锐创作的第一件真正意义上的抽象作品,也是那个年代最早公开展示的抽象风格作品之一。“水墨实验”则呈现了80年代中期,黄锐在旅居日本期间以水墨为媒介对抽象绘画语言展开的探索。

黄锐的抽象创作持续关注东方美学和哲学思想。2020年,他开始试图在“道”中寻找更加写意的抽象表现,开启了全新的“有道无道”油画系列创作。“天、地、人”呈现了黄锐2021年的最新创作,这些作品融汇了黄锐近年对《易经》《庄子》等经典文本以天、地、人为基础的宇宙世界观的思考。作品在水墨书法的外观下,混入碎黄麻的油彩,增加了材料实验的不可控性,也带给观众一场关于空间与物质的对话。

THE END
0.从香港新水墨运动中坚到澳门设计教育之父:毕子融的艺术毕子融在艺术教育领域的贡献主要表现在设计基 础教育、高等设计教育、社会美术教育等三个方面, 他奠定了香港现代设计基础,创立了澳门第一个设计 学士课程,探索了学校美育与社会美育的融合。从青 春正茂到桑榆晚年,毕子融将他的毕生精力都投入到 了港澳艺术教育,他是当之无愧的艺术教育家。 jvzquC41yy}/fxqep0ipo8ftejowg|443676
1.美术中的数学知识范文“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领域。造型与表现是美术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中学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 因此几乎与造型相关的美术活动都可以纳入“造型·表现”领域,如各种绘画、手工制作、雕塑装置等。通过该领域的学习,学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8::69/j}rn
2.古典与现代的交织——埃德加·德加笔下的芭蕾主题绘画印象派作为现代艺术的起点,在艺术观念和技法革新上为后来各种前卫艺术提供了基础。不容忽视的是,没有哪一种创新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艺术家们总是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不一样的探索。印象派画家埃德加·德加就是从古典主义到印象主义转折中的一位传承与创新的集大成者。 jvzquC41pg}t0pry0et04975/2>05:4eqpzfp}d58:613:=0jvs
3.孔新苗主讲“语言·精神·产业:从美术到视觉文化”4月14日下午,文学院邀请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孔新苗做“语言·精神·产业:从美术到视觉文化”学术报告。报告通过线上会议形式进行,由文学院孙书文教授主持,一百余名师生聆听报告。此次报告也是文学院“崇文大讲堂·美育系列”讲座之一。 jvzq<84yyy4xz‚3ufp{/gmz0ep5jpot132:41@8:20nuo
4.展览丨学院·本色:王颖生绘画作品展近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河南大学共同主办,河南省美术家协会、郑州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修复学院、河南大学美术学院共同承办的“学院·本色——王颖生绘画作品展”于郑州美术馆新馆开展,开幕式与学术研讨会同期举行。jvzquC41pg}t0lhvx0ipo872465138661CXUKUvceMs6SyxE{HmjPn5V34:13:90ujznn
5.高中美术专业学科知识21 书法的艺术特点与基本技法:特点:以汉字作为表现对象,以构成文字的线条作为艺术的传达媒介,通过线条曲直学内容进行了设计,设置了五个内容系列,具体是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要具备全面的文化理解和美术专业能力;现代美术教育理念和教学能力;教育心理基础理论和教学能力。 14 美术jvzquC41o0972mteu0tfv8iqe1?g3A<;:6>90qyon
6.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精选5篇)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是未来基础美术教育的主力军,需担负起弘扬民族传统艺术与文化的任务,因此,不改变以往这种对理论课程的学习态度是行不通的。比如,带领八年级学生学习《寄情山水》这一课时,教师不仅需要教授山水画的创作方法,还需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概况,懂得欣赏山水画作品,并能领略传统艺术作品的魅力,这就jvzquC41yy}/3vnujw4dqv4jcq}fp86;2:9:0qyon
7.多元共建·美美与共在全国深入推进文化软实力建设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大背景下,以“多元建构·美美与共”为主题,共同研讨“工艺·设计·美术·艺术——概念与学科”的发展方略,对于进一步搭建现代与传统对话、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互鉴的新通道,助推工艺、设计、美术、艺术相关专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举办此次论坛,就是要引贤者之光辉jvzquC41yy}/e|xp0et0{|}1|v€m1;5452;0v;5452;27h:859>:87xjvor
8.小学美术教学论文15篇【摘要】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是培养学生美术基础的重要教学内容。本文概述了小学美术在不同绘画领域的教学方法,给出了色彩教学与实践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美术教育;色彩教学;小学教育 正如美术学家小林秀雄所说的,色彩是破碎了的光,世界因此而多姿多彩。色彩是人认识世界的开始,对色彩的喜爱和追求是小学生的jvzq<84yyy4vpsx0eqs0n~sygp5ngrxjw1814;6327732>87a7>85A=40jznn
9.论文教育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资讯网【5】斯特凡·马拉美:《印象派画家和爱德华·马奈》,载《艺术评论月刊》(Stéphane Mallarmé,“The Impressionists and Edouard Manet,”Art Monthly Review),1876年9月30号,第222页,马拉美的文章都只是以这种翻译的形式为我们熟知。 【6】克莱门特·格林伯格:《现代主义绘画》,载《艺术与文学》(Clement Greenberg,“jvzquC41yy}/ejkc0eun0ls1ep5ff~hcvkuo1mjvckrt1A8525?6
10.《写意中国》2022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线上艺术年展之美术研究院美术研究院·作品(按年龄排序) 张晓凌,中国国家画院院委,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电影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国际双年展策划委员,济南国际双年展学术主持,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欧洲科学、艺术和人文jvzquC41epyqcl3ejktb0lto1zofj~nzkp}fp87245622>4422>767mvon
11.现代艺术设计基础教程(豆瓣)内容简介 ··· 《现代艺术设计基础教程:中外美术鉴赏(第2版)》分中国美术鉴赏、外国美术鉴赏两编。主要从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四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人类早期至现代的美术发展脉络,介绍各个时期重要的美术遗产、美术流派、美术家、美术作品及其艺术观念。特别选取了数百幅经典作品进行赏析,图文并茂。对于读者提高jvzquC41yy}/fxzdcp4dqv4kudt0;@=/9/>23<
12.“综合绘画”何以可能?—从“总体艺术品”到“跨媒介”(一)回顾艺术史“总体艺术品”与“跨媒介”的承接关系,我们发现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源自绘画、音乐和诗歌,绘画是其中重要的基础。当画家们挖空心思开始要突破媒介限制的时候就出现了各种新的艺术形式,从“拼贴”到“行动绘画”再到“行为艺术”、“观念艺术”和“新媒体艺术”,都可以理解为“跨媒介”存在——这其中也包括了jvzq<84keev/ejf0gf{/ew4nv1rm1;5442>07<>330nuou
13.美术基础教程(第二册)(豆瓣)内容简介 ··· 《美术基础教程》是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中等师范学校美术教学大纲》编写的,供三年制、五年制幼儿师范学校教学使用,并可作为职业高中幼儿师范班以及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参考教材。 《美术基础教程2》是“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系列教材”之第二册,主要内容写生色彩、图案、装饰画。教材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jvzquC41dqul0mtwdct/exr1uwhkgly155;59B5
14.课程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第一章 导论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 1.1 电影音乐综述 胡远慧 ● 1.2 电影艺术中的声音 胡远慧 ● 1.3 电影音乐的基本特征 胡远慧 ● 1.4 电影音乐的个性特征 胡远慧 第二章 电影音乐的历史 ● 2.1 无声电影音乐的历史 ● 2.1.1 无声电影音乐的初期 胡远慧 jvzquC41jkmig{3uocxugmz0ep5dq~wug1<65A9982?6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