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建构与实践研究总报告校本课程

培智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建构与实践研究总报告

【摘要】 近年来,我校学生以智障、自闭症、脑瘫、语言与言语障碍、注意力缺陷等多重障碍学生居多,障碍程度由轻度转为中重度,学生能力差异大、情绪与问题行为突出,对教师的特教专业素养提出了高要求,对培智课程校本化实施提出了新挑战。2007年2月,教育部出台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提出了“以生活为核心的思路,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培智学校课程体系”。2016年底,教育部公布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为培智教育校本课程实践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目前,全国统一标准、一套教材的资源现状很难适应地域跨度大、残障程度差异大、师资水平良莠不齐的现状。

《培智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建构与实践研究》正是基于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迫切需要,遵循智力障碍(含自闭症)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建构以智障儿童的生活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等适应能力为目标的校本课程体系。本课题研究针对培智课程体系建设的背景、概念、模式、程序及成效进行详实的经验积累和介绍。课题研究聚焦三个维度:微观——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方案的实践操作;中观——校本课程“主题——目标”网络,建构“4+2+1”生态化活动课程体系;宏观——聚焦家校社支持性生态环境建设。课题研究实践将对区域特殊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实现智障儿童全人发展与全面发展。

【关键词】 培智教育;课程体系;实践研究;

一、研究问题

1.研究目的

我校校本课程体系建构与实践研究的总体目标是:在国家、山东省、威海市目前尚没有统一教材的情况下,根据国家课程设置总体框架和国家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依据威海市的地域特点、校情、学情、师情,研究制定培智义务教育的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基本满足威海市域内智障儿童的个性化的特殊教育需求。

校本课程体系的研究宗旨在于建立以校本课程目标为导向,以生态化评估为基础,以跨学科整合干预方式实施活动课程教学的模式。研究制定义务教育“主题(活动)——目标”网络体系,编写一套适合中重度智障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低中高三学段的培智校本教材、特色活动课程教材、康复训练案例集等。

2.研究意义

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为满足威海市域内培智义务教育学校的迫切需要,为有特殊需要的智障儿童实现全面发展、全人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为残疾儿童未来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奠定基础。研究过程的顺利推进,研制科学、规范的校本课程体系,在国家课标的基础框架内,开发活动课程教材、课程实施意见建议、学生能力发展评估方式,改变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目标把握不精准、内容选择随意性大、课堂教学有效性低的实际问题,更好的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学校教育水平,提升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我校是威海市的特教中心学校,本课题研究也为区县培智义务教育学校开展课程建设和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3.研究假设

课题研究从校本课程体系建构和校本课程实施两个方面推进。

(1)校本课程体系建构  课题组从学生类别和障碍程度的差异性出发,在专家“生态化整合干预”理念的引领下,各教研组整合教师、家长、学校管理人员、普校资源和社区资源优势,从智障儿童自身的经验、兴趣、特长、生活出发,建构“4+2+1”生态化校本活动课程体系,在国家培智新课标的框架内实现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的有效整合。

培智班级校本课程设置

年级

课时

一般性课程

选择性课程

“4”基础活动

课程平台

“2”常识活动课程平台

“1”个性化活动

课程平台

唱游

与律动

绘画

与手工

运动

与保健

生活

适应

生活

语文

生活

数学

绘本

故事

儿童剧

康复

训练

低年级

5—8

3—4

2—3

1—2

中年级

3—5

5—8

2—3

3—4

2—3

1—2

1—2

高年级

3—5

5—8

3—5

3—5

2—4

自闭症班级校本课程设置

年级

课时

一般性课程

选择性课程

“4”基础活动

课程平台

“1”个性化活动

课程平台

手工

活动

体育

活动

音乐

活动

生活

适应

晨会

活动

购物

活动

社区

活动

康复

训练

低年级

5—10

中年级

5—10

高年级

5—10

“4”指向校本课程体系的四大基础活动课程平台——分别对应国家一般性课程中的绘画与手工、唱游与律动、运动与保健、生活适应与劳动技能。

“2”指向校本课程体系的两大常识活动课程平台——对应国家课程一般性课程中的生活语文、生活数学两门基础学科。

“1”指向校本课程体系的个性化活动课程平台——对应国家选择性课程的艺术休闲、康复训练课程等。

(2)校本课程实施  校本课程实施以整合的活动课程形式进行,根据智障学生和自闭症学生的特点和差异,智障班以“主题——目标”模式实施,自闭症班以“活动——目标”模式实施。教师在活动课程中的角色是“师傅”,带学生一起“工作”,把复杂的主题或者活动目标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目标,活动目标呈螺旋式上升。师生在活动中充分沟通交流,培养良好情感体验,稳定情绪,发展能力,提高适应性。活动课程是载体,承载着培养学生的感知——运动、情感——社会、语言——沟通、概念——逻辑等关键领域的全面发展、全人发展的教育目标。

课程实施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是把课程实施与学生个别化教育康复相结合。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考虑智障儿童终生发展的可能性与合理性前瞻,生态和文化环境的设计和改造,家庭、学校、社区的连接等情况,将智障儿童置于宏观、多层次的生态系统中加以考察。方案通过生态化的评估,分析智障儿童在其所属的家庭、学校和社区等环境中所表现出的各种行为与能力,找到有效干预的契机和策略,形成合理的方案并在家庭、学校和社区中灵活实施。

4.核心概念

(1)课程

课程是指学校为达到目标而采取的授予学生一切经验的规划方案,课程还是一个教师在面向一群学生,从国家、社会、学生个人学习的需要出发,经由教学设计,在课堂内或课堂外实施的教学。课程包括了教师的教学、学校的日常活动等等。我们一线教学工作者从实践层面对课程的理解是:课程是为达到培养目标而实施的一系列教育教学计划和活动。

目前,我国课程管理体系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我们根据教育部《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以《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基〔2007〕1号)和《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为主要依据,满足我校智障学生的教育与康复需要开发的课程应属于校本课程。课程由学校自主研制课程规划方案,实施和开发课程的主体是学校全体教师,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学生实际需要和能力的评估,制定课程目标,设计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活动,开展教学评价,并根据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表现调整课程内容。因此,本课程体系建构与实践研究定位为培智校本课程。

(2)培智校本课程及体系

培智校本课程是由培智学校依据国家颁布的培智学校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结合本地区地方特色和学校校情开发的适合本校学情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主要有:(1)根据国家培智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发展需要确定校本课程目标;(2)根据校本课程目标制定主题(活动)教学内容和分解目标,形成“主题(活动)——目标”网络;(3)培智班形成“主题——目标”网络,自闭症班依托四大活动平台,形成“活动——目标”网络;(4)进行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相应的教学目标,并同步实现课程实施效果评估和学生能力发展评估。

培智校本课程重点聚焦学校所在的地区特点、学生特点,课程目标内容要与学生现实生活的社区环境、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紧密结合,满足智障学生在现实生活环境中的特殊需要。

课程体系研究包括课程开发的规划方案及编写细则、课程目标、学生评估、课程实施评价等。

二、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威海市特殊教育学校是威海市唯一一所面向全市招收视障、面向市区招收智障儿童少年,实施免费九年义务教育的综合类特殊教育学校。学校现有13个教学班,其中视障班1个,有6名学生,智障班7个,有65名学生,自闭症班5个,有38名学生。本课题研究对象包含了智障班和自闭症班的103名中重度智障学生。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5名,其中特殊教育专业教师 23 名,普通教育专业教师 22 名,研究生 5 名,专业心理咨询师2名。专任教师平均年龄35岁左右,教师队伍年轻化,整体专业素养和师资结构搭配合理,为开展课程建构与实践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

目前,国家统编培智教材尚未全部编审出版,我校培智课程之前主要借鉴了北京、上海、江苏、河北等地方性教材以及学前教育省编教材开展教育教学。近几年,学生的障碍程度越来越重,课程选择和课程实施难度越来越大,教师普遍存在着课程目标把握不准,课程内容选择随意性大、教学深浅尺度把握不到位的问题,实施个别化教育的专业能力明显不足。2015年,学校设立了第一个由7名自闭症儿童组成的星星班,聘请了华东师大自闭症研究中心杨广学教授的专家团队,指导我校开展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个案研究。如今,星星班学生已经升入初中,有的已经毕业,孩子们从最初入学时无法自主表达、没有自主语言、情绪问题行为频发、刻板行为与兴趣单一,现在能自主表达需求,情绪稳定,喜欢音乐律动、演奏乐器,能走出校门、家门、会乘坐公交车、能独立到超市购物,能看着图纸编织各种毛线卡通娃娃、能做特色面点等等。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个案研究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一条研究路径:在国家培智新课标的框架内,建构适合我校中重度智障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和实际生活需要的校本课程体系,借鉴自闭症整合干预理念开展培智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促进智障(含自闭症)儿童全人发展、全面发展,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推进区域特殊教育工作科学、和谐、健康发展。

1.理论基础

课题研究遵循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学原理,倡导生态化的系统性干预模式,利用生态学的整体观、系统观、层次观、发展观来进行智障和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干预实践。其理论基础包括:

(1)全人观——注重学生的身体与心理的合一,学生的行为、体验、意识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培智教育的实践研究中,始终将教育训练与心理干预并重。智障和自闭症儿童由于本身的功能障碍,存在高度易激惹的情绪和问题行为,我们通过游戏、运动、音乐律动、表演、手工操作等活动课程形式,实现学生身心合一,健康成长。

(2)生态系统观——注学生与环境的合一,学生的成长与其生活和学习的环境以及环境中的人的关系紧密相连。教育实践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微观——家庭环境,中观——学校社区环境,宏观——自然、社会与人文环境等三个维度的调整与改善,用多层、多元、多视角的系统思想实施干预。

(3)发展观——注重学生身心发展过程的层级递进且有序,学生的个别教育计划基于学生的动态化的生态评估,活动课程的干预呈现螺旋式的层级递进性,教育康复方案在家庭和学校灵活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人发展。

(4)治疗观——注重学生学习经验的多感官统合方式,智障和自闭症学生的概念式学习干预效果很差,他们视觉加工优势明显,看得见、摸得着的才可能成为知识。通过活动课程,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动手、动心、动脑与沟通来实现做中学、玩中学、思中学,实现学生自主体验、感受的整合与发展。

(5)教育观——注重建立以生为本的互动式教育关系。家长与教师要打造一种宽松和接纳的人际关系,建立尊重、平等、信任的互动方式,理解智障和自闭症儿童独特的感知世界和理解周围世界的方式,如刻板狭隘兴趣、沟通与社会交往障碍等。

课题研究以华东师大自闭症研究中心杨广学教授的“生态化整合干预”理念为指引,将智障儿童(含自闭症)置于宏观、多层次的生态系统中加以考察,建立家庭、学校、社区连接的良好生态环境,开展学生态化评估,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实施活动课程教学。校本课程实施整合了音乐、律动、绘画、手工、游戏、表演、社会实践活动等活动方式,教师带领学生体验、感受,注重培养儿童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兴趣,实现沟通能力与适应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全人发展,全面发展。

2.相关研究成果

(1)课程体系建构与实践以贴近智障儿童的生活实际为主要原则,活动目标与活动主题基于学生生活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如“生活适应”开发了以生活自理、家务劳动、校园活动、社区活动为核心的生活主题活动课程,“劳动技能”中高学段开发了家常菜烹饪、家常面点制作、巧果制作、花饽饽制作等系列特色活动课程。

(2)课程实施关注智障儿童的家庭、学校、社区生态环境与人际关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文化资源、地域优势,开发课程体系。如,生活适应、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的课程体系建构,包含了“个人生活——家庭生活——自然与社会——国家与世界”等微观——中观——宏观的学习内容,提炼适合智障儿童学习和掌握的具有威海地域特色的知识与技能。

(3)课程实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目前班级学生的障碍类别复杂,程度重,年龄跨度大,课程要能适合每个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满足个性化教育与康复需求。如,脑瘫学生开设感统训练、言语康复等课程,自闭症学生开展认知、情绪、问题行为、言语与语言障碍、社会沟通障碍等课程,大龄智障学生的心理健康、青春期、人际交往等心理体验活动课程。

(4)课程实施关注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如手工编织活动、面点制作活动、超市购物活动等课程,充分考虑了智障学生将来走出校园,步入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生活技能。

本课题是培智部全员参与实施的大课题,课题组制定了校本课程实施的规划方案、校本课程设置方案和编写细则,对研究实施过程进行科学、规范管理,确保研究扎实推进。

三、研究程序

1.研究设计

研究过程分四步:第一步,根据国家培智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发展需要确定校本课程目标;第二步,根据校本课程目标制定主题(活动)教学内容和分解目标,形成“主题(活动)——目标”网络;第三步,依据“主题(活动)——目标”网络编写教材;第四步,进行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相应的教学目标,并对课程效果进行评估。

2.技术路线

(1)科学设置校本课程体系

根据国家课程目标,校本课程依据智力残疾儿童“个人适应、生活适应及社会适应”的功能性要求,课题组认真研究国家培智课程新标准,将国家培智一般性课程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劳动技能、绘画与手工、唱游与律动、运动与保健等7门整合为校本课程6大活动课程平台即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整合国家课程生活适应和劳动技能课程目标)、绘画与手工、唱游与律动、运动与健康;校本课程开设康复训练课,整合国家选择性课程——康复课的目标,包括感统、言语、认知、心理康复等,针对特需学生进行一对一个训或一对多小组训练;将国家选择性课程的信息技术、休闲娱乐等课程目标与校本活动课程整合,选择学生感兴趣、生活中需要的、适应时代特点的目标整合到活动课程中。校本课程设置了“4+2+1”的生态化整合的活动课程体系。校本课程体系在国家课程设置的大框架内整合,保证了活动课程的科学性、规范性、统一性。

(2)制定校本课程目标体系

《绘画与手工》活动课程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视觉、观察、绘画、手工制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同时在活动中发展潜能,补偿缺陷,培养初步的职业适应能力。平台开发了布条编织、毛线编织、衍纸活动、彩泥活动、钻石画等系列活动课程。

《唱游与律动》活动课程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听觉、节奏感、身体律动和音乐感受能力,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促进学生情感发展,稳定情绪,陶冶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运动与保健》活动课程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大肢体运动能力、反应能力、平衡协调能力,以及在运动中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培养积极健康的运动健身习惯和良好的卫生保健意识,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生活适应》活动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各种生活常识、技能、经验,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劳动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一定的生活适应、社会适应能力、职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生活语文》活动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具有基本的社会生活和人际沟通交流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社会行为规范意识,为将来适应社会,平等融入社会,幸福生活奠定基础,提升人文素养和公民意识。

《生活数学》活动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形成和掌握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简单数字概念、数的运算、时间概念、空间概念,会使用简单的运算工具,具有初步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能在生活中应用数学常识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康复训练》活动课程目标是针对学生个性化康复需求而设立补偿缺陷性的训练课程,针对智障学生感统、认知、言语、心理等发育迟缓或失调等严重问题,实施“一对一”的个别康复训练或“一对多”的小组康复训练,补偿缺陷,发展潜能,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3)制定校本活动课程目标网络。校本活动课程依据科学性、功能性、生态性、统整性及差异性原则设计,在国家培智课标的框架内,结合具体市情、校情、学情,梳理、整合、提炼、分解出具体的校本活动课程目标网络。根据智障班和自闭症班学生的特点,培智班采取主题活动课程形式,制定“主题——目标”网络,自闭症班采取活动课程形式,制定“活动——目标”网络。

活动课程内容整合了各个活动平台的目标,兼顾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活动脉络,按照低、中、高三个学段进行编制。校本活动课程设计了132个主题,356个活动内容,734个具体小目标(详见附录)。

《生活语文》主题活动课程低、中、高学段课程目标围绕“个人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自然、人文与社会——国家与世界”五个大主题,选择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87篇,制定了活动目标86 个。

《生活数学》主题活动课程低、中、高学段课程目标围绕“生活小发现——数字朋友——可爱的形状——它在哪——有趣的一天”五大主题,涵盖了数的认识、数的简单运算、生活中常见的量、形状的认识、时间空间概念等生活数学领域目标,选择了活动 55个,分解的具体目标 65 个。

《唱游与律动》主题活动课程低、中、高学段课程目标围绕“演唱、律动、感受与欣赏、音乐游戏、综合实践活动”五个领域,设计了活动主题 59个,分解了52个小目标。

《绘画与手工》主题活动课程低、中、高学段课程目围绕一年12个月的时间脉络,选择“传统节日、一年四季、民风民俗”等具体内容,选择了剪贴画、油画棒涂色、彩泥、拓印等不同的美术活动形式,设计了活动主题36个,分解了36个小目标。

《运动与保健》主题活动课程低、中、高学段课程目标围绕“篮球操、踏板操、动感搏击操、韵律操、好玩的大龙球”五个特色活动,分解了97个小目标。

《生活适应》主题活动课程低、中、高学段课程目标围绕“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自然生活——社会生活”的五大领域,设计了主题活动内容37个,分解了79个小目标。

《康复训练》康复活动课程目标根据感统、认知、言语、心理等四个领域,分解了28个康复目标。

《儿童剧》特色活动课程低、中、高三个学段课程主要面向智力障碍儿童,发展学生语言,开发学生智力,稳定学生情绪,培养学生情感,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儿童剧校本课程内容取材于贴近学生生活、浅显易懂、趣味性强的童话、神话、寓言、成语等,选用适合特殊儿童的剧种(歌剧、舞剧、话剧、卡通剧),设计了12个儿童剧目,分解了20个小目标。

《绘本故事》特色活动课程低、中、高学段课程围绕“个人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自然生活,社会生活”五个大主题,选择生动有趣、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内容21个,课程目标涵盖了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个维度的小目标共143个。

《购物活动》特色活动课程围绕“认识人民币——模拟超市购物——交通安全——社区超市购物”四个活动主题,选择了与购物相关的活动内容8个,分解了涵盖生活数学、生活适应、生活语文等领域25个小目标。

《手工编织》特色活动课程围绕“布条编织——毛线编织”两大活动主题,设计了27个活动内容,分解了语言——沟通、感知——运动、情感——社会、概念——逻辑等八大领域的33个小目标。

《钻石画制作》特色活动课程围绕“花——果实——字——动物——风景”系列钻石画活动,分解了语言——沟通、感知——运动、情感——社会、概念——逻辑等八大领域的21个小目标。

《衍纸》特色活动课程围绕“紧卷制作——紧卷造型——大紧卷制作——大紧卷造型”螺旋递进的衍纸活动主题,设计了25个内容,分解12个小目标。

《面点制作》特色活动课程围绕“家常面点——特色面点”两大活动主题,设计了日常生活中的22个面点制作活动,分解了语言——沟通、感知——运动、情感——社会、概念——逻辑等八大领域的37个小目标。

(4)设计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活动,实现活动目标。下面以培智和自闭症两节活动案例,阐述教学计划实施的技术路径,呈现教学活动中学生个别化教育目标与集体活动课程目标的整合过程,实现课程评价与学生发展评价的一致性。

THE END
0.彩云深处,大爱在延续……——西双版纳州特殊教育学校纪实操场的美化也与众不同,考虑到他们是一群特殊的孩子,有的眼盲,有的残疾,为了低年级的学生做课间操安全,学校把大小两个操场都分别根据学生的特点安排了塑胶 1、配合着美术课的教学,学校结合西双版纳本土文化开设了工艺美术课程。主要是在傣族人特别擅长的手工制作傣陶和傣族手工造纸进行课程教学。另外,在刻盘、根jvzquC41yy}/onnrkct/ew44:wq3wg
1.《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绘画与手工课程标准》解读培智绘画与手工课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培智绘画与手工课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社会和自然审美感,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理解能力等,都具有关键作用。 对于研究培智教育学校绘画与手工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培智绘画与手工课教学实践的必要性《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就绘画与手工部分的jvzquC41yy}/fxh|l0ipo8iqe18dhB;4dhgd2;ig:2j5fAi37chf4<9:4hh6fj54h54ivvq
2.《绘画与手工课程标准2016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培智学校义务当当鼎美文化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绘画与手工课程标准 2016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 人教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97871073207 9787107320705》。最新《绘画与手工课程标准 2016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 人教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jvzq<84rtqjve}3fcpmecwl0eqs03:7263=89A90jvsm
3.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绘画与手工课程标准(2016年版)简介,目录书摘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绘画与手工课程标准(2016年版) 暂无报价 30+评论 100%好评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2016年12月,教育部正式发布的《盲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和《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是我国第1次专门为残疾学生制定的一整套系统的学习标准,是对我国多年来特殊jvzquC41yy}/lm3eqo5{zwjyu1?17o57;7;ed>>:7g4ivvq
4.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绘画与手工教学目标教学教材(12页)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绘画与手工教标目学精品文档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绘画与手工教学目标能自如地拿去物能自如地摆放物能自如地运用前三取放小物能自如地运用食取能自如地旋转腕部作物能对准目标取放能能对准目标按压物能对准目标嵌插物能对准目标堆叠物能对准目标捏挤物智能手能使用敲击类工学段能使用简单容能使用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21695:4926:16;5822633?90ujzn
5.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生活语文阳光儿生活语文是培智学校学生学习应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载体,也是培智学校学生发展思维、改善功能、学习文化知识和形成生活技能的基础。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是培智学校实施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生活语文课程的基础作用与多重功能,奠定了该课程在培智学校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jvzquC41dnuh0|npc0ipo7hp1u5cnxla9:76d<
6.二年级绘画兴趣班教学计划(精选15篇)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总指针,以《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为切实做到从具体学情出发,充分利用新教材带给的条件,实现《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特制定本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本册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第一期学生,有以下特点:学生有浓厚的绘画兴趣;学生已具有必须的分析决定潜力和造型表现潜力,能进行jvzquC41yy}/qq6220ipo8pcqunj1sncqz{flrmwc1<46;780jznn
7.学习“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生活语文课程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一般性课程(必修性),比如生活数学、生活适应、绘画与手工等。选择性课程,注重学生个别化发展需求和潜能开发、缺陷补偿。生活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它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具有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工具性、人文性、生活性相统一jvzquC41yy}/vnokcq4og}4mcpmgw8jk|nbpp492;4ivvq
8.论在生活数学学科教学中融入多学科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摘要:教育部颁发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数学课程标准(2016年版)》指出,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生活数学是培智学校学科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它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生活技能形成。文章从在生活数学学科中融入语文学科教学、音乐学科教学、绘画与手工教学、信息化学科jvzquC41yy}/h8830ipo8ucig532;6133811B6385650|mvon
9.美术教师个人的年度工作总结(精选22篇)我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处理好学校工作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一个学期里一边完成学校的各项任务,一边准备教材和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新学期中,我应更加勤恳,为学校作更多的事,自己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 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bpp4igtkoixsi|wu{qwllkg532;6343=22:878a:67;7:90nuou
10.特殊教育学校工作总结这一学期,我们的`送教上门工作风雨无阻,坚持每周送教一次,每次时长为两个小时,时间定为周二上午。我们根据学生情况为他开展了生活数学、生活语文、精细动作训练和绘画手工课程,郭老师主要负责生活语文和精细动作训练的教学,我主要负责生活数学和绘画手工的教学。 jvzquC41yy}/f~fpogoxgw3eqo5{qwllkg5hqwl|wq535@84554ivvq
11.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总结(通用16篇)我校按照国家颁布的全日制小学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艺术、音乐、美术课。 艺术课堂教学是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我校艺术教研组注重教学研究,认真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①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并发挥艺术教育独特育人功能。 jvzquC41yy}/fr~khctxgw3eqo5gcw|gp1~vgncqiuoiƒzq|qthlrj135:35<590jznn
12.教师书法培训方案通用12篇同时,学校建立了“分管领导—教导处、教研室—教研组”艺术教育教研网络,要求每位艺术教师都必须为每个学生在不同时期定制不同的教育方案,努力寻求艺术教育与康复训练相融合的途径,坚持为学生量身打造舞蹈(聋生)、器乐(盲生)、书法、绘画等特长教育课程,努力开创艺术康复特色办学新局面。jvzquC41lpid7}wgunv0lto1jgpyns1;7<3;7mvon
13.《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讲义1、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第一部分前言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简称?课标?,下同)是新时期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 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培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智力与发展性障碍学生身心 发展和特殊教育的基本规律,促进学生的自身协调发展,并与经济jvzquC41yy}/tnstgpjpe7hqo1vbrnw139;4;B5850nuou
14.绘本在培智学校绘画与手工课程中的实践研究调查问卷(课题后)1. 您觉得孩子在参与绘本相关的绘画与手工课程后,在家中的表现有什么变化?(可多选) 【多选题】 A. 更愿意主动进行创作 B. 情绪更稳定 C. 专注力有所提高 D. 更爱和家人分享学校的事 E. 其他(请注明) * 2. 您对学校开展的绘本在绘画与手工课中的教学效果满意吗? A. 非常满意 B. 比较满意 C. 一般jvzquC41yy}/ys}0ep5wo8jgUNqJQ7furz